原典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1],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2],作大药王[3]。

善星[4]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厮下之人[5],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6]?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7]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

善男子!如三种田:一者渠流便易,无诸沙[8]、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槁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

世尊!先种初田,次第二田,后及第三。初喻菩萨,次喻声闻,后喻一阐提。

善男子!譬如三罂,一者完,二者漏,三者破。若欲盛置乳酪水苏,先用何者?

世尊!应用完者,次用漏者,后及破者。其完净者喻菩萨僧,漏喻声闻,破喻一阐提。

善男子!如三病人俱至医所,一者易治,二者难治,三者不可治。善男子!医若治者,当先治谁?

世尊!应先治易,次及第二,后及第三。何以故?为亲属故。其易治者,喻菩萨僧,其难治者,喻声闻僧,不可治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善果,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子[9]故。

善男子!譬如大王有三种马,一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长大力,三者不调羸老无力。王若乘者,当先乘谁?

世尊!应当先乘调壮大力,次用第二,后用第三。善男子!调壮大力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种子。

善男子!如大施时有三人来,一者贵族,聪明持戒。二者中姓,钝根持戒。三者下姓,钝根毁戒。善男子!是大施主应先施谁?

世尊!应先施于贵族之子利根持戒,次及第二,后及第三。其第一者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

善男子!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王舍城[10],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于初夜为天帝释演说法要,弟子法应后师眠卧。尔时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恶念。时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则语:汝若不止,当将汝付薄拘罗鬼[11]。尔时善星反被拘执而语我言:速入禅室,薄拘罗来。我言: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尔时帝释即语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语言:憍尸迦[12],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13],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14],蜷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

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15]。阿罗汉者,永断三恶[16],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17]犹可转移,欲令是人必堕阿鼻地狱,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18],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乾实非罗汉,不能解了阿罗汉道。善星复言:何因缘故,阿罗汉人于阿罗汉而生嫉妒?我言:痴人,我于罗汉不生嫉妒,而汝自生恶邪见耳!若言苦得是罗汉者,却后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19]中,其同学辈当舁其尸,置寒林[20]中。

尔时,善星即往苦得尼乾子所语言:长老!汝今知不?沙门瞿昙记汝,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中,同学同师当舁汝尸置寒林中。长老!好善思维,作诸方便,当令瞿昙堕妄语中。尔时苦得闻是语已,即便断食,从初一日乃至六日,满七日已便食黑蜜,食黑蜜已复饮冷水,饮冷水已腹痛而终,终已同学舁其尸丧置寒林中,即受食吐饿鬼之形在其尸边。

善星比丘闻是事已,至寒林中见苦得身,受食吐形在其尸边,蜷脊蹲地。

善星语言:大德死耶?苦得答言:我已死矣。云何死耶?答言:因腹痛死。谁出汝尸?答言:同学。出置何处?答言:痴人!汝今不识是寒林耶?得何等身?答言:我得食吐鬼身。

善星!谛听,如来善语、真语、时语、义语、法语。善星!如来口出如是实语,汝于尔时云何不信?若有众生不信如来真实语者,彼亦当受如我此身。

尔时,善星即还我所,作如是言:世尊!苦得尼乾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我言:痴人!阿罗汉者,无有生处,云何而言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世尊!实如所言,苦得尼乾实不生于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饿鬼之身。我言:痴人!诸佛如来诚言无二。若言如来有二言者,无有是处。善星即言:如来尔时虽作是说,我于是事都不生信。

善男子!我亦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注释

[1]不调能调:“调”谓“调伏”,即调和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此句意谓不调伏的能使之调伏。

[2]大医师:亦称“大医王”,譬喻佛、菩萨善疗众病。

[3]大药王:与“大医王”含义相同。譬喻佛、菩萨善于用药治疗众病。

[4]善星:音译须那刹多罗。系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所生之子。出家后,断欲界烦恼,得第四禅定。后因亲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认为无涅槃法,起否定因果之邪见,并对佛陀起恶心,故以生身堕入无间地狱,被称为一阐提(不能成佛之人)厮下之人。

[5]一阐提厮下之人:“一阐提”,亦称“一阐提迦”。意谓无成佛之性、不信佛法之人。此人不信因果,没有惭愧之心,不信因果业报,不见现在、未来世,不善亲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为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厮下之人”,意谓地位极为低下,为人服杂役的人。

[6]大方便:善巧之教化方法谓之“方便”。佛、菩萨有广大之善巧教化方法,称“大方便”。

[7]五逆罪: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8]沙:“沙卤”,意为沙砾盐碱之地。

[9]诸善子:一切诸善的种子。

[10]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国都城,频婆娑罗王曾在此建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为古印度佛教毗地,释迦牟尼佛生前经常在此弘法和居住。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弟子们曾在此举行第一次结集。

[11]薄拘罗鬼:“薄拘罗”,为佛弟子之一。幼时继母五度杀害他未成,出家后毕生无病苦。此处则指一魔鬼名薄拘罗,古印度人用以恐吓小孩者。

[12]憍尸迦:为帝释之姓。

[13]迦尸国尸婆富罗城:“迦尸国”,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憍萨罗国之北。“尸婆富罗城”,为迦尸国都城。释迦牟尼常于此说法。

[14]尼乾:亦作尼犍、尼乾子、尼犍陀若提子等。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反婆罗门正统思想的六派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若造业必定得报,今虽修道,亦不能中断。被认为是耆那教始祖。

[15]阿鼻地狱: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为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之处。

[16]三恶:三恶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

[17]四大之性:地、水、火、风之性坚、湿、暖、动。

[18]苦得:六师外道之一的尼乾子一派中人的名字。

[19]食吐鬼:饿鬼名。是鬼食已即吐,故名。

[20]寒林:亦称尸陀林等。为林葬之处。其林幽邃而寒,入之者亦畏而寒栗,故名。在古印度王舍城之侧,死者尸体多送其中,总称为弃尸之处。

译文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怜悯一切众生,不调伏的能使之调伏,不清净的能使之清净,没有皈依的能给他们皈依,没有得到解脱的能使之解脱,得八大自在,成为大医师,做大药王。

善星比丘是佛为菩萨时的儿子,出家之后,曾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已破坏欲界的烦恼,而获得第四禅。为什么如来记别说善星是一阐提、地位极低下之人,是住于地狱经一劫而不可治之人?如来为什么不先为他演说正法,然后使之成为菩萨?如来世尊如果不能挽救善星比丘,怎么能得名为大慈悯,有大方便法?

佛说:善男子!譬如父母只有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有信顺心,能恭敬父母,利根有智慧,对于世间之事能迅速了知。第二个儿子,不孝敬父母,没有信顺之心,但利根有智慧,对于世间之事能迅速了知。第三个儿子不孝敬父母,没有信顺之心,钝根没有智慧。如果父母要教育、告诫儿子时,究竟应该先教导谁?先亲爱谁?应该先教谁知道世间之事?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应该先教授有信顺之心,恭敬父母,利根有智慧,知道世间之事的人。其次教授第二个儿子,乃及第三个儿子。而这二个儿子,虽然没有信顺、恭敬之心,但为了怜悯他们,还是依次教授之。善男子!如来也是这样。这三个儿子,大儿子比喻菩萨,第二个儿子比喻声闻,第三个儿子比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理,我早先已为诸菩萨所说;其中浅近之义理,是为声闻所说;其中世间之义理,是为一阐提犯五逆罪者所说。现在世中,虽然这样做并无利益,但以怜悯之心,能为之生起后世诸善的种子。

善男子!这好比有三种田:第一种田渠流畅通,没有沙砾、瓦石、棘刺等,种一能得一百。第二种田虽然没有沙砾、瓦石、棘刺等,渠流则不畅通,收获减半。第三种田渠流不畅通,有许多沙砾、瓦石、棘刺,种一只能得一,都是枯槁的草。善男子!农夫在春月里应该先种哪一种田?

迦叶菩萨说:世尊!应该先种第一种田,其次是第二种田,最后才是第三种田。第一种田比喻菩萨,第二种田比喻声闻,最后比喻一阐提。

佛说:善男子!譬如有三个盛酒器,一个是完整清净的,第二个是漏的,第三个是破的。如果要盛放乳酪等,应该先用哪一个呢?

迦叶菩萨说:世尊!应该先用完整清净的,其次用漏的,最后用破的。其完整清净的比喻菩萨,漏的比喻声闻,破的比喻一阐提。

佛说:善男子!譬如有三个病人都到医院,第一个病人容易治,第二个难治,第三个已不可治。善男子!医生如果要为他们医治,应该先医治谁呢?

迦叶菩萨说:世尊!应该先医治容易治疗的,其次才是第二个,最后是第三个。为什么?这是为了他们的亲属。其中容易治疗的比喻菩萨,难治的比喻声闻,不可治疗的比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然没有善果,但以怜悯之心,为的是种下后世一切诸善的种子。

佛说:善男子!譬如大王有三种马,第一种马驯服而强壮有力,第二种马不驯服但年壮力强,第三种马既不驯服又老弱无力。大王如果要乘骑,应该先乘哪一种马呢?

迦叶菩萨说:世尊!应该先乘驯服而又强壮有力的,其次乘第二种,最后乘第三种。善男子!那驯服而强壮有力的比喻菩萨,第二种比喻声闻,第三种比喻一阐提。这样做,现在世中虽然没有利益,但以怜悯之心,为的是种下后世一切诸善的种子。

佛说:善男子!如大施主在布施时有三人来,第一人是贵族,聪明又能持戒。第二人是中等种姓,钝根但能持戒。第三人是下等种姓,既是钝根又毁戒。善男子!这大施主应该先布施谁呢?

迦叶菩萨说:世尊!应该先布施给贵族种姓之子利根又能持戒之人,其次是第二人,最后才是第三人。其中第一人比喻菩萨,第二人比喻声闻,第三人比喻一阐提。

佛说:善男子!犹如大狮子杀香象时,要尽其全力那样,杀兔子也是这样,不能生轻视之想。诸佛如来也是如此,为诸菩萨及一阐提说法时,功用都是一样无二。

佛说:善男子!我曾于某时住在王舍城,善星比丘为我的侍者,我于初夜为帝释天演说法要,按照规定弟子应该晚于其师睡眠。这时善星因为我久坐不眠,就心生恶念。当时王舍城的小孩子如果啼哭不止,其父母就会用言语恐吓说:你如再啼哭不止,当将你交给薄拘罗鬼。这时善星比丘也对我说:速入禅堂,否则薄拘罗鬼要来了。我说:痴人!你难道没有听说如来世尊是无所畏惧的吗?这时候,帝释天即对我说:世尊!像这样的人也还能进入佛法中吗?我即告诉他说:憍尸迦!像这样的人,也能够进入佛法,也有佛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此善星说法,而他都没有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从前曾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的侍者。我当时要入城乞食,无数的众生都虚心渴仰我,想要见我。善星比丘跟随在我的后面想将我的行迹毁灭,毁灭不了,就唆使众生生不善之心。我入城后,在一处酒家,见有一位外道尼乾子,蜷起背脊蹲在地上食用酒糟。善星比丘见后就说:世尊!人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这个人是最好的了。为什么?此人所说,无因无果。

我说:痴人!你难道没有听说,阿罗汉是不饮酒,不害人,不欺骗人,不偷盗,不淫欲的吗?此人杀害父母,食用酒糟,怎么能说他是阿罗汉呢?此人死后,必定将堕入阿鼻地狱。所谓阿罗汉,是永断三恶,怎么能说此人是阿罗汉?善星就说:地、水、火、风四大之性尚可转移,说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是没有道理的。我说:痴人!你难道没有听说诸佛如来所说的话是诚实不二的吗?我虽然为这善星说法,而他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某时和善星比丘住在王舍城,那时城中有一位尼乾子外道名叫苦得,他常常这样说:众生烦恼,无因也无缘;众生解脱,也是无因无缘。善星比丘也说:世尊!人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这位苦得是最上乘的阿罗汉。我说:痴人!苦得尼乾子实在不是阿罗汉,他不能了解阿罗汉道。善星又说:什么原因,阿罗汉人对于其他阿罗汉还会生嫉妒之心?我说:痴人!我对阿罗汉不会生嫉妒之心,而是你自己生起了恶见、邪见!如果说苦得是罗汉,那么他在以后的七天里,将患积食之病,最后腹痛而死。死后要生于食吐鬼中,其同学辈将背着他的尸体放到寒林之中。

这时,善星比丘就到苦得尼乾子的住处对他说:长老!你现在知道否?沙门瞿昙做记预言,你在七日后将患积食病腹痛而死,死后生于食吐鬼中,你的同学将背着你的尸体放到寒林之中。长老!你要好好考虑考虑,想出一个好方法来,使得瞿昙堕入妄语之中。这时苦得听了此话以后,就断食不吃,从初一日起一直到第六日,满七天后,就吃一种黑蜜,吃了黑蜜后又饮冷水,饮了冷水后即腹痛而死,死后其同学就背着他的尸体放到寒林之中,并现食吐饿鬼之形在其尸体旁边。

善星比丘听到此事以后,就到寒林中,见苦得的身体受食吐鬼形状在其尸体边,蜷缩背脊,蹲在地上。

善星问他:大德你死了吗?苦得回答说:我已经死了。又问:怎么死的?回答说:因腹痛而死。又问:谁将你的尸体背出来的?回答说:是同学。又问:背出来放在什么地方?回答说:痴人!你不认识这就是寒林吗?又问:你转生什么样的身?回答说:我得食吐鬼身。

于是苦得对善星说:善星!你好好地听着,如来所说的是良善的语言、真实的语言、适时的语言、义理的语言、佛法的语言。善星!如来说出这样的真实语,你在当时怎么不相信?如果有众生不相信如来的真实语,那么他也将受到像我一样的身。

这时,善星就回到我的住所,对我这样说:世尊!苦得尼乾子命终之后,将生三十三天。我说:痴人!阿罗汉是无有生处的,怎么能说苦得生于三十三天呢?善星说:世尊!诚如所言,苦得尼乾子实际上不生于三十三天,现在已受食吐饿鬼之身。我对善星说:痴人!诸佛如来所说是诚实不二的。如果说如来还有二话可说,这是没有道理的。善星即说:如来这时虽然这样说,我也都不相信。

佛说:善男子!我也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法,但他绝无信受之心。

原典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1],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

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连禅河[2],可共往问。尔时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3]。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入佛法,无量宝聚,空无所获,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4]故,恶知识[5]故。譬如有人虽入大海,多见众宝,而无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虽见众宝,自戮而死,或为罗刹恶鬼[6]所杀。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入佛法已,为恶知识、罗刹大鬼[7]之所杀害。

善男子!是故如来以怜愍故,常说善星多诸放逸。善男子!若本贫穷,于是人所虽生怜愍,其心则薄。若本巨富,后失财物,于是人所生于怜愍,其心则厚。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受持、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然后退失,甚可怜愍。是故我说善星比丘多诸放逸。多放逸故,断诸善根。我诸弟子有见闻者,于是人所无不生于重怜愍心,如初巨富,后失财者。我于多年常与善星共相随逐,而彼自生恶邪之心。以恶邪故,不舍恶见[8]。

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有少善根,如毛发许,终不记彼断绝善根[9],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10]。以其宣说无因无果,无有作业,尔乃记彼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

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有善知识以手挠之,若得首发,便欲拔出,久求不得,尔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济,终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发许,是故不得拔其地狱。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堕阿鼻地狱?

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我欲坏彼恶邪心故,记彼善星以放逸故堕于地狱。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所说真实无二。何以故?若佛所记当堕地狱,若不堕者,无有是处。声闻、缘觉所记别者,则有二种,或虚或实。如目犍连在摩伽陀国[11]遍告诸人,却后七日天当降雨,时竟不雨;复记牸牛当生白犊,及其产时乃产驳犊;记生男者,后乃产女。

善男子!善星比丘常为无量诸众生等,宣说一切无善恶果,尔时永断一切善根,乃至无有如毛发许。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当断善根,犹故共住满二十年,畜养共行。我若远弃,不近左右,是人当教无量众生造作恶业[12]。是名如来第五解力[13]。

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

善男子!一阐提辈,断善根故。众生悉有信等五根[14],而一阐提辈永断灭故。以是义故,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世尊!一阐提者,终无善法,是故名为一阐提耶?

佛言:如是如是。

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一阐提辈亦不能断未来善法,云何说言断诸善法名一阐提耶?

善男子!断有二种,一者现在灭,二者现在障于未来[15]。一阐提辈具足二断,是故我言断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唯有一发毛头未没。虽复一发毛头未没,而一毛头不能胜身。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未来世当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狱之苦。未来之世虽可救拔,现在之世无如之何,是故名为不可救济。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佛性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断。如朽败子不能生芽,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说言断一切善?

善男子!若诸众生现在世中有佛性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如世间中众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摄。三世若摄,名为无常。佛性未来以当见故,故言众生悉有佛性。以是义故,十住菩萨具足庄严乃得少见。

迦叶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犹如虚空,何故如来说言未来?如来若言一阐提辈无善法者,一阐提辈于其同学、同师、父母、亲族、妻子,岂当不生爱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发斯问。佛性者,犹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众生有三种身,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未来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得见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来。善男子!我为众生或时说因为果,或时说果为因,是故经中说命为食,见色为触,未来身净,故说佛性。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一阐提辈若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如是等业悉是邪业。何以故?不求因果故。善男子!如呵梨勒果,根、茎、枝、叶、华、实悉苦。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注释

[1]初、中、后善:意谓开始、中间和最后,佛所说法都是完美无缺的。

[2]尼连禅河:河名。释迦将成道时,先浴于此河,后坐于菩提树下。

[3]阿鼻狱:“阿鼻地狱”,前已有解。

[4]放逸:谓远离善方便,不守规矩。五位百法中二十随烦恼之一。

[5]恶知识:亦称“恶师友”,意谓众所周知的恶人。

[6]罗刹恶鬼:恶鬼的总称。男的叫罗叉娑,女的叫罗叉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

[7]罗刹大鬼:罗刹恶鬼。

[8]恶见:恶劣的见解。有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

[9]善根:善良的根性。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善又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善根。

[10]地狱劫住:意谓有通常年、月、日不能计算的时间,即一劫长住于地狱之中。

[11]摩伽陀国:摩揭陀国。古印度国名,王舍城所在地。

[12]恶业:背于事理的恶劣的行为,或作业。

[13]第五解力:第五种解脱之力。

[14]信等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15]现在障于未来:意谓现在世就障碍未来世生起善根。

译文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也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可是不理解一偈、一句、一字的含义,又亲近恶友,终于退失四禅。退失四禅以后,就生起恶见、邪见,并这样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不过是善知看相之法,因而能得知他人之心。我在当时曾告诉善星说:我所说之法,开始、中间和最后都是善美的,其言巧妙,字义纯正,毫无杂乱,完满地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又说:如来虽又为我说法,但我真实地认为是没有因果的。

佛说:善男子!你们如果不相信这样的事的话,善星比丘现在就在附近的尼连禅河,我们可以一起前往询问。这时,如来就和迦叶同往善星住所。善星比丘远远望见如来,见后就生邪恶之心。由于邪恶之心,生身就陷入阿鼻地狱。

佛说:善男子!善星比丘虽进入佛法,却于无量宝藏一无所获,甚至不得一法之利。这是因为放逸不守规矩,亲近恶知识所致。譬如有人虽入大海,看见了许多宝贝,而一无所得,因为放逸不守规矩。又如有人入海,虽然看见许多宝贝,却自戮而死,或者被罗刹恶鬼所杀。善星比丘也是这样,进入佛法之后,被恶知识、罗刹恶鬼等所杀害。

善男子!因而如来生怜悯之心,常说善星有许多放逸之处。善男子!如果有人本来贫穷,对于此人虽生怜悯之心,但其心还是薄的。如果有人本来是巨富,后来失去了财物,对于此人所生的怜悯之心,其心则是厚的。善星比丘也是如此,开始受持、诵读十二部经,获得了四禅,然后又退失,非常可怜。因此我说善星比丘是因为许多放逸所致。因为多放逸,所以断灭一切善根。我的许多弟子有眼见或耳闻的,对于其人无不生起非常怜悯的心,犹如原来是巨富,后来失去财物那样。我多年来常与善星在一起,共相随逐,而他自己生起许多邪恶之心。因为有邪恶之心,所以不能舍弃恶见。

善男子!我从往昔以来就看到善星有一点儿善根,像毛发那样,所以最终都没有记别预言他是断绝善根的一阐提,是地位极为低下的下等人,要在地狱住一劫长的时间。因为他宣说无因无果,没有所作的善恶等语时,然后我乃记别他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地位极为低下的人,要在地狱住一劫长的时间。

善男子!譬如有人被淹没在厕所中,有善知识用手去拉他,只是抓住了头发,就想把他拉起来,结果拉了好长时间拉不起来,最后只好停止。我也是如此,看到善星有极为微少的善根,就想济度他,终日求之,最后仍没有达到目的,就像毛发那样极微少也没有做到,所以不能够把他从地狱中超拔出来。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为什么要记别他将堕入阿鼻地狱?

佛说:善男子!善星比丘有许许多多亲属,都说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之人。我为了要纠正这些人的邪恶之心,所以悬记善星因为放逸所以堕入地狱。善男子!你现在应当知道,如来所说是真实不二的。为什么?因为若是佛所记别当堕地狱而不堕者,没有这样的道理。如果是声闻、缘觉所记别的,则有二种,或虚或实。如目犍连在摩揭陀国,曾遍告诸人,七日以后天当下雨,到时竟不下;后来又记别母牛当生白色的小牛,结果到生产时生下一头毛色不纯的小牛犊;又有记别生男孩,结果生下一女孩。

善男子!善星比丘经常为许多众生宣说一切都无善果、恶果,因而那时即永断一切善根,直至连毛发那样少也没有。善男子!我很早就知道此善星比丘将断善根,但仍旧和他一起共住二十年,衣、食、住、行都在一起。我如果远离他、抛弃他,不使他在我左右,此人将教导无数众生造作恶业。这就是我如来的第五解力。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阐提辈,为什么没有善法?

佛说:善男子!一阐提辈,因为断灭了善根。一切众生都有信等五根,而一阐提辈却永远断灭了。由于这样,杀害了蚂蚁,就要得杀生罪,而杀一阐提却没有杀生罪。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阐提是由于始终没有善法,因此名之为一阐提吗?

佛说:是这样的。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所谓过去、未来和现在。一阐提辈也不能断未来的善法,为什么说断一切善法就名为一阐提呢?

佛说:善男子!断有二种,一是现在灭,二是现在障碍于未来。一阐提辈具有这二种断,所以我说一阐提辈断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淹没于厕所中,只有头发还没有淹没。虽然头发还没有淹没,但头发终究不能胜过全身。一阐提辈也是如此,虽然在未来世将有善根,但却不能救地狱之苦。未来之世虽然可以得到救拔,但现在之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名之为不可救济。但如果以佛性因缘,则可以得救。因为,佛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因此佛性不可得以断除。犹如腐朽败坏的种子不能生芽,一阐提辈也是这样。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佛性也是属于善的,为什么说一阐提辈断一切善?

佛说:善男子!如果一切众生在现在世中有佛性,就不能名之为一阐提。如世间中众生以我为性,而佛性是常住不变的,所以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世都不能摄受。三世若是能摄受,就名为无常了。所以佛性在于未来,因缘具足时,应当就能看到,因此说众生都有佛性。由于这个道理,所以十住菩萨具足庄严得以见到少部分佛性。

迦叶菩萨说:世尊!佛性是常,犹如虚空一样,那为什么如来说是未来当见?如来如果说一阐提辈没有善法,那么一阐提辈对于他的同学、师长、父母、亲族、妻子等,难道也将不生爱念之心吗?如果也生爱念之心,这不是善吗?

佛说:好极了!好极了!善男子!非常好能提这样的问题。佛性犹如虚空一样,并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更不是现在。一切众生有三种身,所谓过去、未来和现在。众生在未来完全具足了庄严清净之身,所以得见佛性,因此我说佛性在未来当见。善男子!我为众生说法,有时说因为果,有时说果为因,因此经中称以命为食,见色为触,未来身净,因此说佛性。

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佛所说的道理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佛说:善男子!众生的佛性虽然现在没有,但不可说是没有,犹如虚空的本性一样,虽没有现在,但不能说没有。一切众生虽也是无常的,但佛性却是常住不变的。因此,我在这部经中说,众生的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一样。如果说虚空有内外的话,那么虚空就不名为一为常,也不能说虚空在一切处都有了。虚空虽然是非内非外,但一切众生都是有的。众生的佛性也是如此。如你所说一阐提辈都有善法,这道理不对。

为什么?因为一阐提辈如果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等,而所有这些业都是邪业。为什么?因为不求因果。善男子!如呵梨勒果,它的根、茎、枝、叶、花、果实都是苦的。一阐提所有的业也是这样。

原典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1],是故善能分别众生上、中、下根,能知是人转下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上,能知是人转上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下。是故当知,众生根性无有决定。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断已还生。若诸众生根性定者,终不先断,断已复生。亦不应说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善男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

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2],从弟阿难[3]、调婆达多[4],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

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

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是人虽具如是二法,不久能断一切善根,具不善根。何以故?如是众生,不亲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维,不如法行。以是因缘,能断善根,具不善根。善男子!如来复知是人现世若未来世少、壮、老时,当近善友,听受正法苦、集、灭、道,尔时则能还生善根。

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远,其水甘美,具八功德[5]。有人热渴,欲往泉所,边有智者,观是渴人,必定无疑当至水所。何以故?无异路故。如来世尊观诸众生亦复如是。是故如来名为具足知诸根力。

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6]地土多乎?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

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7]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8],信邪倒见,修习邪道,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9],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经典,如爪上土。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阐提,断诸善根,不信是经,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如来善知众生如是上、中、下根,是故称佛具知根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是知根力,是故能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利钝差别,知现在世众生诸根,亦知未来众生诸根。如是众生于佛灭后作如是说。

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或不毕竟入于涅槃;或说有我,或说无我;或有中阴[10],或无中阴;或说有退[11],或说无退[12];或言如来身是有为[13],或言如来身是无为。

或有说言十二因缘是有为法[14],或说因缘是无为法[15];或说心是有常,或说心是无常;或有说言受五欲乐[16]能障圣道[17],或说不遮;或说世第一法[18]唯是欲界,或说三界;或说布施唯是意业,或有说言即是五阴[19];或有说言有三无为[20],或有说言无三无为。

复有说言或有造色[21],复有说言或无造色;或有说言有无作色[22],或有说言无无作色;或有说言有心数法[23],或有说言无心数法;或有说言有五种有,或有说言有六种有;或有说言八戒斋法[24]优婆塞戒具足受得,或有说言不具受得;或说比丘犯四重已比丘戒在,或说不在;或有说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皆得佛道,或言不得。

或说佛性即众生有,或说佛性离众生有;或有说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一阐提等皆有佛性,或说言无;或有说言有十方佛[25],或有说言无十方佛。如其如来具足成就知根力者,何故今日不决定说?

注释

[1]知诸根力:谓了知一切根力。“根力”一般指五根、五力。“五根”有二种:一为眼、耳、鼻、舌、身五根;二为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指信等五根发生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2]难陀:佛的弟弟,因沉湎于其艳妻的美色,不乐出家,后来经佛方便度化,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

[3]阿难:为斛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的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二十五岁时出家,随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多闻第一”,佛教第一次结集,由他诵出经藏。

[4]调婆达多:提婆达多。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的堂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随释迦佛出家为弟子,后自称“大师”,反对释迦佛,自建僧团,以“五法”代替“八正道”。

[5]八功德:八功德水。谓此水具有八种好处:一、澄净,没有污秽;二、清冷,没有浑浊、烦躁;三、甘美,富有甜味;四、轻软,水质轻浮柔软;五、润泽,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此水不但止渴,还可以去饿;八、增益,喝了此水,或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

[6]十方世界: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世界。

[7]三恶身:地狱身、饿鬼身、畜生身。

[8]边地:边远地区,佛教中指阎浮提洲之边隅。

[9]僧鬘物:“僧祇物”,意谓比丘、比丘尼众共有之物。

[10]中阴:又名中有、中阴身。佛教认为,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这化生身即中阴。此中阴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七番生死,以待业缘,而去投生。

[11]有退:谓由所证得之菩萨地及所悟之法有所退失。

[12]无退:谓由所证得之菩萨地及所悟之法不再退转,必至能成佛之位。

[13]有为:因缘造作的意思。

[14]有为法:与“有为”含义相同,即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15]无为法:指无因缘造作、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16]五欲乐:谓对色、声、香、味、触五者而生起贪欲之心,称为“五欲”。受五欲而感到快乐,叫作“五欲乐”。

[17]圣道:指无漏智所行之正道。亦指“八正道”。

[18]世第一法:乃四加行位之第四,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故名。

[19]五阴: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20]三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

[21]造色:指由因缘造作而起之色。

[22]无作色:指无因缘造作之色。又与无表色含义相同,谓于身中恒转相续,具有防非止恶或相反的功能,而又不可见,且无障碍性之色法。

[23]心数法:心所法(心所有法)。因心法其数甚多,故名。

[24]八戒斋法:亦名八斋戒法。为优婆塞、优婆夷于一日一夜中学习出家所受之戒。八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观听歌舞、不非时食。其中不非时食是斋法,故合称为“八戒斋法”。

[25]十方佛:又作一切诸佛、三世佛、三世诸佛。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多诸佛。诸经论所列举之名称、数目不一,《长阿含经》卷一、《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等列举过去七佛之名,《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佛说弥勒下生经》等说未来弥勒佛之出世,《佛说决定毗尼经》、《大宝积经》卷九十等列举释迦佛等三十五佛,《贤劫经》卷六举出现在贤劫千佛。

译文

善男子!如来圆满具足知诸根力,因此善能区别众生的上根、中根和下根,能知此人下根转为中根,能知此人中根转为上根,能知此人上根转为中根,能知此人中根转为下根。因此,应该知道众生的根性是没有决定的。因为没有决定,所以会有先断善根,或者断了以后又重新生起。如果一切众生的根性是决定的话,就不会先断灭,断了以后又重新生起。也不应该说一阐提辈堕入地狱后,寿命要经历一劫长的时间。善男子!因此如来说一切法是没有决定之相的。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圆满具足知诸根力,一定知道善星将断善根,为什么还听从其出家?

佛说:善男子!我在过去初出家时,我的弟弟难陀、堂弟阿难和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等,都随我出家修道。我如果不让善星出家,他以后将继承王位。这样,他的权力自由自在,将会破坏佛法。由于这一原因,所以我便听从其出家修道。

善男子!善星比丘如果不出家,也要断灭善根,对于无量世界都没有利益。现在出家了,虽然断了善根,但尚能受持戒律,能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行之人,能修习初禅乃至四禅,这就是善因。这个善因,能生善法。既然生起善法,就能修习佛道。既能修习佛道,将来就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我才听从善星出家。善男子!如果我不同意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就不能称我为如来,是具足十力的觉者。

善男子!佛观察众生全部的善法及不善法。此人虽具有这二种法,但不久能断一切善根,生起不善之根。为什么?因为如此众生,不亲近善友,不听受正法,不正确思维,不如法而行。由于这些原因,所以能断善根,生起不善根。善男子!如来还知道,此人在现在世或在未来世的少年、壮年、老年时,能亲近善友,听受正法的苦、集、灭、道四谛,那时就能再生善根。

善男子!譬如有一泉水,离村庄不远,其水甘美,具有八种功德。有人又热又渴,想到泉水之处,其旁有一位有智慧的人,看到这位又热又渴的人,一定毫无疑问知道他会走到有泉水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如来世尊观察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此如来名为具足知诸根力。

这时,世尊从地上取一些泥土放在手掌中,告诉迦叶说:这些土多呢,还是十方世界的泥土多?

迦叶菩萨回答说:世尊!您手掌上的土,当然不能与十方世界所有的土相比。

佛接着说:善男子!有人舍身以后仍得人身,有的舍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身后得受人身,诸根完全具备,生于古印度中心摩揭陀国,具足正信,能修习佛道。修习佛道以后,能得到解脱。得到解脱以后,能入涅槃。这种人犹如我手掌上的泥土。而有人舍人身以后得三恶道之身,有的舍三恶道之身后仍得三恶道之身,诸根不全,生于边远地区,相信邪见、倒见,修习邪道,不得解脱,不得常乐涅槃,这犹如十方世界的所有泥土。

善男子!如果有人护持禁戒,精勤努力不懈,不犯四重禁,不作五逆罪,不用僧祇共有之物,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相信这涅槃经典等好比是我手掌上的泥土那样少。如果有人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祇共有之物,作一阐提,断一切善根,不相信此经,这好比是十方世界的所有土地那么多。善男子!如来善于知道众生这样的上根、中根、下根,因此称佛是具知根力。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具足这样的知根力,因此能知道一切众生上、中、下三根的利钝差别,不仅知道现在世众生的诸根,而且知道未来世众生的诸根。因此众生在佛灭后有种种说法。

有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有说不毕竟入于涅槃;有说有我,有说无我;有说有中阴,有说无中阴;有说有退转,有说无退转;有说如来身是有为,有说如来身是无为。

有说十二因缘是有为法,有说十二因缘是无为法;有说心是有常,有说心是无常;有说受五欲乐能障碍圣道,有说不会遮止圣道;有说世第一法唯是欲界有,有说三界均有;有说布施唯是意业,有说布施就是五蕴;有说有三种无为法,有说没有三种无为法。

有说有造色,有说无造色;有说有无作色,有说无无作色;有说有心数法,有说无心数法;有说有五种有,有说有六种有;有说八戒斋法须具足优婆塞戒才能受得,有说不须具足就能受得;有说比丘犯了四重禁后比丘戒尚存在,有说已经不存在;有说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都能得佛道,有说不能得佛道。

有说佛性就是众生身而有,有说佛性是离开众生身而存在;有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一阐提等皆有佛性,有说这些人没有;有说有十方佛,有说没有十方佛。如果如来是具足成就知根力的话,为什么现在不作决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