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比罗伐窣堵国
原典
劫比罗伐窣堵国①,周四千余里,空城十数,荒芜已甚。王城颓圯,周量不详。其内宫城周十四五里,垒砖而成,基迹峻固。空荒久远,人里稀旷。无大君长,城各立主。土地良沃,稼穑时播。气序无愆,风俗和畅。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而宫城之侧,有一伽蓝,僧徒三十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教。天祠两所,异道杂居。
宫城内有故基,净饭王正殿也。上建精舍,中作王像。其侧不远有故基,摩诃摩耶唐言“大术”夫人寝殿也。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其侧精舍,是释迦菩萨降神母胎处,中作菩萨降神之像。上座部菩萨以嗢呾罗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十五日。诸部则以此月二十三日夜降母胎,当此五月八日。
菩萨降神东北,有窣堵波,阿私多仙相太子处。菩萨诞灵之日,嘉祥辐凑。时净饭王召诸相师,而告之曰:“此子生也,善恶何若?宜悉乃正,明言以对。”曰:“依先圣之记,考吉祥之应,在家作转轮圣王,舍家当成等正觉。”是时阿私多仙自远而至,叩门请见。王甚庆悦,躬迎礼敬,请就宝座,曰:“不意大仙今日降顾。”仙曰:“我在天宫,安居宴坐,忽见诸天群从蹈舞。我时问言:‘何悦豫之甚也?’曰:‘大仙当知,赡部洲中,释种净饭王第一夫人,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我闻是语,故来瞻仰。所悲朽耄,不遭圣化。”
城南门,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力掷象之处。太子伎艺多能,独拔伦匹。净饭大王怀庆将返,仆夫驭象,方欲出城。提婆达多素负强力,自外而入,问驭者曰:“严驾此象,其谁欲乘?”曰:“太子将还,故往奉驭。”提婆达多发愤引象,批其颡,蹴其臆。僵仆塞路,杜绝行途。无能转移,人众填塞。难陀后至,而问之曰:“谁死此象?”曰:“提婆达多。”即曳之僻路。太子至,又问曰:“谁为不善,害此象耶?”曰:“提婆达多害以杜门,难陀引之开径。”太子乃举象高掷,越度城堑。其象堕地,为大深坑,土俗相传为象堕坑也。其侧精舍中作太子像。其侧又有精舍,太子妃寝宫也,中作耶输陀罗并有罗怙罗像。宫侧精舍作受业之像,太子学堂故基也。
城东南隅,有一精舍,中作太子乘白马凌虚之像,是逾城处也。城四门外,各有精舍,中作老、病、死人、沙门之像,是太子游观,睹相增怀,深厌尘俗,于此感悟,命仆回驾。
城南行五十余里,至故城。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迦罗迦村驮佛本生城也。城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见父之处。城东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三十余尺,上刻师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焉。
迦罗迦村驮佛城东北行三十余里,至故大城。中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迦诺迦牟尼佛本生城也。东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度父之处。次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师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也。
城东北四十余里,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树阴,观耕田,于此习定而得离欲。净饭王见太子坐树阴,入寂定,日光回照,树影不移,心知灵圣,更深珍敬。
大城西北有数百千窣堵波,释种诛死处也。毗卢择迦王既克诸释,虏其族类,得九千九百九十万人,并从杀戮。积尸如莽,流血成池。天警人心,收骸瘗葬。
诛释西南,有四小窣堵波,四释种拒军处。初胜军王嗣位也,求婚释种。释种鄙其非类,谬以家人之女,重礼娉焉。胜军王立为正后,其产子男,是为毗卢择迦王。毗卢择迦欲就舅氏请益受业,至此城南,见新讲堂,即中憩驾。诸释闻之,逐而詈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诸释建也,拟佛居焉。”毗卢择迦嗣位之后,追复先辱,便兴甲兵,至此屯军。释种四人躬耕畎亩,便即抗拒,兵寇退散。已而入城,族人以为承轮王之祚胤,为法王之宗子,敢行凶暴,安忍杀害?污辱宗门,绝亲远放。四人被逐,北趣雪山。一为乌仗那国王,一为梵衍那国王,一为呬摩呾罗国王,一为商弥国王。奕世传业,苗裔不绝。
城南三四里尼拘律树林,有窣堵波,无忧王建也,释迦如来成正觉已,还国见父王为说法处。净饭王知如来降魔军已,游行化导,情怀渴仰,思得礼敬,乃命使请如来,曰:“昔期成佛,当还本生。斯言在耳,时来降趾。”使至佛所,具宣王意。如来告曰:“却后七日,当还本生。”使臣还以白王。净饭王乃告命臣庶,洒扫衢路,储积香华,与诸群臣四十里外伫驾奉迎。是时如来与大众俱,八金刚周卫,四天王前导,帝释与欲界天侍左,梵王与色界天侍右,诸苾刍僧列在其后。唯佛在众,如月映星。威神动三界,光明逾七曜。步虚空,至本生国。王与从臣礼敬已毕,俱共还国,止尼拘卢陀僧伽蓝。
其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于大树下东面而坐,受姨母金缕袈裟。次此窣堵波,是如来于此度八王子及五百释种。
城东门内路左,有窣堵波,昔一切义成太子于此习诸技艺。门外有自在天祠,祠中石天像,危然起势,是太子在襁褓中所入祠也。净饭王自腊伐尼国迎太子还也,途次天祠,王曰:“此天祠多灵鉴,诸释童稚,求祐必效,宜将太子至彼修敬。”是时傅母抱而入祠,其石天像起迎太子。太子已出,天像复坐。
城南门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艺射铁鼓。从此东南三十余里,有小窣堵波,其侧有泉,泉流澄镜,是太子与诸释引强校能。弦矢既分,穿过鼓表,至地没羽,因涌清流。时俗相传,谓之箭泉。人有疾病,饮沐多愈。远方之人,持泥以归,随其所苦,渍以涂额,灵神冥卫,多蒙痊愈。
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华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菩萨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当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则曰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
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菩萨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随足所蹈,出大莲花。二龙踊出,住虚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
浴太子窣堵波东,有二清泉。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龙从地踊出之处。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释捧接菩萨处。菩萨初出胎也,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天王抱持菩萨处也。菩萨从右胁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衣捧菩萨,置金机上,至母前曰:“夫人诞斯福子,诚可欢庆。诸天尚喜,况世人乎!”
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侧不远,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傍有小河,东南流,土俗号曰油河。是摩耶夫人产孕已,天化此池,光润澄净,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风虚。今变为水,其流尚腻。
从此东行,旷野荒林中二百余里,至蓝摩国中印度境。
注释
①劫比罗伐窣堵国: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国家,在古代属于五印度的中印度。地域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包括相邻的尼泊尔部分地区。“劫比罗伐窣堵”既是都城的名字,又是国家的名字,梵文原文是Kapilavastu。旧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尚有争议。劫比罗伐窣堵是释迦族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建立的国家。在佛教的历史上,因为释迦牟尼诞生在这里,故成为圣地。玄奘到过这里,在《大唐西域记》中详细地记载了他的见闻和有关的一些历史和传说。近代的考古发现,有不少证实了玄奘的记载,例如玄奘讲到的在佛诞生处印度阿育王竖立的石柱。玄奘之前的法显以及之后的义净等中国僧人,也都到过这里。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佛教徒,仍然不断地到这里来巡礼和朝拜。
译文
劫比罗伐窣堵国,方圆四千余里,有十来座空城,非常荒芜。王城倒塌,四周长度不详。内宫城方圆十四五里,垒砖砌成,基址高峻坚固。久已空荒,人烟稀少。没有大国王,各城自立君主。土地肥沃,庄稼适时播种。气候适宜,风俗和畅。伽蓝的旧基有千余所。宫城的旁边,有一座伽蓝,僧徒有三十余人,学习小乘正量部的教义。有外道的神庙二所,异道杂居。
释迦太子的传说
宫城内有旧的房基,原是净饭王的正殿。上面建有精舍,其中有净饭王的像。旁边不远又有旧的房基,原是摩诃摩耶(大唐的语言翻作“大术”)夫人的寝殿。上面建有精舍,其中有夫人的像。旁边有精舍,是释迦菩萨降生母胎的地方,其中有菩萨降生像。上座部说,菩萨在嗢呾罗沙荼月三十日的夜间降生母胎,相当于中国的五月十五日。其他诸部则认为在此月的二十三日夜间降生母胎,相当于中国的五月八日。
菩萨降生处的东北边,有一座塔,是阿私多仙为太子看相的地方。菩萨降生的那天,出现了许多祥瑞。净饭王把各位相师召集来,对他们说:“这孩子出生,是善是恶?究竟怎么样,你们要细心推想,明白地告诉我。”大家说:“从先圣的预言和各种吉祥的朕兆来看,这孩子将来在家应该是转轮圣王,出家则能成等正觉。”这时阿私多仙从远处来,叩门请见。净饭王非常高兴,亲自起身去迎接,请阿私多仙坐在宝座上,说:“想不到大仙今日降临。”阿私多仙说:“我正在天宫安居宴坐,突然看见天神们群起舞蹈。我当时便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呀?’他们回答说:‘大仙您要知道,赡部洲中释迦族净饭王的第一夫人今天生了一位太子,他将来要证得等正觉,圆明一切智。’我听了这话,因此下来瞻仰。遗憾的是我已经老朽了,赶不上他成圣那一天了。”
城的南门,有一座塔,是太子与释迦族的族人比赛力气,掷象的地方。太子多才多艺,无人匹敌。净饭王怀着高兴的心情将要归来,仆人们驾驭大象,正要出城去迎接。提婆达多向来自负力气大,从城外进来,问驾象人说:“你驾着这头象,是谁要乘?”驾象人回答说:“太子将要返回,所以奉命去迎接。”提婆达多生气地把象拉过来,打象的头,又用脚踢象的胸。象倒下来死去,尸体堵塞道路,断绝了交通。没有人能搬动它,堵了一大堆人。难陀随后来到,问驾象人道:“是谁打死了这象?”驾象人回答:“是提婆达多。”难陀便把象的尸体拖到旁边的路上去。太子来到,又问道:“是谁这么凶狠,打死了这头象?”驾象人回答说:“是提婆达多把象打死,堵塞了城门,难陀又将它拖走,把路让开的。”太子便把象高高举起,掷过城外的壕沟。死象堕地,成一大坑,这就是老百姓相传的象堕坑。在它旁边的精舍中,有太子像。再旁边又有精舍,是太子妃的寝宫,其中有耶输陀罗和罗怙罗的像。宫旁的精舍中又有太子学习像,这是太子学堂的旧址。
太子越城处
城东南角,有一座精舍,其中有太子乘白马腾空的像,是太子越城的地方。城的四门外,各有精舍,其中有老人、病人、死人、沙门的像,是太子出外游览时,看见这四种人,有感于怀,深深厌倦尘世,由此而觉悟,便命令仆人回驾归去。
二古佛本生处
从城南行五十余里,到一座旧城。城中有一座塔,这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迦罗迦村驮佛诞生的城。城的南边不远,有一座塔,是迦罗迦村驮佛成正觉后见父亲的地方。城东南的塔,有如来遗身舍利。前面建有石柱,高三十余尺,上面刻有狮子像,旁边记载着如来涅槃的事,是无忧王所建造的。
从迦罗迦村驮佛诞生的城向东北行三十余里,到一座大的旧城。城中有一座塔,这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迦诺迦牟尼佛诞生的城。东北边不远有一座塔,是迦诺迦牟尼佛成正觉后度父亲的地方。再往北不远有一座塔,内有如来遗身舍利。前面建有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狮子像,旁边记载着如来涅槃的事,是无忧王所建造的。
太子坐树荫处
城东北四十余里,有一座塔,是太子坐在树荫下,观看耕田,在此入定,脱离世间情欲的地方。净饭王见太子坐在树荫下入定,阳光移动,但树荫却不移动,心中知道这是灵圣的表现,对太子更加珍重尊敬。
释种诛死处
大城的西北,有成百上千座塔,这是释迦族被杀死的地方。毗卢择迦王打败了释迦族以后,俘虏了释迦族,有九千九百九十万人,将他们全部杀死。尸体堆积如同丛林,血流成池。天神们为了警诫人心,将尸骨都收埋了起来。
在释迦族被杀死之地的西南,有四座小塔,是四位释迦族人在这里抵抗敌军的地方。当初胜军王登位时,曾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瞧不起他,认为他不是同一种姓的人,便用一个仆人的女儿骗他,让他重礼娉纳。胜军王把她立为正后,生下一个儿子,就是毗卢择迦王。毗卢择迦要到舅氏这边来就学,走到这城的南面,看见一座新讲堂,便进去休息。释迦族人知道了,把他赶了出去,还骂他道:“你是一个卑贱奴婢的儿子,怎么敢进入这座房子!这房子是释迦族人建造,准备让佛来居住的。”毗卢择迦王继位以后,想起以前所受的侮辱,便兴兵来讨伐,让军队停在这里。有四位释迦族人正在地里耕种,马上起来抵抗,兵寇退散。事后四位释迦族人入城,族人们认为,释迦族继承的是转轮王的血统,是法王的后代,怎能够做凶暴的事,容忍去杀害别人?这玷污了宗族的名声,应该和他们断绝关系,把他们放逐到远处。这四个人被放逐,往北到了雪山。一个成为乌仗那国的国王,一个成为梵衍那国的国王,一个成为呬摩呾罗国的国王,一个成为商弥国的国王。世代相传,苗裔不绝。
释迦牟尼归见父王处
城南三四里的尼拘律树林中,有一座塔,无忧王所建,是释迦如来成正觉后,归国见父王,为父王说法的地方。净饭王知道如来已经降伏魔军,游行各处,化导人众,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能回来接受自己的礼敬,于是派了使者去请如来,说:“从前如来说过,成佛后要回出生之地。这话现在还在我耳边,时候到了,请他降临。”使者到了佛的住所,传达了净饭王的意思。如来告诉使者说:“七天之后,我就会回到我的本生地。”使臣回来告诉净饭王。净饭王便命令臣民们,洒扫街道,预备好香花,他与群臣到四十里外的地方等候迎接。这时如来领着大批僧人,八位金刚四周侍卫,四位天王前面引导,帝释天与欲界的天神侍候在左边,梵王与色界的天神侍候在右边,比丘僧们跟随在后。佛在大众当中,像月亮映照众星一样。佛的神威惊动了三界,光明超过了七曜。佛在空中步行,来到本生国。净饭王和群臣向他礼敬后,一起进入城中,停留在尼拘卢陀僧伽蓝。
旁边不远有一座塔,是如来在大树下东面而坐,接受姨母金缕袈裟的地方。再过去还有一座塔,如来在此化度八王子以及五百释迦族人。
自在天神庙及箭泉
城的东门内,路的左边,有一座塔,从前一切义成太子曾在这里学习各种技艺。城门外有自在天神庙,庙中有石刻的天神像,高高地像是要站起来的模样,这是太子在襁褓中进入过的神庙。净饭王自腊伐尼国迎接太子回来,途中经过这座神庙,净饭王说:“这座神庙很灵验,释迦族的孩子求他保佑,都有效应,应该送太子进去致敬。”这时保姆抱着太子进入神庙,石头的天神像站起来迎接太子。太子出来,天神像又坐了下来。
城南门外,路的左边,有一座塔,是太子与释迦族人比武艺,射铁鼓的地方。从这里往东南三十余里,有一座小塔,塔旁边有泉,泉水澄清如镜,这是太子与释迦族人在这里牵引强弓,比赛本领的地方。箭射出去以后,穿破铁鼓,到这里没入地中,于是从这里流出清泉。老百姓相传,便称它为箭泉。人要有病,喝了泉水,用泉水洗澡,大多能痊愈。远方的人,则把泥土带回去,不管痛在什么地方,把泥土涂在额上,神灵保佑,大多能痊愈。
腊伐尼林及释迦牟尼诞生的传说
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到腊伐尼林,有释迦族的浴池。池水澄清如镜,周围杂花弥漫。从此向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萎,是菩萨诞生的地方。菩萨诞生的日子在吠舍佉月后半月的第八日,相当于中国的三月八日。上座部则认为是在吠舍佉月后半月的第十五日,相当于中国的三月十五日。
从此再往东,有一座塔,无忧王所建,是二龙浴太子的地方。菩萨生下来以后,不用人扶,便向四个方向各走七步,自己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今以后,不再转生。”随着他足踏的地方,出现大莲花。又有两条龙从地中跳出,停在空中,各自吐水,一冷一热,为太子沐浴。
浴太子塔的东边,有两处清泉。旁边建有两座塔,是二龙从地中跳出的地方。菩萨生下来后,家属和宗亲莫不赶来,求水为菩萨洗浴。在摩耶夫人的面前,有两处泉水涌出,一冷一热,便取以洗浴。泉水的南边,有一座塔,是天帝释捧接菩萨的地方。菩萨初出生时,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再旁边有四座塔,是四大天王抱持菩萨的地方。菩萨从右胁生下来后,四大天王以金色棉布衣捧接菩萨,放置在金桌上,并到他母亲的面前说:“夫人生下了这位有福的孩子,真是令人高兴。天神们都喜悦,何况世人呢!”
四大天王捧接太子塔旁边不远,有一根大石柱,上有马的像,是无忧王所建的。后来石柱为恶龙霹雷所击,拦腰折断,倒在地上。旁边有小河,东南流,当地的老百姓称为油河。这是摩耶夫人生育后,天神变化出这池,光润澄净,让夫人取水沐浴,除去风虚。现在池中的油已经变成水,但水流仍然滑腻。
从此往东,在旷野荒林中行二百余里,到蓝摩国(在中印度境内)。
拘尸那揭罗国
原典
拘尸那揭罗国①,城郭颓毁,邑里萧条。故城砖基周十余里,居人稀旷,闾巷荒芜。
城内东北隅,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准陀旧曰“纯陀”,讹也。之故宅也。宅中有井,将营献供,方乃凿焉。岁月虽淹,水犹清美。
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云“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尸赖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其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其大砖精舍,中作如来涅槃之像,北首而卧。傍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基虽倾陷,尚高二百余尺。前建石柱,以记如来寂灭之事。虽有文记,不书日月。
闻诸先记曰:佛以生年八十,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入般涅槃,当此三月十五日也。说一切有部则佛以迦剌底迦月后半八日入般涅槃,当此九月八日也。自佛涅槃,诸部异议,或云千二百余年,或云千三百余年,或云千五百余年,或云已过九百,未满千年。
精舍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群雉王,救火之处。昔于此地,有大茂林,毛群羽族巢居穴处。惊风四起,猛焰颷急。时有一雉,有怀伤愍,鼓濯清流,飞空奋洒。时天帝释俯而告曰:“汝何守愚,虚劳羽翮?大火方起,焚燎林野,岂汝微躯所能扑灭?”雉曰:“说者为谁?”曰:“我天帝释耳。”雉曰:“今天帝释有大福力,无欲不遂,救灾拯难,若指诸掌。反诘无功,其咎安在?猛火方炽,无得多言!”寻复奋飞,往趣流水。天帝遂以掬水,泛洒其林。火灭烟消,生类全命。故今谓之救火窣堵波也。
雉救火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鹿救生之处。乃往古昔,此有大林。火炎中野,飞走穷窘。前有驶流之厄,后困猛火之难,莫不沉溺,丧弃身命。其鹿恻隐,身据横流,穿皮断骨,自强拯溺。蹇兔后至,忍疲苦而济之。筋力既竭,溺水而死。诸天收骸,起窣堵波。
鹿拯溺西不远,有窣堵波,是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
入寂灭之处。善贤者,本梵志师也,年百二十,耆旧多智。闻佛寂灭,至双树间,问阿难曰:“佛世尊将寂灭,我怀疑滞,愿欲请问。”阿难曰:“佛将涅槃,幸无扰也。”曰:“吾闻佛世难遇,正法难闻。我有深疑,恐无所请。”善贤遂入,先问佛言:“有诸别众,自称为师,各有异法,垂训导俗,乔答摩旧曰“瞿昙”,讹略也。能尽知耶?”佛言:“吾悉深究。”
乃为演说。善贤闻已,心净信解,求入法中,受具足戒。如来告曰:“汝岂能耶?外道异学修梵行者,当试四岁。观其行,察其性,威仪寂静,辞语诚实,则可于我法中净修梵行。在人行耳,斯何难哉?”善贤曰:“世尊悲愍,含济无私。四岁试学,三业方顺。”佛言:“我先已说,在人行耳。”
于是善贤出家,即受具戒。勤励修习,身心勇猛。已而于法无疑,自身作证。夜分未久,果证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不忍见佛入大涅槃,即于众中入火界定②,现神通事,而先寂灭。是为如来最后弟子,乃先灭度。即昔后渡蹇兔是也。
善贤寂灭侧有窣堵波,是执金刚躄地之处。大悲世尊,随机利见,化功已毕,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执金刚神密迹力士见佛灭度,悲恸唱言:“如来舍我入大涅槃,无归依,无覆护!”毒箭深入,愁火炽盛,舍金刚杵,闷绝躄地。久而又起,悲哀恋慕,互相谓曰:“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金刚躄地侧有窣堵波,是如来寂灭已,七日供养之处。如来之将寂灭也,光明普照,人天毕会。莫不悲感,更相谓曰:“大觉世尊今将寂灭,众生福尽,世间无依!”如来右胁卧师子床,告诸大众:“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离诸变易。当弃懈怠,早求解脱。”诸苾刍等歔欷悲恸。时阿泥卢骨反
陀旧曰“阿那律”,讹也。告诸苾刍:“止止,勿悲,诸天讥怪。”时末罗众供养已讫,欲举金棺,诣涅叠般那所。时阿泥陀告言:“且止,诸天欲留七日供养。”于是天众持妙天华,游虚空,赞圣德,各竭诚心,共兴供养。
停棺侧有窣堵波,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之处。如来寂灭,棺敛已毕,时阿泥陀上升天宫,告摩耶夫人曰:“大圣法王今已寂灭。”摩耶闻已,悲哽闷绝,与诸天众,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钵及锡杖,拊之号恸,绝而复声曰:“人天福尽,世间眼灭。今此诸物,空无有主!”如来圣力,金棺自开,放光明。合掌坐,慰问慈母:“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阿难衔哀而请佛曰:“后世问我,将何以对?”曰:“佛已涅槃,慈母摩耶自天宫降,至双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合掌说法。”
城北渡河三百余步,有窣堵波,是如来焚身之处。地今黄黑,土杂灰炭。至诚求请,或得舍利。如来寂灭,人天悲感。七宝为棺,千缠身。设香华,建幡盖。末罗之众奉舆发引,前后导从,北渡金河。盛满香油,积多香木,纵火以焚。二不烧,一极衬身,一最覆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唯有发爪俨然无损。
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如来金棺已下,香木已积,火烧不然。众咸惊骇,阿泥陀言:“待迦叶波耳。”时大迦叶波与五百弟子自山林来,至拘尸城,问阿难曰:“世尊之身,可得见耶?”阿难曰:“千缠络,重棺周敛,香木已积,即事焚烧。”是时佛于棺内为出双足,轮相之上见有异色。问阿难曰:“何以有此?”曰:“佛初涅槃,人天悲恸,众泪迸染,致斯异色。”迦叶波作礼,旋绕兴赞。香木自然,大火炽盛。故如来寂灭,三从棺出:初出臂,问阿难治路;次起坐,为母说法;后现双足,示大迦叶波。
现足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是八王分舍利处。前建石柱,刻记其事。佛入涅槃后,涅叠般那已,诸八国王,备四兵至。遣直性婆罗门谓拘尸力士曰:“天人导师,此国寂灭,故自远来,请分舍利。”力士曰:“如来降尊,即斯下土。灭世间明导,丧众生慈父。如来舍利,自当供养。徒疲道路,终无得获。”
时诸大王逊辞以来,既不相允,重谓之曰:“礼请不从,兵威非远。”直性婆罗门扬言曰:“念哉,大悲世尊忍修福善,弥历旷劫,想所具闻。今欲相凌,此非宜也。今舍利在此,当均八分,各得供养,何至兴兵?”诸力士依其言,即时均量,欲作八分。帝释谓诸王曰:“天当有分,勿恃力竞。”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呾罗龙王复作是议:“无遗我曹。若以力者,众非敌矣。”直性婆罗门曰:“勿喧诤也,宜共分之。”即作三分:一诸天,二龙众,三留人间,八国重分。天龙人王,莫不悲感。
分舍利窣堵波西南行二百余里,至大邑聚。有婆罗门,豪右巨富,确乎不杂,学究五明,敬崇三宝。接其居侧,建立僧坊,穷诸资用,备尽珍饰。或有众僧,往来中路,殷勤请留,罄心供养。或止一宿,乃至七日。其后设赏迦王毁坏佛法,众僧绝侣。岁月骤淹,而婆罗门每怀恳恻。经行之次,见一沙门,厖眉皓发,杖锡而来。婆罗门驰往迎逆,问所从至,请入僧坊,备诸供养。旦以淳乳煮粥进焉。沙门受已,才一哜齿,便即置钵,沉吟长息。婆罗门侍食,跪而问曰:“大德慧利随缘,幸见临顾,为夕不安耶,为粥不味乎?”沙门愍然告曰:“吾悲众生,福祐渐薄。斯言且置,食已方说。”
沙门食讫,摄衣即路。婆罗门曰:“向许有说,今何无言?”沙门告曰:“吾非忘也,谈不容易,事或致疑。必欲得闻,今当略说。吾向所叹,非薄汝粥,自数百年,不尝此味。昔如来在世,我时预从,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俯清流而涤器,或以澡漱,或以盥沐。嗟乎今之淳乳,不及古之淡水。此乃人天福灭使之然也。”婆罗门曰:“然则大德乃亲见佛耶?”沙门曰:“然。汝岂不闻佛子罗怙罗者,我身是也。为护正法,未入寂灭。”说是语已,忽然不见。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仪肃,其敬如在。
复大林中行五百余里,至婆罗痆女黠反斯国旧曰“波罗奈国”,讹也。中印度境。。
注释
①拘尸那揭罗国:释迦牟尼佛最后入涅槃的地方,在古代属于五印度的中印度。“拘尸那揭罗”一名的梵文原文是Kuśīnagara。故城一般认为在今印度北方邦境内的戈勒克布尔县(Gorakhpur dist.)东约五十六公里处的伽西亚村。因为佛在此入涅槃,这里遂成为佛教的圣地。古代中国到印度求法的僧人,没有不到这里来瞻仰的。
②火界定:又称火界三昧、火光三昧、火生三昧,乃由己身发出火焰之禅定。
译文
拘尸那揭罗国,城郭颓毁,邑里萧条。旧城的砖基方圆十余里,居民稀少,街巷荒芜。
准陀旧居
城内东北角,有一座塔,无忧王所建,原是准陀(旧译“纯陀”,是错误的)的旧居。旧居内有井,是准陀为了供养佛而开凿的。虽然岁月已经过去很久,但水仍清美。
娑罗林及释迦牟尼涅槃处
城西北三四里,渡过阿恃多伐底河(大唐的语言翻作“无胜”,这是一般的称呼。过去称作“阿利罗跋提河”,是错误的。典语称作“尸赖拏伐底河”,意译“有金河”)。西岸不远,到娑罗林。娑罗树看着类似槲树,但树皮青白,树叶很光润。其中有四棵树特高,是如来涅槃的地方。有砖砌的大精舍,其中有如来涅槃像,头向北而卧。旁边有一座塔,是无忧王所建的。塔基虽已倾陷,仍然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记载如来涅槃的事。虽有文字记载,但没有记日月。
据过去的记载说:佛在八十岁时,在吠舍佉月后半月的第十五日入涅槃,相当于中国的三月十五日。说一切有部则认为佛在迦剌底迦月后半月的第八日入涅槃,相当于中国的九月八日。自从佛涅槃后,各部派说法不一,或者说已经一千二百余年,或者说已经一千三百余年,或者说已经一千五百余年,或者说已经过了九百年,未满一千年。
雉王本生故事
精舍的旁边不远,有一座塔,是如来修菩萨行时,做群雉王救火的地方。从前,这里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鸟兽在此巢居穴处。忽然狂风四起,林中大火冲天。这时有一只雉鸟,心怀悲悯,飞到河里,把羽毛浇湿,又飞回树林上空,奋力把水洒下来。这时天帝释俯身告诉雉鸟说:“你为什么这么愚蠢,枉费羽翼之劳?大火燃起,焚烧林野,岂是你小小的身躯所能扑灭的?”雉鸟问:“这是谁在说话呀?”答道:“我是天帝释。”雉鸟说:“天帝释有大福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救灾拯难,易如反掌。现在不但不来相救,反而责备我徒劳无功,你的责任哪里去了?现在火势正旺,不要再多说了!”雉鸟又奋力飞向河边。天帝便用双手捧起水,遍洒树林。顿时火灭烟消,众生的生命赖以保全。所以现在称这座塔为救火塔。
救生鹿本生故事
雉鸟救火处的旁边不远,有一座塔,是如来修菩萨行时,做一只鹿救生的地方。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有一片大树林。野火燃烧,飞禽走兽走投无路,四处乱窜。前有急流,后有烈火,野兽们掉在河里,丢掉了性命。这一只鹿心怀恻隐,身据急流,皮穿骨断,奋力拯救掉在河里的野兽。跛兔最后来到,鹿忍着疲乏和痛苦,将兔渡过河去。最后筋疲力尽,掉进水中而死。天神们将尸骨收起来,建起一座塔。
善贤证果处
鹿救生塔的西边不远,有一座塔,是苏跋陀罗(大唐的语言翻作“善贤”。旧译“须跋陀罗”,是错误的)入寂灭的地方。善贤原来是婆罗门师,年龄一百二十岁,年长而多智。他听说佛将要入寂灭,便来到双树间,问阿难说:“佛世尊将要入寂灭,我还有一些疑难,想向他请教。”阿难说:“佛将要涅槃,请不要打扰他吧。”善贤说:“我听说佛在世上这样的时候,很不容易遇到,正法也难于听到。现在我有很难解决的疑问,恐怕以后无法向人请教了。”善贤进去,先问佛说:“有各种派别的人,自称为师,各有不同的主张,训导一般大众,乔答摩(旧译“瞿昙”,是错误的)能都知道吗?”佛说:“我都做过很深的研究。”
佛于是对善贤一一解说。善贤听罢,完全理解,心悦诚服,请求进入法门,受具足戒。如来告诉他说:“你能行吗?外道异学中想修习梵行的人,要试验四年。观看他们的行为,考察他的性情,如果威仪寂静,言语诚实,才可以在我法门中修习梵行。但这也是事在人为,没有什么困难的。”善贤说:“世尊悲天悯人,济世无私。四年考验,身、口、意三业合格,就可以通过。”佛说:“我先前已经说过,事在人为。”
于是善贤出家,受具足戒。他勤奋修习,身和心都勇猛精进。此后他对佛法坚信无疑,并且要用自身去证明。半夜后不久,果然证得阿罗汉果。他一切烦恼已尽,梵行已成,不忍看见佛入大涅槃,便在大众中入火界定,现出神通,而先入寂灭。这是如来最后一个先佛灭度的弟子。他就是从前最后求渡的跛兔。
执金刚扑地处
善贤寂灭处的旁边有一座塔,是执金刚扑地的地方。大悲世尊根据众生的根机而施以教化,教化之功完毕,便进入涅槃的安乐之中,在双树间,头向北而卧。执金刚神密迹力士见佛灭度,悲伤地喊道:“如来舍弃我们进入大涅槃,我们无所皈依,无人保护了!”执金刚神像被毒箭射中,被忧愁的大火烧身一样,丢掉金刚杵,闷绝扑地。不久又苏醒过来,心中悲哀,怀念世尊,相互说道:“在生死的大海中,有谁做我们的舟楫?在无明的长夜里,有谁为我们燃灯照明?”
释迦牟尼寂灭诸神异传说
金刚扑地处的旁边有一座塔,是如来入寂灭后,受七日供养的地方。如来将要入寂灭的时候,光明普照,人和天神们都来了。大家莫不悲伤,相互说道:“大觉世尊现在将要寂灭,众生福尽,人世间无所皈依了!”如来右卧在狮子床上,告诉大家说:“不要以为如来真的寂灭了,如来的法身常住,不会变化。你们不要放松努力,争取早日得到解脱。”比丘们唏嘘悲恸。这时阿泥(卢骨反)陀(旧译“阿那律”,是错误的)对比丘们说:“停住停住,不要悲伤了,天神们就要讥怪了。”这时末罗族人已供养完毕,正要抬金棺到火化的地方去。阿泥陀又说:“暂且停下,天神们要留下金棺,供养七天。”于是天神们手持美妙的天花,往来空中,称赞圣德,各自怀着虔诚的心,共修供养。
停棺处的旁边有一座塔,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的地方。如来寂灭后,棺殓已毕,这时阿泥陀上升天宫,告诉摩耶夫人说:“大圣法王现在已经寂灭。”摩耶夫人听了,悲哽闷绝,跟天神们一起来到双树间。她见到僧衣、钵和锡杖,抚摩痛哭,绝而复苏,说道:“人和天神的福分尽了,世界的眼睛陨灭了。这些东西,今后都没有主人了!”由于如来神圣的力量,金棺自开,放射光明。如来合掌而坐,慰问慈母说:“您从远处下降到这里,诸行之法就是如此,请您不要太悲伤!”阿难伤心地问佛:“后世的人问到我这件事,我将怎么回答呢?”如来说:“佛已经涅槃,慈母摩耶夫人自天宫下来,到双树间。如来为了那些不孝的众生,从金棺坐起,合掌说法。”
从城北渡河,行三百余步,有一座塔,是如来焚身的地方。地上如今颜色黄黑,土中杂有灰炭。如果虔诚地祈求,有时能得到舍利。如来寂灭时,人和天神悲伤。用七种珍宝做成棺木,用千层棉布缠身。摆设香花,建立幡盖。末罗族人抬着棺舆前引,前后导从,向北渡过金河。大家倒满香油,堆积起很多香木,点起火,焚烧金棺。有两层棉布没有烧着,一层是最里的衬身,一层覆在最外。众人分发舍利,只有发和爪一点也没损坏。
焚身处旁边有一座塔,是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的地方。如来的金棺卸下后,香木已经堆起,点了火却烧不起来。大家既惊奇又害怕,阿泥陀说:“这是在等候迦叶波。”这时大迦叶波正与五百弟子从山林中出来,到了拘尸城,问阿难道:“世尊的身体还可以看到吗?”阿难说:“已经用千层棉布缠绕,重棺入殓,香木已经堆积好,马上就要焚烧了。”这时佛从棺内为大迦叶波伸出双足,双足轮相上现出奇异的颜色。迦叶波问阿难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呢?”阿难回答:“佛最初涅槃的时候,人和天神们悲恸,大家的眼泪流下来,便染成这奇异的颜色。”迦叶波行礼,旋绕金棺,赞颂如来。这时香木自燃,大火炽盛。所以如来寂灭,三从棺出:第一次伸出手臂,问阿难路怎么走;第二次坐起来,为母亲说法;最后现出双足,给大迦叶波看。
八王分舍利的传说
现足处的旁边有一座塔,无忧王所建,是八位国王分舍利的地方。塔前建有石柱,上面刻记着这件事。佛入涅槃后,焚化完毕,八国的国王也率领步、马、车、象四兵来了。他们派遣直性婆罗门对拘尸力士说道:“天神和人的导师在此国涅槃,因此我们从远处来,请求分给舍利。”力士们说:“如来世尊,降临在我们这里。世界的导师寂灭了,众生的慈父丧失了。如来的舍利,自应由我们供养。你们只是在路上徒劳奔走,什么也得不到。”
当时,大王们客气地请求既然没有得到满足,就又说道:“我们客气地请求既然不能答应,使用武力就不远了。”直性婆罗门高声说:“想一想吧,大悲世尊慈悲忍辱,修福习善,经历了种种劫难,想来你们都已知道。现在要以武力相加,这太不合适。现在舍利在这里,可以平分为八份,各国都得供养,何至于要兴兵动武呢?”力士们依了他的话,马上准备平均量出八份。帝释天对国王们说:“天神们也应当有一份,不要只凭恃武力。”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呾罗龙王又提出意见:“不要把我们给忘了。如果要使用武力的话,大家都不是我们的对手。”直性婆罗门说:“不要吵闹了,大家平分吧。”于是把舍利分作三份:第一份给天神们,第二份给龙王们,第三份留在人间,由八国重分。天神、龙王以及国王们,莫不悲感交集。
大邑聚及罗怙罗的传说
从分舍利塔往西南行二百余里,到一个大村镇。有一位婆罗门,是个大富豪,行为与一般人不同,专心研究五明,崇敬三宝。他在住宅旁边建立了一座僧坊,设备周全,用各种珍宝做装饰。如有行路的僧人中途到达这里,都受到殷勤挽留,悉心供养。或者住一夜,或者一直住七天。后来设赏迦王毁坏佛法,来往的僧人便没有了。岁月过得很快,而婆罗门时常怀念僧人。他一次经行,看见一位粗眉白发的沙门,持着锡杖走来。婆罗门赶忙上前迎接,问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请他进入僧坊,准备各种物品供养。早上,婆罗门用最好的牛奶煮粥进奉。沙门接受后,刚尝一口,便放下钵,沉吟叹息。婆罗门侍候在侧,跪着问道:“大德智慧随缘,幸蒙光临,您叹息是因为晚上睡得不好呢,还是粥的味道不好呢?”沙门难过地说:“我是伤心,众生的福佑日渐淡薄。且不说这话,吃完饭再说吧。”
沙门吃完饭,提起衣服就要上路。婆罗门说:“刚才您说有话要讲,现在为什么不说了?”沙门对他说道:“不是我忘记了,而是不容易说清楚,事情说得不清楚,反生疑问。如果您一定要知道,那就简单地说吧。我刚才叹息的,不是觉得您的粥不好,而是数百年来我没有尝到这种味道了。过去如来在世的时候,我经常跟随他,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在清澈的流水中洗涤器物,或者洗漱,或者沐浴。可叹今天最好的牛奶还比不上古时的淡水。这是人和天神的福分减少了的缘故。”婆罗门说:“那么大德曾经亲眼见过佛了?”沙门说:“对。您没听说过佛的儿子罗怙罗吧,我就是罗怙罗。我为了维护正法,所以未入寂灭。”说完后,忽然不见。婆罗门便将他住过的房间涂香洒扫,恭敬地设立了他的像,敬奉他就像他在的时候一样。
从这里再进入大森林中行五百余里,到婆罗痆(女黠反)斯国(旧译“波罗奈国”,是错误的。在中印度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