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灭业障①品第五
尔时,天帝释,承佛威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邪倒②有情?曾所造作业障罪者,云何忏悔③,当得除灭?
佛告天帝释: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修行,欲为无量无边众生,令得清净解脱安乐,哀愍世间,福利一切。若有众生,由业障故,造诸罪者,应当策励,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口自说言:归命顶礼④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转妙法轮,持照法轮,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为欲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常行法施⑤,诱进群迷,令得大果⑥、证常乐故。如是等诸佛世尊,以身语意,稽首归诚,至心礼敬。
彼诸世尊以真实慧⑦,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⑧,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我从无始生死以来,随恶流转,共诸众生,造业障罪,为贪、嗔、痴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由身、语、意,造无间罪⑨:恶心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
身三、语四、意三种行,造十恶业⑩。自作教他,见作随喜⑾。于诸善人,横生毁谤。斗秤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施与一切。于六道中所有父母,更相恼害。或盗窣堵波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自在而用。世尊法律⑿不乐奉行,师长教示不相随顺。见行声闻独觉大乘行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生悔恼。见有胜己,便怀嫉妒。法施财施,常生悭惜。无明所覆,邪见惑心;不修善因,令恶增长。于诸佛所,而起诽谤;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如是众罪,佛以真实慧,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
我今归命,对诸佛前,皆悉发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复作;已作之罪,今皆忏悔。所作业障,应堕恶道地狱、傍生、饿鬼之中,阿苏罗众及八难处⒀。愿我此生所有业障皆得消灭,所有恶报,未来不受。亦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皆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善男子!以是因缘,若有造罪,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一夜乃至多时?若有犯罪,欲求清净,心怀愧耻,信于未来,必有恶报,生大恐怖。应如是忏,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令速除灭。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欲生豪贵婆罗门⒁种刹帝利⒂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注释
①业障:又称业累,指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
②邪倒:指偏邪、颠倒,不符合事理真相的思想和行为。
③忏悔:忏,忍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的罪愆,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以期达到灭除罪业的目的。
④归命顶礼:归命,即将身心归投佛、法、僧三宝,属意业的礼拜;顶礼,乃以头触地,接承佛足之礼,属身业的礼拜。泛指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三宝。
⑤法施:又作说教、说法、劝化,指宣说经教,利益众生。与财施、无畏施合称三施。
⑥大果:又称妙果、无上果,指佛果。
⑦真实慧:真实,如理契实之义。指断除无明而起如理的智慧。
⑧真实平等:真实智慧的异名,以此智能证万法平等的理性,故称平等。
⑨无间罪:无间,地狱名,堕此地狱,受苦没有间断。此指出佛身血等五逆罪,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于此。
⑩十恶业:指杀生、偷盗、邪淫等三种身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四种语业,以及贪欲、嗔恚、邪见等三种意业。
⑾随喜:指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大智度论》云:“随喜者的功德,胜过行善者本人。”此处指随喜恶法。
⑿法律:指佛教教团内的规制、戒律及清规或其他有关的规定。
⒀八难处:指八种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情景,即在地狱难、在饿鬼难、在畜生难、在长寿天难、在边地胜处难、盲聋喑痖难、世智辩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
⒁婆罗门:古代印度四种姓之一,指婆罗门教僧侣及学者,掌管祈祷、祭祀,为四种姓之最上位。
⒂刹帝利:指王族及士族阶级,掌管政治军事,为四种姓的第二位。
译文
此时,帝释天因佛力加持,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致礼,然后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要发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大乘法,解脱一切凡夫众生?对于往昔所造业障,应当如何忏悔,才能消除呢?
佛告诉帝释天:很好!很好!善男子!你现在勤苦修行,是出于对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的慈悲心,是为了使无数众生获得解脱及清净安乐。如果有众生由于无明业障而造作诸罪,就应当发愿迁善改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诸佛合掌致礼,至诚专念,然后说:我现在至诚皈依并顶礼现在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已得无上正等正觉者。诸佛世尊为使众生获得利益安乐,转大法轮,降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燃大法炬;宣说经教,开导群迷,使之证入涅槃,获得解脱自在的永恒快乐。对于这些佛世尊,我皆稽首皈依,至诚礼敬。
诸佛世尊以如理契实、遍知一切的智慧,能够知见一切众生所作的善业和恶业。我从无限久远,甚至还没有生死的时期起,因贪、嗔、痴,与其他众生一起造下无数业障,从而不断在六道中流转轮回。在我未皈依佛、法、僧三宝时,不辨善恶,由身、语、意三业不净,而造下适足堕地狱的罪恶:恶意地伤害佛世尊的身体、诽谤佛的正法、破坏僧众的团结、杀害阿罗汉、杀害父母等。
于身、语、意,起种种邪行,造下杀生、偷盗、邪淫等十恶业。更有甚者,不仅自作恶业,而且教唆他人;见到作恶者,不仅不去制止,反而心生欢喜。对于行善法的人,不生恭敬,反而轻慢毁谤。在生意场中,称量货物,使用种种奸诈手段,偷斤减两。拿不干净的食物来布施乞食者。对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的父母,施加伤害。盗窃寺庙和僧众的物品自己享用。对佛所制定僧团的规制和戒律,不乐意奉行;对师长的教导,不尊重顺从。遇到修大小乘的修行者,加以辱骂,使他们心生烦恼和悔恨。遇见胜过自己的人,便心生嫉妒。悭吝心重,不愿向人布施财物,也不愿对人讲经说法。无明遮覆了清净的本性,内心产生种种烦恼邪见,因为不修种种善法,从而使种种恶念滋长。诽谤佛所说种种正法,或将真理说成是虚妄,或将虚妄说成是真理。以上诸种罪过,佛以其如理契实、遍知一切的智慧,皆能知见。
今日我皈依三宝,在诸佛世尊前,将诸罪过全部说出,不敢有所隐藏。往昔未曾造作的罪,以后更不会造;已经造下的罪,今日全部说出,至诚忏悔。已往所造业障,本应得恶报,或堕地狱、畜生、饿鬼等恶道或转生为阿修罗,或不得见佛闻法。愿以此忏悔功德,使我此生所造所有业障全部消除,未来不受种种恶报。正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菩提行,至诚忏悔所有业障,今日我亦忏悔,所有业障全部说出,不敢有所隐藏。往昔所造诸罪业,以此忏悔功德,全部消除;未来的种种罪业,更不敢造作。
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菩提行,至诚忏悔所有业障,今日我亦忏悔,所有业障,全部说出,不敢有所隐藏。往昔所造诸罪业,以此忏悔功德,全部消除;未来的种种罪业,更不敢造作。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修菩提行,至诚忏悔所有业障,今日我亦忏悔,所有业障,全部说出,不敢有所隐藏。往昔所造诸罪业,以此忏悔功德,全部消除,未来的种种罪业,更不敢造作。
善男子!因为以上原因,如果造下业障,不得有刹那间的隐藏,更何况隐藏一日一夜或更长的时间呢?如果犯下罪过,想求得心的清净,就必得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愧疚羞耻,并相信此恶业必将在未来招致恶报,从而心中产生大恐怖。应该即刻忏悔,如同被火烧着头、烧着衣服,要急切地扑灭火一样,火若不灭,心里永不得安宁。人如果造下罪业,也是如此,应该立即忏悔,迅速灭除这些业障。如果有人希望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众多财宝,或者还想发心修习大乘,那么也应该至诚忏悔,以灭除种种业障。如果希望生于婆罗门或刹帝利种姓之家,或者转生为转轮圣王,拥有充足的金银等众宝,也应该至诚忏悔,以灭除种种业障。
原典
善男子!若有欲生四天王众天①、三十三天②、夜摩天③、睹史多天④、乐变化天⑤、他化自在天⑥,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梵众、梵辅、大梵天⑦、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天⑧、少净、无量净、遍净天⑨、无云、福生、广果天、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求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⑾,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愿求三明⑿、六通⒀、声闻、独觉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⒁、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
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⒂生,异相灭,因缘异故。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
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⒃,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注释
①四天王众天:即四天王天、四天王,指持国、增长、广目、多闻等,此天以人间五十岁为一昼夜。
②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帝释天在中央,其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天以人间百岁为一昼夜。
③夜摩天:又作焰摩天,以夜摩天为天主,此天以人间二百岁为一昼夜。
④睹史多天:又作兜率天,天主为删兜率陀天王。此间以人间四百岁为一昼夜。
⑤乐变化天:又作化自在天,其天众由神通力自在变作五妙欲境而受用。天主为善化天王。此界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昼夜。
⑥他化自在天:又作他化乐天,天众以他所变化的欲境自在受乐。天主称自在天王。此天以人间一千岁为一昼夜。
⑦梵众、梵辅、大梵天:属色界初禅天。
⑧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天:属色界第二禅天。
⑨少净、无量尽、遍净天:属色界第三禅天。
⑩无云……竟天:属色界第四禅天。
⑾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的四种证果。
⑿三明:修行而达无学位,而于三事通达无碍,此即:宿命智证明,指了知我及众生一生乃至无量生的相状的智慧;生死智证明,指了知众生生死相状的智慧;漏尽智证明,指如实了知证得四谛之理,灭除一切烦恼的智慧。
⒀六通:又作六神通,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神境通,即随心所欲现身的能力;天眼通,即自在见及众生及世间一切真实相状;天耳通,即能闻六道众生及世间一切音声;他心通,即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宿命通,即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百千万世宿命及所做之事;漏尽通,即断尽三界一切烦恼,不受三界生死的神通力。
⒁一切智智:指佛智,以此智为一切智中最殊胜者,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为与前二者加以区别,称一切智智。此智以其断一切烦恼,称净智;以其胜妙无比,称不思议智;以其证得真如自体常住而不变不动,称不动智;以其真正遍知一切法,称三藐三菩提正遍智。
⒂异相:指一切有为法的变异、衰损。一切有为法均为无常,由因缘力而从未来位生至现在位,然瞬间即灭,而成为过去位。
⒃真理:即真如理体,或称诸法实相。
译文
善男子!如果想转生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应当至诚忏悔,灭除罪障。如果想转生梵众天等色界初禅天,少光天等色界第二禅天,少净天等色界第三禅天,无云天等色界第四禅天,也应当至诚忏悔,灭除罪障。如果想证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也应当至诚忏悔,灭除业障。如果想证得声闻乘缘觉乘的种种智慧、种种神通,或者想证得佛乘的无上智慧,乃至获自在菩提,得究竟解脱,也应当忏悔,灭除种种业障。为什么这样说呢?
善男子!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如来所说的“生、住、异、灭”中的异相,即一切事物不断地变异,都是因为构成这些事物的因缘发生了变异。今发露忏悔往昔罪业,则过去种种恶法都消除净尽,所有业障,也无所遗留。种种迁流不息的事物原来不存在而现在出现,但因为忏悔功德,未来不再造作种种业障。为什么这样说呢?
善男子!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体性本空,正像如来所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究竟的意义上说,没有生灭,也没有生灭变化的事物。善男子!一切事物的根本或究极真实,是不可言说的,因为这一真实理地超越一切相状和名相。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证得这一微妙的真如理体,并坚信不疑,则说明他已破众生相而证得事物的根本。因为上述的道理,所以说至诚忏悔,能灭除种种业障。
原典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①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专心护三业,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慈心净业障。
善男子!有四业障,难可灭除。云何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②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善根,不能增长;四者贪着三有③,无出离心。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回向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应作是言: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最妙之果。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又于现在初行菩萨发菩提心所有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⑤,如是一切功德之蕴,皆悉至心随喜赞叹。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复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应正遍知,证妙菩提。为度无边诸众生故,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劝化一切众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无尽法乐。又复所有菩萨声闻独觉功德积集善根,若有众生未具如是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如是过去未来诸佛、菩萨声闻独觉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随喜赞叹。
善男子!如是随喜,当得无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断烦恼,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常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而为供养,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随喜功德千分之一。何以故?供养功德,有数有量,不摄一切诸功德故。随喜功德,无量无数,能摄三世一切功德。是故,若人欲求增长胜善根者,应修如是随喜功德。若有女人,愿转女身为男子者,亦应修习随喜功德,必得随心现成男子。
注释
①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佛之智,以其遍知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无为事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法,故称一切智。
②律仪:指律法仪式,戒律的别名。
③三有:指三界,即: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无色有,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
④回向:通常指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向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
⑤一生补处:略称补处,原为最后的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通常指菩萨修行的最高位等觉菩萨,如弥勒菩萨即为一生补处菩萨。
译文
善男子!如果有人能够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得完美无缺,就能够消除业障,获得清净。哪四个方面呢?一是不生邪心,常使心念纯正;二是对佛所说微妙深奥的真理,不行诽谤;三是对初入圣位的修行菩萨,应有遍知一切的智慧;四是对凡夫众生,则应有无量无边的慈悲。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应致力修习的四个方面。
此时世尊即说颂道:
专心护持身语意三业,不得诽谤深奥微妙的正法,
应具备遍知一切的智慧,也应有广大无边的慈悲,
以种种善行,消除往昔的业障。
善男子!有四种业障,难以消除。哪四种呢?一是严重违犯菩萨戒律,造下极重的恶业;二是诽谤大乘经典;三是不能滋养成熟自身本有的善根;四是贪求执着俗世的欲乐,没有出离三界的决心。还有四种善行,可以消除以上四种业障。哪四种呢?一是至诚亲近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坦诚说出自己的一切过恶;二是为使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劝请诸佛宣说各种深奥微妙的教法;三是见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心生欢喜,至诚赞叹;四是将自己所修一切善行所积功德,回向给众生,并使自己证入正等正觉。
此时帝释天对佛说:世尊!世间所有的男子女人当中,对大乘教义,有能够奉行的,有不能奉行的,为什么都能做到随喜众生功德?佛回答:善男子!如果有人虽然不能修习大乘佛法,但如果能在适宜的时间,于佛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至诚随喜众生一切功德,其福报将无量无边。应该这样想: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布施、持戒、智慧等大乘行,我今日皆至诚随喜。由作此随喜所得福报,定会证得最尊最胜无上无等的菩提妙果。同样地,对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行功德,也莫不随喜赞叹。对现在初登圣位菩萨发菩提心所得功德,百劫修菩萨行所得功德,以及获无生法忍,至不退转地或一生补处所得功德,我皆至诚随喜赞叹。同样地,对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也莫不随喜赞叹。对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证妙菩提所得功德;对其为度化一切众生,而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降法雨,使众生皆信受正法,得无尽的法乐所得法施功德;以及所有菩萨声闻独觉所积聚的诸功德(包括回向众生功德),我皆至诚随喜赞叹。同样地,对过去未来一切佛、菩萨声闻独觉所有功德,也莫不随喜赞叹。
善男子!如果能够随喜一切善行,就像得到如恒河沙数的福报功德。以此功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能断尽烦恼,证阿罗汉果。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都在以美妙的衣服、精美的饮食以及卧具、医药等供养诸佛、菩萨,其功德不及前述随喜功德的千分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供养功德,数量有限,不能含摄其他一切功德,而随喜功德则没有限量,因为它能含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功德。所以,如果有人想增长自身的善根,应该修习随喜功德。如果有女人希望转女身为男身,也应该修习随喜功德,以此功德,定会如愿转成男身。
原典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已知随喜功德。劝请①功德,惟愿为说,欲令未来一切菩萨,当转法轮,现在菩萨,正修行故。佛告帝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修行声闻独觉大乘之道。是人当于昼夜六时,如前威仪,一心专念,作如是言:
我今归依十方一切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转无上法轮、欲舍报身入涅槃者,我皆至诚顶礼劝请转大法轮、雨大法雨、然大法灯,照明理趣,施无碍法,莫般涅槃,久住于世,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如前所说,乃至无尽安乐。我今以此劝请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劝请功德回向菩提,我亦如是劝请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供养如来,若复有人劝请如来转大法轮所得功德,其福胜彼。何以故?彼是财施,此是法施。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若人以满恒河沙数大千世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劝请功德,亦胜于彼,由其法施,有五胜利②。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是故,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边,难可譬喻。如我往昔行菩萨道时,劝请诸佛转大法轮,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释诸梵王等,劝请于我转大法轮。善男子!请转法轮,为欲度脱安乐诸众生故。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我当入于无余涅槃③,我之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
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亦非断见;能破众生种种异见,能生众生种种真见;能解一切众生之缚,无缚可解;能植众生诸善根本;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无作无动,远离阓闹,寂静无为,自在安乐;过于三世,能现三世;出于声闻、独觉之境,诸大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体无有异。此等皆由劝请功德善根力故。
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诸经中,一句一颂,为人解说,功德善根,尚无限量,何况劝请如来转大法轮、久住于世、莫般涅槃?
注释
①劝请:指以至诚心请求佛、菩萨说法或久住于世。
②胜利:即殊胜的利益。
③无余涅槃:又称“无余依涅槃”。依,指依身,即人的身体。无余依涅槃系指断除烦恼障,灭五蕴和合而成的身体,完全无所依处的涅槃。
译文
此时帝释天对佛说:世尊!我已经知悉随喜功德。希望您为我们讲解劝请功德,以使未来一切菩萨积极度化众生,现在诸菩萨能够依正法而修行。佛于是对帝释天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应当修行声闻、独觉及大乘菩萨道。应当于适宜的时间,依上述种种威仪,至诚礼敬诸佛世尊,并说:
我今日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世尊,一切已证正等正觉、未转法轮、欲舍此报身而入涅槃者。我至诚顶礼并劝请他们转大法轮、降大法雨、燃大法灯,为众生揭示万物的真实理趣,宣说胜妙的教法,不入涅槃,长住世间,度化解脱众生,给众生带来无尽的安乐。我今日以此劝请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正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劝请功德回向菩提,我所做的也像他们一样。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珍宝来供养如来,其福报比不上劝请如来转大法轮所得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前者是财施,而后者是法施。
善男子!不要说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即便以恒河沙数大千世界诸珍宝,供养诸佛,其功德也不及劝请功德,因为法施有五种殊胜之处。哪五种殊胜呢?一是法施既利他又兼自利,财施则不然;二是法施能使众生出离三界,而财施的福报则不出欲界;三是法施能使法身庄严清净,财施则只能使色身增长;四是法施没有穷尽,而财施则有限量;五是法施能断尽众生的烦恼,而财施只能暂时制伏贪爱。
所以,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边,即使用种种譬喻,也难以尽述。正如我往昔行菩萨道时,劝请诸佛转大法轮,由此劝请功德善根,所以今日帝释等诸梵王劝请我转大法轮。善男子!劝请诸佛世尊转大法轮是为度化解脱众生,给众生以安乐。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劝请如来长住世间,不入涅槃。以此劝请功德,我于今日获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才、大慈大悲,证得无量无数唯独佛才有的殊胜妙法。我虽入于无余涅槃,但我的教法却在世间永久流传。我的法身清净无比,显现种种妙相,具有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这些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功德给众生带来说不尽的利益。
法身涵摄一切万法,而一一诸法却不能涵摄法身。法身常住不坏,但这并不是常见;法身亦有断灭,但这也不是断见。此法身能破除众生种种邪见,也能使众生获得种种真见。能解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系缚,而实际上又没有烦恼系缚可解。能培植滋养众生本具的善根,善根未成熟的使其成熟,善根已成熟者使其得解脱。此法身没有造作、没有躁动,远离阓闹,寂静无为,自在安乐。此法身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能够于三世显现。此法身超出声闻缘觉的境界之上,是诸大菩萨修行的目标,一切如来皆证此法身,所以体性没有差异。以上种种利益,都是由劝请功德善根所带来。
此法身我已证得。所以,如果有人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应当修习劝请功德,因为为他人解说经中一句一颂,其功德善根,尚且不可限量,更何况劝请如来转大法轮、长住世间、不入涅槃?
原典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修三乘道①所有善根,云何回向一切智智?佛告帝释:善男子!若有众生欲求菩提,修三乘道,所有善根愿回向者,当于昼夜六时,殷重至心作如是说:
我从无始生死以来,于三宝所,修行成就所有善根。乃至施与傍生②一搏之食,或以善言和解诤讼,或受三归及诸学处③,或复忏悔、劝请、随喜所有善根,我今作意,悉皆摄收,回施一切众生,无悔吝心。是解脱分善根所摄,如佛世尊之所知见,不可称量,无碍清净。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不住相心、不舍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愿皆获得如意之手,空出宝,满众生愿。富乐无尽,智慧无穷,妙法辩才,悉皆无滞,共诸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复出生无量善法,亦皆回向无上菩提。又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行之时,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一切种智④,现在未来亦复如是。然我所有功德善根,亦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善根,愿共一切众生俱成正觉。如余诸佛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不可思议无碍清净,住于无尽法藏陀罗尼、首楞严定⑤,破魔波旬无量兵众。应见觉知,应可通达,如是一切,一刹那中悉皆照了。于后夜中获甘露法⑥,证甘露义,我及众生愿皆同证如是妙觉。
注释
①三乘道: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乘道。
②傍生:又作畜生、畜生道,指鸟、兽、虫、鱼等一切动物,三恶趣之一。
③学处:意谓所学之处,指戒、定、慧三学。
④一切种智:又作佛智,就广义而言,同于一切智。然而在三智中,相对一切智,则专指佛智,即以一种智慧觉了一切道法,并以种种方便,自在觉悟一切众生。
⑤首楞严定:又作大定、根本定,即坚固摄持诸法的三昧,为佛或十地菩萨所得之禅定。
⑥甘露法:即如来的教法,以其法味清净,长养众生身心善法,故以甘露喻之。
译文
此时,帝释天又对佛说: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习声闻、缘觉、菩萨道,积聚功德善根,此功德为什么要回向佛的无上智慧呢?佛告诉帝释天:善男子!如果有人欲求菩提,修三乘道,愿以功德做回向者,应当在适宜的时候,以至诚庄重的态度说:
我从久远以来,皈依三宝,修各种善行,诸如布施畜生饮食,调解种种诤论和诉讼,皈依三宝,勤修戒、定、慧,或修忏悔、劝请、随喜等等,由修以上种种善行所得功德善根,我今日皆加以摄聚,然后回向施与一切众生,没有任何保留。此回向功德,如佛的知见,难以表述,融通无碍,清净无比,可使人趋入究竟解脱。上述一切功德善根全部回向施与一切众生。不执着于一切相,也不舍离一切相,如此心行功德,我亦回向施与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得如意手,挥向空中即得种种财宝,满足众生的愿望。使众生皆得无尽的富足安乐,无穷的智慧,无碍的辩才。和众生一道证得无上菩提,获得遍知一切的智慧。以此利益众生的功德,又带来了无量善法,将此善法回向无上菩提。正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菩萨道时,将一切功德善根,皆回向觉知一切道法的佛智,今日我亦将所有功德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愿以此善根功德,使一切众生皆成正觉。诸佛世尊安坐道场菩提树下,清净庄严圆融无碍,不可思议。世尊深入蕴含无量法宝的陀罗尼和大根本定中,降伏邪魔波旬及无量兵众。应该觉了和通达的一切,皆于一刹那间通晓明白,于后半夜觉悟无上道法。我及一切众生皆愿像诸佛世尊一样,证得这一微妙清净的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