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①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植诸善根,修行正法,常说正法,以法化世。汝等长夜于诸众生,常思利益,起大慈心,愿与安乐。以是因缘,能令汝等现受胜报。若有人王恭敬供养此《金光明》最胜经典,汝等应当勤加守护,令得安隐②。汝诸四王及余眷属无量无数百千药叉③护是经者,即是护持去、来、现在诸佛正法。汝等四王及余天众并诸药叉,与阿苏罗④共斗战时常得胜利。汝等若能护持是经,由经力故,能除众苦、怨贼、饥馑及诸疾疫。是故汝等若见四众⑤受持读诵此经王者,亦应勤心共加守护,为除衰恼,施与安乐。
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⑥,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⑦,并复供给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深心拥护,令离衰恼。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隐,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
世尊!若彼国王见于四众受持经者,恭敬守护,犹如父母,一切所须,悉皆供给,我等四王常为守护,令诸有情无不尊敬。是故我等并与无量药叉诸神,随此经王所流布处,潜身拥护,令无留难⑧。亦当护念听是经人诸国王等,除其衰患,悉令安隐,他方怨贼皆使退散。若有人王听是经时,邻国怨敌兴如是念,当具四兵坏彼国土。
世尊!以是经王威神力故,是时邻敌更有异怨,而来侵扰。于其境界,多诸灾变,疫病流行。时王见已,即严四兵,发向彼国,欲为讨伐。我等尔时当与眷属无量无边药叉诸神,各自隐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降伏。尚不敢来至其国界,岂复得有兵戈相伐?
注释
①四天王:即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
②安隐:又称安稳,指安乐而平隐。
③药叉:梵语Yaksa的音译,又作夜叉,意译轻捷、勇健、威德、捷疾鬼等,女性药叉称药叉女。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闻正法而勤加守护之鬼类。此处指后者。
④阿苏罗:梵语Asura之音译,意译非天、非同类、不端正。系印度最古诸神之一,据说性恶好斗,经常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
⑤四众: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出家、在家之男女。
⑥偏袒右肩: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为敬礼之标识。
⑦供养:又作供施、供给、打供、作供等。原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后亦包含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纯精神供养。
⑧留难:邪魔来留,使人不起善事,此为修行之障难,故称留难。
译文
这时,世尊听了四天王发愿以恭敬之心供养《金光明经》,及拥护一切奉持此经的众生,即称赞道:太好了!太好了!你们四天王已经在过去无数佛土,以恭敬之心供养、尊重、赞叹这一部经典,培植养育各种善根,修行正法,常向众生宣说正法,以此正法化度世间众生。你们日夜思想着如何对众生生慈悲心,给众生带来利益,给众生带来安乐。正是因为这一因缘,才使你们现世受天人的福报。如果为人君王者以恭敬心供养这一最美妙的《金光明经》,你们应当勤加守护,使他们身心常安而没有恼乱。你们四天王和眷属及无量无数药叉等守护这一经典,即是守护奉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宣说的正法。你们四天王及其他天众和药叉,与阿苏罗相战斗时,常能获得胜利。你们如果能护持这一经典,由此经的加持力,就能消除一切愁苦、怨贼、饥馑及各种疾病瘟疫。所以你们如果见到受持读诵这一经典的比丘、比丘尼或优婆塞、优婆夷,也应该共同对他们勤加守护,为他们消除各种苦恼,给予他们安宁和快乐。
这时,四天王从座位上站起来,偏露右肩,走到佛的面前,右膝着地,合掌致敬,对佛说:
世尊!于未来世,无论是在国都城市还是在山林旷野,此《金光明经》流布之时,如果当地国王能够以至诚之心听受、称叹、供养,并能够供养受持这一经典者,四部天众,定会深心守护,使他们消除苦恼。由于这一因缘,我们四天王定会守护彼国王及一切受持这一经典的众生,使他们皆得安乐,消除忧愁痛苦,健康长寿,威望与德行皆圆满无缺。
世尊!如果国王见到受持这一经典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能够以恭敬心加以守护,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皆能予以满足,我们就定会经常守护此王,并让一切有情众生发出尊敬之心。所以,我等天王与无量药叉等诸天神,会随此经所流布之处,以常人难以察见的方式守护它,消除一切邪魔的侵扰。我等及诸天神还会守护一切听闻此经的人,守护供养此经的诸国王,为他们消除苦恼与祸患,使他们皆得安乐,使各方面的仇怨、贼敌皆得退散。如果有国王听闻此经时,邻国有怨敌产生这样的念头,应当统率一切军队占领此国。
世尊!由于此经神奇的威势与力量,此时的怨敌恰好会受到别的怨敌的侵扰。而且在其国境中会有各种灾变,会有疫病流行。此时彼国国王见这种情势,欲孤注一掷,即发兵来侵扰此国。这时我等天王及眷属及药叉等诸天神,各自隐没身形,于暗中守护帮助此国,使其怨敌不战而屈,自然降伏。彼国军队连此国国界都不能到达,哪里会刀兵相加?
原典
尔时,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汝等四王乃能拥护如是经典。我于过去百千俱胝那庾多劫①,修诸苦行②,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一切智。今说是法,若有人王受持是经,恭敬供养者,为消衰患,令其安隐。亦复拥护城邑聚落,乃至怨贼,悉令退散。亦令一切赡部洲③内所有诸王,永无衰恼斗诤之事。
四王当知,此赡部洲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各于其国受诸快乐,皆得自在。所有财宝丰足受用,不相侵夺,随彼宿因④而受其报。不起恶念贪求他国,咸生少欲利乐之心,无有斗战系缚等苦。其土人民自生爱乐,上下和穆,犹如水乳。情相爱重,欢喜游戏,慈悲谦让,增长善根。以是因缘,此赡部洲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寒暑调和,时不乖序。日月星宿,常度无亏,风雨随时,离诸灾横。资产财宝,皆悉丰盈。心无悭鄙,常行慧施⑤,具十善业⑥。若人命终,多生天上,增益天众。
大王!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受是经,恭敬供养并受持是经,四部之众尊重称赞,复欲安乐饶益汝等及诸眷属无量百千诸药叉众。是故彼王常当听受是妙经王,由得闻此正法之水、甘露⑦上味,增益汝等身心势力。精进勇猛,福德威光,悉令充满。
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经,则为广大希有供养,供养于我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⑧,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以是因缘,汝等应当拥护彼王后妃眷属,令无衰恼,及宫宅神,常受安乐,功德难思。是诸国土所有人民,亦受种种五欲⑨之乐,一切恶事皆令消殄。
注释
①俱胝那庾多劫:俱胝,梵语Koti,乃古印度数量之名,相当于中土之“千万”或“亿”;那庾多,梵语Nayuta,相当于“十亿”;劫,梵语Kalpa,指极长年月,或说相当于四十三亿二千万年。
②苦行:原指为断除肉体欲望,而行诸种难忍之行为,为印度求生天之外道所奉行。释尊于悟道前亦曾苦行六年,后悟苦行非圣道,纵受天报,仍处轮回。至于此处之苦行,指菩萨利他之圣行,大悲心摄,与外道之无益苦行不同。
③赡部洲:梵名Jambu-dvipa,又译阎浮提等。此土因盛产阎浮树,故名。原指印度,后泛指人间世界。
④宿因:过去世所造之业因。因虽通善恶,唯宿因一般均指善因而言,此处之宿因即是。
⑤慧施:通“惠施”,即以无所施之心施受真理(法施)与施舍财物(财施)。
⑥十善业:指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⑦甘露:在印度神话中指诸神常饮之天酒,饮之可不老不死,其味甘之如蜜,故称甘露。佛教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与妙味,长养众生之身心。
⑧三世诸佛:大乘佛教认为,以空间言,有十方佛之存在;以时间言,有三世佛之普现。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多诸佛。
⑨五欲:指财欲、色欲、名欲、饮食欲、睡眠欲。一说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
译文
这时,佛对四天王说: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能够如此守护这一经典。我于过去说不尽的劫数以前,修习各种苦行,证得正等正觉,及遍知一切的根本智慧。今日宣说这一教法,若有国王以恭敬心受持供养这一经典,我必为其消除祸患,使其得到安乐平静。我也同样会守护城邑村落一切受持此经者。若有怨贼,皆使其退散。亦使一切国土所有国王之间,永远没有争斗征伐之事。
四天王应当知道,由于奉持这一经典,此土八万四千城邑村落中的众生,及八万四千国土诸国王,各于其国享受诸种快乐,都能获得身心自在。所有财宝都丰盈充足,受用不尽,彼此从不相互侵夺,各随其过去世所修业因而得其果报。诸国国王皆不生侵贪他国的恶念,而莫不有自求少欲而利乐他人之心,所以没有彼此争战之灾,没有牢狱之苦。其国人民自然而生爱乐之心,上下和睦,犹如水乳交融,毫无隔阂。人们相互爱护、相互敬重,生活中充满欢乐,轻松自在。人人讲求慈悲谦让,增长善根。因为这一因缘,此赡部洲安定富足快乐,人丁兴旺,土地肥沃,寒暑调和,时节有序。日月星宿,各有常度,风调雨顺,没有自然灾害,资产财宝都十分充盈。众生皆慷慨大度,常行布施,修各种善行。此土众生此世生命终了,大多往生天上,成为天界众生中的一员。
大王!如果未来世有国王听闻这一经典,以恭敬心供养并受持此经,必得四部众的尊重赞叹,汝等天王及眷属和无量药叉等天众,亦可得安乐利益。所以彼国王应当经常听闻受持这一胜妙经典。若能得闻正法,饮此甘露美味,则必增益你们身心的力量,于正法勇猛精进,福利功德、威神光明皆得充足圆满。
各国的国王如果能够至诚听闻受持此经,则是做广大而稀有的供养,供养我释迦牟尼佛。如果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无量无数佛。如果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可限量的殊胜功德。因为这一因缘,你们应当守护国王的后妃眷属,使其消除忧愁苦恼。也由这一因缘,此国王所居宫宅之神,亦经常享受安宁快乐,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此国土所有人民亦能享受种种世俗的快乐,一切邪恶之事皆使其消除。
原典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于未来世,若有人王乐听如是《金光明经》,为欲拥护自身后妃王子,乃至内宫诸采女等。城邑宫殿皆得第一不可思议最上欢喜寂静安乐。于现世中,王位尊高,自在昌盛,常得增长。复欲摄受无量无边难思福聚,于自国土令无怨敌及诸忧恼灾厄事者。世尊!如是人王,不应放逸①,令心散乱。当生恭敬,至诚殷重,听受如是最胜经王。欲听之时,先当庄严最上宫室、王所爱重显敞之处,香水洒地,散众名花,安置师子殊胜法座,以诸珍宝而为校饰。张施种种宝盖幢幡,烧无价香,奏诸音乐。
其王尔时当净澡浴,以香涂身,着新净衣及诸璎珞,坐小卑座,不生高举,舍自在位,离诸憍慢②,端心正念,听是经王。于法师所,起大师想。复于宫内后、妃、王子、采女眷属生慈愍心。喜悦相视,和颜软语,于自身心大喜充遍。作如是念:我今获得难思殊胜广大利益,于此经王,盛兴供养。既敷设已,见法师至,当起虔敬渴仰之心。
尔时,佛告四天王:不应如是不迎法师。时彼人王,应着纯净鲜洁之衣,种种璎珞以为严饰。自持白盖及以香花,备整军仪,盛陈音乐,步出城阙,迎彼法师,运想虔恭,为吉祥事。
四王,以何因缘,令彼人王亲作如是恭敬供养?由彼人王举足下足,步步即是恭敬供养、承事尊重百千万亿那庾多诸佛世尊。复得超越如是劫数生死之苦,复于来世如是劫数,当受轮王③殊胜尊位。随其步步,亦于现世福德增长,自在为王,感应难思,众所钦重。当于无量百千亿劫人天受用七宝④宫殿。所在生处,常得为王,增益寿命,言词辩了,人天信受,无所畏惧,有大名称,咸共瞻仰。天上人中受胜妙乐,获大力势,有大威德,身相奇妙,端严无比。值天人师⑤,遇善知识⑥,成就具足无量福聚。
四王当知,彼诸人王,见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利益故,应自往奉迎法师。若一逾缮那⑦,乃至百千逾缮那,于说法师应生佛想。还至城已,作如是念:今日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入我宫中,受我供养,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⑧,即是值遇百千万亿那庾多诸佛世尊。我于今日,即是种种广大殊胜上妙乐具,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我于今日,即是永拔琰摩王⑨界地狱、饿鬼、傍生⑩之苦,便为已种无量百千万亿转轮圣王、释梵天主⑾善根种子。当令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出生死苦,得涅槃乐,积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后宫眷属及诸人民皆蒙安隐,国土清泰,无诸灾厄,毒害恶人。他方怨敌,不来侵扰,远离忧患。
四王当知,时彼人王,应作如是尊重正法,亦于受持是妙经典,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⑿、邬波斯迦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获善根,先以胜福,施与汝等及诸眷属。彼之人王,有大福德善业因缘,于现世中,得大自在,增益威光,吉祥妙相,皆悉庄严,一切怨敌,能以正法而摧伏之。
注释
①放逸: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
②憍慢:憍,指对自己之长处产生傲慢自大之心理。慢,指称量自、他德类之差别,心自举恃,凌懱于他,对他人心起高慢。为障清净心性之烦恼法之一。
③轮王:全称转轮圣王,意即旋转轮宝之王,此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领须弥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
④七宝: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通常指金、银、琉璃、颇梨、车渠、赤珠、玛瑙。
⑤天人师:又作天人教师,特指佛陀,以佛陀为诸天与人类示导一切正法,若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即能得解脱,故称天人师。
⑥善知识: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指正直而有德行且能教导众生以正道之人。依智之《摩诃止观》卷四下载,善知识有三种:外护(从外护育,使能安稳修道)、同行(行动与共,相互策励)、教授(善巧说法,使悟正道)。
⑦逾缮那:梵语Yojana之音译,又作由旬等,为印度计算里程之单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
⑧退转:又作退堕、退失。即于求佛道之中途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此处指退失已证得之行位。
⑨琰摩王:又作阎魔王,原为印度吠陀时代之夜摩神,在佛教中演变为冥界支配者、人类行为审判者。
⑩傍生:通常作畜生,指鸟、兽、虫、鱼等一切动物,傍生之名,取之其形傍横且傍行之义。
⑾释梵天主:指帝释天与大梵天王,原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大神,佛教则引以为护法神。
⑿邬波索迦:梵语Upāsaka之音译,又作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
⒀邬波斯迦:梵语Upāsikā之音译,又作优婆夷,即亲近三宝、受持三归五戒、施行善法之在家女众。
译文
此时,四天王对佛说:世尊!到未来世,如果有国王喜欢听闻这部《金光明经》,期望以此守护自身及王妃王子,乃至内宫宫女等;期望城邑宫殿中诸众生都能得到最不可思议、最胜妙的欢喜寂静安乐;期望在现世中王位尊高,身心自在,繁荣昌盛,功德增长;还期望以此获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使自己的国土没有怨敌及各种忧愁、苦恼、灾害、危厄等不幸之事。世尊!这样的国王不应当放纵自己,令自己的心散乱,而应当生发至诚殷切的恭敬心,听闻这一部最胜妙的经典。想要听闻此经的时候,应当首先将最尊最上的宫殿及国王所欣赏的显要宽敞之地庄严清净。然后以香水洒地,遍撒各种名贵的香花,安置殊胜的狮子法座,并以种种珍宝加以装饰。布置种种宝盖幢幡,点燃稀有名贵之香,齐奏种种美妙的法乐。
其国王此时应当沐浴净身,以香料涂身,更换新的干净的衣服,佩戴璎珞等诸种装饰,坐在小而矮的座位上,不生自己地位尊高应受恭敬的想法,离开自在舒服的座位,断除各种自得傲慢的思想,使心思端正、意念纯净,然后谛听这一最胜妙的经典。向着讲经法师所在的地方,想到那法师是值得我尊敬的大师,并对宫内的王后、嫔妃、王子、宫女等眷属生出慈悲怜悯之心。满怀喜悦,相互对视,面色和善,语气轻柔,身心内外充满喜悦之情。于是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今日获得如此难以想象的殊胜广大利益,应于此最胜妙的经典,以隆重盛大的礼仪来供养。法会场所既布置完毕,看见讲经法师到了,应当生虔敬渴仰之心。
此时,佛告诉四天王:只是这样而不去迎接法师是不应该的。此时那国王应当穿上纯净鲜洁的衣服,佩戴璎珞等种种装饰,亲自举着白色伞盖,捧着香花,穿过严整的仪仗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亲自走出城阙,迎接讲经法师,以虔敬恭敬之心做此吉祥之事。
四天王!什么原因要让国王做这样的恭敬供养?原因在于此国王起脚迈步,每一步都是在恭敬供养、奉事尊重无量无数诸佛世尊。因为这一功德,此国王还可以免除无数劫生死之苦,可以在未来无数劫得到转轮圣王的尊贵地位。随其步步出城迎奉法师所生功德,也会在现生现世增长福德,轻松自在地统驭天下,上下同心,难可思议,为天下民众所敬重。在来生来世无量劫数,在人间或天界享用各种珍宝筑成的宫殿。在所生之处,常能为一国之主,寿命长久,辩才无碍,得到众人及诸天的信从,无所畏惧,有尊贵的称号,众生莫不敬仰。无论在天界还是在人间,皆享受殊胜美妙的欢乐,获得巨大的力量和显赫的势力,有崇高的威望和圆满的德行,身体相貌,奇特美妙,端正庄严,无与伦比。能够值遇佛陀出世,结交大善知识,成就无量功德,具足无量福报。
四天王应当知道,这些国王见供养法师有这些数不清的功德利益,自然会亲自前去奉迎法师。出城所走路程或短或长,皆应该以对待佛的态度对待法师。回到城中,应当这样想:今日已获正觉的释迦牟尼佛,来到我的宫中,接受我的供养,为我说法。我聆听这一正法后,即得佛道,且不再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听此法师说法,即是值遇无量无数诸佛世尊。我今日供养法师,即是以种种珍贵美妙的供品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即是永远拔除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苦;即是种下未来世转生为转轮圣王、帝释天、大梵天王等善根种子。以此供养、听法功德,可使百千万亿无量众生脱离生死之苦,得到涅槃法乐,积集不可计量的福报功德。国王的后宫眷属以及此国土上的人民皆得安宁快乐。其国清净安定,没有各种灾难危厄,也没有恶人。其他地方的仇怨敌人,不来侵扰,没有忧虑和祸患。
四天王应当知道,此时国王应当像这样尊重正法,接受奉持这一胜妙经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亦对此经典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此所获得的善功德,先行施与你们及你们的眷属,则此国王即得广大福报功德,结下善业因缘。在现世中,处处自在,威势智慧日益增长,吉祥充满,妙相庄严。一切仇怨敌人,都能以正法之力摧毁降伏。
原典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王,能作如是恭敬正法,听此经王,并于四众持经之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时彼人王,欲为我等生欢喜故,当在一边近于法座,香水洒地,散众名花,安置处所,设四王座。我与彼王共听正法,其王所有,自利善根,亦以福分,施及我等。
世尊!时彼人王请说法者升座之时,便为我等烧众名香,供养是经。世尊!时彼香烟于一念顷,上升虚空,即至我等诸天宫殿,于虚空中变成香盖。我等天众,闻彼妙香。香有金光,照耀我等所居宫殿,乃至梵宫及以帝释、大辩才天①、大吉祥天②、坚牢地神③、正了知大将、二十八部诸药叉神、大自在天④、金刚密主、宝贤大将、诃利底母、五百眷属、无热恼池龙王⑤、大海龙王所居之处。
世尊!如是等众,于自宫殿,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闻香芬馥,睹色光明,遍至一切诸天神宫。
佛告四天王:是香光明,非但至此宫殿,变成香盖,放大光明。由彼人王手擎香炉,烧众名香,供养经时,其香烟气于一念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王、百亿四洲。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天龙、药叉、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荼⑥、紧那罗⑦、莫呼洛伽宫殿之所,于虚空中,充满而住。种种香烟,变成云盖。其盖金色,普照天宫。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
是诸人王手持香炉,供养经时,种种香气,非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于一念顷,亦遍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百千万亿诸佛国土。于诸佛土虚空之中,变成香盖,金色普照,亦复如是。
时,彼诸佛闻此妙香,睹斯云盖及以金色,于十方界恒河沙等诸佛世尊,现神变已,彼诸世尊,悉共观察,异口同音赞法师曰:善哉!善哉!汝大丈夫能广流布如是甚深微妙经典,则为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若有听闻如是经者,所获功德,其量甚多,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敷演,如说修行。何以故?善男子!若有众生闻此《金光明最胜王经》者,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注释
①大辩才天:又作大辩才天女、妙音天等,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神,掌管诗歌、音乐,为语言与艺术女神。此神于佛教中系守护受持《金光明经》者。
②大吉祥天:佛教护法神之一,大吉祥,表示不染生死、清净无垢,谓此天能以无染清净法门,破除众生之冥暗。
③坚牢地神:又称坚牢地天,主掌大地之神,原系印度太古时代崇祀之神,以其坚固、不灭之德得名坚牢地神。据经载,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地神从地涌出,为作证明。佛教尊为菩萨而崇祀之。
④大自在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以其主宰一切万物,且司人间苦乐悲喜,故称自在天。佛教视之为护法大神,称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像为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之天人形。
⑤龙王:为龙中威德特胜者,系对其眷属而称为王。诸龙王能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⑥揭路荼:梵语Garuda之音译,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类似鹫鸟,性情猛烈的神格化巨鸟。于佛教大乘诸经中,此鸟列属八大部众之一,与天、龙、阿修罗等共列位于佛说法之会座。
⑦紧那罗:梵名Kimnara之音译,意谓歌神、歌乐神、音乐天。原为印度神话中之神,佛教将之列为八部众之第七。
译文
此时,四天王对佛说:世尊!如果有国王能这样恭敬正法,听闻这一最胜妙的经典,并且以恭敬心供养、尊重、赞叹受持这一经典的四众弟子,则此国王为使我们欢喜快乐,应当在法座周边,以香水洒地,散布各种名贵的香花,按照仪规,设置四天王法座。我们与此国王一起聆听法师说法。此国王以此听法功德,增益自己的善根,也将这些福报布施给我们。
世尊!当此国王请法师升座之时,便为我们烧各种名贵的香炷,供养这一部经典。世尊!这些名香燃放的香烟,在一念之间即升到虚空,升到我们诸天所在的宫殿,并于虚空中变成伞盖的形状。我们诸天都能感知这些美妙的香烟。这些香发出金色的光芒,照耀我们所居宫殿,乃至照耀大梵天宫,以及帝释天、大辩才天、大吉祥天、坚牢地神、正了知大将、二十八部诸药叉神、大自在天、金刚密主、宝贤大将、诃利底母、五百眷属、无热恼池龙王、大海龙王等所居宫殿。
世尊!以上诸天在各自的宫殿,看到那香烟袅袅于一刹那间变成伞盖状,又闻此香香馥弥漫,见其光明充满一切诸天诸神的宫殿。
佛告四天王:当此国王手举香炉、烧各种名香,供养此经时,不仅此香的金色光明,充满诸天宫殿,而且其香气香烟,于一念之间,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百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百亿四洲。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天龙、药叉、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荼、紧那罗、莫呼洛伽等所居宫殿,种种香烟充满虚空,刹那间变成香盖。香盖以金色光明,遍照诸天宫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这些香云香盖,都是由《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而成。
当这些国王手持香炉,供养此经时,种种香气不但遍满此三千大千世界,而且在一念之间,遍满十方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相等的百千万亿诸佛国土。在诸佛国土虚空之中,种种香气,变成香盖,其金色光明,亦如上述,遍照十方。
此时,诸佛世尊闻此妙香,看到香云成盖,又观察到香盖的金色光明,于十方如恒河沙数的诸佛世尊前,显现各种神奇的变化,于是异口同声地赞叹法师说:太好了!太好了!您作为有气概的大丈夫,能够宣讲流布如此精深微妙的经典,必能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福报和功德。如果有人听闻这一经典,即能获得很多功德,何况书写、受持、读诵这些经典,乃至为他人讲说、开示,依经修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听闻这一《金光明最胜王经》,即于无上正等正觉不再退转。
原典
尔时,十方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无量无数恒河沙等诸佛刹土,彼诸刹土,一切如来异口同音,于法座上赞彼法师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来世,以精勤力,当修无量百千苦行,具足资粮①,超诸圣众,出过三界②,为最胜尊。当坐菩提树王之下,殊胜庄严,能救三千大千世界有缘③众生。善能摧伏可畏形仪诸魔军④众。觉了诸法最胜清净甚深无上正等菩提。善男子!汝当坐于金刚之座⑤,转于无上诸佛所赞十二妙行⑥甚深法轮⑦,能击无上最大法鼓⑧,能吹无上极妙法螺⑨,能建无上殊胜法幢⑩,能然无上极明法炬⑾,能降无上甘露法雨⑿,能断无量烦恼怨结,能令无量百千万亿那庾多有情渡于无涯可畏大海,解脱生死无际轮回,值遇无量百千万亿那庾多佛。
注释
①资粮:资谓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为必需,故欲证三乘之果,宜以善根功德以资助己身。佛教诸经常以“资粮”引申为趋向菩提之资本,或谓长养资益菩提之诸善法。
②三界:又称三有或苦界、苦海,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于此三界,众生皆以迷妄而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不得解脱。
③有缘:缘谓因缘,指有闻法得解脱机缘之众生。
④魔军:魔,梵语Māra之略称,意为杀者;军,譬喻魔众之势力。经论中常以“魔军”譬喻障碍成道之种种烦恼。如《大智度论》卷五称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虚妄之名闻利养、自高慢他等为十魔军。
⑤金刚之座:原指佛陀成道时所坐之座,以其坚固不坏,故称金刚座。后世亦泛指说法、说戒师说法之高床座。
⑥十二妙行:见《最净地陀罗尼品》“转十二妙行法轮”条。
⑦法轮:佛法之喻称,如同转轮圣王之轮宝,能无坚不摧,佛法亦能摧破众生之一切烦恼、灾害。
⑧法鼓:譬喻佛所说之法如鼓,可激励众生精进向善,犹如扣鼓可诫士兵前进。
⑨法螺:古印度人们召集人群或征战时,多吹螺以为号。佛教以“法螺”比喻佛说法仪节隆盛,广被大众,且能降魔。
⑩法幢:幢者幢幡,与旌旗同义,战场上建幢旗以表战胜之相,佛教以“法幢”比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
⑾法炬:炬谓火炬,经论以“法炬”比喻佛法如大火炬,能照亮众生趣向菩提之路。
⑿法雨:雨可普泽草木,促其生长而至开花结果,经论以“法雨”比喻佛法滋润众生,令其由迷妄而至证悟。
译文
此时,十方世界有无量无数如恒河沙数般的诸佛国土,诸佛国中一切如来,在各自的法座上异口同声地赞叹此法师说: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于未来世,您应当勇猛精进,修习各种各样的苦行,获得足够的福报与功德,超过三界诸圣,成为世间最受尊重的人。当会坐菩提树下,具备庄严的法相,能够度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缘闻此妙法的众生。能战胜降伏一切面貌狰狞的魔军。能够觉悟了彻一切法中最胜妙、最清净、极高深的无上正等正觉。善男子!你于来世当会坐于金刚法座,宣说诸佛所赞叹的十二种微妙行法,转最大的法轮,击最大的法鼓,吹极妙的法螺,建最庄严的法幢,燃最明亮的法炬,降味同甘露的法雨。能够断除无数的烦恼怨结,能够使百千万亿无量有情众生渡过漫漫无际、幽深可怖的苦海,从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能够值遇百千万亿无量无数诸佛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