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①,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注释

①妙明:妙者寂静长住;明者通照一切。

译文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本来清净,为什么忽然生出山河大地?你有没有听到如来时常宣讲:觉之体性妙明,觉之本性明妙吗?”富楼那回答说:“是这样的,世尊,我常听佛宣讲这个道理。”佛说:“你所说的觉明,是其体性本来是明,故叫做觉。还是觉本来是不明的,须要使它明,才称明觉。”富楼那说:“如果此不明之觉被叫做觉,那么,这个觉也就无所谓明了。”佛说:“如果觉没有所明,也就没有明觉。有所明而并不是觉,无所明就不是明,无明又怎么能是湛然明性。觉之体性必定是明,言明觉者就是妄。觉并不是所要明的对象,是因能明而立为能明的对象。既然此能明的对象被妄想所立,也就产生了你的妄想之能。这样,在本来清净没有同和异的一体之中,就忽然显现出种种不相同的差别之境,并使这些差别之相相互对立,又由此差别之相再立共同没有差别的虚空境界。同和异的两种境界既然产生,又再次妄想出既不是同,也不是异的境界。

原典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①。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滩②。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滩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③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注释

①金轮保持国土:佛教认为,世界最底层为风轮,风轮之上为水轮,水轮之上是金轮,金轮之上有九山八海,是为地轮。

②滩:水中的沙丘。

③薮:此处指野草。

译文

“本来清净的如来藏性,就是因为如此的扰乱,在同异的对立中产生了粗识劳虑。此劳虑相续不断,产生了尘相,尘相自相浑浊,产生了业相,从而引起尘劳烦恼。此种种烦恼起而生起世界,静而变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那种非同非异者,就是真正的众生有为之法。

“觉之体性本明,执妄而想欲明,就变成晦昧的虚空。明体与晦昧的虚空相互作用,使妄心产生摇动,故而产生风轮并影响世界。因晦昧的虚空而使心动,因坚持要明觉之体性而使妄心成为有碍之相。此妄心坚凝变成金宝,从而有金轮保持的国土。坚持妄觉而成金宝,欲明之念摇动而成为风,风与金相摩擦产生火光变化之功用。金宝的明性产生湿润,湿性因火光而上升为蒸气,由此有水轮含藏十方界。火性向上升腾,水性向下降生,它们交错作用,湿的成为巨海,干的成为洲滩。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大海之中常有火光升起;在洲滩之上常有江河流注。水势劣于火,与火结合而成为高山,是故山石相击会产生火花,融化之后而变成水。土势劣于水,与水相结合,从土中长出草木,因此,林薮火烧之后变成土,拧绞则变成水。他们都是在妄想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你以我为种,我以你为种,正是因为这种因缘关系,世界从成到坏,相续无有终始。

原典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①、遏蒲昙②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注释

①羯罗蓝:梵文音译,意译曰凝滑、杂秽。指异性交媾初受胎时的凝结物。

②遏蒲昙:指受胎二七日的胎的形态。

译文

“其次,富楼那,明白此妄想之因不是别的,是不知道觉的体性本来就是明,而还要去觉明,这就是妄,真觉而妄明,这就是过错之所在。所妄之业相既然已经成立,此欲明觉体的妄能,自然就不能得到了义,从而有很大的局限。正因为这种缘故,听超不出声音,见超不出色相,于是色香味触等六种尘境妄想得以成就,由此区分出见、觉、闻、知。同一类业相缠在一起,或合而成形,或离而化生。妄心觉明而产生色境,欲明所见之色而产生妄想。不同的妄见之间造成憎恨,而同一的妄见又相互产生爱心。此爱心流于心中成为种子,爱心不舍就会形成胚胎;通过异性交媾,吸引以往同一业相而入于胎中。因为这种缘故,因缘和合而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四生,都是随着其所感受的不同而产生。卵生唯因妄想而受生;胎生是因爱恋之情而受生;湿生因感觉合于新境而受生;化生则因厌离旧境,情爱他境而受生。此情、想、合、离四境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有众生,都是依从自己的行业受生,或者飞升,或者下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众生在卵、胎、湿、化诸生中相续不断,无始无终。

原典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贪盗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①,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注释

①有为相:有为即有为法。佛教把一切由因缘造作的,相互联系有生灭变化的物质或精神的现象,称作有为法,与无为法相对。有为法有“四有为相”,指生、住、异、灭。从无到有曰生,生后的表相或作用功能曰住,由生向灭的转变过程名异,从有变无曰灭。

译文

“富楼那,爱恋之情相结合而受生,此情爱结缚难离,因此在诸世间中,父母、子孙一代一代相续不断,此类受生是以情爱的贪求为其本因。情爱所生之身,都需滋养其命,故贪心不止。因此,诸世间中,卵生、化生、湿生、胎生都是依据自己力量的强弱,互相吞食。如此一类的受生是以贪求杀生为其本因。人食羊,羊死之后变成人,人死之后又变为羊。如此情景对十种生类都是一样的,他们生生死死,互相残杀,互相吞食,带着恶业轮回受生,没有休止而穷尽未来之际。如是一类的受生,是以盗贪为其本因。你欠下我的命,我以命还你的债,这样下去,虽然经历百千劫数,都仍然处在生死之中。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身,虽然经历百千劫数,依然互相缠缚难舍,唯有杀、盗、淫三种贪求是其根本。因此缘故,业果相续不断,无始无终。

“富楼那,如此这样的三种颠倒相续,都是因为觉体本来妙明,而要妄为明了觉性,由此产生妄见,妄见中产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的灭而复生,迁流不息。这都是由此虚妄产生,终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