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神龙元年上元日①,则天、中宗②诏云:“朕请安、秀二师③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意。明明无尽,亦是有尽④,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⑤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⑥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明,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注释

①上元日:即农历正月十五。

②则天、中宗:即武则天、唐中宗。当时唐中宗名为皇帝,实是武则天执政。

③安、秀二师:安即道安,亦称老安,秀即神秀,弘忍弟子。二人都被皇帝请进宫中供养。

④以上二句意为:明是对暗而言,无暗即无明,全是光明就没有光明,所以说“明明无尽,亦是有尽”。

⑤以上二句意为:二乘即乘羊车、鹿车的小乘,他们分别明与暗,智慧与烦恼。

⑥本段意为:有生就有灭。分别生灭,用涅槃寂灭去制止生,就是外道。禅宗认为本来无生,也就无灭。不是以灭制止生,而是本来湛然清净。

译文

神龙元年(公元七〇五年)上元这一天,武则天、唐中宗下诏道:“朕请老安、神秀二位大师到宫中供养,国事余暇,常常和二位大师讨论一乘教义。二位大师推让说:‘南方有个惠能禅师,五祖弘忍把衣钵佛法秘密传授给了他。他现在传授的,是佛祖心里印可的法门,可请他来相问。’现在派内臣薛简,带着诏书,飞马前去迎请,希望大师发慈悲之念,迅速进京。”大师则向朝廷上表,以有病为理由加以推辞,表示愿意在山林中度过终生。

薛简问道:“京城的禅师们都说:‘要能领会佛道,必须坐禅,修习定功;假若不经过禅定,却想得到解脱,是不可能的。’不知大师看法如何?”

大师说:“道由于心悟,不在于坐与不坐。经上说:‘无论以坐相还是以卧相见如来,都是邪道。为什么呢?无有来所,亦无去处。’无生也无灭,这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这是如来清净坐。终极的真理是无法印证的,怎能把坐与不坐作为标准呢?”

薛简说:“弟子回京,皇上一定要问,希望大师慈悲,指示心法要领,我将把大师的话上奏两宫,并传达给京城里那些学道的人。这会像一盏灯照亮了千百盏灯,黑暗全被照亮,光明永无穷尽。”

大师说:“道没有明暗,明暗的意思就是互相代换。说光明永无穷尽,就是有了穷尽。明暗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净名经》说:‘佛法是无可比拟的,因为绝对而没有对待的缘故。’”

薛简说:“明比喻智慧,暗比喻烦恼;修道的人,倘若不用智慧去照破烦恼,怎能脱离那无始无终的生死?”

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不是两个东西,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要用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见解,是乘羊车、鹿车的根机。上智大根之人,都不这样。”

薛简问:“什么才是大乘见解?”

大师说:“明和无明,凡夫认为是二,智者通晓它们的本性是一,而不是二。这唯一无二的本性,就是实性。实性,在凡夫愚人之中也不减少,在贤人圣人之中也不增多,住于烦恼之中也不乱,居于禅定之中也不寂。不断灭也不恒常,不来也不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也不灭,性和相都自如其本来面目,永远如此而不改变,称之为道。”

薛简说:“大师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有什么差别?”

大师说:“外道说不生不灭,为的是消灭生,让生停止。这样,用生去显出灭,灭就还是不灭,生也只是说它不生罢了。我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就没有生,现在也不灭,所以和外道不同。倘若你想知道心法要领,就一切善恶都不要思量,自然就可进入清净心体,清明透彻,永远寂静,妙用无穷。”

薛简得到指教,豁然大悟,就拜辞大师回京,把大师的话上奏皇帝。这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大师道:“大师以年老多病相推辞,为朕在山林修道,这是国之福田。大师好比维摩居士托疾居住毗耶城一样,弘扬大乘之教,传授佛祖心印,讲谈唯一不二之法。薛简转达了大师传授的如来知见,也是朕积善众多而有余庆,过去种下的善根,适逢大师出世,使朕顿悟上乘,感谢大师恩惠,当永远顶礼膜拜。谨奉上磨衲袈裟及水晶钵,并命令韶州刺史修饰庙宇,赐大师旧居为国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