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薄伽梵③游化诸国。至广严城④,住乐音树下⑤。与大苾刍⑥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⑦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⑧、居士⑨、天龙八部⑩、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⑾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⑿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⒀言:“善哉,善哉! 曼殊室利! 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⒁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⒂,极善思惟⒃,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⒄! 愿说。我等乐闻。”

注释

①如是我闻: 最初的佛经并无文字记录,只能在师、弟子之间口口相传。“如是我闻”的句式,表明本经并非杜撰,而是我,亦即当初参与结集并颂出此经的人 (指阿难) 曾经于佛在世时,亲耳从佛那里听闻承受的。

②一时: 指说法的时间,亦即法会开始至法会圆满结束之某时。亦可直接理解为往昔某一个时候。

③薄伽梵: Bhagavat,意译为世尊。音译也作婆伽婆。《大乘义章》卷二十云:“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亦即世间之人所尊重的意思。”

④广严城: 梵语 Vaisali 之意译,音译则为吠舍离,或为毗耶离。古印度国名。在今印度比哈尔邦穆察发浦尔 (Muzaffarpur)。佛在世时曾游化此地。佛灭后又有七百苾刍在此为解决十净戒问题而举行第二次结集。

⑤乐音树下: 意即佛与众苾刍此时皆安坐于林中树下,微风拂面,树叶沙沙作响,犹如乐音声起,故经中说坐乐音树下。

⑥苾刍: 梵语bhiksu,意译为乞士。言行乞而无个人财产专心修持的出家人。通常只有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人才算苾刍。苾刍属出家五众之一,其余四众为苾刍尼、式叉摩那 (学戒女)、沙弥、沙弥尼。

⑦菩萨摩诃萨: 直译便说是菩萨和大菩萨。梵语菩萨即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凡有生命活动、有情识作用者,无论是天、人、鬼、地狱,或是阿修罗等,只要在生死轮回之中的,都称作有情。菩萨既是有情中的觉悟者,又是启发度化一切众生的救世者。此处的菩萨又是大菩萨。摩诃萨,梵语 Mahasattva,maha 即大;sattva即有情。故菩萨摩诃萨便是大觉有情。凡成就在初地以上的菩萨都属此列。

⑧婆罗门: 梵语Brahmana的音译,意为清净。古印度四种姓之首,称最胜种性,属祭司阶层,掌握着全社会的一切知识,包括宗教解脱的知识。专求解脱的婆罗门又称梵志。通常认为,婆罗门的责任有所谓六法,即:研习吠陀,传授吠陀,主持自己和他人的祭祀,接受他人的施舍及布施他人。

⑨居士: 在家的信众,包括男女信徒。又称优婆塞和优婆夷。他们都是归依三宝,信受五戒的男女。

⑩天龙八部: 佛教护法神的总称,属于非人一类。他们又称八部众或神龙八部,据《舍利弗问经》等载,此八部共有:天众 (Deva)、阿修罗 (Asura)、迦楼罗(Garuda金翅鸟)、紧那罗 (Kimnara 歌神)、摩罗伽(Mahoraga)、龙众 (Naga)、夜叉 (Yaksa)、干闼婆(Gandharva,香神或乐神)。

⑾曼殊室利: 又作文殊师利。梵语Manjusri,意译为妙吉祥,属大乘佛教中以智慧著称的菩萨。

⑿文殊师利菩萨于此为利乐一切有情而恳求佛为末法时代愚钝众生说法,以便他们得以消除罪障。所谓障,即是障碍,亦即是今生或往世时一切业力的潜在影响。这当然是指一切不善的或非善非不善的业之力用。所谓像法转时,即指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依佛教的说法,佛在世时,属正法时代,那时候众生纯朴、智慧,业障也轻,故易于接受佛法。至佛涅槃之后,佛法衰替,便进入像法时代,种种教说相似于正法时之教法,故谓之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便是如来应文殊师利菩萨要求而开示的净土法门。

⒀赞曼殊室利童子: 赞,意即称道,称许。至于以文殊师利为童子,那是文殊菩萨经常显示的身相,观世音菩萨平时的显相往往是女人身,文殊菩萨则为骑狮子的男童相。另外,菩萨修行地之第九地即为童子地。此童子象征着纯真无染、毫无牵挂、自然地溢出智慧与慈悲。

⒁缠: 缠缚也。按佛教的说法,众生所作业障不会自行消除,它们必然追随有情,纠缠不休,直至得到报应,亦即业果成熟。缠缚妨碍着众生的解脱。

⒂谛听: 亦即认真地倾听。

⒃极善思惟: 极其善巧地思索,也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仔细地选择、分辨、审察。

⒄唯然! 愿说: 唯然,犹言“是的” “好的”;愿说,即言:唯愿您说,请说。以下即是佛经中的核心部分——正宗分了。自东晋道安以来的传统说法认为,佛经有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科。本经起首至此处为序分,阐述本经得以产生的由来原委。正宗分则讲述本经的中心主题。

译文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的: 那个时候,佛陀在许多国度游化宣教。有一天他来到了广严城,看到一片浓浓的绿荫,在微风吹过时,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美妙的音乐,使人感受到了阵阵的清凉。于是,佛陀便止步安住于这乐音树下演说佛法。这时,佛陀的周围簇拥着八千位大比丘,还有三万六千位有德行的大菩萨们,以及诸多的国王、大臣、婆罗门和在家修行的佛教居士们,此外另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这些不属于人的有情之类,以及数不清的虔诚的大众,全都恭恭敬敬地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听佛陀为他们演说佛法。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法王子,因为感承了佛陀的威严神圣,便从座位上站起来。他穿着袒露着一个肩膀的袈裟,来到佛陀的座前,用右腿下跪,恭敬地伏身合掌向佛陀致敬,并说:“尊敬的世尊啊! 希望您能够为我们演说诸如净土经中所说的那些不同的佛的名号,以及他们本身的宏大誓愿和非同寻常的功德,以便让一切听闻您说法的人,能够消弭业障,除却罪报,使所有众生能够在将来佛法衰潜的年代里,仍然能够得到您的恩泽庇佑,享受利乐。”

佛陀听了这一番话,便赞叹文殊师利童子说:“啊!善哉,善哉! 文殊师利! 难得你以如此的大悲之心向我劝请,让我演述诸佛的名号,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本愿功德,为拔除那些纠缠有情众生,使他们不得安宁快乐的业障,使一切生活在未来像法时代的有情之辈,得到安宁快乐的大利益,这种心愿实在可嘉啊! 那么现在你们就好好地听着,尽量仔细地思索我所说的一切,我就为你们敷设讲演此等正法。”

文殊师利应声道:“我等听命。惟愿世尊您为我们演述,我们乐于听闻领受您的开示。”

原典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伽沙①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②,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③曼殊室利!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④,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⑤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⑥、八十随形⑦,庄严其身;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若行声闻独觉乘⑧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⑨,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⑩; 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⑾。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⑿,盲聋瘖⒀痖,挛躄⒁背偻⒂,白癞⒃癫狂⒄,种种病苦; 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⒅,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⒆; 闻我名己,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罫网⒇,解脱一切外道缠缚; 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21),绳缚鞭挞,系闭牢狱; 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 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 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 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 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

注释

①伽沙: 亦即恒河沙之异名。形容数量无限多往往用如恒河沙一样多来比喻。本经此处即说有十倍于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净土。

②世界名净琉璃: 亦即常寂光净土,它以究竟清净真如为体。彼土在我们所居的此世界之东方,在无穷多的国土之外。

③此经中一口气举了佛的十个名号。古印度人认为,如果要赞美如佛陀这般的救世者,任何一个单独的词汇都不足以圆满表达这么一种意思,甚而十个百个名号都只能收到差强人意的结果。

(一) 如来 (tathāgata),意为乘如实之道而来以成无上正觉。

(二) 应供 (arhat),即阿罗汉,意译则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的供养尊敬。

(三) 正等觉 (samyak-sambodhi),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者。

(四) 明行圆满 (vidyācaranasampanna),明是智慧,有充足的种种认识能力,如知道过去的“宿命明”、知道未来的“天眼明”、断烦恼而得大解脱的“漏尽明”。行即身、口二业;圆满就是足的意思。佛具足成就三明二业,故称明行圆满。

(五) 善逝 (sugata),圆满地进入涅槃,不再退没于生死海之义。

(六) 世间解 (lokavid),洞悉世间一切知识,亦了知出世间之道,因而摆脱一切束缚,对世间、出世间有善解的人。

(七) 无上士 (anuttara),如来之智德,世间最为尊贵,无人能超越,故称无上士。

(八) 调御丈夫 (purusadamyasarathi),丈夫,指世间立志求道修行的人。佛陀善于说服并引导所有这些“丈夫”走向涅槃。

(九) 天人师 (sŚāstādevamanusyānām),佛可以作为天和人的导师。

(十) 薄伽梵 (bhagavat),意译为世尊,为佛陀十号之一。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

④十二大愿: 这是药师佛在成就佛果之前所许下的广大悲愿。佛在因地发大愿然后随分随力,躬行实践,逐步积累功德,最终在大觉地而获圆满成就。其十二誓愿随后即道出。

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语 anuttarasa-myaksam-bodhi,意为无上正等正觉或无上正遍知。这是佛教中的最高智慧,据称能够“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境地。

⑥三十二大丈夫相: 亦称三十二相或大士相或四八相。谓佛陀才能具备的神异特征。其中特别显著者有三十二种,而细微的美好特征则有八十种之多,合起来则称为“相好”。八十随形好下注举例,此处先举三十二相:

(一) 足下安平立相;(二) 足心有轮宝肉纹相;(三) 长指相;(四) 足跟广平相;(五) 手足指缦网相;(六) 手足柔软相;(七) 足趺高满相;(八) 鹿王膛相,即股骨如鹿一样纤细;(九) 正立手摩膝相;(十) 马阴藏相;(一一) 身广长等相;(一二) 毛上向相;(一三) 一一孔一毛生相;(一四) 金色相;(一五) 大光相,其身有光,常照四面各一丈远;(一六) 细薄皮相;(一七) 七处(两手两足肩脖顶) 隆满相;(一八) 两腋下隆满相;(一九) 上身如狮子相;(二○) 大直身相;(二一) 肩圆好相;(二二) 四十齿相;(二三) 齿齐相;(二四) 牙白相;(二五) 狮子颊相;(二六) 味中得上味相;(二七) 大舌相;(二八) 梵声相,声音清远悠扬;(二九) 真青眼相;(三○) 牛眼睫相;(三一) 头顶螺髻相;(三二) 眉间白毫相。

⑦八十随形: 梵语asityanuvyanjanani,意译为八十随形好等。指佛陀特有的细微隐秘的妙好特征,主要如下:如第一好,佛的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明净,如花色赤铜;第三好,手足指头圆而细长柔软,不见骨节;第二十八好,唇色红润光泽,上下相称;第三十一好,声音宏传,如象王吼声明朗清彻;第三十三好,鼻梁修长,不见鼻孔;第三十六好,眼睛青白分明;第四十二好,耳轮阔大;第五十七好,面形长宽匀称,皎洁如秋月;第七十一好,声音不高不低,应众生心意,和悦与言;第七十三好,虽以一音说法,有情随类各得其解;第八十好,手足及胸,皆有吉祥喜旋之相,如是等等。

⑧声闻独觉乘: 佛教认为化导众生获得解脱的途径有三种:一般称为声闻、独觉和菩萨。声闻,梵语sravaka,意为听佛说法而得觉悟者。在大乘看来,属于只能遵照佛的言教修行并以达得自身解脱的出家者。他们以修学四谛为主,其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最终也仅能达到灰身灭智的无余涅槃。独觉,梵语 pratyekabuddha,亦译为缘觉。其义有二:一、出生于无佛之世,彼时佛法已灭,但因其前世修习的因缘,尚可凭自己的智慧得道;二、自己觉悟而不从他闻,亦即自己观察十二因缘之理从而得道。

⑨梵行: 一般指清净行。狭义地说,指不淫戒。广义来说则指受持所有佛所制定的戒律。在药师佛的国土中修行的一切众生,无论其所受是比丘戒,沙弥尼戒,还是菩萨戒,只要是听闻过药师佛的经文,称念过药师佛的名号的,都会获得圆满的“不缺戒”。众生若犯有轻垢罪,凭药师佛慈悲威德的加被,便可以不再缺戒;受戒若有任何缺陷的,也能得到圆满加持。

⑩三聚戒: 又作三聚净戒。大乘的菩萨戒。聚,是集合之意,即摄一切大乘的清净的戒条。这分为三种:其一是摄律仪戒,受持一切戒;其二是摄善法戒,修习一切善法的戒;其三是摄众生戒,饶益一切众生的戒。

⑾恶趣: 指地狱、饿鬼、畜生等生存界。只要听闻药师佛的名号,任何犯禁的众生都可以消除罪业,从而不再堕入恶趣之中。

⑿顽愚: 指不明事理。

⒀瘖: 指声音嘶哑。

⒁挛躄: 挛,指手痳痺僵硬;躄,指脚跛。

⒂背偻: 驼背。

⒃白癞: 大麻风。

⒄癫狂: 精神失常。

⒅家属资具: 家属,指亲属家人,此处之“属”作动词讲,归属、和睦、和顺之意;资具,资生之具、生活资料等。

⒆愿舍女身: 指女人有特有的生理痛苦从而使女人厌离女身。此处药师佛许下的大愿是让天下女人可得以转为男身,以解脱女人的痛苦。

⒇出魔罫网: 罫,指捕兽的罗网;网,则是捕鱼的工具;外道邪说则是妨碍众生解脱的桎梏和陷阱,所以药师佛要使众生解脱魔障。

(21)王法所录: 王法,指国家法律;所录,指所制裁、所审判。

译文

于是,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说:“由此往东方向而去,经过如十个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世界之后,有一个名叫净琉璃的佛国世界。那个世界的教主名号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等。文殊师利呀!那个世界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当初发心修行菩萨道行的时候,曾经许下了十二个宏大的誓愿,一定要使一切有情众生的所有愿望在祈求中都得到满足。

“他的第一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自身能放射如火焰般的大光明,照耀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使一切有情的众生,都像我一样,也能拥有如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那样的美好庄严的相貌形象。

“他的第二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时,我的身体就如净琉璃一般,通体透明,内外澄澈,纯净无瑕,俱无点秽,光明炽盛,广大无边,功德巍巍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大,而又善于安然凝住不动。此身为光焰交织笼罩,庄严无比,光明胜过日月。一切置身于幽冥世界之中的众生,都能因为这光明而使他们蒙昧昏暗的心智得以开晓启蒙,使他们能够随顺自己的心愿志趣所趋,实现一切所求,成就一切事业。

“他的第三大誓愿是: 惟愿我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我能够用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让世间一切有情的众生得以充分的领受享用这些财物,让他们不再感到困窘,永远没有匮乏和贫穷。

“他的第四大誓愿是: 惟愿我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若世间有奉行邪门旁道的有情众生,则一定让他们安然地进入觉悟的菩提道中,而另外那些奉行声闻和独自觉悟解脱道法的人,则一定都要使他们依傍大乘的教义而得以安立。

“他的第五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时,如果有那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他们在我的正法中修习清净的法行,我一定使他们的戒行尽得圆满,没有一点残缺,通通都具有大乘菩萨所必须拥有的三聚戒: 即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种。假如有人违背了禁戒,毁坏了律条,只要能够听闻我的名号之后,就可以恢复清净,消除罪障,不会因为一时的毁犯戒律而再堕入三途恶趣。

“他的第六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假若一切有情众生之中,有人身体下劣,各种器官若有所残缺,诸如相貌丑陋、形体蠢笨、顽固愚昧、眼瞎耳聋、声音嘶哑、哑巴、瘸子、驼背、麻风、癫狂等,以及有什么人受到任何疾病的痛苦折磨,只要他们听到我的名号,便会立即获得端正的形貌和清明的智慧,所有的器官、根性也都完好无缺,一切病痛霍然而除。

“他的第七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如果有什么人受到诸多疾病的煎熬折磨,无人能够解救他的苦痛,又无所依托,没有医生可以看护,没有药物可以减除这种苦痛,没有亲戚、朋友、家眷的照料呵护,贫困无告,孤苦伶仃,处于这样的悲哀凄凉境地之中,只要他耳中一听到我药师佛的名号,则这许多无以名状的疾病痛楚都可以消除掉,而且能够得到身心的安宁愉悦和快乐;一切赖以生存所需要的资具,以及家庭眷属等亲情的慰藉,无不丰盈充足,了无缺憾,以至于因此而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他的第八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如若有女人,为女身百恶所逼恼,而极其苦痛无法解脱,从而产生出厌离女身的意念,希望舍弃女人之身,转为男身,她们只要听到了我的名号,立刻就可以转女身为男身,从此脱离女人的烦恼痛苦,并且具有端正威严的大丈夫之相,乃至于因此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他的第九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时,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时,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挣脱恶魔的所有索罗网,不受一切歪道邪说的纠缠束缚。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堕入了邪见恶解的荆棘葛藤所编织的密林,无法解脱迷茫的刺痛,我就会以我的方便威神力,引导他们,摄持护卫他们,使他们得以安立于正见之中,然后再逐渐地使他们修习四摄六度的诸种菩萨道行,以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他的第十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时,若一切有情众生之中,有什么人受到王法的追究严惩,遭受了捆绑鞭挞,系闭于牢狱之中,或者应当受到刑法的惩罚或杀戮,或者面临种种数不清的灾难和欺凌侮辱,身心感到无限悲哀愁苦的煎熬逼迫而思改悔,只要他们听到我的名号,凭我的福德威神之力,便可以使他们解脱一切的忧愁悲苦,使受冤者得以昭雪,使服罪者得以悔改,使一切苦痛不复存在。

“他的第十一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时候,若一切有情众生之中,有谁生活困顿窘迫,为饥渴所逼恼,为求得一点果腹之饮食而造下恶业,做下坏事,只要他听闻到了我的名号,专心地回忆思念我的名号,就能受持奉行我的佛法,免去业报,我便会把上好美味的食物供应给他,使其身体得以饱足和暖,然后又施与正法的美味,使他最终能够得享安乐并建身立业于其中。

“他的第十二大誓愿是: 惟愿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当我得以成就那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时,若一切有情众生之中,有什么人受到命运的捉弄,生活贫穷困苦,衣不蔽体,夏天时受到蚊蝇虻虫的叮咬困扰,或者在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受到冷冷热热等天气变化所带来的烦恼,如炎热之夏被酷暑所逼,三九之冬为严寒所迫,烦恼困顿,苦不堪言,那么他只要听闻了我的名号,专心忆念我的名字,受持奉行我的正法,就会随应着他心里所希求的需要,马上便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上等奇妙的好衣服,还可以得到一切珍宝等装饰的用具,享受在美丽的头发、身体上涂满奇异名贵的香料,以及戴各种鲜艳动人的花朵,曼妙的音乐和歌舞,令人陶醉满足。只要你有所需求,就能随心所欲,得到实现。

原典

“曼殊室利! 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复次,曼殊室利!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①,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 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②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③,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 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悋,不知布施,及施果报; 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 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④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⑤、及来乞者! 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⑥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⑦,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⑧,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 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⑨; 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⑩; 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⑾,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 有虽多闻,而增上慢⑿,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⒀,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⒁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

“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 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 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罫,破无明,竭烦恼河⒂,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 若诸有情,好喜乖离⒃,更相斗讼⒄,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 书怨人名,作其形相,以恶咒术而咒诅之; 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⒅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 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⒆。

注释

①劫: 梵语 Kalpa,亦译为劫波。分为小劫、中劫、大劫。按佛教说法,起初,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每百年人寿减一岁,当减至人寿仅十岁时,又复每百年增一岁,直至人寿达八万四千岁时,称为一小劫;如是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中劫;如是八十个小劫,称一大劫。

②七宝: 七种珍宝。各经所说不尽相同。一般指金、银、琉璃、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等。

③日光遍照、月光遍照: 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是东方净土世界的众菩萨的上首。他们将在未来世中顶补药师佛的地位,所以说处于后补成佛之处。各个世界都有佛的继承者,如西方净土世界的后补成佛者是观音、势至菩萨;此娑婆世界的候补者则为弥勒菩萨。

④不获已: 犹言“不得已”。

⑤作使: 指佣工、长工诸人。

⑥傍生: 即畜生。与饿鬼同为六道之一,也是三恶道之一,指鸟兽虫鱼等一切动物。

⑦宿命念: 关于往昔生存状态的记忆。即知道自己往昔曾经为六道之中哪一类,知道往世的痛苦。

⑧赞叹施者: 不仅自己愿意施舍,而且看见别人施舍也心生随喜,加以赞叹。

⑨尸罗: 戒律的意思,梵语sila的音译。

⑩轨则: 指尸罗性戒的有关僧伽生活的仪则。

⑾多闻: 多方听闻思索学习佛教大义。

⑿增上慢: 自慢、自骄之心。以尚未证得真理为证得真理的心意。

⒀自是非他: 自认为自己一切正确,别人总是错的。

⒁俱胝: 梵语Koti,数名,犹名亿或千万之多。

⒂破无明,竭烦恼河: 所谓“彀”,即指卵,此处比喻众生为无明所蔽,犹如处于卵中,愚痴暗昧;而以烦恼喻河,是说烦恼犹如汹涌的激流,诸众生沉溺其中,于生死轮回中不得出离。

⒃乖离: 乖,乖戾;离,离间。

⒄斗讼: 殴斗;讼,争辩、诤讼、攻讦。

⒅告召山林树冢等神……及坏其身: 这里列举的是佛教强烈批评的种种恶行径,如利用鬼神崇拜、血祭、邪恶的巫术等来害人命或伤人身体,这种恶,分别生于四恶心:(一) 贪鄙心;(二) 骄慢心;(三) 嫉妒心;(四) 嗔恨心。

⒆饶益: 丰足利人。

译文

“文殊师利啊! 你看以上所说的这些种种,便是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在修习菩萨之道时,所发下的十二个无上微妙宏大的誓愿。

“再者,文殊师利啊! 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修行菩萨道时,许下的广大悲愿,以及他那个国土所具有的殊胜功德、清净庄严,是我在一劫之中,以至不止一劫,都不能够说完道尽的呀!

“文殊师利啊!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国之中,从无始以来,永远是如此清净。那里没有女人的形态存在,也就没有所谓女人的痛苦烦恼的存在;也没有恶趣三途;没有人们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呻吟之声;那里的土地铺满了琉璃,道路以金绳分界;而城阙、宫阁、轩窗、织物,全都是用金、银、琉璃、玛瑙等七种宝贝做成的。其国土所具有的殊胜功德庄严无比,与那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实在可说是等无差别。在那个国土之中,有两位大菩萨辅助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位叫日光遍照菩萨,另一位叫月光遍照菩萨。他们两位是那个佛国中无量无数的菩萨中位居上首者,都是处在候补成佛的地位上,完全能够接受替持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一切正法宝藏,使之绵绵不息,永放光明。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文殊师利,所有一切怀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应当发愿立誓,往生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国净土啊!”

这时候,世尊又对文殊师利童子说:“文殊师利啊!有这么一些众生,他们不懂得什么叫作善,什么叫作恶,好坏不分,满心都是贪婪和吝啬,一点也不知道什么叫布施,以及布施所能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他们愚昧且一无所知,缺少正信的根基,只知道一味地敛集积聚财富,费尽心机地加以守护。一旦遇到有人来求施舍的时候,心中的难受简直非同一般,如百爪挠心一样;如果万不得已必须做出施舍时,那情景就好像别人拿一把钝刀来割他身上的肉一样痛苦,痛惜之情深得可使其念念不忘延至一生。此外还有许多贪鄙悭吝的有情众生,他们囤积了大量的财宝,可是他们连自己都不肯享用,何况要让他们把财富奉送给予自己的父母、妻子、奴婢、雇工以及前来乞讨的人? 像这样的有情众生,在这个世间的生命结束之后,将会转生到饿鬼世界,或者转生到畜生世界。可是,仅仅由于他们活着的时候,在人世间听说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所以今天在恶趣之途中,因为遭受惩罚,痛苦万分时忆念起药师如来的名号。那么,就在他作此忆念的时候,便结束了三恶道的生存状态,迅速地转生于人世。生于人世之后,依据对宿世的回忆,又怀着对恶趣的恐惧,就不会再以五欲之乐为乐了,而且喜欢多行布施,利益他人;又能赞叹那些肯做施舍的人;对自己所有的世间资产、财物,一概不贪不惜,进一步的,甚至还能够把自己的头颅、眼睛、手脚、血肉和身体的任何部分,毫不吝惜地施舍给乞求者,更不要说一般的钱财,那是更不会舍不得放弃的了。

“再者,文殊师利! 如果有情众生之中,有的人虽然在佛陀那里接受了种种教说,但却毁犯戒律;有的人虽然未曾毁犯戒律,但却破坏了僧伽的生活法则;有的人虽然并未毁犯戒律或者破坏僧伽法则,但却丧失了正确的见解;还有的人呢,虽然没有丧失正确的见解,但却忽略了法门无量,学无止境的道理,所以,对于佛所说契经的甚深义理,就不能了解获益;又有的人呢,虽然他也承认修学之路没有止境,应该各方请教,多处听闻为正当方法,但却自以为自己的智识已经达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度,别人无可追及而产生了傲慢、睥睨他人之心。由于这种傲慢心的蒙蔽,往往以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总是错误的;甚至不惜猜忌毁谤正法,甘与邪魔为伍。像这种愚人,不单自己行于邪见,也使无量众生堕于邪见的险坑。像这种怀有自满、自骄之心的邪见众生,本应在地狱、畜生、饿鬼之类的三恶道中轮回不已,但如果能够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便舍弃一切恶见恶行,依据善法修行,也就可以不再堕入恶趣三道。

“假设还有不能舍弃各种恶见恶行去修习正法而堕入恶趣的众生,但只要因为有了药师如来的本愿威力,使他们当下现前得到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从而结束恶趣生命,转生于人世间,得以安住于正见之中,精进修习,善能调伏内心的意乐,从而能够舍离家庭,出家求道,在如来教导的种种正法中,受持诸种戒律法轨而无所毁犯;从正见出发,追求多闻多听,努力了解契经的深刻含义,抛弃自以为是的自慢、自骄之心,不再毁犯正法,不再与邪魔为伍,循序渐进地修习各种菩萨行,以期迅速得到圆满果德。

“再者,文殊师利! 如果有情众生之中,有的人悭吝贪鄙,嫉妒别人的荣华富贵和不凡成就,每每自我吹嘘,诋毁贬损他人,那么将来也会堕入到恶趣三道之中,在数不清道不完的岁月中间,忍受无以穷尽的各种剧烈痛苦;不仅如此,当这些剧苦受尽了,这一生的命总算终结之后,还要转生于这人世间去,变作牛马、驼驴等,一生一世遭受鞭挞捶打,忍受饥渴的煎熬;不仅如此,还要天天负重,一生一世跋涉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直到死去为止;即使能够转生为人,他的地位也是很卑贱的,给人充当奴婢,任人驱使奴役,永远不得轻松自在。但即令如此,这样的人如果在往昔听闻过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由于这一善因的缘故,今生在受尽苦难的路上有所领悟,凭着对那可敬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回忆、思念,祈求药师如来的恩泽的庇佑,至心一意地归依药师如来。这样凭着佛陀的威严神圣之力,就能得到护佑,一切痛苦都能得到解脱,彷彿脱去了沉重的枷锁和镣铐;与此同时,他的诸根即耳鼻眼身等,都会变得聪明伶俐,富有智慧而能多听多闻,不断追求殊胜佛法,常常能够幸运地遇到知识渊博精深的朋友,永远断除邪魔歪道的罗网,粉碎无明烦恼的困扰,枯竭险恶汹涌的生死大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再者,文殊师利! 如果有情众生之中,有的人喜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还有更为严重的则互相争讼斗殴,恼乱自己也恼乱别人,通过自己的意念、行为、语言增加种种恶业,使无辜的人受到中伤蒙蔽,相互损害,怨怨相报,没有穷尽的一天。还有的则对无辜众生使恶逞狠,做那些永远不可饶恕的坏事,使众生永无安宁得利之时;有的人则用歪门邪道的巫术,祷告召使山精树鬼等鬼魅,或者坟冢幽灵,用来加害他人;有的人则杀牛马鸡羊作牺牲,用其血肉来祭祀夜叉和罗刹鬼等来加害他人;还有的人,将仇人的名字写下来,或者用泥木草等扎成冤家的样子,再用恶毒的咒术加以诅咒;还有的则利用厌魅之道及蛊毒等加以谋害;甚至于用咒术唤起尸鬼作祟,断仇人性命,伤害仇人身体。那些受人毒害的有情众生,如果得以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则上面所说的种种恶事都不能加害于他们。一切嗔害恼人者的恶意也就相应化解,仇家之间反而生出慈爱之心,不断增进种种利益,共同享有安乐,彼此摆脱损恼的意念和嫌恨的心理,发慈言爱语而使各自生出欢乐愉悦的心,对自己所遭遇的处境毫无怨言,反倒生出了喜悦和满足的心情,彼此之间自然不会再相互侵害凌辱,而能相互谅解,增进彼此利益。

原典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①、邬波斯迦②,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③。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

“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④,统摄四洲⑤,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⑥。

“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复次,曼殊室利!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⑦; 或被厌魅⑧、蛊毒所中; 或复短命,或时横死; 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⑨,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⑩曰:

“南无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陀。唵! 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⑾

“尔时,光中说此咒己,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曼殊室利! 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 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 若是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殊室利! 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⑿,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⒀,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于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⒁。”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 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⒂。世尊! 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 若自书,若教人书; 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华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 以五色彩,作囊盛之; 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世尊! 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 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 如是! 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 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 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净食⒃,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⒄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

“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⒅。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 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⒆

“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 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注释

①邬波索迦: 梵语upasaka之音译。又作优婆塞、乌婆塞、伊婆塞。意为近事男,为四部弟子之一,在家二众之一,即在家亲近、供养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

②邬波斯迦: 即优婆夷,梵语upasika之音译。意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在家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

③八分斋戒: 亦即八关斋戒,或八戒,分别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花不以香涂身、不歌唱伎乐及过往观听,不卧高广大床,以上称戒;又所谓“斋”,即指不作非时食,两者合称八关斋戒。

④轮王: 梵语 cakravartiraja,意为转轮圣王或转轮王。古印度神说中的“圣王”,此王即位,自天感得轮宝,转此轮宝即可征服四天下。

⑤四洲: 梵语 caturdvipa,含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⑥十善道: 即十善或十善业。为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这十种善行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 瘦挛,肺痨一类的疾病;干消,又称消渴症,即今是所谓糖尿病;黄热,黄疸病或黄疸性肝炎。

⑧厌魅: 被巫咒等所困扰、伤害。

⑨三摩地: 梵语samadhi,音译三摩地或三昧。意为定或等持。定有与生俱来的“生定”和因修习获得的“修定”。

⑩陀罗尼: 梵语dharani,意为总持,又其中含有二义:一持,二遮。能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烦恼;也即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经中有多种陀罗尼,如文字陀罗尼、语言陀罗尼等,此处指咒陀罗尼。

⑾此段文字属于密咒标读梵音。南无,亦即“归依”“归命”;薄伽伐帝,亦即“薄伽梵”,意为“世尊”;鞞杀社窭噜,即“药师”;葫琉璃,“琉璃”也;舍喇婆,指“光”;喝罗阇也,意谓“王”;怛陀揭多耶,指“如来”;三藐三勃陀耶,即“等正觉”;怛姪他,意为“说咒曰”;唵,亦可读作“嗡”,这是印度宗教中最重要的真言。此音有多种含义,至少可以表示集中身心归向三宝的归依,使注意力集中的警觉;鞞杀逝重复三遍,意即“药、药、药”;三没揭帝,表“普度”意;莎诃,意为“速得成就”。

⑿齿木: 在古印度,人们清早起来,也要漱口,不过是用一种像杨柳树枝的齿木来嚼取其中汁液除口臭,再用嚼过的树枝刷牙。

⒀自书: 自己抄写经典。此处书,作动词。

⒁复次……乃至菩提: 此段经文说为求如来护念,应供养药师佛,供养药师法门,供养弘布药师经的经师。能做如是供养,便能蒙受诸佛的护念,因而能一切如愿,甚至可以证得菩提。

⒂经中此处说文殊菩萨发愿,表示既然供养药师佛有如是功德,他愿意凭自己的悲愿力加被于系念药师佛,供养药师佛的一切众生,以种种方便使其圆满。

⒃此是针对未受或仅受五戒的在家信众而言的;若对于受过八戒,即应戒除杀、妄、盗、淫及饮酒,坐高广大床,收拾打扮,观听歌舞以及非时之食的信徒,则连晚饭和一切有刺激性的作料都有不应食用的。

⒄慈悲喜舍: 即四无量心。慈是给予众生乐,悲则能够拔众生苦,喜谓见人为善而能生随喜心,舍为平等看待冤亲爱恶。此心非常广大在一切众生边生起,众生无量故此心也就无量。

⒅男女: 此处指儿女。

⒆此节文字说,若遇见种种不祥之兆,可以一心称念药师如来名号,祈求佛力加被。

译文

“再者,文殊师利啊! 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以及一切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具有清净的信心,又能够持守不杀生、不妄语、不淫、不偷盗、不饮酒、不着花鬘、不香涂身、自己不作也不观歌舞表演、不卧高广大床的八关斋戒,或者经过一年或者经过三月,这些人接受并坚持如来教导的戒律学处,凭着因此而有的善根,立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清净国土,以便在那里听闻正法,如果有未能确定往生西方的,只要听闻了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则他们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就会得到来自东方琉璃净土的八大菩萨在空中的迎接指引。这八大菩萨是: 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这八大菩萨不仅前来迎接,还给他们指示道路。以使他们在那清净的佛国净土中得以自然化生。他们出生时,四周环绕的都是一些五颜六色美丽无比硕大如车轮一般的宝花;或者,有的人因信心愿力稍逊一着而得以转生天界的,虽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生在佛国净土,但是他的根本善根再也不会消耗殆尽,即使令其寿命终结也不会再堕入三种恶道中去。

“当他们在天上幸福快乐地享受完吉祥安康的寿命之后,他们会重新降生在人世间。他们之中的有些人会作为转轮圣王,统摄四大部洲,享有极大的威严权势,一切都能够按自己希望的去想去做,随心所欲,快乐无比。由于正法统治,所以国土之内能够使无量百千的有情众生安居乐业,免遭天灾人祸及离乱之苦,没有饥饿与贫寒,由此更令这些有情众生拥戴敬慕圣王的恩德,使他们在生命中充满爱心,处处按照十善道的原则行事。

“或者有的人在人世还生为刹帝利、婆罗门或者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他们自己的形象也都美好端正;其父母、兄弟、妻室、儿女具足;他们自己生来聪明智慧,知识广博,像大力士一样强健勇敢,威猛无比。

“如果他们是女人,则只要听闻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心领受奉持,只要他们愿意,将来便不会转生为女人了。

“再者,文殊师利! 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在成就大菩提正觉时,因为其在菩萨因地时所发本愿的力量,他便能够以慈悲之眼观察世间有情众生,遇众生有数不清的疾病痛苦,如羸瘦肺痨、糖尿渴症、黄疸肝病等;或者遇见众生被魔魇所扰,被蛊毒所伤;或者有的短命,有的横死;但药师琉璃光如来会发大慈悲,要让一切有情众生的病痛苦难皆得消灭,让他们祈求消灾弭难的一切愿望都得到满足。

“由此愿心,那药师琉璃光如来便入三摩地定,要为众生设施方便之门而说神咒。那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入的定又叫“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药师佛入定后,从其头顶的肉髻中发出大光明。在那四射的光芒的笼罩中,药师佛开始演说大陀罗尼咒:

“南无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陀。唵! 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

“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当时在光明之中宣说这大陀罗尼神咒完毕,大地发生了六种巨大的震动,天地间大放光明,一切众生所有痛苦疾病立时消除,人人都洋溢着健康、安稳和快乐。

“文殊师利啊! 如果看见男子女人中有为疾病所折磨的,就应当一心一意地为他们念咒除病。为此就要经常地洗澡漱口,保持身口的清净无染,将病人所用的食物、药品或者没有小虫的干净饮水念咒一百零八遍,然后才给病人服用,一切病患就会霍然尽除。如果还有其他的要求,只要能够做到至心念诵大陀罗尼咒,就会得到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神力加被,如其所愿而得无病无灾、延年益寿;哪怕命终之后,也能得以往生东方琉璃清净世界,决不会退转到三恶道中去,直到最后终究能够证得大菩提的觉悟。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文殊师利啊! 如果有那善男子善女人,对于那药师琉璃光如来,能够一心一意殷勤尊重,恭恭敬敬虔诚地供养药师佛,就应该时时地受持念诵此大陀罗尼咒,万万不可将此咒废忘啊!

“再者,文殊师利! 如果那些怀有清净坚贞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对于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一切名号,如像应供、正等觉等,能够经常恭敬地念诵奉持,清晨用嚼齿木清洁口牙,再洗漱沐浴,使身体齿口都洁净清爽,尔后又用各种各样有香味的鲜花,把上等的佛香燃烧起来,再涂满各种奇香供奉药师琉璃光如来,并演奏伎乐来歌颂赞叹药师佛的形相;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对于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本愿经》加以供养受持,或自己抄写,或请人抄写,一心信奉受持,听闻其中的深奥大义,实践其中的殷殷教诲;不仅如此,他们又能对那弘扬药师如来法门的经师广设供养,向他们施舍一切所需的生活资具,决不让这些法师们感受些微的匮乏和窘迫。如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经常得到诸佛如来的护念摄持,所求的一切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乃至最终得以证得大菩提。”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便对佛陀说:“世尊! 我非常感动地在此立下誓愿。我将在未来时节,在那像法时代,尽我之力行种种方便,帮助一切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够听到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哪怕他们身处睡梦之中,也能让他们因为耳闻佛的名号而觉悟。世尊! 一切众生之中,如果能够对此经信奉受持诵读,或者再能够给他人演说讲解此部经文;或者能够自己抄写经典,或者能够请他人代为抄此经,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等供养此经;以五色彩帛作袋子贮放此经;洒扫地方,安设高座,以净处供养此经。这种时候,四大天王及其眷属,还有无量无尽的百千诸天之众,都会来到此人的清净法坛,对修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法门的人加以供养、摄持、护卫。

“世尊啊! 若依我的誓愿,凡此宝经流行的地方,只要有人能够信奉受持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门,那么凭着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之力,凭着那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所得的忆念功德,则此处便不再会有非分的横死灾难,一切诸恶鬼神也不再能得逞其害,夺人的精气色力;就算真有被夺去精气色力的,也能够使之恢复精力,并使身心享受安乐而一无所虞。”

佛陀于是告诉文殊师利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如你所说的一样。文殊师利啊! 如果有怀着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打算供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们应该首先树立那佛的形相,再敷设清净高座安放佛像;散放种种鲜花,熏烧种种香料,又以种种幡幢装饰供养其处;此外,在行供养之前,应该实行七天七夜的八关斋戒,吃清净的饮食,并用香汤沐浴,穿清洁衣物,更为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宁静,绝没有污浊垢染,也没有愤怒与嗔害,对于一切有情众生满怀善意,一心要使其得利益,使其得安乐;满腔是慈、悲、喜、舍的四种无量平等心。在这样的情形下面,才来作弦歌鼓乐,恭敬赞叹,右绕佛像,虔心礼敬。此外,还应忆念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怀着这种意念去诵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仔细思索它的意义,再向别人演说开示。

“对于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祈求,都能如愿以偿: 欲求长寿者便得长寿;欲求财富者便得财富;欲求官位者便得官位;欲求儿女便得儿女。

“如果有什么人偶然做了噩梦,有种种恶相现前,或见猫头鹰、乌鸦之类的怪鸟来集家中;或于住处有异声怪相,以致有鬼魅等出现,如遇这些情况,此人只需置办好各种美好的物品,恭敬地供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则一切噩梦恶相以及种种不祥之兆,都会消失隐没,不能再为患作怪。

“如果面对水火刀毒,身临悬崖绝壁、危墙险桥,或受恶象、狮子、虎狼、熊豹、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令人恐怖畏惧的毒物的威胁时,只要能够全心全意地忆念彼药师如来,至诚恭敬地供养他,便可以摆脱一切危险与恐怖。如果别的国家前来侵略骚扰,国内盗贼反叛起乱,只要一心忆念彼药师如来,恭敬地供养他,那么一切盗贼侵略都可以得到解脱。

原典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①,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尔时,世尊告阿难②言:“如我称扬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③,汝为信不?”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④,不生疑惑; 所以者何? 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 此日月轮,可令堕落; 妙高山⑤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⑥

“世尊! 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 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 由此不信,返生毁谤; 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阿难! 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 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 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 惟除一生所系菩萨⑦。

“阿难! 人身难得; 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阿难!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脣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⑧,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⑨。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⑩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⑾

“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 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续命幡灯,复云何造?”

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 昼夜六时⑿,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 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捣手⒀;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 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复次,阿难! 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 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 一切有情,无病欢乐; 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 一切恶相,皆即隐没; 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难! 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注释

①不事余天: 指对天魔外道的邪教,不作信仰。

②阿难: 梵语Ananda,意为庆喜,佛在家时的堂兄弟,后随佛出家,以博闻强记出名,佛的十大弟子中,阿难以多闻第一为人称道。

③按传统说法,一切佛经,尤其大乘佛典,依照其阐述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对外部世界的分析,所谓叙境象;二为说修行门,讲如何布施、精进、智慧,如何发菩提心;三是显示果德,即赞叹佛之不同果位的功德利益。第三并不能以逻辑推寻而揭示,只能靠信心来建立,故说“此难信之法”。总之,大乘佛教以境、行、果为渐次入深的不同境界。

④契经: 梵语 sutra 的翻译,音译作修妒路、修多罗。释迦说法的记录。凡佛的说法记录,都称为经、经典,或契经。此中只有禅宗的《坛经》为例外。

⑤妙高山: 即须弥山,梵语sumeru的意译。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的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须弥世界。

⑥此处犹如说无论发生任何变化,诸佛所说是千真万确的不可移易的,相应的,阿难的信心也是决不动摇的。

⑦一生所系菩萨: 指所谓一生补处的菩萨。即只须到下一生就可以成佛者。

⑧知识: 善知识的略称,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

⑨琰魔法王: 即阎罗王,又称平等王或双王。因对一切阴司罪犯均能无私判罚故谓平等王;又因传说是两兄妹共司地狱,故谓双王。

⑩然: 通燃,即点燃。

⑾按此经说,若有病人将亡,依消灾延寿之法可以复起,亦即是点燃七层明灯,每层七盏,共四十九盏;另外再悬挂五种彩色的长幡;再请高僧大德念诵本经;其亲友也一心至诚,为其归依药师如来,即可以为他续命。

⑿昼夜六时: 印度以往将昼夜各分作初中后三时,总称六时。昼三时为晨朝 (上午八时顷)、日中 (正午十二时)、日没 (下午四时),夜三时为初夜 (午后八时顷)、中夜 (子夜十二时顷)、后夜 (晨四时顷)。

⒀捣手: 长度单位,尽量张开手指,从大指端到中指端的距离。一捣手,相当于今之二十三公分。

译文

“再者,文殊师利啊! 如果有那些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们,直到寿命终结,一生都没有信奉过其他各种各样的天,以及湿婆神等天魔外道,一心一意地归依佛法僧三宝,接受并持守佛为弟子们制定的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等。在所受持中,假如有所毁犯,自然会害怕堕入三种恶道,如能专心持念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并作恭敬供养,必定不致遭受转生三恶道的报应。

“或者有的女子,临到生产小孩时,受极大的痛苦折磨。此时她如果能够至心称名念佛,礼赞那药师琉璃光如来,恭敬供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便可以消除一切痛苦。不仅如此,她所生的小孩,也就四肢五官具足,形容相貌端正,人人见了都会喜欢。这样的孩子,聪明智慧,健康少病,安安稳稳,一切非人的鬼魅之类均不能够夺去他的精气色力。”

这时候,世尊告诉阿难说:“像我这样称赞颂扬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所有功德,这是十方诸佛最奥妙、甚深刻的行愿之处,在众生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你对此是否怀着信心呢?”

阿难回禀佛陀道:“大德世尊啊! 对于如来所说的契合世间、出世间一切真实的经典,我是不会有任何疑惑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凡是如来动身发语,起心生念,无不具有清净本质。世尊啊! 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可以堕落,巍巍的须弥山可以倾斜倒塌,但只要是诸佛如来所说的话,就是永远真实不虚的,不会变异的。

“世尊! 有这样一些众生,他们的信心根基并不具备,一旦听闻十方诸佛的极其深奥的愿行,就会这样去想: 为什么说只要称名忆念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可以获得如此之多的微妙功德及殊胜利益呢? 就由于这种不信,心生疑惑,他们反而会生出毁谤之心,从而在生死的漫漫长夜里,失却了极大的利益,堕入到了各种恶趣之道,于无穷无尽的苦海中,流转不已,永无出期。”

佛陀于是告诉阿难说:“像这样的有情众生,如果能够听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而且专心一念地虔诚信受奉持,就不会在内心产生什么疑惑,要说他们也会堕入到恶趣里去转生,是决不可能的事!

“阿难啊! 这就是我说的诸佛的大悲大智所行达的境界,其深刻与奥妙是一般众生难以真正信受、明确了解的。你今天之所以能够信受奉持,应当知道那完全是因为承受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大神威力! 阿难! 我今天所说的这些,除了那些下一世就可以成佛的菩萨,其余所有的一切声闻、独觉以及尚未达到初地阶段的菩萨都是不能如实地信奉理解的。

“阿难啊! 能够转生到这个世界上,要具备这一人身的体貌、智识,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呀! 而在佛、法、僧三宝之中,如要始终保持虔信、恭敬与尊重,也是难能可贵,极不容易的呀! 至于要听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虔信地信仰,恭敬地奉持,则比前面所说的那些,更不容易做到了!

“阿难! 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过去的菩萨因地中,因为修了无量多的菩萨行而获得极大的功德,有着无量多数说不清、不可计数的善巧方便法门用来拯救超拔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他许下了无比广大的慈悲誓愿要使众生脱离苦痛得享安乐。我若要广泛详细地叙说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行愿,那即使用上一劫,或者一劫以上的时间,也是讲不完的呀。若我要广泛地述说起来,那么,一个大劫的时间就会迅速毕竟悄然地流逝而去,可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行愿功德,善巧方便法门,却多得绵绵难以穷尽,无法用语言来概述完毕呀!”

佛陀说到这里时,那些在他周围恭听说法的大众之中,有一位名号称作救脱的大菩萨,从座中站起身,来到佛陀跟前。他袒露着右肩,然后用右膝曲膝着地,双手合十,恭敬地伏身向佛陀致意,然后对佛说道:“大德世尊! 我佛灭度千年之后,便至佛法衰替的像法时代了,到那时候,有情众生善根微薄,业障深重,为种种病患困围折磨,有的长期卧病在床,体弱羸瘦,不能吃,不能喝,喉咙嘴唇都枯干燥涩,眼睛看到的四面八方都是沉沉的乌霾黑云笼罩着,死亡的征兆迫在眉睫;此时,父母、兄弟、妻子、亲属、朋友、老师、尊长都围绕在床前,哭哭啼啼、啜泣悲哀、涕泪泗流;而病人自己身卧病榻,眼中只见阎罗王的差役,前来勾取其神识,将其带到阎罗法王的跟前,听候审判。诸位有情众生,平时都有这神识伴随其人身,一刻不离左右,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的所有善恶感应,它都以或者是罪、或者是福的形式记录书写下来。到了阎罗法王处,这神识便将所有的书写记录呈交给法王。阎罗王于是审讯推断此人的所作所为,计算其平时所积累的善恶多少,按其应得的罪福给予奖惩。

“这种时候,病人的亲属、师友如果能够为他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延请僧众,一遍又一遍地为这病人转读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同时点燃每层七盏、七层共计四十九盏的延寿长明灯,悬挂五种颜色的续命神幡,这样或许可能使病人的神识得以重新返回世间,使病人再次活转过来。

“凡是这种神识返回得以活转过来的病人,就好像从大梦中清醒过来一样,对于梦中所见所闻的一切,都会记忆犹新,清楚明了。其神识或许是经过了七天,或许是经过了二十一天,或许是经过了三十五天,或许是经过了四十九天才还苏回来。当神识返回这病人身上时,如同刚刚从梦中觉醒过来一样,都能清楚地回忆自己作恶或者行善所得到的善果业报。由于自己亲自见证应验了业果报应的缘故,这些人就是到死也都不会再去造作各种各样的恶业了。

“所以说呀,凡是具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们,都应该信受奉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按照自己的能力大小,至心地恭敬供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这时候,阿难又向救脱菩萨问道:“救脱菩萨啊! 作为善男子,他应当怎样做才能恭敬地供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呢? 还有那续命的神幡和延年的长明灯又应该怎样做呢?”

救脱菩萨回答说:“大德! 如果有病人要想脱离疾病的痛苦折磨,那他的亲属、师友就应该为这病人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来受持、信奉八关斋戒。应该竭尽自己的所能,置备办理饮食和别的供养用品;延请比丘僧人并加以恭敬供养;在昼夜的六时中,虔诚地礼拜供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把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读诵四十九遍;点燃四十九盏长明灯;塑造七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形相,每尊佛像前又各置七盏长明灯,每盏灯都应当大如车轮,在四十九日之中,这些灯光明不绝;再造五种颜色的彩幢,使其有四十九擂手长;另外还应当把四十九种杂类众生放生。这样便可以度过危险的厄难,而不至于再遭受各种横恶鬼魅的劫持操纵了。

“还有,阿难呀! 如果刹帝利、灌顶王等世间的国王遭受灾难时,即所谓的世间瘟疫难、他国侵逼难、国内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狂风暴雨难、久旱不雨难等天灾人祸,则这些刹帝利、灌顶王等世间君主国王,这时便应该对一切有情众生发起慈悲之心,先是大赦天下被关押的囚犯,并且要依照前面所说的供养方法,虔诚地供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于这样做所积累起来的善根功德,再加上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之力,便可以令他们的国界安定稳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一切有情众生都无灾无难、无病无痛地欢乐自在;在他们的国家之内,不会有任何暴恶的药叉等鬼神为害作祟,使有情众生烦恼忧虑;一切险恶的征兆都销声匿迹,不会再次出现;至于那刹帝利、灌顶王自己,则寿命增长,精力充沛,身心健康,无灾无病,自在快乐,举国上下也都各得增益。

“阿难啊! 如果那些帝后、王妃、太子、王子、大臣、辅相、太监、宫女、百官及庶民百姓等,也为疾病所折磨,痛苦烦恼异常;或者是蒙受了别的灾难祸害的困厄,也应当造立起五色的神幡,点燃长明灯以求续命,再放生各种各样的有生命的物类,散发各种各样颜色的鲜花,焚烧各种各样名贵的供香,就能使得一切病痛最终得到解除痊愈,一切灾难得到摆脱消灭。”

原典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 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救脱菩萨言:“大德! 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 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 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①,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噉,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②,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③,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④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额尔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 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 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⑤,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 善哉! 大药叉大将! 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 当何名此法门?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⑥、阿素洛⑦、揭路荼⑧、紧捺洛⑨、莫呼落伽⑩、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释

①魍魉: 以山川托其形,为木石之怪。

②五逆: 五种大罪,即弒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③性戒: 本性之戒,生而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④药叉: 属于鬼趣,凡归依佛法者便成护法神。四大天王中的毗沙门天是他们的首领。本经中十二药叉象征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

⑤以五色缕,结我名字: 佛教中的解厄难法。可有二解:(一) 以五色丝线结成十二药叉的名字;(二) 一边以丝线打结,一边称念十二药叉的名字。

⑥健达缚: 亦名干达婆,天上的香神或乐神。

⑦阿素洛: 阿修罗。

⑧揭路荼: 亦为迦楼罗,即金翅鸟。

⑨紧捺洛: 紧那罗,据说能歌善舞。

⑩莫呼洛伽: 摩睺罗迦,大蟒神。

译文

这时候,阿难就问救脱菩萨说:“菩萨啊! 为什么众生,已经到了尽头的生命还可以得到延续增益呢?”

救脱菩萨回答道:“大德,你难道没有听如来曾经说过,有九种横死吗? 所以他才劝说我们建造续命的长明灯和五色的神幡,并且修习各种善业,广求福德。由于修习福德,积累善业的缘故,所以直到寿命终结,人都不会再去经历痛苦,遭受灾难了。”

阿难又问道:“九种横死是怎样的呢?”

救脱菩萨回答说:“首先,如果有这样的有情众生,得病虽然不是很严重危急,但却没有医生的诊断,得不到药物的治疗;或者,有些去看病的人,虽然有医生给予诊断疗治,但却给错了药,结果本不应当死的却死去了,这就是一种横死。另外又有一些人,相信世间的邪魔外道,妖孽巫师,听信他们胡说有祸有福的话,结果弄得自己心中惊慌失措,恐怖万分日夜忐忑不安。自己心中一旦丧失了平衡正见,便去请人看相算命,求签问卦,为追寻祸害的根源,甚至不惜杀害种种生命。他们还作法祭祀神灵,召请役使各种鬼魅魍魉,只为乞求福佑,大享平安,希冀能够延其寿命。殊不知,这种方法终究是不能如愿以偿的。愚昧无知,迷惑本性,信随邪魔,起倒乱见,使他终究遭受了横死之苦,沉沦于地狱之内,没有出离的日子,这便是第一种横死。

“第二种横死,因为违犯王法而遭到刑律的诛灭杀戮。第三种横死,肆意打猎,嬉闹游乐,沉迷于淫欲之中不能自拔,嗜酒如命毫无节制,以至于邪鬼恶神趁机夺其精气而遭横死。第四种横死,遭受火灾焚烧而死。第五种横死,溺水淹没而死。第六种横死,被各种各样的凶猛恶兽噉食而死。第七种横死,即从悬崖断壁上坠落而死。第八种横死,遭受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中伤毒害而死。第九种横死,因为饥饿焦渴的煎熬困厄,得不到点滴饮食之物而渴饿横死。上面这些是如来简单略举的九种横死,其他的各种横死还有许多许多,实在难以一一细说呀。

“还有呢,阿难! 那阎罗法王主宰着世间一切众生的生死记录簿。一切有情众生中,如果有那些子孙忤逆不孝的,还有破坏侮辱佛、法、僧三宝的,败坏君臣纲纪秩序的,违犯杀妄盗淫的根本性戒的,那么阎罗法王便会根据其所犯罪过的轻重加以审判拷问,量刑惩罚。因此我今天在这里劝告诸位有情众生,为了度过苦难厄运,免遭众多的灾祸,一定要点燃长明灯,建造五色神幡,供养那药师琉璃光如来,还要放生积善,广修福德,使一切灾难厄运消弭不再,以求平安欢乐。”

这时,在听佛说法的会众之中,有十二位药叉大将也各在会座之中。他们分别是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额尔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这十二位药叉大将,各个领有七千名药叉作为部属。所有这些药叉同时举声向佛禀告:“世尊啊! 我们今天承蒙佛陀您的神圣庄严的威力加被,得以听闻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神圣名号,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对那可能轮回转生到三恶道去的结局的恐惧。我们一定相互鼓励,同心协力,即使身体寿命都到了终结的那一天,也都要始终归依佛、法、僧三宝;我们立誓要担负天下一切众生的苦难,为他们做种种义利之事,使其得到饶益安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任何村邑、城镇、国家及空闲的山间、林中,只要有此经流行传布,只要有人奉持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并加以虔诚地供养的,我们以及我们所有的眷属,都会守护、保卫这个人,使他解脱一切苦难,如果他有什么愿望企求,都会使他得到一一满足;如果有人遭遇到疾病或者厄难而希望得到解脱的,也应该诵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并以五色的丝缕,把我们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编织在丝缕结中,我们一定使他如愿以偿,使病痛痊愈,厄难解除。然后再解开丝缕结。”

这时,世尊便对诸位药叉大将连声赞叹,并说:“善哉! 善哉! 药叉大将! 你们能够思念着报答那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恩德,你们常常应该如此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众生啊!”

这时候,阿难又对佛陀说道:“世尊! 应当怎样称呼这个法门呢? 我等又应该如何奉持信守这法门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此法门的名称就叫作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又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又叫拔除一切业障法门。你们就应该像我说的这样持守信奉这一法门。”

佛陀说完这番话时,所有的大菩萨和佛身边所有的声闻大弟子,在场同闻佛法的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呵罗迦、人及非人等,一切大众,都因为听了佛陀宣说的法音而皆大欢喜,人人无不顶礼膜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