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如来出世[1]
四四经
闻如是:
一时[2],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3]。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4]众生,愍世群萌[5],欲使天、人获其福祐。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6]、阿罗诃[7]、三耶三佛[8]。是谓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获其福祐。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五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9]在于世间,亦有二谛[10]、三解脱门[11]、四谛真法[12]、五根[13]、六邪见[14]灭、七觉意[15]、贤圣八道品[16]、九众生居[17]、如来十力[18]、十一慈心解脱[19],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亦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六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20]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当信心[21]向佛,无有倾邪。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释
[1]如来出世:这里择选了《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的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经,内容叙述如来出世,诸道法及智慧光明便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稳众生,使天、人获其福祐。
[2]一时:此处之时为假时,梵语三昧耶,即于诸法迁流上假立长短之时。
[3]祇树给孤独园:又作胜林、祇园精舍。祇树,即祇陀太子所有之树林之略称;给孤独园,意谓给孤独长者所献之僧园。给孤独是舍卫城富商,因为夙怜孤独、好行布施而得名。他在王舍城听闻释尊说法并皈依佛门,便购买祇陀太子的花园,并建精舍赠予释尊说法,但祇陀太子只愿出卖花园之地面,而将园中树木悉数布施,因此其园林称祇树给孤独园。
[4]安隐:同安稳,即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身安心稳之意。
[5]群萌:指众生。萌,指草木最初发芽而没有冥昧之时,用以譬喻众生之盲昧。
[6]多萨阿竭:Tathāgata,译为如来,佛十尊号之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等正觉之意。
[7]阿罗诃:Arahant,译为应供,佛十尊号之一。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
[8]三耶三佛:Sammā-sambuddha,又作三藐三佛陀,译为正遍知、正等觉,佛十尊号之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9]入道:舍世法入佛道之意,即出家。
[10]二谛:即真、俗二谛。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为圣人所见所体悟的真理,亦即内证离言法性;俗谛又名世俗谛,为世俗凡夫所认知的真理。
[11]三解脱门:即空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无相解脱门。空解脱是观一切法,由因缘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如此通达者,能悟入涅槃;无愿解脱又云无作解脱,是于一切生死法中,愿求离造作之念,不生希求后世之有,以悟入涅槃;无相解脱是了知四大五蕴皆空,根身为假和合之相,离去人我执相,而悟入小乘的涅槃寂静。
[12]四谛真法:即四圣谛,谛,梵语Satya,巴利语Sacca,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四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十二缘起说”之归纳,为原始佛教教义之大纲,乃释尊最初之说法。四谛依次称为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或苦圣谛、苦习谛、苦灭谛、苦灭道圣谛,或苦谛、苦集谛、苦尽谛、苦出要谛,或苦圣谛、集圣谛、真圣谛、道圣谛。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13]五根:根具有二义,(一)能持义,如树有根,能持所生枝叶,不致焦枯;(二)能生义,能生花果,令得成熟。五根指信、精进、念、定、慧,此五法能出生、导致解脱,故称五根。
[14]六邪见:即(一)有我见审有此见;(二)无有我见审兴此见;(三)有我见无我见于中起审见;(四)于己而不见己;(五)于无我而不见无我;(六)我者即是今世,亦是后世,常存于世而不朽败,亦不变易,复不移动。巴利文《增支部》作,(一)彼真实生起有我的“我”之见;(二)彼真实生起无有我的“我”之见;(三)彼真实生起我由“我”想“我”之见;(四)彼真实生起我由“我”想“无我”之见;(五)彼真实生起我由“无我”想“我”之见;(六)彼生起如是见:我所言之此“我”者,由于彼彼处受善恶业之果报而可得知;彼我之此“我”是常住、常恒、恒存,非变易法,为永存。
[15]七觉意:又作七觉支、七等觉支、七菩提分、七觉分、七圣觉,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即由前慧力所发真正无漏之智,善能觉了。觉法分七种,故称支或分。即(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之法,而力行正法。
[16]贤圣八道品:又作八圣道分、八正道分。“圣”即正,无漏圣法谓正,能通涅槃谓道。由前择法觉分,不依偏邪,故入圣道。
[17]九众生居:又作九有、九有情居、九居,为三界有情乐居之住处,即人天、梵天、光音天、遍净天、无想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
[18]十力:指如来所具之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19]十一慈心解脱:如果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为人演说,就可获得十一果报,即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抂,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
[20]光明: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有二种功用,一是破暗,二是现法。佛的光明,就是智慧之相。
[21]信心:对所闻之法生起信仰的心。
译文
四四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人们就会多有饶益,众生就能身安心稳,他哀愍世间的盲昧众生,要让天、人获得他的福祐。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说的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就是如来出现于世间,人们就会多有饶益,众生就能身安心稳,他哀愍世间的盲昧众生,要让天、人获得他的福祐。因此,诸比丘!应常常心生恭敬奉事于如来。因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四五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便会有一个人在世间舍世法而入佛道,也会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出现于世间。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谓的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就是说如来出现于世间,便会在世间舍世法而入佛道,也会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出现于世间。因此,诸比丘!应当常常心生恭敬奉事于如来,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四六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就会有智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说的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就是说如来出现于世间,就会有智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因此,诸比丘!应当对佛有信心,不要有邪见之心。如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原典
四七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明大冥[1]便自消灭[2]。尔时,凡愚之士为此无明所见缠结[3],生死所趣,如实不知,周旋往来今世、后世,从劫至劫,无有解已;若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出现世时,无明大暗便自消灭。是故,诸比丘!当念承事诸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八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4]、四意断[5]、四神足[6]、五根、五力[7]、七觉意、八真行[8],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故,诸比丘!常当承事于佛,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九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荫覆。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谓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荫覆。所以然者,若多萨阿竭于世灭尽,三十七品亦复灭尽。是故,诸比丘!常当恭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〇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出现世间,天及人民便蒙光泽,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如月盛满,普照一切。是故,诸比丘!兴恭敬心于如来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一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皆悉炽盛。三恶[9]众生便自减少。犹如国界圣王治化时,彼城中人民炽盛,邻国力弱。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出现世时,三恶趣道便自减少。如是,诸比丘!当信向佛。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二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侣,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无能及者。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伴,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皆悉具足。是故,诸比丘!当信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释
[1]冥:无知的别名。无知有二种,一是染污无知,二是不染污无知。
[2]消灭:恶事苦恼的消亡灭尽。
[3]缠结:缠,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吾人的身心,使不得自在。结,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众生的身心,使不能解脱,永沦生死。
[4]四意止:又作四念处,念是能观之智,处属所观之境,以智观境为念处。即以自相、共相,观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以次第对治净、乐、常、我等颠倒之观法。
[5]四意断:又作四正勤、四正断、四正胜,意中决定,而断行之,故名四意断。即,已生恶法令断灭、未生恶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6]四神足:又作四如意足,能发神通,所愿皆遂,故名如意足。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这四种定力摄心,能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
[7]五力:五根增长,具大力用,不为他法所伏,而能摧伏他法(疑惑、懈怠等),依此五法修行,能得五种力量,叫作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8]八真行:即八正道。
[9]三恶:即三恶道,指地狱、饿鬼、畜生。地狱属上恶,饿鬼属中恶,畜生属下恶。
译文
四七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无明大冥便会自行消亡灭尽。当时,愚痴的凡夫俗士被这无明烦恼所缠缚,趣向生死轮转的六道中,对真如实相毫无知晓,在今世、后世中周旋轮回,从此劫而到彼劫,永远没有解脱;如果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间的时候,无明大暗便会自行消亡灭尽。因此,诸比丘!当思念奉承侍事诸佛。如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四八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就会有三十七道品出现于世间。是哪三十七道品呢?就是所谓的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便会出现于世间。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谓的如来、应供、正遍知。因此,诸比丘!应当常常奉承侍事于佛,还应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四九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在世间湮没消失,人们心中都会忧愁,天、人都普遍失去荫蔽覆护。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谓的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就是说如来在世间湮没消失,人们心中都会忧愁,天、人都普遍失去荫蔽覆护。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如来从世间湮没消失,三十七道品也将要湮没消亡。因此,诸比丘!应当常常恭敬奉事于佛。如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五〇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那时天、人就会蒙受光明的泽被,就会对戒、闻、施、智慧具有信心,犹如深秋之时的月光丰盈盛满,而没有尘垢污秽,光芒普照一切。这也就是说,如果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间,天、人就会蒙受光明的泽被,就会对戒、闻、施、智慧具有信心,犹如月光丰盈盛满,普照一切。因此,诸比丘!心生恭敬之心奉事于如来。如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五一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那时天、人全都众多盈盛。三恶道的众生就会自行减少。犹如国家在圣贤之王治化时,他城中的人民就会众多盈盛,而邻近国家的力量就会衰弱。这也就是说,如果如来出现于世间,三恶道的众生就会自行减少。如此,诸比丘!应当对佛有信心。因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
五二经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诫诸比丘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于世间,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他的境界无法揣摩测度,独步世间没有旅伴,也没有人可以匹配他,诸天、人没有能相及的,信、戒、闻、施、智慧等修持,也没有人可以匹及的。是哪一个人呢?就是所谓的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就是说如来出现于世间,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他的境界无法揣摩测度,独步世间没有旅伴,没有人可以匹配他,诸天、人没有能相及的,信、戒、闻、施、智慧,全都具足圆满。因此,诸比丘!应当对佛信仰恭敬。如此,诸比丘!应当如是修习!”
当时,诸比丘闻听佛所说的话,都欢喜地奉承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