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

原典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①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注释

① 善财: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

译文

文殊菩萨有一天命善财去采药,说:“只要是药就采来!”善财遍观大地之上,没有不是药的,于是回来告诉文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药的。”文殊说:“只要是药就采来!”善财于是从地上拣起一根草,交给文殊。文殊接过来拿给大家看,说:“这药能杀死人,也能救活人。”

维摩大士

原典

维摩会①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②。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③,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注释

① 会:佛教度众生而举行的法会。

② 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③ 仁者:又单称“仁”,呼他人时的敬称。

译文

在维摩法会上,三十二位菩萨各自讲对不二法门的体会。文殊说:“我对于一切法,没有语言也没有说教,没有显示也没有认识,脱离疑问解答,这就是菩萨进入了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你说应该怎样才是菩萨悟入了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语。文殊赞叹说:“以至于没有语言文字,才是菩萨真正悟入了不二法门。”

须菩提尊者

原典

须菩提尊者,在岩中宴坐①,诸天雨花赞叹。者曰:“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云何赞叹?”天曰:“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说般若②。”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云何赞叹?”天曰:“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③雨花。者乃问:“此花从天得耶?从地得耶?从人得耶?”释曰:“弗也。”者曰:“从何得耶?”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

注释

① 宴坐:本意为闲坐。禅宗称坐禅为宴坐。

② 般若:又作波若、波罗若等。意为智慧。

③ 帝释:佛教称诸天之主为帝释。全名释迦提桓因陀罗。

译文

须菩提尊者,在岩洞中坐禅,诸天落花赞叹。尊者说:“空中落花赞叹,又是谁呢?为什么赞叹?”天说:“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于讲说般若智慧。”尊者说:“我对于般若智慧,从没有说过一个字,为什么赞叹呢?”天说:“是这样,尊者没有讲说,我才没有听到,没有说没有听,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尊者有一天正在说法,帝释落花。尊者于是问道:“这花是从天上来的呢?从地上来的呢?还是从人那里来的呢?”帝释说:“不是。”尊者说:“从哪里来的呢?”帝释便举起手,尊者说:“是这样,是这样。”

舍利弗尊者

原典

舍利弗尊者,因入城,遥见月上女①出城。舍利弗心口思维:此姊见佛否?知得忍②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便问:“大姊往什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③去。”弗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佛弟子当依何住④?”弗曰:“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女曰:“诸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

注释

① 月上女:维摩诘之女。生下没有多久时间,即像八岁孩子那么大,由于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她乘自己选婿之机,向众人说法,大受尊敬,从此随佛学法,与舍利弗对扬深义。

② 忍:梵文的意译。“忍”有忍受、认可等意思。即安于受苦受害而无怨恨和认可佛教真如。

③ 与么:如此、这样。

④ 住:指事形成后的相对稳定状态。是梵文Sthita的意译。

译文

舍利弗尊者,因要进城,远远就看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里寻思道:这位大姊见到佛了吗?知道得忍还是没得到忍?我一定要去问问她。刚一走近就问:“大姊要往什么地方去?”月上女说:“像舍利弗一样去。”舍利弗说:“我刚要进城,你正要出城,怎么能说像我那样去呢?”月上女说:“那些佛的弟子应当归依什么而住定?”舍利弗说:“那些佛的弟子归依大涅槃而住定。”月上女说:“那些佛的弟子既然归依大涅槃而住定,那么我也像舍利弗这样去。”

鸯崛魔罗尊者

原典

鸯崛魔罗尊者,未出家时,外道受教为憍尸迦①,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杀母取指。

时佛在灵山,以天眼②观之,乃作沙门③,在鸯崛前。鸯崛遂释母,欲杀佛。佛徐行,鸯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唤曰:“瞿昙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鸯崛闻之,心忽开悟,遂弃刃投佛出家。

注释

① 憍尸迦:梵文Kauśika的音译,又叫憍支迦。帝释的姓。

② 天眼: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所以叫天眼。粗细、远近、一切色相以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都能见到。

③ 沙门:梵文音译“沙门那”之略称。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译文

鸯崛魔罗尊者,在没出家的时候,接受了外道邪教为憍尸迦,想登王位,用千人的拇指做花冠。已经得到了九百九十九个,只欠一个指头,于是想杀他的母亲取下指头。

这时佛在灵鹫山上,用天眼看见,就装作成一个沙门,在鸯崛前面走。鸯崛于是放了他的母亲,想杀佛。佛慢慢走,鸯崛快跑。但就是追不上,便喊道:“瞿昙停停!”佛告诉他说:“我停下已经很久了,是你没有停。”鸯崛听了这话,心中忽然开悟,于是丢弃屠刀,投靠佛陀出了家。

善慧大士

原典

梁武帝①请讲《金刚经》②,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曰:“大士讲经竟。”

又一日,讲经次③,帝至,大众皆起,士端坐不动。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士一日披衲④,顶冠⑤,靸履⑥,朝见。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帝曰:“是道耶?”士以手指靸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衲衣。有偈曰: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⑦主,不逐四时凋。

又曰: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又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注释

① 梁武帝:公元四六四至五四九年,南兰陵人,姓萧,名衍,字叔达。信佛,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在位时寺院遍布境内。

②《金刚经》: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略称《金刚般若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内容主要阐释一切法无我之理。

③ 次:所在的处所、时间。

④ 衲:僧衣,即百衲衣。

⑤ 冠:此处指道冠。

⑥ 履:此处指儒履。

⑦ 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

译文

梁武帝请他去讲《金刚经》,大士刚坐到座位上,用抚尺敲了一下桌子,就下了座位。梁武帝很惊愕,供奉僧问:“陛下可领会了吗?”武帝回答说:“没有领会。”供奉僧说:“大士已讲经完毕。”

又有一天,大士正在讲经的时候,梁武帝来了,大众全都站了起来,而大士却端坐不动。武帝的侍臣对他说:“圣驾在此,为什么不起来?”大士说:“法地若要起动,一切都会不安。”

大士有一天穿着百衲衣,戴着道冠,拖着鞋子去朝见武帝。武帝问:“是僧人吗?”大士用手指指道冠。武帝问:“是道士吗?”大士用手指指脚上拖着的鞋。武帝问:“是俗民吗?”大士用手指指百衲衣。有偈语说:“有一种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无影无形本来寂寂寥寥。可是它却是宇宙间万物万象的主宰,不随四季的变化而荣凋。”

又说:“夜夜抱着佛睡眠,每天早晨还与它一同而起,行走坐卧总是相伴相随,说话沉默总是同居同止。丝毫不能相离,好比身体和影子相似。想要认识佛的去处,只有这言语声便是。”

又说:“空手却拿着锄头,步行却骑着水牛。人在桥的上面走过,桥流水却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