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怀让禅师

原典

年十五,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通天二年受戒,习毗尼藏①。一日叹曰:“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②,天上人间,无有胜者。”遇同学坦然,相与谒嵩山安公。安令诣曹溪。其见六祖悟缘,具《六祖章》中。师既得法,侍祖复十五年。先天二年③,往衡岳④,居般若寺。

注释

① 毗尼藏:律藏。“毗尼”是梵文Vinaya的旧音译,意为律。

② 无为法:无造作之意。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

③ 先天二年:唐玄宗年号,公元七一三年。

④ 衡岳: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中部,有寺院数十座。

译文

怀让禅师十五岁,投奔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六九七年)受具足戒,学习律藏。有一天忽然感叹道:“出家人就应该学习无为法,天上人间,没有能胜过它的。”正好遇到同学坦然,一起结伴去拜谒嵩山安公。安公又让他们去曹溪。他拜见六祖开悟的缘分经过,详细地记在《六祖》那一章里。怀让禅师自从得到佛法以后,又侍奉六祖十五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前往衡山,居住般若寺。

原典

开元①中,有沙门道一,在衡岳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

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②。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一闻示诲,如饮醍醐③,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注释

①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

② 定相:常住不变之相。

③ 醍醐:做乳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加油者为醍醐。味甘美,可入药。由于被看作世间第一上味,所以常用以比喻至理。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沙门叫道一,在衡山常常修习坐禅。怀让禅师知道他是个具有能得佛法才器的人,就去问他:“大德坐禅想求得什么?”道一说:“谋求做佛。”禅师拿起一块砖,在他庵前的石头上磨。道一问:“磨这个做什么?”禅师说:“磨做镜子。”道一说:“磨砖怎么能成为镜子呢?”禅师说:“既然磨砖不能成为镜子,那么坐禅怎么能成佛呢?”道一说:“怎么做才对呢?”禅师说:“就好像牛拉车,车如果不走,打车对呢,还是打牛对呢?”道一没法回答。

禅师又说:“你是学习坐禅,还是学习坐佛?如果学习坐禅,那么禅并不是坐卧等形式。如果学习坐佛,佛又没有固定的外相形状。在事物变化不定的无住法上,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坐佛,就是杀佛。如果执着于坐相,是不能达到真理的。”

道一听到这番指示教诲,就像喝了醍醐一样,施礼拜谢,问道:“怎样用心,才合乎无相三昧?”禅师说:“你学习心地法门,就像种下种子;我解说法要,就像天降雨露。你的缘分如果符合,就应当见到佛法。”

青原行思禅师

原典

迁①闻语,便礼辞祖龛②,直诣静居③参礼。

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什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什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④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什么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他日,师复问迁:“汝什么处来?”曰:“曹溪。”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⑤。”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⑥。”

注释

① 迁:石头希迁。

② 祖龛:寺院中供奉初祖达磨的地方。

③ 静居:寺名,亦称净居寺。在今江西吉安市东南十五公里的青原山。

④ 曹溪大师:六祖惠能。因宝林寺在曹溪,故名。

⑤ 学人:学道之人。

⑥ 承当:承禅机,领悟禅意。

译文

石头希迁听了六祖的话(让他参见行思),便作礼辞别初祖达磨的神龛,直接来到静居寺参见礼拜。

行思禅师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希迁回答说:“曹溪。”禅师说:“带着什么来的?”希迁说:“没到曹溪也没有什么损失。”禅师说:“要是那样,还去曹溪做什么?”希迁回答说:“如果不到曹溪,怎么知道没有损失。”希迁又问:“曹溪大师还认得和尚您吗?”禅师说:“你现在认识我吗?”希迁回答说:“认识又怎么能认识?”禅师说:“虽然有很多角,其实一片鳞就足够了。”希迁又问:“和尚自从离开曹溪,是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的?”禅师说:“我倒知道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曹溪的。”希迁说:“我不从曹溪来。”禅师说:“我也知道你的去向了。”希迁说:“和尚您幸好是长者,不要乱说。”

过后有一天,禅师又问希迁:“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希迁说:“曹溪。”禅师于是举起拂尘问:“曹溪还有这个吗?”希迁说:“不仅曹溪,连西天也没有。”禅师说:“你恐怕到过西天吧?”希迁回答说:“如果到过就有了。”禅师说:“不行,再说。”希迁说:“和尚也应该说一半,不要全靠学生。”禅师说:“给你说倒不要紧,只是恐怕日后没有人领悟禅意。”

原典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①米作么价?”

注释

①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行思禅师所住青原山即在此一带。

译文

有个和尚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说:“庐陵米现在是什么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