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原典
久历禅会。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什么?”师遂覆却米盆。山曰:“据子因缘,合在德山①。”遂谒德山,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棒曰:“道什么?”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
注释
① 德山:指德山宣鉴禅师。德山,在今湖南常德一带,沅江北岸。唐大中(公元八四七—八五九年)宣鉴禅师来此弘化,本州太守建立古德禅院请他住持。世乃称禅师为“德山和尚”。
译文
义存禅师长期以来参加许多禅会。在洞山做掌管炊事的饭头,淘米时,洞山问:“是淘沙去米呢,还是淘米去沙呢?”禅师说:“沙、米一齐去。”洞山问:“那么大众吃什么?”禅师于是将米盆翻了过去。洞山说:“根据你的机缘,应该在德山。”禅师于是去拜见德山,问:“在学习禅学上,还有没有我的福分?”德山打了他一棒说:“说些什么?”禅师说:“不领会。”第二天又请德山补充说明,德山说:“我们禅宗没有语言字句,实在没有一法可以给别人。”禅师有所省悟。
原典
住后,僧问:“和尚见德山得个什么便休去?”师曰:“我空手去,空手归。”
师一日在僧堂内烧火,闭却前后门,乃叫曰:“救火!救火!”玄沙①将一片柴从窗棂中抛入,师便开却门。
注释
① 玄沙:师备,生于公元八三五年,卒于九〇八年,俗姓谢,福州人。与雪峰义存禅师共论禅法,成为义存的法嗣,因住玄沙山,故号玄沙。
译文
过了不久,僧人问:“和尚去拜见德山得到什么就了结了?”义存禅师说:“我空手去,空手归。”
义存禅师有一天在僧堂里点起了火,又把前后门都关上,然后喊道:“救火!救火!”玄沙师备把一片木柴从窗棂中扔进去,禅师就开了门。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原典
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曰:“不医。”曰:“为什么不医?”师曰:“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问:“沙门岂不是具大慈悲底人?”师曰:“是。”曰:“忽遇六贼①来时如何?”师曰:“亦须具大慈悲。”曰:“如何具大慈悲?”师曰:“一剑挥尽。”曰:“尽后如何?”师曰:“始得和同。”
注释
① 六贼: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媒相接,产生劫、掠、功、能、法、财等烦恼,故比之为六贼。
译文
僧人问:“学生浑身都是病,请师父医治。”本寂禅师说:“不给治。”僧人说:“为什么不给治?”禅师说:“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僧人问:“僧人不就是具有大慈悲的人吗?”本寂禅师说:“是。”僧人说:“忽然遇到六贼来时怎么办?”禅师说:“也应该具有大慈悲。”僧人说:“怎样才具有大慈悲呢?”禅师说:“一剑斩尽。”僧人问:“斩尽以后怎样呢?”禅师说:“才能和谐同一。”
原典
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师曰:“不相识。”曰:“为什么不相识?”师曰:“为同在一处。”曰:“恁么则不分去也。”师曰:“眉且不是目。”曰:“如何是目?”师曰:“端的去。”曰:“如何是眉?”师曰:“曹山却疑。”曰:“和尚为什么却疑?”师曰:“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家贫遭劫时如何?”师曰:“不能尽底去。”曰:“为什么不能尽底去?”师曰:“贼是家亲①。”
注释
① 贼是家亲:比喻自己难以彻底清除自己身上的私心杂念。
译文
僧人问:“眉毛和眼睛互相认识吗?”本寂禅师说:“不认识。”僧人问:“为什么不认识?”禅师说:“因为二者同在一个地方。”僧人说:“这样的话,二者就不分开了。”禅师说:“眉毛又不是眼睛。”僧人说:“什么是眼睛?”禅师说:“真的分开了。”僧人问:“什么是眉毛?”禅师说:“我正在疑问。”僧人说:“和尚为什么疑问?”禅师说:“如没有疑问,就真的分开了。”
僧人问:“家贫却遭到抢劫会怎么样?”禅师说:“不能全抢光。”僧人问:“为什么不能抢光?”禅师说:“贼是自家的亲戚。”
原典
镜清①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师曰:“理即如此,事作么生?”曰:“如理如事。”师曰:“谩曹山一人即得,争奈诸圣眼何?”曰:“若无诸圣眼,争鉴得个不恁么?”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②。”
注释
① 镜清:道怤禅师。生于公元八六八年,卒于公元九三七年。俗姓陈,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少时出家,后得法于雪峰义存禅师,出住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镜清禅苑,因号镜清。
② 官不容针,私通车马:意谓法律严密,不容丝毫含糊,然私下人情却大可通融。禅宗里多用以指接引学人时,可随机应物,采用多种方便形式。
译文
镜清问:“清虚的道理,最终没有自身时是什么样?”本寂禅师说:“理论上是这样,事情具体怎么做?”镜清说:“按照理论去做事。”禅师说:“瞒我一人可以,怎么对付诸位圣人的眼睛呢?”镜清说:“如果没有诸圣的眼睛,怎能看出不是那样?”禅师说:“官家不许通过一根针,私下可以通行车和马。”
原典
问:“一牛饮水,五马不嘶时如何?”师曰:“曹山解忌口①。”
注释
① 忌口:不吃。
译文
有人问:“一头牛饮水,五匹马不嘶叫时怎么样?”本寂禅师说:“我懂得忌口。”
原典
师作四禁偈曰:
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
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译文
本寂禅师作四禁偈说:“不要走有心之路,不要披挂本来之衣。何必正在那个时候?切忌没有产生之时。”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原典
示众曰:“汝等譬如猎狗,但寻得有踪迹底。若遇羚羊挂角时,非但不见踪迹,气息也不识。”僧便问:“羚羊挂角时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会么?”僧曰:“不会。”曰:“不见道无踪迹?”
译文
道膺禅师指示众人说:“你们这些人就像猎狗,只能找到有踪迹的。如果遇到羚羊挂角的时候,不但看不到踪迹,连气味也闻不着。”僧人便问:“羚羊挂角时怎么样?”回答说:“六六三十六。”又问:“领会了吗?”僧人说:“不领会。”禅师说:“不是说了没有踪迹吗?”
越州乾峰和尚
原典
上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①出众曰:“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②去。”师曰:“典座,来日不得普请。”便下座。
注释
① 云门:指云门宗开创者文偃禅师。因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自创一家宗风,因此称云门宗。
② 径山:在杭州市。山为天目山余脉,有径盘回曲折而上,可通主峰,故名。有兴圣万寿寺。
译文
乾峰和尚上堂说:“举一不能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从众人中走出来说:“昨天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了。”乾峰和尚说:“典座,明天不要普请了。”说完就下了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