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缘德禅师

原典

后居庐山之圆通①,曹翰渡江入寺,禅者惊走,师宴坐如平日,翰至,不起。翰怒曰:“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师熟视曰:“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翰因警悚增叹。翰曰:“禅者何为而散?”师曰:“击鼓自集。”翰遣裨校击之,无至者。翰曰:“不至何也?”师曰:“公有杀心故尔。”因自起击之,禅者乃集。翰拜问决胜之策,师曰:“非禅者所知。”

师每领诸刹,无所事去留,唯颓然默坐,而学者自成规矩。平生着一衲裙,以绳贯其褶处,夜申其裙以当被。

注释

① 圆通:圆通院。五代间南唐后主昭惠后所创。后主迎缘德禅师为开山。初名圆通院,亦称庐山新院,入宋后改名禅寺。

译文

缘德禅师后来居住在庐山的圆通院,曹翰率兵渡江闯入寺院,禅僧们惊恐奔逃,禅师平静地坐着像平时一样,曹翰到了,也不起来。曹翰大怒道:“你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禅师仔细地打量他说:“你哪里知道有不怕死的和尚呢?”曹翰因此肃然惊叹。曹翰说:“禅僧们为什么逃散?”禅师说:“敲起鼓来自然会集合。”曹翰叫裨校敲鼓,没有人来。曹翰说:“为什么不来?”禅师说:“你有杀人之心的缘故。”说着自己起身敲鼓,禅僧们就来集合了。曹翰向禅师礼拜请教取胜的策略,禅师说:“这不是禅僧所知道的事。”

禅师每当来到一个寺院做住持,不管僧人的去留,只是颓然默默地坐着,而学者们却自觉形成规矩。平生穿一件衲裙,用绳子把褶处穿起来,晚上展开裙子当被。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

原典

出家受具之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问锋驰,机辩无敌。首造智门,即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门召师近前,师才近前,门以拂子蓦口①打。师拟开口,门又打,师豁然开悟。

注释

① 蓦口:对准嘴。

译文

雪窦重显禅师出家受具足戒之后,读经听法,探求真理追究玄奥,诘问话锋迅驰,随机辩难没有敌手。初访智门禅师,就问:“心中不起一念,为什么说也有过错?”智门招呼他到跟前来,禅师才到跟前,智门就用拂子打他的嘴。禅师刚想开口,智门又打,禅师豁然开悟。

原典

师云:“或云佛未出世时,一①人人鼻孔撩天。出世后,为什么杳无消息?”代云:“贼不打贫儿家。”复问僧:“贼不打贫儿家,因什么却打?”代云:“须到如此。”

注释

①“一”,疑为衍文。

译文

重显禅师说:“有人说,佛没有出世时,人人鼻孔撩天。出世以后,为什么杳无音信?”又代替僧人回答说:“贼不打劫穷人家。”又问僧人:“贼不打劫穷人家,为什么又打劫?”代替僧人回答说:“应该这样。”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原典

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①,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

注释

① 在众日:指做住持以前随大众一起从禅师学道问法的时候。

译文

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做徒众时,性情豪爽放逸不做什么事情,众人都轻视他,法眼文益禅师却特别器重他。法眼有一天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众人无法答对。正好泰钦禅师来了,法眼用前面的话问他。禅师说:“系上去的人能解开。”法眼对众人说:“你们不能轻视他。”

永明道潜禅师

原典

异日,因四众士女入院,眼①问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眼曰:“汝向后有五百毳徒②,为王侯所重在!”

注释

① 眼:指法眼文益禅师。

② 毳徒:僧徒。毳即毳衣,一种僧人服装,用羽毛编织装饰而成。

译文

一天,因四方男女进入禅院,法眼问:“戒律中说,隔着墙壁听头钗手钏之声,就叫破戒。现在你看到金钗银钏汇合杂沓,朱衣紫罗拥挤不堪,是破戒不是破戒?”道潜禅师说:“好一个悟道途径!”法眼说:“你以后将有五百僧徒,为王侯所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