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黄龙慧南禅师

原典

化主①归上堂:“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种不易是什么人?”良久云:“聻。”便下座。

注释

① 化主:教化之主,也就是佛。另一个含义是指劝化信徒布施以供奉佛、法、僧三宝的人。此处指后者。

译文

慧南禅师于化主回来后上堂说:“世上有五种不容易:一、教化不容易,二、施舍不容易,三、把生的变成熟的不容易,四、端坐吃饭不容易,还有一种不容易是什么人?”过了好长时间说:“聻。”就下了座。

原典

示众,举:“永嘉禅师①道:‘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诸上座,那个是游底山川?那个是寻底师?那个是参底禅?那个是访底道?向淮南、两浙②、庐山、南岳、云门、临济而求师,访道洞山、法眼而参禅,是向外驰求,名为外道。若以毗卢③自性为海,般若寂灭智为禅,名为内求。若外求,走杀汝;若住于五蕴内求,则缚杀汝。是故禅者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实非虚。不见道,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

注释

① 永嘉禅师:永嘉玄觉禅师。

② 两浙:浙东、浙西。

③ 毗卢:“毗卢遮那”的略称。梵文是Vairocana。是法身佛的通称。佛教内部有不同解释,法相宗以卢舍那、释迦牟尼二佛为受用身、变化身,以毗卢遮那佛为自性身。

译文

慧南禅师教示众人,引说:“永嘉禅师说:‘遨游江海,远涉山川,寻找导师访问佛道都是为了参禅。自从认得了曹溪大师所指明的道路,了悟理解了生和死都不相关。’各位上座,哪个是遨游的山川?哪个是寻找的导师?哪个是参的禅?哪个是访问的道?到淮南、两浙、庐山、南岳、云门、临济去求师,去洞山、法眼访道参禅,是向外奔走追求,叫作外道。如果以毗卢自性作为大海,般若寂灭智慧作为禅,叫作内求。若是向外追求,跑死你;若是停留在五蕴内追求,就会束缚死你。因此所谓禅不在内不在外,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不见道,内见和外见都是错误的,佛道和魔道都是罪恶。”

原典

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脱有酬者,师无可否,敛目危坐,人莫涯其意。

师住归宗时,一夕火起,大众哗动山谷,而师安坐如平时。僧洪准欲掖之走,师叱之。准曰:“和尚纵厌世间,慈明①法道何所赖耶?”因整衣起,而火已及榻。坐抵狱,为吏者拷掠百至,师怡然引咎,不以累人,惟不食而已。两月而后得释,须发不剪,皮骨仅在。真点胸②迎于中途,见之不自知泣下,曰:“师兄,何至是也?”师叱之曰:“这俗汉!”真不觉下拜。

注释

① 慈明:石霜楚圆禅师,慧南之师。

② 真点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〇六四年。宋代临济宗僧。福州长溪人,世称“真点胸”。石霜楚圆之法嗣。因曾住隆兴府(江西)翠岩山,故称翠岩可真。后迁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道吾山。以其辩才无碍,名闻遐迩。

译文

慧南禅师在室中常常问僧人:“人人都有家乡,上座家乡在什么地方?”正当问答交锋,却又突然伸手问:“我的手比起佛手来怎样?”又问僧人参拜各地宗师有什么心得,却又突然垂下脚问:“我的脚比起驴脚来怎么样?”三十多年,提出这三个问题,学者没有谁能回答契合他的旨意的,天下禅林中称为“三关”。如果有谁去应对,禅师也不说对错,闭着眼睛直挺挺地坐在那里,人们都猜不透他的意思。

慧南禅师住持归宗寺时,一天晚上失火,众人喊叫都惊动了山谷,而禅师安然坐着像平时一样。僧人洪准想夹着他走,禅师呵斥洪准。洪准说:“和尚即使厌弃人世,可是慈明的道法靠谁传扬呢?”这才整理衣服起身,此时火已烧到了床上。禅师因这次火灾受牵连入狱,被狱吏百般拷问毒打,禅师都平静地把过错引到自己身上,不连累别人,只是不吃东西而已。两个月后得到释放,胡须头发都没剪,只剩下皮包骨了。真点胸到中途接他,看了不禁流下眼泪,说:“师兄,怎么弄成这个样子?”禅师呵斥他说:“这个俗汉!”真点胸不禁向禅师下拜。

原典

师风度凝远,丛林中有终身未尝见其破颜者。居积翠①时,一夕燕坐,间光烛室,戒侍者令勿言。熙宁二年②三月十六日,四祖演长老③通法嗣书,上堂:“山僧才轻德薄,岂堪人师?盖不昧本心,不欺诸圣,未免生死;今免生死,未出轮回;今出轮回,未得解脱;今得解脱,未得自在;今得自在,所以大觉世尊于燃灯佛所无一法可得,六祖夜半于黄梅又传个什么?”乃说偈曰:

得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

忆得首山曾漏泄,新妇骑驴阿家牵④。

翌日午时,端坐示寂。阇维⑤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

注释

① 积翠:寺名,位于黄檗山(在今江西省内)。

② 熙宁二年:宋神宗年号,公元一〇六九年。

③ 四祖演长老:指四祖山演长老。四祖山,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北,又称破头山、破额山。唐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禅宗四祖道信住于此,改名双峰山,并就地筑庵,称正觉寺、四祖寺。

④ 新妇骑驴阿家牵:婆婆为新媳妇牵驴,比喻事理颠倒。

⑤ 阇维:荼毗,指僧死后火化。

译文

慧南禅师风度闲凝淡远,禅林中有人一生没有看他笑过。居住在积翠寺时,有一天晚上,多种光同时照亮屋室,禅师告诫侍者不要说。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〇六九年)三月十六日,四祖山演长老寄来传承法嗣的书信,禅师上堂说:“我才轻德薄,怎能做别人的导师?一般来说不隐瞒自己本心,不欺骗诸位圣明,还是不能免除生死之念;如今免除生死之念,还是超不出轮回;如今超出轮回,还是没能解脱;如今得到解脱,还没有得到自在;如今得到自在,所以才大为觉悟世尊在燃灯佛那里没有一法可以得到,六祖半夜在黄梅大师那里又得到个什么?”于是说偈道:“得不得之得,传不传之传,归根到头得知禅旨还用什么语言?记得在首山之上曾经泄漏,新媳妇骑驴婆婆为她拉牵。”第二天午时,端坐圆寂。火化得五色舍利。在山前建塔。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原典

袁州①杨岐②方会禅师,袁州宜春③冷氏子。少警敏,不事笔研,及出家阅经典,辄自神会。折节④参老宿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皆佐之,总院事。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每咨参,明曰:“库司⑤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寺异日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一日明适出,雨忽作,师侦之小径,既见遂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涂。

注释

① 袁州:在今江西省萍乡市和新渝以西的袁水流域。治所在宜春。

② 杨岐:山名,也叫岐山。世传为杨朱泣岐处,故名。有普通院,唐甄叔禅师创置,后方会禅师入居,名声才大了起来。

③ 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

④ 折节:原为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而此处指转而去参礼德高望重的禅师。

⑤ 库司:为禅林六知事之一。又称都寺、都总、都监寺、都管。即统辖事务的最高职位。

译文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是袁州宜春冷家之子。少年时机灵敏锐,不太在笔研文字上用心,等到出家后阅读经典,自己就能心领神会。转而去参礼德高望重的慈明禅师,慈明从南源迁徙到道吾、石霜山,方会禅师都一直帮助出力,总管寺院事务。可是跟随这么长时间,却没有省悟发现。每次咨询参问,慈明都说:“库司事务繁多,先去吧。”有一天又去问,慈明说:“监寺将来徒子徒孙遍布天下,何必着急呢?”

一天慈明刚出去,忽然下起雨来,禅师在小路上暗中等候慈明,见到后一把抓住说:“你这老头子,今天一定要给我说,不说的话就揍你!”慈明说:“监寺既然知道这种事情就算了吧。”话没说完,禅师就彻底省悟了,当即就在泥泞的路上拜倒行礼。

原典

一日八人新到,师问:“一字阵圆,作家战将何不出阵,与杨岐相见?”僧云:“和尚照顾话头!”师曰:“杨岐今日抱马拖旗去也。”僧云:“新戒打退鼓。”师云:“道!”僧拟议,师云:“道!”僧抚掌一下。师曰:“谢上座答话。”僧无语。师曰:“将头不猛,累及三军。且坐吃茶。”

问:“如何是佛?”师曰:“三脚驴子弄蹄行。”

译文

一天有八个僧人刚到,方会禅师就问:“一字阵形已布置圆满,能人战将为什么不出阵,与我杨岐相会?”僧人说:“和尚照顾好话头!”禅师说:“杨岐今天抱着马,拖着旗走了。”僧人说:“新受戒就打退鼓。”禅师说:“说!”僧人正想说话,禅师又说:“说!”僧人拍了一下手掌。禅师说:“谢谢上座答话。”僧人没有话了。禅师说:“将领不勇猛,连累了三军。且坐下吃茶吧。”

僧人问:“什么是佛?”禅师说:“三只脚的驴舞起蹄子走。”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原典

洪州翠岩①可真禅师,参慈明,因之金銮,同善侍者②坐夏。善慈明高弟③,师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一日同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砾置盘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慈明。”师左右视,拟对之,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见?”师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来,叱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甚急事,夏未了,早至此?”师泣曰:“被善兄毒心④,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指示。明曰:“汝问我。”师理前语问之,明震声喝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

注释

① 翠岩:山名,在今江西南昌。有广化寺,唐从欣禅师创建。初名禅院,入宋称寺。

② 善侍者:生平事迹不详。

③ 高弟:高足、得意弟子。

④ 毒心:犹言中毒心里憋闷。

译文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参见慈明禅师,后到金銮,和善侍者一同过夏。善侍者是慈明的高足,可真禅师自负亲自参见过慈明,天下人没有看上眼的。善侍者和他谈话,知道他还没有彻底了悟。有一天,一起在山上走,议论起来机锋齐发,善侍者拿起一片瓦砾放在巨石上说:“如果能在这里说出一句转语,我就算你亲自见到了慈明。”禅师左看看右看看,准备回答,善侍者呵斥说:“停住了思想机锋,情识还没有参透,何曾梦见过慈明的旨意?”禅师惭愧慌悚,当即返回石霜山。慈明看见他来了,呵斥道:“正经的行脚人,肯定知道时间季节,有什么急事,夏还没了,早早就来到这里?”禅师哭着说:“被善兄毒了心,始终堵塞得难受,所以来见和尚。”慈明即刻问:“什么是佛法的大意?”禅师说:“没有云彩生在山岭之上,只有月亮落在水波中心。”慈明瞪着眼睛喝道:“头发发白,牙齿动摇,还保持这种见解,怎么脱离生死呢?”禅师慌悚请求指示。慈明说:“你来问我。”禅师又拿前面慈明的话来问,慈明震起声威喝道:“没有云彩出生在山岭之上,只有月亮落在水波中心。”禅师听后,顿时大为省悟。

东京芙蓉道楷禅师

原典

东京①天宁芙蓉②道楷禅师,幼学辟谷③,隐伊阳山。后试④《法华》⑤得度。谒投子⑥于海会⑦,乃问:“佛祖言教,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处也无?”子曰:“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尧、舜、禹、汤也无?”师欲进语,子以拂子摵师口曰:“汝发意来,早有三十棒也。”师即开悟,再拜便行。子曰:“且来,阇黎!”师不顾。子曰:“汝到不疑之地耶?”师以手掩耳。

注释

① 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为都城,称东京。

② 芙蓉:湖名,位在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道楷禅师曾住芙蓉湖中,故世称芙蓉道楷。

③ 辟谷:道家修行,即练习导引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

④ 试:试经,即对读经者的考试测验。

⑤《法华》:《妙法莲华经》。梵文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八卷。“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花)经”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

⑥ 投子:义青禅师。生于公元一〇三二年,寂于公元一〇八三年。俗姓李,青社(今河南省郾师县)人。七岁出家,为大阳警玄禅师法嗣,住安徽舒州(今潜山县)投子山胜因院,故号投子。

⑦ 海会:海会院,在舒州白云山(今安徽潜山县境)。院为唐代如新禅师开山建置,五代时称禅院,入宋后改名禅寺。

译文

东京芙蓉道楷禅师,小时学辟谷之术,隐居在伊阳山。后来考《法华经》得以度为僧人。到海会院去拜见投子,问道:“佛、祖的言传教诲,像家常便饭,离开这些之外,还有接引学人的门径吗?”投子说:“你说世上天子下达诏令,还要不要通过尧、舜、禹、汤?”禅师想再提问,投子用拂子敲打禅师的嘴说:“你再产生念头,早该打三十棒了。”禅师当即开悟,向投子拜两拜就走了。投子说:“暂且回来,阇黎!”禅师头也不回。投子问:“你到达不疑惑的地步了吗?”禅师用手把耳捂上。

原典

政和八年①五月十四日,索笔书偈曰:

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

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

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移时乃逝。

注释

① 政和八年:宋徽宗年号,公元一一一八年。

译文

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一一一八年)五月十四日,要来笔写了一首偈诗说:“我今年岁七十六,世缘如今已满足。活着不爱进天堂,死了不怕入地狱。撒手人间横身三界之外,任凭命运流转有什么拘牵束缚?”过了一个时辰就圆寂了。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

原典

神宗①最重师,尝召对,师倏然自如,无所加损。出都日,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②。”闻者莫不感动。

注释

① 神宗:宋神宗赵佶,公元一一〇一—一一二五年在位。

② 真相为:真诚的奉劝。

译文

宋神宗最看重宗本禅师,曾经召来宫中问对,禅师坦然自如,没有颂扬也没有批评。出京城那天,前来送行的王公贵人车马相接。禅师告诫大家说:“岁月不可玩忽,衰老疾病并不等人。只有勤于修习不要懈怠,才是我真诚的奉劝。”听到的人没有不受感动的。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

原典

李伯时善画马,师呵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夸‘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遂绝笔,师劝画观音赎过。黄鲁直①工艳词,师亦诋呵之,鲁直笑曰:“又当置我马腹耶?”师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②耳!”黄竦然悔谢,遂励精求道。

注释

① 黄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② 泥犁:梵语地狱的意思。

译文

李伯时善于画马,法秀禅师呵斥道:“你作为士大夫却以画画知名,况且又画马,希望人家夸你‘妙!妙!’死后进入马肚子里,也够可怕的了。”李伯时遂搁笔再也不画了,禅师劝他画观音像赎罪。黄庭坚善于填香艳小词,禅师也训斥他,黄庭坚笑着说:“又该把我放在马肚子里了吧!”禅师说:“你用香艳词语煽动天下人的淫邪之心,不仅仅是马肚子,恐怕是要入地狱的!”黄庭坚震惊悔过谢罪,于是加紧精进追求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