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兜率从悦禅师
原典
师室中设三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①性在什么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什么处去?”
注释
①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译文
从悦禅师在室中设三个问题,来检验学者。一是:“拨开荒草瞻看风向,只图见到本来心性。现在就要问你本性在什么地方?”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性,才能脱离生死的困扰。可是当眼光落在地上时怎样去脱离?”三是:“能够脱离生死,就知道了去向。可是当四大分离时朝什么地方去?”
原典
元祐六年①冬,浴讫,集众说偈曰:
四十有八,圣凡尽杀。
不是英雄,龙安路滑②。
奄然而化。
注释
① 元祐六年:宋哲宗年号,公元一〇九一年。
② 龙安路滑:龙安,从悦禅师所住地名。路滑,喻指禅机玄妙,难以契合。
译文
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一〇九一年)冬,沐浴毕,召集众人说偈道:“四十有八,圣凡全部抹杀。不是英雄豪杰,龙安路途太滑。”说完奄然圆寂。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原典
问:“如何是临济下①事?”师曰:“五逆闻雷。”曰:“如何是云门下事?”师曰:“红旗闪烁。”曰:“如何是曹洞下事?”师曰:“驰书不到家。”曰:“如何是沩仰下事?”师曰:“断碑横古路。”僧礼拜。师曰:“何不问法眼下事?”曰:“留与和尚。”师曰:“巡人犯夜。”
注释
① 下:门下,宗派。
译文
僧人问:“什么是临济会下的事情?”法演禅师说:“如五逆听惊雷。”僧人问:“什么是云门会下的事情呢?”禅师说:“像红旗闪烁。”僧人问:“什么是曹洞会下的事情?”禅师说:“就像骑马送信却送不到家。”僧人问:“什么是沩仰会下的事情?”禅师说:“如断碑横在古道上。”僧人便礼拜。禅师问:“为什么不问法眼会下的事情呢?”僧人说:“留给和尚。”禅师说:“像巡夜人违反宵禁。”
原典
问:“如何是佛?”师曰:“露胸跣足。”曰:“如何是法?”师曰:“大赦不放。”曰:“如何是僧?”师曰:“钓鱼船上谢三郎①。”
注释
① 谢三郎:指玄沙师备禅师。师备俗姓谢,人根据他在家排行第三,而称为谢三郎。
译文
僧人问:“什么是佛?”法演禅师说:“露着胸光着脚。”僧人问:“什么是法?”禅师说:“大赦却不释放。”僧人问:“什么是僧?”禅师说:“钓鱼船上的谢三郎。”
原典
师云:“我这里禅似个什么?如人家会作贼,有一儿子,一日云:‘我爷①老后,我却如何养家?须学个事业始得。’遂白其爷。爷云:‘好。’得一夜引至巨室②,穿窬③入宅,开柜,乃教儿子入其中取衣帛。儿才入柜,爷便闭却,复锁了。故于厅上扣打,令其家惊觉,乃先寻穿窬而去。其家人即时起来,点火烛之,知有贼,但已去了。其贼儿在柜中,私自语曰:‘我爷何故如此?’正闷闷中,却得一计,作鼠咬声。其家遣婢点灯开柜,柜才开了,贼儿耸身吹灭灯,推倒婢走出。其家人赶至中路,贼儿忽见一井,乃推巨石投井中,其人却于井中觅。贼儿直走归家,问爷,爷云:‘你休说,你怎生得出?’儿具说上件意。爷云:‘你恁么,尽做得。’”
注释
① 爷:指父亲。
② 巨室:大户人家。
③ 穿窬:穿壁翻墙。
译文
法演禅师说:“我这里的禅像个什么?就像人家会作贼,有一个儿子说:‘我爹老了以后,我怎么养家?要学个行当才行。’于是告诉了爹爹。爹说:‘好。’选了一个夜晚把他带到一个大户人家,穿墙进入宅子,打开柜,便叫儿子进去取衣服布帛。儿子刚进柜里,爹爹就把盖给盖上,而且又锁上了。故意到厅里去敲打,使那个家里的人惊醒,便先穿墙跑了。那家人即时起床,点火照明查看,发现有贼人侵入,但是已经离去了。那个贼儿子在柜子里,私下自言自语:‘我爹为什么这样呢?’正在纳闷中,却想出一条计策,便学老鼠嗑东西的声音。那家主人派婢女点灯开柜,柜刚一打开,贼儿子起身吹灭灯,推倒婢女跑了出去。那家的人追他到了半路上,贼儿子忽然看到一口井,就把一块大石头推进井里,那些人就在井里寻找。贼儿子一直跑回到家里,问爹爹,爹爹说:‘你不要问为什么那样做,你是怎么出来的?’儿子就把前面的事情说了一遍。爹爹说:‘你能这样,什么都能做了。’”
原典
师垂语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
常展手,问僧曰:“如何唤作手?”
室中常问僧:“倩女离魂①,那个是真底?”
注释
① 倩女离魂: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根据唐代陈玄祐传奇小说《离魂记》而作的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中讲的故事。张倩女与王文举相爱,为母阻挠,文举被迫赴京考试,倩女思念文举而魂魄离躯,赶上文举,结为夫妇。
译文
法演禅师垂示众人说:“就像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个蹄子都过去了,为什么尾巴过不去?”
法演禅师常常展开手掌,问僧人说:“为什么叫作手?”
在室中法演禅师常常问僧人:“倩女离魂出壳,哪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