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昭觉克勤禅师

原典

会部使者解印还蜀,诣祖①问道。祖曰:“提刑②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③元无事,只要檀郎④认得声’。”提刑应:“喏!喏!”祖曰:“且仔细!”

师适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祖曰:“他只认得声。”师曰:“‘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阑干,鼓翅而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

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

金鸭⑤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⑥劣品所能造诣,吾助汝喜!”祖遍谓山中耆旧⑦曰:“我侍者参得禅也。”由此所至推为上首⑧。

注释

① 祖:五祖法演禅师。

② 提刑:官名。宋淳化二年(公元九九一年)置,全称提点刑狱官,略称提刑,掌察所辖狱讼及举刺官吏。

③ 小玉:吴王夫差女名小玉,后代诗文中常借指所描写的美丽女子。

④ 檀郎:晋潘安小名叫檀奴,姿容秀美。后以檀郎为美男子的代称。

⑤ 金鸭:由金属做成鸭子形状的香炉。

⑥ 小根:本来指可受小乘佛教根性的人。此处指慧根不利的人。

⑦ 耆旧:故老、年老的旧好。

⑧ 上首: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后于禅林里,间以“首座”代称上首,而其推重之意不变。

译文

正赶上刑部使者卸任回蜀,到五祖法演那里问道。五祖说:“提刑年轻时曾经读过艳情小诗吗?有两句很相似,‘频繁呼叫小玉原来并没有事,只是想叫檀郎认出自己的声音’。”提刑连声说:“对!对!”五祖说:“要仔细!”克勤禅师回来侍立时,问道:“听说和尚引说艳情小诗,提刑领会了吗?”五祖说:“他只认得声音。”禅师说:“‘只是想叫檀郎能认出自己的声音。’他既然认得自己的声音,为什么不对呢?”五祖说:“什么是祖师从西来传授的旨意?庭院前的柏树哩!”禅师忽然有所省悟,立刻出去,看见鸡飞上栏杆,鼓动翅膀打鸣,又对自己说:“这难道不是声音吗?”

于是袖里揣着香进屋,为表达自己的心得,献上偈诗说:“金鸭香炉里冒出的香烟消失在锦绣罗帐里,在笙歌缭绕中喝醉了酒被人扶归。年轻时这一段风流韵事,只能让美人独自埋藏在心里。”五祖说:“佛祖所传的大事,并不是慧根不高的人所能造诣的,我替你高兴!”五祖到处对山中的老朋友说:“我的侍者参到禅了。”由此所到之处都把禅师推为上座。

原典

示众云:“通身是眼见不到,通身是耳闻不及,通身是口说不着,通身是心鉴不出。通身即且置,或若无眼作么生见?无耳作么生闻?无口作么生说?无心作么生鉴?若向这里拨得一线路,便与古佛①同参。且道参什么人?”

注释

① 古佛:古时之佛。有时也用作对高僧的敬称。

译文

克勤禅师对众人说:“浑身都是眼睛看不见,浑身都是耳朵听不到,浑身都是嘴巴说不着,浑身都是心鉴别不出。浑身就暂且放下,要是没有眼睛怎么见?没有耳朵怎么听?没有嘴怎么说?没有心怎么鉴别?如果在这里拨出一条线路,就可以和高僧一同参究了。且说说参什么人?”

舒州太平慧勤禅师

原典

一日闻祖①举:“僧问赵州②:‘如何是和尚家风?’州曰:‘老僧耳聋,高声问将来!’僧再问,州曰:‘你问我家风,我却识你家风了也。’”师即大豁所疑,曰:“乞和尚指示极则③。”祖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师展拜。

注释

① 祖:五祖法演禅师。

② 赵州:赵州从谂禅师。

③ 极则:最高的准则。

译文

慧勤禅师有一天听五祖法演引说:“僧人问赵州:‘什么是和尚家风?’赵州说:‘老僧耳朵聋,你大声来问!’僧人又问,赵州说:‘你问我的家风,我倒认识了你的家风。’”禅师心中的疑惑顿时豁然开朗,说:“求和尚指示最高法则。”五祖说:“森罗和万象,都是由一个佛法所印证的。”禅师展身拜谢。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

原典

示道三偈,其二《合辙》:“水中月是天边月,南北东西更无别。新罗①打铁火星飞,烧着指头名合辙。”

注释

① 新罗:朝鲜古国名。

译文

清远禅师示道三偈,其二《合辙》说:“水中之月就是天边月,南北东西统统没差别。新罗打铁火星漫天飞,烧着指头才叫合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