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真言宗纲要 | 黄绳曾 | 香港黄绳曾先生著《真言宗纲要》一书,详析真言宗教相,解说修学密法之疑问,让有意学习者能知此门之大概。成书至今逾半世纪,尚未有能过此者。真言宗,日本密宗的通称。大乘佛教的一派。源于传入中国的印度密教,由空海(774-835)传入日本,成为独立的一宗。亦称真言陀罗尼宗、秘密宗、瑜伽宗、三摩地宗。真言即梵语陀罗尼咒语的意思。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要素构成,互不妨碍。凡人与佛一样,只要口念真言,心中思佛,动作仿佛,自身即可成佛。空海曾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东寺(教王护国寺)为根本道场。平安本期觉鑁开创新义真言宗,与旧来的古义真言宗对立。新义派进而又派生丰山派和智山派。古义派也派生出诸多分派,直至今天。 |
选择密要决 | 证空 | 五卷。疑为证空著。成书年代不明。本书是事相鈔之一,对《选择集》以定散、念佛、迎接和慈悲、智慧的名义进行了注释。证空在《选择集》的撰述场合,虽然与勘文相关的角色进行了第十三至第十六章段的执笔,但对这一点等没有进行叙述也是疑问。因为是记载关于《选择集》的秘事口传的书籍,所以题为“密要决”。首先题号是来迎,“南无阿弥陀佛”是念佛,“往生之业念佛为先”是定散。全一六章段相当于《观经》正宗分一六观。第一、二章段为假观,第三至第六章段的依报相当于《无量寿经》的唯智慧是定散之机。第七至一二章段的正报相当于《观经》的慈悲智慧,是念佛。第一、第三、第十六章段是《阿弥陀经》唯一慈悲的迎接。《选择集》揭示了“广说众譬”,佛与众生、念佛与来迎是不离的关系。 |
净土宗要集 | 顕意 | 三卷。显意撰。西山深草派祖立信门下然空(1236—1282)在弘安四年(一二八一)西山往生院总结的论题,然空逝世后的同七年同门的显意给予了回答。将净土宗义分为机(卷上)、行(卷中)、身土、杂(卷下)四个领域,分为大纲四八条和细目四三二条,共计480条。与圣光·良忠的同名书区别开来,被称为《西山宗要》。有贞享三年(一六八六)版、明治一一年(一八七八)版。 |
愚秃钞 | 亲鸾 | 凡二卷。又作二卷钞。日僧亲鸾八十三岁时之著作。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本书堪称为日本真宗之教相判释,书中主张二双四重之说,而将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大乘又分顿、渐两教,顿教再分难易二行、横竖二超;渐教则分难易二行、横竖二出。 |
入出二门偈颂 | 亲鸾 | 《入出二门偈颂》略称《二门偈》亦称《往还偈》;亲鸾大师八十四岁时,以汉文所撰述。收录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入出二门」即是「入门」与「出门」。「入门」是自利――「往」,亦即依他力之信行,往生净土成佛。「出门」是利他――「还」,亦即从净土还来此世,摄化有缘众生。 此偈颂七言一句,共一百五十六句,赞叹信受他力救济之要义; |
报恩讲式叹德文 | 佚名 | 该书实含《报恩讲式》与《叹德文》两种要典。 《报恩讲式》为日本佛教净土宗三祖觉如上人于1294年左右所著,主要论述须念佛感恩于日本佛教净土宗开基祖亲鸾圣人,劝人发信净土宗,勉励净土宗传人发扬宗门。 《叹德文》为日本佛教净土宗存觉上人在《报恩讲式》的基础上,简要记述亲鸾圣人的一生事迹,赞叹亲鸾圣人的高得。 因此二文常在净土宗宗教仪式上合用,常合在一起印刷发行。 实为了解,研究东亚佛教发展史及佛教思想发展的重要古籍资料。 |
器朴论 | 佚名 | 凡三卷。日本时宗第七祖托何(或称托阿)着。叙述时宗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本书分为圣净难易、本怀非本怀、二尊二教等十五门,解说时宗教义,并将释迦一代之教说,归结于念佛一门。宝永三年(1706)刊行。安永五年(1776)再刻。 |
往生要集 | 源信 | 三卷。也称为《往生集》。源信撰。成书于宽和元年(九八五)四月。在比睿山横川首楞严院隐居的源信,收集了一百六十多部佛教经典、论疏到九五二文的要文,为了往生极乐净土,念佛的实践是最重要的,由此确立了净土教的基础。代表平安时代的佛教书。永观二年(984)一月开始写,半年后写完。 |
往生拾因 | 佚名 | 全一卷。日本永观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这本书讲述了可以往生于阿弥陀佛净土的一百种因缘。在南都,法然以前关注善导的《观经疏》、《就行立信释》一文。开卷开头写着“往生拾因念佛宗永观集”。关于永观所说的念佛宗,虽然在之后的记录中没有开设新宗的记录,但在永观自身的内心中,本书中可以看到意识到“念佛宗”的记述。特别是初期的抄本、版本中引用了道绰《安乐集》诸说的六大德相承,刊登了“念佛宗六祖”的系谱,可以说永观中有意识到念佛宗这个集团的东西。但是,由于卷末记载为“南都东大寺沙门永观草愿共结缘者往生安乐国”,所以并不是从东大寺独立建立新的一宗,而是将志同道合的念佛者聚集在一起称为念佛宗。在其序文中,用十六句对句阐述了无常观,接着,关于往生的十个原因之一,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故必得往生”为标题阐述了见解。十因是指广阔善根、众罪消失、宿缘深厚、光明摄取、圣众护持、极乐化主、三业相应、三昧发得、法身同体、随顺本愿,都强调一心称念。永观以一心为定心,但在第八个原因中,至今未得定心的未得定心的人不能往生,得定的人不需要称念吗。在第十个原因中,在善导《观经疏》、《就行立信释》一文中发现了一心称念是随本愿的行为。 |
往生讲式 | 佚名 | 一卷。也被称为《往生讲私记》、《阿弥陀讲式》。永观撰。承历三年(1709)之作。记录了往生讲的顺序、法则、讲说内容。往生讲在东山禅林寺(永观堂),当初每十斋日,后来每月十五日修。首先,在道场的西壁上安置着来迎引摄姿态的阿弥陀佛像,与导师(讲师)的入堂一起由式众唱歌颂,在供奉着香和华的情况下,讲众与本尊相对而坐。接着,在奉读表白屏风文,推荐诸善神后,将修修发菩提心门、忏悔业拉门、随喜善根门、念佛往生门、赞欢极乐门、因圆果满门、回向功德门七门的讲筵。其中,由第一、二、三门说明的发心、忏悔、随喜等动作,成为第四门明示的一心称念的念佛的前提,成为基础。另一方面,第五、六门在第四门设置了使讲众心中确立的决定往生心更加坚固的设施,讲众在宗教氛围中反复礼拜、十念,以发出菩提心、临终时的圣众迎接和祈求净土往生的回向而结束。 |
安养知足相对抄 | 珍海 | 一卷。珍海著。久安二年(一一四六)撰。关于平安末期盛行的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的优劣,表示了珍海见解的书。虽然受到了源信《往生要集》的强烈影响,但整理了怀感《群疑论》、迦才木《净土论》中所说的内容,向弥陀、弥勒信仰说明了一二的优劣。结论是,任何一种信仰都不应该谴责或辩驳另一方。 |
安养抄 | 佚名 | 凡七卷。撰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本书系集录有关安养极乐净土及往生者等诸论题之经论章疏之说而成。内容系由八十六项目集成,于每一项目之下,皆援引诸多经论章疏之文,若为撰者之自说,则标以‘私云’等字,以示区别。本书所引用或有关之书籍颇多,如净土三部经及其异译本、大品经、大乘同性经、心地观经,真谛之无量寿经疏、智顗之十疑论、昙鸾之往生论注、道绰之安乐集等,其中含有很多珍贵之古逸书。本书有日本东大寺所藏平安末期之写本。 |
净土法门源流章 | 凝然 | 全一卷。日本凝然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本书略述印度、中国、日本净土教之传播,及日本净土教自法然开宗后,门下五师(幸西、隆宽、证空、圣光、觉明)之异义。系研究净土教之重要资料。 |
决定往生集 | 珍海 | 日本三论宗珍海撰。述念佛行者决定往生之义。分为教文、道理、信心等三大纲。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教文部分,引观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起信论之说,谓既已决定,勿复犹豫,已云即生,则非别时意。道理部分,谓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凡愚愿生者,即得往生,此乃因小而果大,内外缘起之常理。信心部分,于信心决定中,开立果决定、因决定、缘决定三种。后更分此三决定为十门,即依报决定、正果决定、升道决定、种子决定、修因决定、除障决定、事缘决定、弘誓决定、摄取决定、圆满决定;此十门中,初三为果,次三为因,再次三为缘,后一为释。此书并引用慧远、吉藏、窥基、道绰、善导、怀感等诸师之疏释。 |
冈波巴大师传 | 张澄基 | 冈波巴(Gampopa ,1079年-1153年),俗名打马著(法称),又名宁波滚嘎(众悦心),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义为福德宝),因为他长期在冈波山区修行,因此被尊称为冈波巴(在藏语中,巴是大师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当派生起菩提心口诀,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显密融通,为噶举派传承的建立者。 |
选择本愿念佛集 | 源空 | 全一卷。日僧源空着。略称选择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于建久九年(1198),应关白九条兼实之请,以汉文撰成。内容分为十六章,阐明往生业因以念佛为本之义旨,并于各章中引文释之。然因其中专修念佛一项颇受非难,以是源空逝世后本书始获刊行。高辨曾作摧邪轮驳斥本书,乃著名之问难书。又本书为日本净土宗之根本宗典,故有多种版本。 |
善导大师语录 | 善导 | 「善导大师语录」,由净土宗善导流导师慧净法师辑录自大师《五部九卷》(善导大师全集,简称「善全」),总含约百余则法语,及百余则偈语,大分三篇:「本愿篇」、「法语篇」、「偈语篇」。此「语录」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收录法语,简明扼要。收录善导大师最要、简明、典型的法语,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善导大师思想精髓。 二、编排组织,浑然一体。巧妙显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净土宗根本宗义。(节录自净宗法师〈代序〉) |
阴持入经注 | 佚名 | 二卷。不著撰人。根据史料分析,此经为汉代安世高(约二世纪)所译。名虽曰经,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经注释 “阴”有五阴,释“持”谓十八持,即十八界。释“入”谓有十二入。以上为释名。次言十二因缘。提出四正信,总共有四十五法。最后言九次第定第一禅舍五盖,而不及其余禅文。注中共引经论有十三种。因此经流传不广,故影响不大。现常见版本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五套,第二册。 |
念佛金言录 | 一遍上人 | 本书编译自日本净土门「时宗」开宗祖师一遍上人(1239-1298)的语录及问答。因一遍上人,舍离一切名利,不住一处,游行全国,唯劝念佛,使净土法门真正普及化、庶民化、生活化,时人尊称「游行上人」,且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应化。 一遍上人生平不留作品,此《金言录》乃其及门弟子所编集。全书分四部分:前三部份包括诗偈、语录(一)(二)系日文体,原名「一遍上人语录」;第四部分「播州问答」,则为汉字原文。 《念佛金言录》的编译者,是中国净土宗善导流导师慧净法师,译笔古朴严净,与原著之旨趣深相契合。以下为慧净法师对本书的一段引介文字: 「《念佛金言录》乃直承善导大师『一向专称』之宗义,是真实中之真实,直截中之直截;本愿之归宗结顶,念佛之不二法门;可贵之至,赞叹之极,故以『金言』名之。」 |
绝海和尚语录 | 绝海中津 | 凡二卷。又称绝海国师语录、绝海录。日僧绝海中津(1336~1405)撰,俊承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明僧道联所撰之序说惠林寺语、承天寺语、偈颂、真赞、自赞、佛智广照净印翊圣国师年谱等。 |
大通禅师语录 | 愚中周及 | 凡六卷。全称佛德大通禅师愚中和尚语录。又作愚中和尚语录、草余集。日僧愚中周及(1323~1409)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卷一至卷五集录示众、供养、拈香、下火、祭文、佛祖赞、自赞、题跋书尺、应台等,卷六系附录之年谱一卷。今依卷首之桂洲道伦撰之序及目录皆谓附录另有禀明钞一篇,然本录并未刊印,其内容系周及自宗镜录中摘录简明易解之修道规范集,以为学人自心之鉴。 |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 寂室元光 |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宗僧寂室元光(1290~1367)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偈颂、佛祖赞、小佛事、说 、书简、法语、遗诫、遗偈、江州永源寺开山圆应禅师行状等。 |
佛顶国师语录 | 一丝文守 | 凡五卷。全称定慧明光佛顶国师语录。又作一丝和尚语录、佛顶国师语录年谱塔铭。日僧一丝文守(1608~1646)撰,文光重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集录敕序、示众、法语、颂古、赞、佛事、榜、辨、警策、祭文、诗偈、年谱、发塔铭等。 |
观楞伽经记[十八卷本] | 德清 | 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三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于四月朔即命笔。(中略)至七月朔甫完卷半。(中略)又首事于十月朔,至明年佛成道日乃阁笔焉。’案此书憨山大师融会三译本而定其句读,显其义理,故枝词异说,刷洗殆尽。 |
禅学随笔 | 铃木大拙 | 文学博士铃木大灼﹐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哲学教授﹐生于一八六九年。他可说是当今活着的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一九六六年已去世)﹐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最伟大的禅学权威。关于佛学﹐他用英文发表的主要著作约有十二部﹐或者更多一些﹔他用日文所写的著作﹐则至少在十八部以上﹐这些都是西方人尚未有机会读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