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僧伽罗刹所集经 | 佚名 |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诸佛传中堪称为最珍贵之史料。据卷首之序载,本书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罗刹所编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宾沙门僧伽跋澄携至长安,因武威太守赵文业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共为对检。然现存版本中,高丽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经录卷六载,本书为前秦昙摩难提所译;开元释教录卷十五则依此而说本书有二译,难提之译为第二译。 |
前世三转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法炬译。说佛前世三转生行檀波罗蜜之事。佛在祇园,笑而放光。阿难问其因缘?佛为说本生事,初为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转成男子作国王,正法治国,复以身普施禽兽,后转生为婆罗门子,绝食以求出家,舍身以救乳虎。 |
菩萨本缘经 | 佚名 | 亦称《菩萨本缘集经》。佛教经典。古印度僧伽斯那撰,三国吴支谦译。共分八品,记叙本生故事八个。不少故事已为其他本生经所收。见载于历代大藏经。 |
菩萨本生鬘论 | 佚名 | 梵名Ja^takama^la^ 。凡十六卷。印度圣勇(梵A^rya -s/u^ra )菩萨等造,北宋绍德、慧询等译。又称本生鬘论、本生鬘。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书记述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之事迹,并解释其法义。全书内容分前后两部,前部四卷记述投身饲虎、尸毗王救鸽命、如来分卫、最胜神化、如来不为毒所害、兔王舍身供养梵志、慈心龙王消除怨害、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开示少施正因功德、如来具智不嫉他善、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称念三宝功德、造塔胜报、出家功德等十四则本生缘起故事,卷五以下阐释护国本生等法相之释论。又就现存汉译本之全书结构而言,前部之十四缘起,文义易解,后部之前半则缺略,且行文晦涩,文义难解,恐系合缀别种原本所致,故与现存梵文原本出入极大。现存之梵文本共收录三十四则本生故事,一般皆以之为圣勇所造。据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记载,梵文原本为圣勇、寂变、圣天所造。阅藏知津卷三十八则谓前四卷为圣勇护国尊者集,后十二卷为寂变、胜天所作。若此之圣勇与分别业报经(刘宋僧伽跋摩译)之撰者大勇同人,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当在西元四世纪。近代又有学者主张梵本本生鬘与百五十赞、四百赞之作者为同一人,此说若正确,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约为二世纪。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本生鬘乃赞咏中最优美者。南海诸岛十余国,皆有讽诵本生鬘之风习。梵文本刊行于一八九一年,英译本则刊行于一八九五年。 |
六度集经 | 佚名 | 凡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六度集、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而成者,故称为六度集经,其特色在阐扬大乘佛教之菩萨行。本经除释尊之本生谭外,亦有弥勒之本生谭。经中之本生谭大部分可见于巴利本及其他汉译本。又本经原典已散佚不传,然据其内容骨干推知,应成立于二世纪时。 |
旧杂譬喻经 | 佚名 | 二卷,吴康僧会译。集种种之譬喻者。对于后汉译而曰旧。 |
金色王经 | 佚名 | 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说佛昔为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转供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出菩萨本行集经第二段。 |
过去现在因果经 | 佚名 |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中,极具文学价值之佛传。此经另有绘卷形式之绘因果经(迄今流行于日本)。另有两种同本异译本:后汉竺大力与康孟详所译之修行本起经、吴·支谦所译之太子瑞应本起经两卷,此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然开元释教录则谓,除上记之外,另有三种异译本,即:后汉支曜所译之小本起经二卷、后汉康孟详所译之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过去因果经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 |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
众许摩诃帝经 | 佚名 | 梵名Maha^sammata -ra^ja 。凡十三卷。宋代法贤译。又称众许摩诃帝释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为佛陀之传记,叙述释种之由来、释尊之一生,以至乌波梨归佛之事迹。经题‘众许’为劫初王三摩达多(梵Sammata )之意译,摩诃帝(梵maha^ra^ja ),大王之意。此经与唐代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至卷九同本。佛在迦毗罗国,释众欲闻过去种族之事,佛敕目连说之。次叙摩耶及摩贺摩耶生缘,次叙降神因缘,阿私陀占相因缘,童子时学书学射等缘,耶输陀罗等三夫人缘,出家因缘,成道因缘,初受商主布萨婆梨迦食石钵因缘,度五比丘因缘,度耶舍因缘,度彼四友因缘,度五十人因缘,度六十贤众作优婆塞因缘,度难那及长女作近事因缘,度三迦叶波因缘,受民弥娑啰王请因缘,给孤长者请佛因缘,舍利弗议论降伏外道因缘,立祇园名因缘,化迦罗城因缘,乌波梨出家为上座,众释礼足,并说其往昔因缘。本经之特色,为汉译佛传中唯一属于西藏系者,然地名、人名之固有名词皆梵语之音译;另外本经系由释迦佛俗家之家系说起,不举过去七佛乃至千佛之法系,不举释迦佛之本生谭等,亦为特色之一。 |
月明菩萨经 | 佚名 | 佛说月明童子经。一卷,吴支谦译。此经为月灯三昧经之一分。佛对月明童男(即月光童子)说法财二施,及过去之智止太子以身肉疗比丘之病。月灯经以之作智意女。 |
月光菩萨经 | 佚名 |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竹林精舍,因舍利弗,目犍连,先入灭度,为诸比丘说月光王舍头因缘。 |
义足经 | 佚名 | 佛说义足经,二卷,吴支谦译。由十六小经而成,各经之终有义足偈,因名义足经。义足偈者,补足上说经义之意。桀贪第一。优填王第二。须陀利第三。杀女谤佛事。摩竭梵第四。镜面王第五。盲人摸象喻。老少俱死第六。弥勒难第七。勇辞梵志第八。摩因提女第九。异学捔飞第十。猛观梵志第十一。法亲梵志第十二。兜勒梵志第十三。莲华色比丘尼第十四。佛从忉利天来事。子父共会第十五。佛与父王相见,令证果事。惟楼勒太子第十六。即琉璃王害释种事。十六经各有义足偈,故总名义足经,而译文甚为难晓。 |
医喻经 | 佚名 |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以世间良医具有四法成就比喻如来以四谛法疗治众生诸病。世之医王所具四法为:(一)善知病,(二)善知病源, (三)善知病之对治,(四)善治病已,更知断除病源。如来出现世间,亦如世间医王,善能阐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以疗治众生,令断除生死根本而得涅槃。 |
坊记集传 | 黄道周 | 二卷。明黄道周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一,去乱第二,已畔第三,章别第四,盍旦第五,远害第六,人浮于食第七,贵让第八,作让第九,可托第十,酌言第十一,让善第十二,作忠第十三,作孝第十四,敬美第十五;下卷之目为微谏第十六,睦族第十七,敬辨第十八,敬老追孝弟十九,食义第二十,教敬教瞌第二十一,卒子第二十二,不贰第二十三,先事后录第二十四,遗利第二十五,别嫌第二十六,厚别第二十七,辟远第二十八,民纪第二十九,亲迎第三十,每章之下,皆罗列《春秋》大事以证之,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意存鉴戒,追原其乱之所自生,探究其福之所终极,颇为剀切,引据有实。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
兴起行经 | 佚名 | 凡二卷。又作十缘经、严诫宿缘经。后汉康孟详译于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194~199)间。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由孙陀利宿缘经、头痛宿缘经、木枪刺脚因缘经、苦行宿缘经等十经组成,叙述佛陀一生中所受十难之因缘。 |
太子瑞应本起经 | 佚名 |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因地至成道后济度三迦叶等事。有关四门出游、出城时内殿之描写,与车匿诀别,尤其降魔成道之记载,气势磅礴雄浑,为重要佛传文献。 |
太子慕魄经 | 佚名 |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 |
十二游经 | 佚名 | 一卷,东晋迦留陀伽译。佛三十五岁成道,其后十二年始还父国,记其十二年间之游化,名为十二游经。 |
师子月佛本生经 | 佚名 | 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猕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 佚名 | 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
睒子经 | 佚名 | 睒子为童子之名。佛说往昔为睒子童子,孝养瞽亲之事。有二译:一失译,附于西晋录,谓为菩萨睒子经。一乞伏秦圣贤译,名为佛说睒子经。出于六度集经。 |
群牛譬经 | 佚名 | 佛说群牛譬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驴譬恶比丘。 |
普曜经 | 佚名 | 梵名Lalitavistara 。凡八卷。西晋永嘉二年(308)竺法护译于天水寺,康殊、帛法炬笔受。又称方等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为大乘之佛传,系记载释尊降生至初转法轮之事迹。异译本有唐代日照(梵Diva^kara ,地婆诃罗)所译之方广大庄严经(又称神通游戏经),凡十二卷,二十七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 |
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 佚名 | 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佛游干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往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及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事。与舍身品事义相类,故附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