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韩非子》经典20句,洞悉世事,经营人生 |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 |
7段古文,寥寥数笔道尽浮生 |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个高洁之人,灵魂有香气,居室亦有香气!《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所求 | |
曾国藩的宽与窄! |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宽,是大精明但是,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僻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 | |
三国演义歇后语大全 | >>>>1、曹操曹操转胎——疑心重曹操杀人——乱来一气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曹操作事——干干净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用计——又奸又滑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曹 | |
《史记》中的十个经典成语典故 | 破釜沉舟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喻意: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卧薪尝胆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就 | |
《礼记》十句话,感悟待人处事 |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译文: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感悟: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一个正直的君子,居上而宽,不会刁难欺凌下属,也不会对才处在自己上位的人阿谀奉承。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不对别人提出无礼的或者不合道义的要求,就不会招致怨恨。古人告诉我们,要想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不招致怨恨,就要“正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不仅是个人修养,也为 |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 | 01、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02、恒: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03、专: 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04、熟: 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05、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06、静: 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07、淡: 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08、暇: 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09、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 | |
钱穆:读五类书,做一个高境界的人 |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又如耶稣,也快达二千年。他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当知论做人,应别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ld | |
天涯旧恨,别离最销魂 | 《恨别》【唐代】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点评: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加微信mh588520免费制作音乐相册,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长恨歌》(节选)【唐代】白居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 | |
读古人山水诗文,感受古风古韵 | 游览山水,是古代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触发文思、寄托情感。他们在游览山水时往往会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三峡【南 | |
读书四重境界 |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 | |
历史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 一、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历史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 | |
中华传统礼仪之年龄篇 |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 (2~3岁)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髫年:女孩七岁龆年:男孩八岁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黄口:十岁以下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舞勺之年:13~15舞象之年:15~20金钗之年:12岁(女孩)及笄:《礼记》&ldquo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交友篇 |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 | |
中华传统礼仪之礼貌用语 | 初次见面曰:久仰;好久不见曰:久违;请人原谅曰:包涵;请人收礼曰:笑纳;向人询问曰:动问;表示谢意曰:多谢;别人欲行曰:慢走;请受邀请曰:赏光;领受情谊曰:承情;分手告别曰:回见;晚上道别曰:晚安;未能亲迎曰:失迎;礼貌不周曰:失敬;要求回信曰:赐复;请人指教曰:赐教;征求意见曰:不吝;拜托答谢曰:有劳;请人任职曰:屈就;受人指教曰:叼教;请主人别送行:止步;自己作品给别人看:教正、斧正;请求接受赠品曰:赏脸;动问长辈年岁曰:高寿、贵庚;有话对人说:打扰;读者给编辑部:敬颂编安;晚辈给长辈:顺颂安康;长辈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书信常用词语 | (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顷接大示,如见故人。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睽违日久,拳念殷殊。分手甚久,别来无恙。故园念切,梦寐神驰。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传统称谓 |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 | |
中华传统礼仪之口头称谓语 | 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 | |
国学精粹十二道 | 一、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二、老子——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 |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 为了让读者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上公牍的种类、用途及其演变情况,现以近人徐望之《公牍通论》中所列九十余种从三代到清末民初的公文体制为基础,参照明代吴讷《文章辩体序说》和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中有关同一体裁的介绍,并征引近人许同莘《公牍学史》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以及《辞源》和其他史籍中的资料,相互补充,撮为此篇,共介绍古代公文一百余种。讹谬处尚祈斧正。 一、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典】典常。是记述的古代帝王法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谟】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策划谋议的文件。如《尚书》中的《大禹 | |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30则 | 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 | |
水浒108将绰号及含义解析 | 1,及时雨,呼保义,宋江及时雨: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顾名思义,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呼保义:所谓保义,即保义郎,原是宋代对殿中小使臣的称谓,官职卑微。到了后来,人们通常把一些小官吏通称作保义或保义郎。“呼保义”就是被人呼为保义郎的意思。2,玉麒麟,卢俊义玉麒麟:富贵相,麒麟是神兽,是百兽之长,玉麒麟是神仙世界的瑞兽3,智多星,吴用智多星,聪明,智慧多多的上界星辰4,入云龙,公孙胜入云龙,法术高超。神龙入云,见首不见尾,公孙胜也是一个神仙很神秘的人物,而且行踪不定。5,大刀关胜大刀,以 | |
国学带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 1、《易经》——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易经》16589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许多著作,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都离不开《易经》的思想,在《易经》的影响下,发展出道家、儒家、医学、甚至于兵法等等,那么,我们就跟在圣贤后面,也去喝源头之水,来读群经之源,万经之首,看到了那些著作对圣人有着深远影响!圣人以不言之教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书读,那么,我们按照圣贤的指引,让孩子从高起点起飞!我们也 | |
一生定要知道的40条国学经典名句 |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 | |
中国历史上的10大帝王师 | 姜尚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子牙或姜太公。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共谋“翦商”,后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