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清代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介绍 | 《海公大红袍全传》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回。题“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此系假托,实为清人撰,未详姓氏。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堂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清道光二年(1822)金阊书业堂刊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道光十年(1830)大文堂刊本,藏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十三年(1833)乾元堂藏板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道光二十年(1840)经国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咸丰十年(1860)宝文堂刊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同治六年(1867)聚盛 | |
清代小说《海公小红袍全传》介绍 | 《海公小红袍全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又名《海公小红袍》、《小红袍》。十二卷四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厦门文德堂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咸丰七年(1857)同安徐管城藏板本,藏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14年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本,藏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1938年上海鸿文书局铅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87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清光绪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l | |
清代小说《彭公案》介绍 | 《彭公案》署贪梦道人撰。有续集、再续、三续等共三百四十一回。成书于清末光绪十八至二十六(1892—1900)年间。有立本堂刊本,上海书局、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上海扫叶山房全集本等。现行刊本有宝文堂书局“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本(1986年版)。又有不题撰人的《四续、五续、六续彭公案》共一百二十回,仅存“五续”四十回,有上海茂记书庄石印本,署名“浊物撰,肓道人加评”的《七续、八续彭公案》共四十八回,有宣统二年(1910)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四续”以后各本均无现行本。 | |
近代小说《文明小史》介绍 | 《文明小史》李伯元著,六十回。光绪癸卯(1903)五月《绣像小说》创刊号至乙己(1905)第五十六号连载。在众多的晚清小说中,《文明小史》一向受到推崇,它从全民族的角度描绘了面对来自西方的文明的冲击,所呈现出来的既主动引进,又强烈反弹的复杂图景。《文明小史》在楔子中,针对“老大帝国,未必转老还童”与“幼稚时代,不难由少而壮”两种对时势截然相反的观点,借“太阳要出,大雨要下”为喻,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据在下看起来,现在的光景 | |
清代小说《绣鞋记》介绍 | 《绣鞋记》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蝴蝶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书局石印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蝴蝶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蝴蝶楼刊本。莞邑土豪叶荫芝,曾任户部主事,现居家守 | |
清代小说《二度梅全传》介绍 | 《二度梅全传》此书署“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内封又题“天花主人编次”,均为化名,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全书四十回,是清初章回体长篇小说。有澹雅堂刊本、右文堂藏板本、书业德梓行本、福文堂刊本等,均无序跋,为繁本系列;又有文富堂刊本、文玉斋刊本等,有序,为简本系列。简本系由繁本删节而成,删节者为“灵峰子”(据文富堂刊本序)。此书托言唐肃宗时故事,实为揭露影射明末政治黑暗的。按卢杞为唐德宗建中年间宰相,其为人确实阴贼狠毒,干尽 | |
清代小说《李公案奇闻》介绍 | 《李公案奇闻》清代白话长篇公案小说。三十四回。题“惜红居士编纂”,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文光书坊刊本。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白话公案侠义小说选刊”、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文光书坊刊本。辽东人氏李持钧,生得虎背熊腰,气宇轩昂,能文能武,从小就有大志。年轻时,因父在江苏做官,就随任读书。一次,由江苏到浙江公干,单身一人,手携 | |
清代小说《黄绣球》介绍 | 《黄绣球》颐琐 (汤宝荣) 著,二我 (陈其渊) 评。三十回。前二十六回连 载于1905年《新小说》第二卷的第3至第12号,即总第15至第24 号。1907年由新小说社单本刊行,续满三十回,分为上下两卷。1960 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阿英编)收入,但删 去了二我的全部评语。小说的主人公,乳名秀秋,从丈夫姓黄,因她发了大誓愿:“我将来把个村 子,做得同锦绣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晓得我这村子,虽然 是万万分的一分子,非同小可。日后地球上各 | |
清代小说《斯文变相》介绍 | 《斯文变相》社会小说,初编十回。遁庐著。清光绪丙午年(1906)乐群小说社出版。书叙扬州城外断云庵冷眼道人,一日忽然离去,仅留一首《满江红》于墙上及一手卷,画一幅“霜林脱剑图”及自叙一生:姓冷,名镜微,表字碧虚,浙江仁和人, 自小是神童。十六岁时,因把两千几百年的道统直担到自己一个人身上而生病。满口仁义的儒医唐金鉴以红灵丹和白鸡粪掺和,说是“万宝灵丹”,为镜微治好了病,敲去银元四百元。唐金鉴介绍镜微去兴化拜魏伯尼为师。镜微先到苏州,遇杭州名士王伯通。王伯通赠 | |
明清小说《负曝闲谈》介绍 | 《负曝闲谈》三十回,蘧园著。蘧园,即欧阳巨源,原名欧阳淦,又名欧阳巨元、茂苑惜秋生、惜秋生、惜秋,里居和写作本书的经过未详。始刊于《绣像小说》 第六期,终四十一期,未完。刊载时间为1903、1904年之间。1933年,徐一士把原文标点分段,并在回末作“评考”,重刊于上海时事新报副刊 《青光》。次年,即以《负曝闲谈评考》为题,由四社 (指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 出版部刊行了单行本。“负曝”,是晒太阳的意思。它借鉴明清拟话本作者常用的&ldquo | |
近代小说《回天绮谈》介绍 | 作者署“玉瑟斋主人”, 十四回,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五月 《新 小说》第四号至第六号载, 小说第十四回后虽有“未完”字样,但从 回目 “宪章宣布改革成功” 以及回末之议论看, 实际上已经完篇。英国轩利二世季子约翰,赋性狠险,狡计百出,得皇太后爱怜,夺了皇孙 亚疏兄弟应袭的王位,做了国王。但他横暴恣睢日甚,强占大臣之女伊西卑拉, “只管盘乐怠傲,不理政事”,致使正直之人渐渐疏远,权落奸佞之手。约翰统 治 | |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警世阴阳梦》介绍 | 《警世阴阳梦》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其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现仅存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藏大连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明崇祯元年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崇祯元年刊本。书叙河间府肃宁县浮浪子弟魏进忠结识被黜秀才李贞、武生刘嵎,齐到关 帝庙设盟立誓,为生死之交,同往京师谋生。途中巧遇管皇城的何内相家人何 旺,李、刘二人遂在何 | |
近代小说《春阿氏》介绍 | 写情小说, 十八回。冷佛著。1913年12月市隐初版,至1918年出至第五版。书前有市隐《弁言》和作者《自序》。据《弁言》称,刊印单行本前曾在北京《爱国白话报》上连载过。1934年1月上海启智书局翻印,将《弁言》和《自序》一并删去。作品叙述了一个由于包办婚姻而酿成的惨剧。光绪末年的一个夏天,北京旗人文光家里发生了一桩凶杀案:文光的儿子文春英在夜间被杀;文春英的妻子阿氏也身入水缸,幸急救未死。此案因发生在辇毂之下的旗人之家,不仅使提督衙门、法部和大理院异常震惊,而且惊动了皇帝。虽然春阿氏自认为杀夫凶手,但疑 | |
清代白话小说《快士传》介绍 | 《快士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六卷。题“五色石主人新编”。或以为作者即徐述夔。按此书日本享保十三年(即清雍正六年,1728)《舶载书目》已加著录,书当作于此前,故可断定作者非徐述夔。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写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写刻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清写刻本。河南开封府书生董闻,字声玉,家境贫寒,科名不遂,幼年聘城外清溪村财主柴昊泉之女淑姿 | |
近代《医界镜》小说介绍 | 《医界镜》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医界镜》慕章回小说有“感动人心”的社会功效,欲填平补缺,借以替医界写状画像,亦为时人传播卫生知识。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写常州读书秀士贝仲英,因时运不济,乃求签问卜,易地杭州而居。凭早先习得的医学底子,加以张善人大恩大德的冥中佑护,总能逢凶化吉,手到病除。被医者有贵介公子、巡抚大人,亦有光棍莽汉、落草寇盗。如此竟乘风 | |
明清小说《刘公案》介绍 | 《刘公案》本书是津门储仁逊抄本小说之十五,说的是吏部天官刘墉诛除贪官国泰的 故事。乾隆年间,山东巡抚国泰,依恃胞妹西宫之势,将山东荒歉情况隐匿,反 上本言年丰岁稔,催课钱粮,弄得民不聊生。陈、郭二举人,两榜进士郭文士 代众讲情,皆被国泰斩首。恩县财主左都恒,愿为代垫一县钱财国课,国泰竟 要其一并垫上山东十府九州一百零八县的钱粮,还要暂借八百万银,左都恒难 以从命,国泰便诬以 “惑动人心”,枭首示众。左都恒十二岁幼子左连城心怀不忿,请老师写下冤状,只身进京告状。误 以护国寺为金銮殿, | |
明清小说《三刻拍案惊奇》介绍 |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幻影》,又名《型世奇观》,是明末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朝中叶以后,新的文学思潮将通俗文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洪楩《六十家小说》的刊印,使话本小说一度盛行,导致了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一批拟话本小说集的问世。《幻影》正是通俗小说创作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只是它的名气不是很大,因此当“三言”“二拍”风行天下之时,书商为了赢利,就借“二拍”名 | |
近代李涵秋小说《广陵潮》介绍 | 《广陵潮》社会小说,一百回。李涵秋著。原名《过渡镜》,清宣统元年(1909)开始连载于汉口《公论新报》,仅得五十二回。民国元年(1912)《震旦民报》曾刊第五十三回。民国三年(1914)易名《广陵潮》,又在上海《大共和日报》从头登起。民国四年(1915)上海国学书室出版单行本初、二、三集,每集十回。随将版权转让上海震亚图书局,陆续分十集出版百回足本。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百新书局重印出版四册本。扬州秀才云麟和表妹伍淑仪从小青梅竹马,稍解人事后,互相爱慕,感情日笃。两家父母也有攀亲之意。但是伍淑仪的祖 | |
清代小说《善恶图全传》介绍 | 《善恶图全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一名《善恶图》。四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颂德轩藏板本,藏首都图书馆;清末坊刻本,周贻白藏。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清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颂德轩藏板本,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宋徽宗时,建康府溧水县居住着已故兵部大司马李永福一家:夫人吴氏,大公子李雷夫妇,二公子李电,家人李善。李家穷困潦倒,得到乡邻林孔昭的接济 | |
清代小说《鸳鸯针》介绍 |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一名《觉世棒》,又名《一枕奇》、《双剑雪》。四卷十六回。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华阳散人或即明遗民吴拱宸。吴拱宸,字襄宗,丹徒人。成书于清顺治初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写刻本,藏大连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初写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初写刻本。《鸳鸯针》,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题“华阳散人编 辑,蚓天居士批阅。&rdq | |
清代落魄道人小说《常言道》介绍 | 《常言道》题“落魄道人编”,四卷十六回,成于清嘉庆九年 (1804)前。存 嘉庆甲戌十九年刊本与光绪乙亥年袖珍本。本书写士人时伯济外出游历,带着子钱寻觅母钱,不幸失足落海,飘流至 小人国,在没逃城中受到当地财主钱士命的侮辱后,逃向道德高尚的大人国,才 得安身立命。钱士命钱大势大,便向大人国索取时伯济,讨战骂娘,为大人踩 死。他的儿子钱百锡挥金如土,家败身亡。时伯济时来运转,大人把他送归本 土,渡海得钱,合家团聚,安好欢乐。 | |
清代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介绍 | 清代白话短篇世情小说集。十二则。题“圣水艾衲居士编,鸳湖紫髯狂客评”。艾衲居士,亦称艾衲道士、艾衲老人,真实姓名未详,清初浙江杭州人。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翰海楼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书业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1795)三德堂刊本;清嘉庆三年(1798)宝宁堂刊本;清致和堂刊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rdq | |
清代小说《南朝金粉录》介绍 | 《南朝金粉录》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三十回。题“燕山逸叟编辑,珠湖居士校定”,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湖北襄阳府有个小康人家,家主姓吉名德字乐余,平日安分守己,乐善好施,可惜年老无子。后娶妾生子,取名庆和,号寿人。庆和从小天资聪敏,颖悟过人。经先生教读,更是过目成诵,出口成章。这年城外发大水,四乡八镇田禾房屋尽被淹没。百姓忍 | |
清代小说《雅观楼》介绍 | 雅观楼全传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雅观楼》。四卷十六回。题“檀园主人编”,其生平不详,当系扬州人。或曰作者为“竹西逸史”。成书于清道光元年(182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元年(1821)维扬同文堂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清芥轩刊本;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抄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本。扬州人吴文礼,妻赖氏,以放债为生,挣得家产千余金,开钱庄 | |
清代小说《黑籍冤魂》介绍 | 《黑籍冤魂》彭养鸥著。三编二十四回。宣统元年 (1909) 二月改良小说社 “说部丛书”本,封面卷端均题“醒世小说黑籍冤魂”。书叙乾隆年间广东人吴廉将鸦片烟煎成膏子当药服,绞肠腹痛,一命呜呼。 其子吴念萱改革抽鸦片之法,传扬开去,风行海内。其孙吴恒澍以私贩鸦片为 生财之道,积资数十万。道光十八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将吴恒澍就地正法, 并限令烟鬼戒烟。虎门一炬,将外商二万二千余箱鸦片化为烟灰。但外商唆动 国主兴兵,用洋枪洋炮打开海关,鸦片又涌入中国。吴恒澍子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