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清代小说《绿牡丹》介绍 | 又名《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清无名氏撰,六卷六十四 回。现存道光辛卯十一年 (1831)《新刻异说绿牡丹》,道光戊戌十八 年 (1838)、丁未二十七年(1847) 以及光绪十八年、二十九年《绿牡 丹全传》。书叙广陵扬州骆龙初任定兴县游击之职,携家上任。其子宏勋方面魁梧,膂 力过人,家人余谦虎背熊腰,极有勇力。投在门下的有本县富户任正千,专好 骑马射箭,抡剑弄刀,不惜重金赎出妓女贺氏为妻。骆龙一任九年,染病身亡。 宏勋与母计议起柩南归,任正千谆谆款留,一住二年。 | |
清代小说《玉蟾记》介绍 | 题“通元子黄石著,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 字”,均未署真实姓名。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谓“清崔象川 撰”。象川,博陵人,余待考。全书六卷,凡五十三回。本作约成书于 清中后叶。其版本有:清道光七年绿玉山房刊本;光绪元年重镌本;光 绪己亥立本堂石印本。《玉蟾记》写明代夺门之变后,于谦被人构陷遇害,参与此事者如徐有贞、石亨、萧维贞、曹吉祥等十二人转世为女身,均为于谦之后身张昆妻妾。峨嵋山通元子(即黄石公)奉玉帝旨,为张昆配定姻缘。将十二块石子变作 | |
清代小说《水浒后传》介绍 | 《水浒后传》,是《水浒全传》的众多续书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一种。早在18世纪末,此书就已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著名作家龙泽马琴,就是在《水浒后传》的影响之下,激发了思想,创造出具有转折意义的“江户读本”手法,并以这种手法写出了第一部重要作品《椿说弓张月》。《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约1613—?)是明末清初的通俗文学作家,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明亡后不愿做官,依靠卖卜测字为生。曾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所作诗词感慨时事 | |
清代小说《荡寇志》介绍 | 《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是所谓“纠缠旧作”的一部小说。明末金圣叹将《水浒传》“腰斩”为七十回。金本以卢俊义“惊恶梦”作结。二百年后,清朝道光年间俞万春紧接“惊恶梦”续写了《荡寇志》,以结七十回本。咸丰三年(1853)初刻本则由古月老人提议改称《结水浒传》。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山阴(今绍兴)人,青壮年时曾追随其父“负羽从戎& | |
清代小说《续儿女英雄传》介绍 | 续儿女英雄传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续儿女英雄传》目录书影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续儿女英雄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 |
清代小说《后水浒传》介绍 | 题“青莲室主人辑”。四十五回,清初刊本,首序,署“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是《水浒》续书中成书较早而又较有特色的一种。从内容看,《后水浒传》和《水浒》其实是两码事。作者是怎样将它所描写的南宋初年杨么等人据洞庭湖起义的事同《水浒》所描写的北宋末年宋江等人据梁山泊聚义的事挂上钩,以至径自以《水浒》的续书名之呢?小说第一回“燕小乙访旧事暗伤心,罗真人指新魔重出世”,叙燕青重游梁山水浒,但见一片寂寥萧条,又闻知宋江、 | |
文言小说集《女才子书》介绍 | 清代文言短篇世情小说集。又名《闺秀佳话》、《闺秀英才》、《闺秀英才全传》、《闺阁才子奇书》、《女才子》、《女才子集》、《美人书》、《情史续书》、《名媛集》、《十二名媛诗集小史》。十二卷。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或曰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兴人。成书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前后。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刊本,藏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味根斋藏板本;清凤鸣堂刊本。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 | |
清代小说《天豹图》介绍 |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天豹图》、《剑侠飞仙天豹图》、《剑侠飞仙传》、《英雄奇缘传》。十二卷四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清道光六年(1826)英秀堂刊本;1913年萃英书局石印本,藏天津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199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明朝 | |
小说《热血痕》介绍 | 《热血痕》作者李亮丞,四卷四十回,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二月上海作新 社印刷、发行,文中有夹评,回后有总评。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叙述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吴越间斗争故事。陈音和卫 茜是故事的主角。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及其许多臣 民都被俘到吴国去做奴隶。越国青年陈音的父亲也被俘去。这年十月,陈音到 吴国去探望。他走到越国边界西鄙城,看到吴国人诸伦,正仗着其叔父诸无忌 (吴国将军)的威势,在强夺越国人魏安泰老头的希世珍宝“盘螭”剑,越国人 毛狮子打 | |
清代小说《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介绍 |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一名《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三合剑》、《第十才子书》。六卷四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经纶堂刊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藏南京图书馆。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经纶堂刊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经纶堂刊本。西汉武 | |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续小五义》介绍 | 《续小五义》清代白话长篇公案侠义小说。一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一百二十四回。不题撰人。或称与《三侠五义》、《小五义》皆为石玉昆原稿,鲁迅认为“草创或出一人,润色则由众手”(《中国小说史略》)。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楼刊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庆善成堂刊本,藏四川省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三槐书屋铅印 | |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介绍 | 初名 《金玉缘》,又名 《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最后 题名为《儿女英雄传评话》。文康(燕北闲人)著。四十一回。成书于 清道光末以后 (一说成书于道光中)。又名 《侠女奇缘》。据马从善序 称,书本五十三回,仅存四十回 (外加“缘起首回”)可读,其余十三 回因残缺零落而刊削。现存最早版本为光绪四年(1878年)北京聚珍 堂活字本。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始有上海苏报馆铅印本。这部小说主要描写旗人青年公子安骥同侠女何玉凤和张金凤的姻缘故事。 安骥之父、正黄旗汉人安学海近 | |
明代小说《英烈传》介绍 | 《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等。写的是朱元璋和其他“开明英烈”反抗元朝统治、战胜割据势力、建立明代王朝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以赞许的口吻评论道:“叙一时故事而特置于一人或数人者……《水浒传》即其一,后出者尤夥,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由此可见《英烈传》既属于讲史类小说,它搜罗故实,写了众所瞩目的明朝开国史,又属于英雄传奇 | |
明代小说《续英烈传》介绍 | 《英烈传》 题“空谷老人编次”。前有纪振伦序,署“秦淮墨客”。似作者即纪氏。书共五卷三十四回。存旧刊大字本,光绪八军盛德堂本,道光二十年双桂堂本,仅二十回。又有集古斋刊本。小说叙述明太祖即位后,立长子标为皇太子。不期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病逝,又立标之长子允炆为皇太孙。一日太祖出对面试皇太孙,四子燕王棣亦对之。太祖阅后,虽喜皇太孙风雅,然气象不如燕王之博大,自此太祖对传位之事,孤疑不决,遂召诚意伯刘基问之。刘基认为,皇太孙“纯仁至孝,继世之令主&r | |
清代小说《圣朝鼎盛万年清》介绍 | 《圣朝鼎盛万年清》不题撰人。八集七十六回。清光绪年间成书。此书屡印屡续,版 本颇多,要者计有: 广州坊刊本,初、二集八卷十三回,又一种五集 十八卷二十七回,封面题《绣像万年清奇才新传》。光绪十九年至二十 二年上海书局、上洋海左书局石印本,八册八集七十六回。又坊间石 印本,八卷,改题 《乾隆巡幸江南记》。均不题撰人。书叙乾隆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一日,乾隆皇帝忽萌微服巡幸江南之念, 便留下一道圣旨,称迟则十年,早则五载才回京都,江山大事暂由大学士陈宏 谋、刘墉料理。随即扮作客商,化名高天赐,独下江南。行至瑞 | |
清代小说《说岳全传》介绍 | 《说岳全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二十卷八十回。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钱彩,字锦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丰,字大有,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两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锦春堂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大文堂刊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嘉庆三年(1798年)刊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嘉庆六年(1801)福文堂藏板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清史列传》介绍 | 人物传记汇编。八十卷。本书不著编撰人,亦无序跋,以故难详其源。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书局刊行。过去学者认为,该书系由原清国史馆所修《大臣列传稿本》选录辑成。近据王钟翰先生考证,其稿本来源主要有三:一、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是书未刊,现已散佚;二、《满汉名臣传》,乾嘉之际依据国史馆重辑的大臣列传刊刻成编;三、《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同治中李桓辑。其中,可以肯定抄自《大臣列传稿本》的六百余篇,钞自《满汉名臣传》及其与《国朝耆献类征初编》重见的四百二十六篇,抄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的一千二百七十八篇,另 | |
我国文坛之 “ 四 ” |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元代戏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古典四大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楷书四大书家:颜真卿(唐)、柳公权(唐)、欧阳询(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书法四体:真、草、隶、篆。文房四宝:纸、墨、笔、砚。秀才四艺:琴、棋、书、画。 | |
《清实录》介绍 | 《清实录》又名《大清历朝实录》。编年体史料长编。全书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德宗载湉凡十一朝十二部,附宣统政纪一部,合共四千四百三十三卷。其中太祖朝实录两部,一为《满洲实录》八卷,又名《太祖实录图》,天聪九年(1635年)修成,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订。一为《太祖实录》十卷,崇德元年(1636年)刚林、希福等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觉罗勒德洪等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等改定。初名《太祖武皇帝实录》,后定名《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实录》六十五卷,顺治六年(1649年)初修,康熙十二年至二十一 | |
《明实录》介绍 | 《明实录》 编年体史料长编。从明太祖到明熹宗凡十三朝,皆有修纂。共三千零四十五卷,附崇祯实录十七卷。其中第一种《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初修于建文(1399—1402年)时,王景等为总裁;靖难之变后,朱棣下令重修,以解缙为总裁;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又下令三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书。前两次所修,皆早已焚毁,今所见之《太祖实录》,即第三次所修之本。杨士奇,名寓,以字行,号东里。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卒于正统九年(1444年)。江西泰和人。建文时为翰林,曾 | |
《姑妄言》性描写评议 | 《思无邪汇宝》收录的《姑妄言》出版说明认为,《姑妄言》“可视为古本色情小说中集大成之作”,“实可称为真正性文学长篇”。笔者不同意将中国古代的艳情小说等同于色情小说,并将《姑妄言》划入色情小说的范畴,但赞赏《姑妄言》是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的集大成之作的看法。《姑妄言》的性描写确令人瞠目结舌。首先,在篇幅上,二十四回大书不涉及性描写的寥寥可数,正文九十万言,性描写约占五分之一。在这一点上,它是步《肉蒲团》、《绣榻野史》等后尘,《金瓶梅》及其诸续书皆望尘莫及。其次, | |
《台战演义》小说介绍 | 《台战演义》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台战实纪》。两集十二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刊本,藏台北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翻刻本。大将军刘渊亭,军安南时百战百胜,屡立奇功,后移镇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把台湾送与倭人。清廷派观察李伯行到台交割,李风闻台湾兵民义愤可畏,于是和倭首桦山氏转至澎湖移交。倭兵入台,攻占台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刘大将军闻台北失守,亲统大军,会同观察林荫堂,斩倭奴三千余人。基隆失陷后,林观察 |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小说介绍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明代白话短篇历史小说集。又名《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四十卷。不题撰人。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日本静嘉堂文库;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十万卷楼石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崇祯刊本,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排印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 | |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小说介绍 |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清代文言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廿一史演义》,一名《纲鉴通俗演义》、《纲鉴演义》、《纲鉴廿四史通俗演义》,又名《历朝史演义》、《中国历代兴亡鉴通俗演义》。二十六卷四十四回。题“新昌吕抚安世辑,男维城京周、维垣辅周、维基起周同校”。作者吕抚,字安世,浙江新昌人。成书于清雍正十年(1732)。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雍正十年(1732)原刊本;清正气堂活字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章福记书 | |
《哈弥野史》小说介绍 | 《哈弥野史》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五卷五回。题“东岳道人编演”。东岳道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中后期。现仅存清抄本,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在渤海之东九千七百余里有个人皮国,国王哈弥大王,令文武众臣选取一个品貌端正、人物标致的西宫妃子,北法司木见景主动进言,愿意担当此任。木见景共有五个女儿,三女儿年方十八,长得袅娜娉婷,喜穿青色衣服,故称青衣女。但她生性放荡,与家奴志儿私通,被父母撞见,木见景为避免家丑外扬,决定将三女儿献给国王作妃子。哈弥大王见之大喜,封为西宫贵人,并封木见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