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全相平话五种》介绍 |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话本丛书。今只存五种:《武王伐纣书》(吕望兴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秦始皇传)、《前汉书续集》(吕后斩韩信)、《三国志平话》。从这些书名来看,至少还应该有《七国春秋前集》、《前汉书正集》和《后汉书》等,但已不存。在《武王伐纣书》和《薛仁贵征辽事略》(原本久佚)开头都有一首诗:“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说明这套讲史话本是宋金以后编定的。当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演义小说。这套丛书的编者不详,写作年代也不能 | |
清代小说《铁冠图》介绍 |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铁冠图忠烈全传》,一名《忠烈奇书》、《铁冠图全传》,又名《崇祯惨史》。五十回。题“松排山人编,龙岩子较阅”,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四年(1878)。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宏文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藏浙江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清光绪二十年(1894)友德堂刊本,藏天津图书馆;1934年启智书局铅印本,藏南京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19 | |
鲁迅作品全集 | 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杂文集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 |
鲁迅评传 | 前期(1881—1927)一、从故园到“异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中过进士,当时正在北京做官。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母亲鲁瑞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能力。鲁迅诞生时,上距鸦片战争40年,帝国主义正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腐败的清朝政府忍辱退让,中国沦于国破民穷的境地,古老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个时代背景对鲁迅日后的生活道路和思 | |
老舍作品全集 | 解放前 《老张》(小说) 1928年1月,上海,商务出版社《赵子龙》(小说) 1928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马》(长篇小说) 1931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文学》(理论) 1931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小说) 1934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猫》(小说) 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店《王伟灿我爱你,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长篇小说) 1933年8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老舍》 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赶集》(短篇小说集) 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印刷公司《樱海集 | |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介绍 | 长篇小说。老舍著。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出版。《骆驼祥子》始作于1936年春,同年9月16日起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连载,至1937年9月第48期续完。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骆驼祥子》后,同年即再版,次年2月又三版。此后,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以及建国后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先后印行了20多版,并且被翻译成数十种外文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骆驼祥子》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而且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杰出作品。小说还数次 | |
读《老张的哲学》有感 | 若天下才气共有十分,则舍予一人独得五分,剩余天下人共得五分 ——题记 老舍先生的书,往往是深沉地悲哀着的。 尽管前文可能一再热情活泼,而后文却无不是以残酷的事实,揭开其中各个人物的悲惨结局,我读老舍先生的书,叹气是比欢笑多。而至于最喜欢的部分,则是读完后的回味,那回甘是极为美味的,常常让我沉醉在其中,回味几天,甚至几月也不能完全忘却。不过要读懂老舍先生的文,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否则,便如同云里雾里般,只 | |
《猫城记》的失败 |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勤奋,发表作品一千三百多部(篇),为我国新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却因缺乏完整的艺术加工以及作者当时思想上的局限,一直遭到责难。老舍在1935年《我怎样写〈猫城记〉》中说:“《猫城记》,据我自己看,是本失败的作品。”《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是一部寓言体讽刺小说。小说通过从地球到火星上去的一位漂泊者,在猫城的种种见闻,用象征手法从多方面揭露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但是,由于作者写《猫城记》时&l | |
《正红旗下》小说介绍 | 《正红旗下》长篇自传体历史小说。老舍著。写于1961至1962年,因故未完成,存遗稿十一章,1979年出版。作品以家世材料为基础,描写清朝末年北京旗人各阶层及汉族、回族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清王朝“残灯末庙”时节的衰败景象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向。前半部分围绕“我”的出生、洗三、满月,在满族贫民的风俗人情画面上,勾勒出“我”的一家及其主要亲友的形象,写出中下层旗人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后半部分写堕落旗人多老大依仗外国教会势力敲诈汉族商 | |
老舍名著《四世同堂》介绍 | 长篇小说。老舍著。《四世同堂》分三部。第一部《惶惑》,1946年3月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分上、下两册。被列为赵家璧主编的“良友文学新编”第1、2种; 第二部《偷生》,1946年11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分上、下两册,被列为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第2种; 第三部《饥荒》,于1947——1948年在美国完成,前20段,曾在1950年上海的《小说》月刊连载过,解放前《饥荒》没有出过单行本,这三部也没以《四世同堂》的名字合集 | |
老舍短篇小说集《蛤藻集》介绍 |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收小说7篇:《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外加1篇《序》。《老字号》在描写三合祥绸布店的兴隆、倒闭,旧式老板钱掌柜和新式老板周掌柜的不同时,塑造了辛德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对旧的是毫无疑问的认同,对新的则是拒之门外,然而历史的发展宣告了那旧的死刑;后来钱掌柜再次回店使店倒闭便说明了这样一点。作品对辛充满了同情。《断魂枪》中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沙子龙的武艺和事业都像昨天做过的梦一样, | |
老舍《樱海集》赏析 | 《樱海集》是老舍继第一个短篇集《赶集》之后出版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序文简洁而风趣地交代了书名“樱海”的缘起,编辑这一本短篇集的过程;同时以较多文字向读者叙述了近一年来个人的遭际以及沉郁的感情对创作的影响。序文的文字,取娓语体,有谈话风,如促膝谈心, 又如品茗间话。行文之中不时插入机智的妙语,令人不禁解颐一笑。文如其人,于谐谑幽默之中,见出他的睿智,他的自谦,也见出他内心深处的苦涩。序文在内容上的精要之点是关于“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的申明。我们知道:老舍的小说 | |
老舍话剧《茶馆》介绍 |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小说家、剧作家。青年时期改名为 舒舍予,“老舍”是他长期使用的笔名。老舍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 满族人。自幼刻苦勤奋,性格刚强。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至1929年,老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 聘,教授华语,从此开始文学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都是在 英国完成的。回国后,1936年他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创作。此后的六 七年间是他的创作高峰。《猫城记》、《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佳 作便问世于这一时期。1 | |
老舍话剧《大地龙蛇》赏析 | 《大地龙蛇》是老舍创作的抗战戏剧之一,于1941年11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初版印行。这个剧本是老舍应东方文化协会之约,以“东方文化”为题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歌舞混剧”。作家试图通过具体的戏剧冲突审视中国“固有文化”的短长并预示它的未来。剧本在演出形式上虽有创新,但由于预设主题的宏大,却缺少足够的情节、人物的支撑,因而显得“理”胜于“情”,缺少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可是序文却写得极有特色,是研 | |
老舍话剧《谁先到了重庆》介绍 | 体裁:四幕剧作者:老舍版本:载《中国青年》7卷1-3期(1942年7月)。本提要据《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9月版。剧情提要1942年春,北平吴宅。40岁市民吴凤鸣,早年丧父,携其弟凤羽久寓皇城根。“九·一八”后收养流浪女孩小马儿现已20岁。兄弟二人皆深恋之。凤鸣知小马儿深爱其弟,乃隐忍恋情,以成全其弟之美。凤鸣决意送凤羽和小马逃离北平,奔向陪都重庆,给国家作点事!临行,凤鸣赠手枪与弟,且令其指枪为誓: “抗战胜利后方得结婚! | |
老舍评传 | 一、跻身文坛之前 创作的准备(北京时期,1899—1924)1899年2月3日,也就是旧历戊戌年腊月23日,正当家家户户用糖瓜祭灶,宴送老灶王上天言好事的热闹气氛里,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家贫穷的满族(正红旗)舒姓家庭里。他排行第八(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是母亲四十一岁时生下的“老儿子”。又因为生在“狗”年之末,姑母便给他起了个颇不中听的绰号:“小狗尾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 |
《跻春台》小说分集介绍 | 《跻春台》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四卷四十篇。题“凯江省三子编辑”。省三子即刘省三,四川中江县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刊本,藏上海图书馆;1914年成文堂刊本,藏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光绪刊本,199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成文堂刊本。元集双金钏湖北孝感县人常浩然,乃明代常遇春之后,为人正直端方,多行善事,晚年 | |
《跻春台》小说概述 | 《跻春台》刘省三作,四卷四十篇,首列光绪己亥 (1899)铜山林有仁序,可以推知本书当成于此之前。现上海图书馆藏,系1914年成文堂存板,每卷目录后有“凯江省三子编辑”语。这是部晚清拟话本小说集,其中写冤案的有二十五篇,约占百分之六十。冤案的情节与牵涉的人物几乎无奇不有、无所不在,笔触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旁及世态时风的琐细微末,公堂和监狱几乎成了社会的缩影。《审烟枪》描叙的是同治三年(1864)的真人真事,反映了道光年间鸦片输入中国以后,毒害青少年的社会现实。其时人们不仅在家 | |
《宛如约》小说介绍 | 《宛如约》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署“惜花主人批评”,实亦并无评语。今存主要有清初“醉月山居梓行”本; 光绪己亥上海卫记书局刊恒德堂本,改题《银如意》; 光绪二十九年福记书庄石印本,改题《如意缘》。书叙司马约与赵如子、赵宛子恋爱婚姻事。郑振铎先生在评介此书时曾说:“在我们许多小说中……以女子为中心人物的极少,而写女子自动的去寻求夫婿,一如男子的去寻求妻室者,则恐怕只此一书而已。”又说:&ldq | |
《醉醒石》小说介绍 | 题 “东鲁古狂生编辑”。作者为明末清初人。十五回。有原刊本, 乾隆五十四年瀛红堂刊本等。《醉醒石》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小说集。所谓“拟话本”,实际上就 是文人摹拟“话本”的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作者把自己的书名题为《醉醒石》,显然寄寓讽世垂教的用意。作者希望自 己的作品能象神奇的醉醒石一样,对沉醉的世人起到清醒的解醉作用。至于何 者为“醒”,何者为“醉”,作者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全 | |
《女开科传》小说介绍 | 一名 《万斛泉》。作者岐山左臣,生平事迹不可考。全书十二回, 成书约在清代康熙、雍正 (1662~1735) 间。《女开科传》是以才子余丽卿和妓女倚妆的悲欢离合爱情故事为线索结构全 书的。苏州府秀才余梦白,字丽卿,自幼聪颖,十三岁进学,十六岁补廪。乡试 本应解元夺魁,因大主考徇私,本房师赌气,反倒名落孙山。于是置功名于度 外,只是娱情诗酒,散心山水之间。父母双亡后,留下泼天的家产。他曾发誓: “殊非是今世没有的才、没有的色方可牵丝结褵。”所以年已十九,尚未婚配。恰值春光明媚之际,丽 | |
《新茶花》小说介绍 | 《新茶花》著者上编署钟心青,下编署钟情心青。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十 五回,上海申江小说社印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 3月出版;下编十 五回,明明学社印行,同年12月出版,铅印本,标明 “爱情小说”。全书以名妓武林林与上海县项大令之侄项庆如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兼 叙中日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十余年间上海新党的活动。作者的意图是借青楼故 事演述晚清重大政治事件,所以开卷就说: “茶花第二楼”的故事,“写出来不 输冷红生的《茶花女》”,因 | |
《燕子笺》小说介绍 | 不题撰人,署“玩花主人评”。其实此本并无评语,玩花主人亦不 详为何许人。十八回。据孙楷第先生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有 迎薰楼刊本,今本刊于清初或清中叶。《燕子笺》敷演的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叙扶风茂陵才子霍都梁,高 才博学,文韬武略,只因双亲早逝,投奔恩师秦若水。得同窗鲜于佶相邀,别 师赴约,前去长安应考。候考期间,与妓女华行云相恋,并执笔为她画像,也 把自己画在上面,题曰《听莺扑蝶图》,送给缪酒鬼裱装,结果与同时在此裱装 的礼部郦安道尚书家送来的吴道子水墨观音像,相互拿 | |
《玉燕姻缘全传》小说介绍 | 《玉燕姻缘全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1918年上海沈鹤记书局石印本。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上海书局石印本。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府吴县宦家公子侯韬,生性不好读书,惟贪恋酒色。父侯铨做官在外,家中事情乐得自作主张。他在城外买空地,造了一座“南凹小桃园&rd | |
《珍珠舶》小说介绍 | 《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东里幻庵居士批”,首有序,署“鸳湖烟 水散人自题于虎丘精舍”。作者烟水散人,姓徐,名震,字秋涛,浙江 嘉兴人,清初小说家,创作小说多种。六卷,每卷三回,卷演一故事, 共十八回。本书仅存抄本,刊本未见。作者宣称: “贾舡所载,不过珊瑚玳瑁夜光木难,仅足供人耳目之玩而已。 若夫余之所传,实堪警世”,足使 “观者娱目,闻者快心”,故将其作品比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