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建设发展委员会遣派一批专家到马来亚研究经济状况,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该会准备发表一篇详细的报告书,现在特把报告书的结论提出,让马来亚人士先睹为快。

按该会的提议,新加坡须提高所得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所经营的公共事业的收费须增加,政府准备金须减低;马来联邦也须提高所得税,公共事业的收费(包括医药教育费)也须一律提高。

该会给马来亚起草一个长期发展的计划,例如翻种树胶、建筑新公路、研究棕油及可可树的种植的方法、改善码头及轮渡、地质调查、建筑廉价房屋等。这些都是马来亚急不容缓的东西。例如树胶没有翻种,产量不会增加;公路和码头没有建筑,交通和运输将大受阻碍,这对于以转口贸易为生命线的马来亚不消说很不方便。马来亚的米粮不能自给自足,目前极需要举行大规模的地质调查,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种植五谷,以裕民生;至于建筑廉价房屋,这才是解决屋荒的最切实的办法。

这些建设计划,是应该办而且可以办。但是钱从哪儿来的呢?最稳健的办法,是求人不如求己。目前各国都厉行直接税,在直接税中,所得税占了较高的成数。据比较可靠的统计,马来亚自实施所得税以来,收入年年增加,在目前的情形下,再增加税收,这能否得到人民的同情,还是个问题。本邦的币值相当稳定,政府的准备金用不着太多,所以这方面也有伸缩的余地。他如鼓励外国人到此地来投资,这事情只要人家觉得有利可图,我想不难做到。

马来亚长期发展的计划也是如此,它可能找到的经济来源又如彼,两相比较,支出的数目一分也不能减少,收入的数目却需要再三调整,才能够达到目的。

该会认为马来亚的人口增加得太快,这是社会的隐忧。不错,人口一增加,衣、食、住、行、医药、教育都发生问题,不过在目前的情形下,短期内要减低生殖率并不容易。

我觉得,理财的道理,开源不如节流。西洋有个俗语:“省了一分钱,等于多赚一分钱。”这句话是天经地义。自1948年马来亚实行戡乱之来,费用年年增加。按说,现在每天的戡乱费达三五十万元。这是多么大的开支!假如政府有办法结束紧急状态,那么一年便节省一亿几千万元。把这笔钱移来作建设事业,既不会劳民伤财,又用不着增加税收,这比较国际银行的专家的任何建议都更现实。

求人不如求己。自力更生,远胜向人家摇尾乞怜。人民固然需要倾全力支持政府,但政府如能结束紧急状态,经济来源绝对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