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水族研究协会所主持的鱼类展览会,连日在快乐世界举行。我对于鱼类展览会,像对花卉展览会那样的爱好,所以这几天来,一有闲工夫,便去参观。

诚如新加坡区渔业研究站主任奥玛尼所说:“饲养和欣赏鱼类,是中国人的艺术。我们西方人近世才从东方学来。……中国人在宋朝首先养鱼,而欧洲人到了16世纪才养鱼。”

读过孟子的人,谁也不会忘记孟子有一段最精彩的文字,描写鱼儿的性格,尤其“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那两句话,简直是写生的能手。庄子对于鱼类更有深一层的观察,他不但能够形容鱼儿的状态,而且能够了解鱼儿的心情。他和惠施两人在濠上观鱼的时候,分析鱼儿的乐趣,真是“玄之又玄”,使人有说不出的奥妙。至于他替涸辙里的鲋鱼发牢骚的言论,虽才气洋溢的辩护师也不能望其项背。简单说一句,标准的中国文人,差不多没有一个不喜欢养鱼的,因为鱼儿有生机,活泼泼地游来游去,它比较花儿更惹人爱怜。

记得七年前我到欧洲游历的时候,除博物院、图书馆、歌剧院占了我大部分时间外,水族馆和动物园也引起我的注意。我固然不会忘记摩纳哥的水族馆,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伦敦的水族馆。水族馆里边,四面十分暗淡,只剩下鱼缸旁边有些灯光。鱼缸里沙明水净,水藻点缀得十分鲜明,负责养鱼的人,对于各种鱼类的历史、个性、年龄,研究得非常透彻,然后很用心地照顾它,尤其气温的升降,食物的多寡,须十分究心。万一鱼儿营养不良,患了什么疾病,负责人须尽心替它们医治,那爱护的周到,大可与托儿所的负责人相媲美。

年来,新加坡虽举行几次花卉展览会,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但鱼类展览会,迄今还没有见过。我怀疑寄居岛国的人,是否只爱吃鱼,而不想养鱼,所以到如今还没有什么表现。

最近几天的鱼类展览会,证明我的怀疑是多余的,因为新加坡早就有许多人忙着养鱼。他们不惜费了无限的金钱,悠长的时间,从事搜集、饲养。他们知道鱼儿的个性,了解鱼儿的心情,那一股研究的精神,真使人大受感动。

在这次展览会中,有不少鱼类我从来没有见过。就我比较熟悉的金鱼而论,这儿有几种连最负盛名的北京中央公园的金鱼缸也没有。从此可见事在人为,只要我们不甘落后,凡事肯精益求精地去研究,迟早总有所表现。

据报载,有一位荣获季军的家庭主妇说,虽然她的家务非常繁重,但总不会放弃玩鱼的嗜好。我希望经过这次展览会后,新加坡爱好鱼类的人将天天增加,相信明年此日举行第二届展览会时,成绩一定更可观。

195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