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都市的发展,把全国各地的人才集中于几十方里的范围内。因为人口增加,谋生不易,所以逆情悖理的事情,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宗。
都市的人口十九都是乡村来的。乡村来的人也许会土头土脑,不够斯文,但他们富有朝气和骨气,而朝气和骨气是成大功、立大业的人首要条件。
乡村人多数养成早起的习惯。朱柏庐教人“黎明即起,洗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寥寥数语,告诉人清洁卫生是多么重要。事实上,稍微讲究清洁卫生的人,他大可整年不必服药,而身体时常保持健康的状态。只有身体健康,这才整天没有倦容。我们只看各大宗教家多是黎明即起,诵经的诵经,祷告的祷告,几十年如一日,便知保持朝气是成功的秘诀。
一个人有了朝气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有骨气。朝气只说明一个人做事有没有精神,骨气却说明一个人做事肯不肯负责。平常按时到机关办理例行公务,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大家嘻嘻哈哈,谈笑风生,这倒无所谓。一旦遇着同行的竞争,外力的压迫,内部的叛变,风雨飘摇,不可终日的时候,这才是有没有骨气的试金石。没有骨气的人,遇着那种场合,不是望风而靡,便是缄口不言,甚至卖友求荣;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够以中流砥柱自负,屹立不动,然后省时观变,沉着应付。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丘吉尔于联军节节退却的当儿,登台拜相,这完全是骨气的表现。
诸葛亮是布衣出身,躬耕南阳,他的朝气和骨气是陇亩中培养出来的。丘吉尔虽出身贵族,然而他野性难驯,自小爱过放荡不羁的生活。他曾说他的古典文学的基础,远不如他的一般同学,只因他不懂古典文学,所以他才能够充分吸收和运用人民的口语。久而久之,他的英文自成一格,融会古今,深入浅出,读起来颇够味儿。此外,他在二十岁左右,即舍弃安定的舒适的生活,前往南非的前线,担任战地的记者。这种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他铺好一条道路,作后来担任重责的准备。
由乡下出身的人,十九都有朝气和骨气,而朝气和骨气是他们立足大都市的最大本钱。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饱暖思淫欲,朝气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生活的浪漫,精力的透支,使他们整天愁眉不展,想尽方法来打发眼前的许多问题。个人的事情还管不了,哪里有许多闲情逸致来料理天下大事?在那种心情下,要他们拿出骨气来担负重任,真是难若登天。
一个人既没有朝气,又没有骨气,真是自身难保。最后,连生活也发生问题,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乡下去培养朝气和骨气,等待新机会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