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守时节约运动是亡友郑惠明先生提倡的。
郑先生担任新加坡华民政务司帮办多年。在民选立法会议会以前,亚洲人在当地政府里至多仅当帮办,没有机会独当一面,所以郑先生的官职,在从前的新加坡社会中算是很高的。
郑先生是个道地的基督徒,公余之暇,努力于华人青年会事业。目前在安顺律海滨的百万元新会所,就在郑先生担任会长期间奠定基础,并且亲自筹募几十万元的基金。
记得三年前,郑先生发起守时节约运动。这种运动在华人社会里特别重要,所以他不管人家是否会给他以全力的支持,他仍旧努力进行。
从旧社会出身的中国人,他们对于守时节约这事情不大注意。久而久之,甚至养成不守时和浪费的习惯。
例如开会或赴宴,原定的时间为下午7时,但有些人故意要排架子,等到全体客人到齐后,才姗姗来迟,表明他很够“面子”。不知道为顾全一个人的“面子”,其余客人须浪费多少时间。
我常觉得,欧美人士,因为受工业化的洗礼,对于时间的观念十分浓厚。他们对于业务有关的会议要守时,参加某一社团的会员有按时到会的“义务”。假如因事不能赴会,须预先打电话或用书面通知。事实上,其他已到会的会员,只要时间一到,他们便自动开会,用不着“恭候”那些应到而未到的会员。在这种情形下,故意姗姗来迟的冒牌要人,不但得不到“面子”,而且还是个大丢脸的事情。除非因病或因事不能出席外,谁都要准时出席。
谈到节约,这对于华人社会尤为重要。住在马来亚,甚至南洋各地的华侨,真正有钱的实在寥寥可数,其余大多数人每天劳力所得仅够糊口。他们没有浪费的必要,更没有浪费的能力。可是事有大谬不然,许多人为着顾全“面子”,所以在婚丧庆吊各种礼俗上大事排场,没有钱的人往往不惜去跑“大耳窿”的高利贷的路子。结果,“面子”没有做成,“底子”可烧焦了。
目前新加坡请客,普通是七八十元一席,加上水酒和小账,至少须一百元。我认为这笔款是太过浪费,因为在宴会里,酒菜太过丰富,吃一半,糟蹋一半,这种暴殄天物的办法是不对的。
与其向人借钱去浪费,不如干脆吃一顿四菜一汤的节约菜;或者根本不用请客,大家都省却许多麻烦。事实上,真正能认识你的朋友,请客不请客倒没有关系;不大认识你的朋友,有时反而在请客时间因招待不周,弄到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守时节约是应该提倡的,尤其此时此地。
195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