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二十九国会议于闭幕时曾发表最后公报,声明亚非国家曾考虑它们的区域内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合作的办法。

关于经济合作问题,暂且不提,现在只谈亚非文化的交流。

亚非各国,尤其中国、印度、埃及、以色列,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摇篮。它们个个都崇拜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这种崇高伟大的理想,光风霁月的襟怀,正是目前一般被原子弹、氢气弹、钴弹的恐怖压得连气也喘不过来的老百姓的强心剂。中国圣人告诉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耶稣也教人:“爱你的仇敌。”你瞧,像这种宽大的心理如能普及全球,哪里还会发动什么战争?

我们知道,亚非会议最大的目标,是大家一致反对殖民地主义。我们更知道,殖民地主义在亚非的文化教育方面曾造下弥天大罪。它否认属地人民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权利。它不但妨碍他们个性的发展,而且阻止亚非文化的交流。这情形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尤其显著。据说,该地的人民连研究自己语文的基本权利也受压制了。

诚如印度总理尼赫鲁先生所说,殖民地教育是书记教育。换句话说,当殖民地主义盛时代,全当地的主人翁,退到奴隶的地位。他们没有机会接受高深的教育。事实上,他们根本也用不着高深的教育。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具备抄写的能力,唯唯诺诺的应对,关于国计民生大问题,他们不得过问。久而久之,他们退化了,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到了这地步,殖民地的宗主国便以“优秀的民族”自居,把殖民地的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使他们连屁也不敢放。

老实说,殖民地主义的教育,完全否认本区域文化进展的基本权利,并妨碍更广泛的国际文化合作的计划。这种以民族主义为压迫文化的借口的人,应受历史的裁判。

我们虽坚决地反对那些妨碍亚非文化教育发展的“死硬派”,但我们并不反对他们的同国人。基于“忍让和大同精神”,我们愿意伸出友谊之手,跟他们合作。

须知文化教育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愿意在和蔼的气氛中,跟各国交换文化消息,彼此互相学习。

生命是短促的,文化是永久的。我们的祖宗的白骨堆积如山,其中大部分早已化为灰尘,但他们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却万古长春。

亚非各国既然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更值得该区人士的学习、传播、交流。

1955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