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访问苏联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又受英国首相艾登的邀请,准备在日内瓦会议的前夕,访问伦敦。据观察家的意见,英国之所以邀请尼赫鲁,为的是讨论两项问题:第一,英国很想探听尼赫鲁访问苏联所得的结果,看看苏联政府的意向是怎样。第二,关于解决台湾和越南问题,印度到底有什么具体的方案。这些事情,英国必须充分明了,以便四强开会时,可以提出应付的方法。
自东西两大集团对立后,国际关系划分得很清楚。非左即右,非右即左;非敌即友,非友即敌;中间势力越来越缩小。同一阵营里的人,真是“爱之欲其生”;不同路线的人,难免“恶之欲其死”。为刺探对方的内情,各国不惜浪费巨资,布置严密的间谍网,到处打听消息。其实,真正的消息是讳莫如深,于是造谣专家便乘机制造消息,乱发新闻,借以淆乱视听,从中牟利。结果,国际局面越来越紧张,中间势力越不被人放在眼内。
然而国际紧张的局面是不能持久的。除非马上开火,长期的紧张的局面很可能使有关各国整个崩溃。就在这当儿,中间势力便逐渐抬头,而代表这势力的是印度、中国、英国,虽然中国算是中间偏左,英国中间偏右。把中、英、印三国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来头可不小。只要中间势力加强,国际的紧张局面马上可以松弛下去。
就苏联而论,自那位聪明而尖刻的丘吉尔给它加上“铁幕”这个名词后,一般人对于苏联的内情好像谜那样难懂。因为彼此不相往来,单凭想象力作怀疑猜忌那些无聊的举动,所以彼此的隔膜越来越深。这次尼赫鲁以纯粹中立观察家的资格访问苏联,除受苏联朝野人士盛大欢迎外,他可以自由参观各重要工厂,可以和苏联各阶层人士自由交换意见,多年积愫,一旦倾吐无遗。这种乐趣,不但尼赫鲁本人觉得是有生以来最大的收获;同时,西方集团人士更可借助他的客观而又敏锐的观察所得的结论,断定苏联追求世界和平的诚意。
从前讨论国际问题的人,一开口便是“欧洲第一”,但目前环境转变,这论点须改为“亚洲第一”。自亚洲各国从殖民地的地位解放出来之后,个个朝气勃勃,厉行建国计划,尤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等国,论人口,超过全球的半数;论资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些国家和印度都有浓厚的友谊,所以印度对于它们的观察和论断,倒值得西方集团参考。
英国的政治家是以老成持重、足智多谋著称。他们服膺“谋定而动”的古训,因此,在四强会议的前夕,他们一定要虚怀若谷地听取尼赫鲁的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