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力无论多么精明,假如没有望远镜和显微镜,你休想研究太空的气象或微生物。你的嗓子无论多么响亮,假如没有播音机,你休想站在一英里外的人能够听清你的谈话。现代科学的进步,简单说一句,主要的是靠精良的工具。工具越精良,研究的成绩越卓越。同时,卓越的成绩更能够促进科学家改进工具,二者交互为用,而科学的进步便日新月异。
像自然科学注重机械的工具一样,研究人文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工具书。工具书名目繁多,如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统计表、世系表、地图……都是。这些工具书购置得越完备,参考起来越方便,所以成绩也很可观。
原来学问二字是这样解释:学其所不知,问其所不明。求学问的终南捷径,无过于拜访良师,结交益友;师友夹持,自己无形中会进步。
但是良师益友并不易得。因为在铜臭社会里,一切东西都变了质。教师中以传道授业为职志的固多,算钟点拿薪水的也不少。他们到学校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喜欢穷源究流的学生想多问一句也没有机会。至于同学,由于这儿的一般家庭教育太差,真正想研究学问的并不可多得。因此,有志研究文史的青年最好的靠山,无过于工具书。
一般说来,稍微用功的学生,不但案头须置一部字典,甚至手头也离不开字典。无论字音、字形、字义,标准的字典都有详细正确的解释。学生如能养成翻字典的习惯,他对于一个字的音、形、义,才不至糊里糊涂地乱用,因而误人误己。
严格说一句,学生如遇着一个生字,他应该不怕麻烦,时常检查字典。检查一次忘记,以后还要再三检查,直到完全明白为止。因为学者肯下苦工夫,把每个字的读音和含义弄得很清楚,这样一来,无论登台演讲,或执笔为文,才不致有读错了音,写错了字的危险。
英国大诗人吉卜林就有读字典的习惯,假期或周末,他随身总要带一本字典,经常翻阅,把各种字句分别得一清二楚,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文字的正确性。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先生,现在算是过气的官僚。不过这个人的出身颇不平凡。他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教育,他的中英文及各部科学的根底全靠自修得来。据胡适先生替他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做总经理时说:“王云五先生虽没有什么文凭,但中文他看过《二十四史》,英文看完《不列颠百科全书》。”就凭这两句话,王先生跑到商务的最高宝座。假如他后来不置身政治,加入官僚集团,光凭他的常识和魄力,他仍可以替人民服务。
时常运用工具书的人,他的常识不但丰富,而且十分正确。望亲爱青年须多用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