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用两种语文》那篇杂文里,我曾说华校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英校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这种办法,在过去中国的教会学校已经尝试了几十年,其中有些办理得比较认真的学校,早已造就了不少真正学贯中西的人才。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各中学一向是中英文并重,可是在运用上,除了沿海各大城和洋人接触的机会较多,学生得自由发挥他们的英文知识外,内地各校的学生,因为一年也见不到一次洋人,说英语的机会简直是绝无仅有。学了外国文而没有机会运用,结果和根本没有学相去不远。

这儿却不然。这儿是华洋杂处的社会,这儿是国际交通的孔道。政府机关、银行、大公司多雇用洋人做职员;华人和他们办交涉的时候,能够运用英文,比较占了三分便宜。因为学了英文而又有机会运用,进步也比较迅速。这种便利,绝不是边陲的省份的学生所能想象得到。

这儿的学生在学习两种语文的时候,既然能够占了许多便宜,所以这儿的华校应该一贯地厉行两种语文教育。

在学习外国语的时候,我们须立志运用这个良好的工具去探讨外国的高深的学问;吸收人家的特长,补充自己的不足。再进一步,须把本国的文化的精华,用最正确流利的文字,介绍给外国人,使他们读了之后,对于我们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甚至愿意跟我们做知心的朋友。这比较那些洋场恶少,政治的渣滓,专门在外国人面前,暴露中国社会的污点,二者的智愚不肖的程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除沟通中西文化外,那些受过健全的两种语文教育的人,须利用他们的特长,作各民族间的亲善工作。我常觉得,世间最悲惨的人,就是闭着眼睛,无视人家的优点;世间最鄙卑的人,就是数典忘祖,连月亮也是外国的好。前一态度是高傲,高傲的人永远不会长进;后一态度是自卑,自卑的人,永远不会出头。这两种态度,都是国际合作的劲敌,相反的,受过良好的两种语文教育的人,如能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同时,本着“有教无类”的主张,多多诱掖异邦的人认识本国文化的伟大,因而对我们发生好感。这种人比较大使或公使级的外交使节的经常举行鸡尾酒会,更加有意义。

未来的世界是天下一家,这一点我敢绝对相信。为促进天下一家这个崇高理想的实现,精通两种语文的华侨也应该尽他们的一部分责任。

195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