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话剧运动,年来陷于冬眠的状态。除一些学校的戏剧团体,每年公演一两次,聊当点缀点缀外,大规模的公演却不可多得。
在校学生的戏剧团体,受了种种条件的限制,一来学生的功课忙碌,没有多余的时间,供他们时常练习;二来他们的年龄太小,关于社会生活的种种经验,他们并没有尝过,表演起来似乎不够迫真。
艺术剧场可不然,它的演员们多是有固定职业的青年,他们办完公后,有的是时间,用不着一面背诵台词,一面担心明天考试不及格。此外,他们的年纪较大,社会经验较多,表演起来,也能够传达剧中人的心理状态。难怪他们所演的《日出》,达到空前的成功。
曹禺受了英国萧伯纳的影响,他所写的剧本,对话都极漂亮,虽然动作稍嫌少些。他所写的是标准的普通话,爱好戏剧的青年,如能熟读他的台词,以后对于写作将很有帮助。
因为曹禺是从社会问题入手,所以他的剧本对20年前的旧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曾下过一番研究的工夫。他很深刻地暴露下流妓馆的黑暗、高等交际花的苦闷、社会闻人的阴险奸诈、侍役的油腔滑调、冒牌留学生的浅薄无聊、姨太太的虚荣轻浮。从现实的生活,反映出每个人的心理;从灵魂深处,透露出每个人的个性。这是个地道的“重头戏”,非老于此道的人,没法子把握住剧中人的心理状态,更没法子把它充分表达出来。
我很高兴,新加坡艺术剧场能够胜利地完成它的光荣的任务,在这次演出中,有三位特出的人才来担任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潘月亭的阴险奸诈,这在商场和宦海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物,然而他是社会闻人,他可以长期包个交际花来寻开心。李石清的刁钻尖刻,在旧社会的勾心斗角的生活过程中,算是潘月亭的候补。黄省三为着十元七毛五,断送他的一生,处境是怪可怜。但在本质上,这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物——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是“易地皆然”的。
担任陈白露的白淑銮女士,她的口齿的伶俐,在新加坡可算是不可多得的人物。不过我有个偏见,她表演良妻贤母型的女性,比较表演风骚、妩媚、浪漫的交际花更为成功。
我看《日出》,是艺术剧场的首次公演,后台的人手似乎不够,所以更换幕景的时候,费了不少时间;这些小问题在以后的几晚中,相信能够全部克服。
艺术剧场这次的演出,各位观众已有定评。我很诚恳地祝它继续努力,把新加坡的话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进而推动到联合邦及南洋群岛。这是个神圣的任务,望大家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