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艺术研究会等五个团体,最近成立了一个“星洲文化界筹组总机构”,这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凡是有良心、有能力的文化人应该予以热烈的支持。
关于马来亚文化艺术之内容和形式这问题,该会已经很正确地把握住它的关键,这是说,“马来亚文化艺术非单纯某一民族或国家文化艺术的支流,而应具有它的独特性”。这话一点也不错。在过去,马来亚读中文的人,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文化界的领导;读英文的人,俯首帖耳地作英国文化界的应声虫,这种态度根本是个错误。
虽然学术和艺术都没有国界,但各地须有各地的特性。真正有志气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的特性,使外国的同路人一看我们的作品,马上可认出这是马来亚的产品,不是模仿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作品。
话又说回来,要确立马来亚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这只能算是个崇高的理想,但这工作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所能做到。因为文化艺术不是一个公式,同一因素,可能也许不可能产生同一的效果。假如各种因素没有完备,那结果的参差不齐,是可以想见的。
据我个人的浅见,我觉得要培植和发挥当地文艺的特性,须从下列的两种办法入手:
第一,充分接受先进国的文学遗产。文学固然注重创作,但入手处仍在模仿。我们从事文学的创作的人,须向先进国的大作家学习。一代文豪如萧伯纳,在他没有动笔写作他的著名剧本之前,他曾把挪威的大戏剧家易卜生及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读得烂熟。他曾写一本《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他也曾替英译《托尔斯泰全集》作序文。此中艰苦,只有真正下过苦工夫的人才能够领略一二。
第二,努力研究当地问题。久居一个地方的人,对于当地问题似乎样样都懂,其实似懂非懂,半懂不懂,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种人的通病。我们既然有楼会久居此地,那么对于当地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该有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只有深入的研究的人,才能够有真知灼见,而真知灼见就是立论的根本,就是文艺的内容。到了内容确定后,那形式问题便容易解决了。无论采取现成的形式也好,创造更新的形式也好,只要配合得当,真是无往而不利。
星洲文化界筹组总机构,提出这么一个重要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它需要各位文化工作者长期研究,努力实行。到了伟大的艺术作品产生,到处可表现马来亚的各种特性的时候,它的目标才算达到。
1955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