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六名英国大学毕业生,驾着两辆汽车,从伦敦直驶到新加坡来。他们准备在新加坡逗留三星期,然后取原道回国。这是个很有趣味的冒险的行动,倒值得年轻人尝试。

从前的人深中老子的毒,自夸“不出户,知天下”。其实,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许多事物,假如单靠道听途说,绝对不明底蕴。只有亲见、亲闻、亲自动手试验一番,这才洞悉其中滋味。探险家之所以可贵,因为他们不是耳食之徒,而是注重亲见、亲闻;科学家之所以被人重视,因为他们不单靠假设,必须从实地试验得到结论后,才证实他的假设的正确。

过去中国虽不注重旅行,但我们曾产生两个伟大的旅行家,一个是玄奘法师,一个是徐弘祖。玄奘生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唐朝,他为着宗教的热诚,不惜跋涉山川,备尝险阻,亲自到印度去研究佛学。他的旅途所遇的种种困难的情形,虽给《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夸大强调,但实际上他所受的痛苦可不轻。好在他负着神圣的使命,所以尘世的一切苦难,他可以无条件地忍耐得住。

徐弘祖生于明代,自小爱好远游,足迹遍全国。他曾步行几千里,探求河源;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传诵一时。二十年前,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曾给它详细校订一遍,备致景仰之忱。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海、陆、空三路的旅行都极方便。各国政要的足迹虽遍全球,但他们所过的多是走马看花式的生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懂得一个国家的内情。

这次英国六名青年的游历欧亚两洲,颇多可取的地方。一来他们都是刚从大学毕业,还没有到社会去服务的青年。心地纯良,天真未没,他们的观察,不受主观的利害所左右。二来他们所学的是不同的科目,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社会,然后集思广益,互相参证,造成比较客观的结论。据说,他们六人中有一位作家,有一位摄影家;相信他们的旅途杂记及摄影,一定有不少宝贵的纪录。

鉴于牛津剑桥学生旅行的成功,我极希望马来亚的青年能够步他们的后尘,自动组织一个旅行团,驾长车踏遍欧亚二洲。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因国际关系不大融洽,旅行手续十分困难,将来世界和平全面胜利,各国人民好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届时我们的青年可以从新加坡丹戎巴葛的车站搭着轻快舒适的火车,由新加坡到槟城,途经曼谷、广州、福州、杭州、上海、济南、天津、沈阳、哈尔滨、莫斯科、华沙、柏林、巴黎,而横渡英伦海峡,直达伦敦维多利亚车站。这种理想的实现,等于世界和平的实现。大家相亲相爱,互敬互重,那岂不是很好的现象?我之所以再三强调旅行与国际的关系,就是这意思。

195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