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南部的一个荒岛,经过英国人的经营及中国人的努力后,现在已变成一个国际闻名的大商埠。自然的景物,加上人工的修饰,倒造成几个风景线。
香港地方小,人口多,街上到处是人挤人,尤其上环、中环一带,摩肩接踵,只见黑黝黝的人头。除办公外,无事的时候,我绝对不想到街上去闲荡。一来香港的人太过斯文,上街一定要着外衣,打领带;穿着整整齐齐,跑到人丛中去乱攒,全身臭汗,这颇吃力。二来香港的扒手相当多,马路边、骑楼下、电车上时常有扒手,稍微不小心,自来水笔与荷包会不翼而飞。因此,往街上闲荡是一宗很不合算的事情。
但是在香港眺水观山,或者费了一天工夫去寻幽访胜,又是另一回事。
假如当旧历二三月或八九月之交,你有一两星期的闲工夫,或者你仅有一两个清闲的周末,你不妨到这些地方去逛。
香港的上山电车是香港的最伟大的工程。从花园道的总站坐车直上,大约有二十分钟可以抵达山顶。这种电车是有轨道的,轨道依山势铺设,有的地方的坡度过分险峻,须架桥筑台,才可以通过。电力厂设在山顶上,它有两条大铁缆系于两辆电车的车头,一上一下,一下一上。除中间的一段是双轨外,其余的都是单轨。因为每辆车有固定的轨道,所以绝对不会撞车,唯一可怕的就是铁缆中断。这种惨剧如发生,那结果好像飞机失事一样,乘客会马上粉身碎骨,没有一个有生还的希望。好在电车公司经常有机师检查机件,对于乘客有绝对的安全的保障,所以一天到晚,一年到底,上升下落的电车都是挤满了人,毫无危险。
到了山上后,你可以下车步行。香港的山上的马路作螺丝形,峰回路转,不知不觉地早已直达山顶。山顶海拔一千三百多尺。从山顶往下瞰,四周都是蔚蓝的海,气象颇不平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山顶的清静爽快,简直使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太平山面对九龙,地理教科书告诉人说,九龙是个半岛,事实上,九龙半岛的形势,只有太平山顶上的远观,才看得清清楚楚。狮子山是九龙半岛的高峰,跟香港太平山遥遥相对。从狮子山的山麓往下开展,直延到尖沙咀,半岛酒店座镇尖端,形势十分雄伟。太平山的背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洋,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这儿可见合群不但是人类的天性,连名山胜水也喜欢发生连带关系,彼此互相呼应,不然,孤零零地一个小岛矗立海中,四周没有任何岛屿,这是多么单调。
以前香港的山顶只准欧洲人建筑住宅的,后来禁例稍微放松。战后到香港的高等华人越来越多,他们富甲王侯,所以山顶的住宅好像雨后春笋一样建筑起来。从山顶慢慢地走下来,到处都可以见到精细玲珑的容纳娇妻美妾的小别墅,或黄墙红顶的暂充公寓旅馆的百尺高楼,而碧波澄清的水塘,最惹人的注意。坚道的皇家花园规模虽小,然而花丛草地布置得十分整齐,一看便知这是西洋式的花园。
香港的海边,从坚尼地城到筲箕湾这一带,完全是商业区,湫隘嚣尘,拥挤污秽,实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好看头。要看香港须跑到香港背后。假如你到统一码头搭上六号公共汽车或者在香港酒店门口搭上它的长途汽车,不用半个钟头,便会带你到郊外。车过湾仔后,便沿山边的马路徐行,转弯抹角,需要特别小心。左边为别号快活谷的愉园,即跑马场所在。每当赛马的时期,人山人海,连树梢岩头都有人攀着看。马场的周围为住宅区,现在因为人烟稠密,住宅的建筑早已扩展到三面山坡间了。再前行十分钟,车里豁然开朗,细视之下,原来车已渡过峡口,跑到山背去了。此去汽车是走下坡路,速率也较高,一会儿便抵达浅水湾了。
从每年旧历三月起到九月止,浅水湾是香港的青年男女行乐的去处。这儿刚好在山坳,左右及背后三面皆山,前面又有酷似屏风的岛屿,所以论深藏,论含蓄,这地方都算是上选。沙滩的广度和长度相称,水底又很少贝壳,难怪爱好游泳的人,无论初学或熟手,都集中于此间。甚至根本不会游泳的人,他们也可以赤脚在海滨散步,或者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吃吃点心,享受一天的清福。
浅水湾有两家大酒店,店前草地上或阳台边的五光十色的遮阳伞,远远看去,宛若浓郁灿烂的鲜花。香港的男人虽俗不可耐,但女人中却出了不少肌肤结实,体态轻盈,谈吐利落的人物。从前美人鱼杨秀琼之所以风靡全国,弄到褚民谊为她亲驾马车,这并不是毫无理由。
从浅水湾再往前走,越过一个小坡,便到赤柱。赤柱是香港东南部的一角,突出海面。几十间红红绿绿的大厦,点缀得很可爱。这儿有个大监狱,各种重要犯人都监禁在里边。海边对于自由人固然是无限的恩惠,对于待决的囚犯却是莫大的残酷。单调的海涛,声声敲碎犯人的美梦,声声消磨犯人的意志。到了狂风暴雨的深宵,波涛大作,这更使人产生死无葬身之地的感觉。
由赤柱回到浅水湾,再由浅水湾转到深水湾,这儿有绿草如茵的大球场。这儿的沙滩虽小,但幽静处远胜浅水湾。假如你说浅水湾是热情奔放的青年男女求偶的好机会,那么中年以上的人最好跑到深水湾来过日子。年龄不同,情绪上也有差异,尤其在茫茫尘海中翻过筋斗的人,应该退避到比较清静的地方,过着恬淡寡欲的生活,免得徒受无谓的刺激。
记得有一次,我从深水湾步行到香港仔。沿途有雪白的浪花打到岩石上边,偶尔有些水沫随风溅到脸部,使人的神志为之清明。香港仔的英文名叫做亚柏甸(Aberdeen),是香港产鱼的所在。港内满是渔船,渔夫的生活跟华南相似。因为香港仔有活生生的鲜鱼可买,一般懂得享乐的人,多数到这儿来吃海鲜。我还记得在一家酒楼上的临窗餐厅间吃过清蒸的大石班。那味道的甜美丰腴,只有我们故乡的焖黄花鱼及西湖的醋熘鲤鱼才比得上。
香港仔是道地的香港渔家,欧化的成分绝无仅有。一般居民都很老实朴素,他们的生活要海洋来供应,所以他们每天都跟死神搏斗。环境的折磨,养成他们的坚韧的抵抗性。他们是被压迫的一群,他们的遭遇最值得人同情。
从香港仔直上薄扶林大道,中间有个基督教坟场,先室卜葬于此,挚友许地山教授也卜葬于此。这个坟场有个特色,就是每个坟地的面积差不多一样大小。墓碑有的用花岗石,有的用青石,干净雅洁,落落大方。坟场面对夕阳,所以晚景特别光辉壮观。我觉得名利场中的人应该时常到坟场来逛一逛,因为看了坟场后,他难免要说了一声:“人生不过如此,何必为着争名争利而存心委屈别人?”
薄扶林道的尽头是香港大学的校址。香港大学建筑于半山中,林木幽邃,涧水潺潺。山中的羊肠小径,鼓励爬山的人的兴趣,泉边树下到处有长椅,最宜促膝谈心。港大的门禁并不森严,外界人士也可以出没于此间。因此,许多青年男女多到这儿作濮上桑间的幽会。
港大的后边为干德道及旭和道,这条道是半山区最高的地方,离我的住家——般含道清风台——不算远,所以一星期我总要到这儿来散步两三趟。到了薄暮时分,我穿着短裤及夏威夷衫,右手拿个手杖,到半山乱跑一顿。山中有个小泉,泉水清且涟漪,濯足泉中,沉吟涧畔,这种乐处绝不是歌台舞榭所能得到。
从半山散步回来,洗了一个冷水浴,从身体到精神都有说不出的快乐。这时华灯初上,敞开屋子的三面窗门,凉风习习,乐以忘忧,这倒是名副其实的清风台。
然而我们如要认识香港的全貌,最好于月白风清的晚上,从九龙坐渡船过来。山顶隐隐约约,沉浸于浮云薄雾中,那种景象真够人销魂。半山的路灯宛若船舷,般含道、坚道的路灯好像船边的小窗子,到了中环一带,万家灯火,照耀得如同白昼。红绿紫白的大霓虹灯,大大小小的船只上的灯光,闪闪烁烁,简直使人眼眩头昏。
看画要在远处,看花要在远处,看美人也要在远处。好风景兼有名画好花美女的种种特长,所以要领略好风景的人,也应该抱着“可以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到远处去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看孤岛的盖世繁华,须在九龙对海开来的渡船上;要看香港的缥缈幽雅,须从澳门或长洲到香港的归航中。
但是我在香港住了五年,它的风景线我不大觉得。直至我离开香港后,慢慢回忆,细细玩味,才知道这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香港,或者本质上是中国的领土,外表上披着西洋式的建筑的香港,倒有好几个地方值得我们留恋,而且也值得时常去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