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与希腊,势不两立。波斯是个大帝国,希腊是个“城邦”,而且各自为政,互不相让。起初波斯王大流士(Darius)远征希腊,途中饮食不继,痢疾流行,大军没有达到希腊之前,便折返原籍。第二次又从海路远征希腊,在雅典附近的马拉松登陆。大敌当前,多年的冤家雅典与斯巴达便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事实上,当斯巴达的援军没有到达之前,雅典已经打个胜仗,即历史上有名的马拉松之役。
希腊的城邦之所以能够打败波斯帝国,为的是希腊爱自由,不甘作外敌的奴隶。他们觉得不自由,毋宁死。只要一个人不怕死,肯牺牲,天大的事情都可以干得成功。
大流士死后,他的儿子薛西斯(Xerxes)继承王位。薛西斯也是倾巢来犯,希腊以寡敌众,仅派三百名斯巴达的勇士死守一个山谷,沉着应战,誓死不屈。虽然波斯的军队能够直捣希腊,火烧雅典全城,但雅典的海军却在萨拉米(Salamis)这个地方打个胜仗。这次战役刚好和马拉松之役相隔十年。
薛西斯死后,大流士三世(Darius Ⅲ)立为波斯帝国的大王。他以善战出名。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横跨欧亚二大陆的波斯帝国,就在他的手中给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的青年打得全盘崩溃。这位青年名叫亚历山大,即本文所叙述的主角。
一
当公元前356年的时候,希腊王腓力生了一个太子亚历山大。那时腓力本人不在家,他一连得到几个好消息:一来他的将官打个胜仗,二来他的良驹在奥林匹克的运动会上夺到锦标,三来他的年轻貌美的皇后给他生个孩子。雄姿英发,喜讯频传,这简直使他乐透了。
腓力经常南征北伐,好大喜功,在家的日子不多;因此,亚历山大少时,只跟着母亲在家过活,对于父亲的印象十分淡薄。偶尔父亲回家,他便大张筵席,开怀痛饮,父亲喝得酩酊大醉,儿子也慢慢养成喝酒的习惯。本来酒是能够壮胆的,他们之所以身先士卒,屡被重创(按:腓力曾瞎了一只眼睛),这和喝酒不无关系。
腓力生活浪漫,搞了许多宫女。他的皇后受了他的虐待,空守冷宫,每当花前月下,美景良辰,难免暗中垂泪。年轻的亚历山大眼看母亲这样受苦,心里愤恨异常。他从小便显出他的独特的个性:凡事非常认真,同时,因为好胜心切,任何艰难困苦,绝不逃避。
他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良师的指导下,他精通射击、音乐、算学、几何等学问,尤其是体育一门,他几乎是十八般武艺,件件在行。他酷爱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伊利亚特》像他的宝剑一样,片刻不能离手,甚至晚上休息的时间,《伊利亚特》和宝剑都变成他的枕中鸿宝。他从这种伟大的诗篇里得到生命的源泉,至少,在英勇果断,待人接物这方面,他深得荷马的鼓励。
亚历山大私淑荷马,亲炙亚里士多德,而且和后者的关系十分亲切,这在他毕生的事业里随时可以看到。他年轻时,亚里士多德天天带他到花园去散步,他质疑问难,亚里士多德循循善诱。亚里士多德不但是个哲学家、史学家、文艺理论家,而且是个诗人。他的强烈反波斯的态度,给亚历山大以很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亚里士多德。”师生二人经常讨论国际问题,研究纵横捭阖,进攻退守的战略。就在这时期,亚历山大奠定自己终身的志愿,这就是:征服波斯,在世界各处建设希腊式的城市,传播希腊的文化,最后,使希腊本土日臻于繁荣康乐。
自古英雄和美人,名将与良驹,老是结不解缘。亚历山大在情场上虽不大活动,但他那匹骏马,宛若关公的赤兔马一样,的确是遐迩驰名。这匹马长得非常漂亮,身材硕大壮健,全身的毛漆黑,只有前额有些白点。它的脾气大得很,普通的马夫驾驭不了。他的父亲看见它野性难驯,正想不要它,他站在旁边,不禁暗中窃笑。他的父亲问他是否比马夫更本事。他答道,这又有什么困难。说完,他用手抚摸马的脖子,纵身一跃而上,风驰电掣地朝着太阳这方面跑。他的父亲及一般清客,望着马蹄所掀起的万丈尘埃,瞠目结舌地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到他骑马回到原处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大家赞赏不已。他的父亲给他慰勉鼓励一番:
孩子啊,我们这个国家的领土太小,容纳不了你这个大人才,你应该出去建立一个大帝国。
那时希腊已够强盛,东至于黑海,西至于亚得里亚海,南至于哥林湾,难怪亚历山大要暗自太息道:“照现在的情形来看,我要拓土开疆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二
当亚历山大年方弱冠,父亲被刺,他即帝位,一般形势十分混乱。他倾全力来平定周遭比较野蛮的民族,实行杀一儆百的手段。他的军官们贪婪残暴异常,有一次当某军官强奸了一个富家的妇人后,军官就问这个妇人金银宝贝藏在什么地方。妇人很机警地说藏在井里。他信以为真,连忙跳下井去搜寻,妇人便把大石头从井上掷下去,把军官打到一命呜呼。当亚历山大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他下令把妇人抓起来,几经审问,这才知道她是为希腊的自由而奋斗的巾帼英雄,于是亲自释缚,恢复她的自由。
搞军事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客观的力量和主观的条件,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就是这意思。那时波斯政府只知聚敛金钱,不知整军经武,它的外交虽然很活跃,它的军事却落后不堪。加以赋税繁重,中等阶级已经负担不起,一般小民早已降为农奴。就一般形势而论,波斯的骑兵还相当高明,但数目有限,不够分配;步兵却老弱疲惫,不堪一击;统帅又刚愎自用,愚蠢无知。这种衰弱而又多金的国家,当然易招外侮。
希腊地瘠民穷。穷国要求生存,只有向外发展一条路。它的一般民众,好战成性,一经主帅劝告,谁都愿意为国效命。凑巧那时希腊的冶金术及武器制造术天天改良,盔甲坚韧,戈矛加长,刀剑也很锋利。在战略方面,亚历山大懂得运用三万名轻车简从的步兵,四千名行动迅速的骑兵,尤其是他知道把各种武器配合得适当,一遇交绥,他便集中炮火于最重要的据点,实行中央突破。这种战术与战略的不断试验,再三改良,使亚历山大在年轻的时候,一跃而成为马其顿的英雄。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希腊的内乱早已平定,他便趁这机会横渡达达尼尔海峡。他命令他的亲信巴门尼恩(Parmenion)督率军队过海,自己却坐着旗舰到荷马的史诗里所描写的名胜特洛伊城(Troy)。这儿他预备了三牲福礼,膜拜天地神祇。他还到阿溪里的坟墓去进香,给阿溪里献了花圈,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幸福的阿溪里啊,你曾得到荷马的赞美!”
波斯之役,给亚历山大奠定他的武功的基础。在震声动天地的战场上,双方的骑兵对骑兵,步兵对步兵,长矛短枪,白剑利刃,打成一团。亚历山大的眼睛炯炯有光,头部稍微倾向左肩。他身穿铁甲,头戴钢盔,盔上插着两颗雪白的羽毛织成的白缨,雄赳赳,气昂昂,酷似所向无敌的三军统帅。他惯用一个大盾,能守善攻,可是波斯有两名大将——卢萨与斯比李迪(Rhoesaces and Spithridates)——骁勇异常。他被他们两位夹攻,白缨被他们击落一颗,铁甲被他们刺破。但身部头部都没有受伤。亚历山大暂避斯比李迪的锋芒,回头迎击卢萨。因为用力过猛,把长矛折成两截,于是他只好拔出利剑跟敌人周旋。当二人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斯比李迪突然来个旁敲侧击,并且乘势挥着一把利斧,把亚历山大的钢盔打了一个洞,几乎脑壳都被打破。当斯比李迪准备再来一手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亚历山大的护将克利塔斯(Clitus)早已把他挡住,同时将长枪把敌人刺死。这时,亚历山大倾全力来应战卢萨,敌人不支,个个弃甲曳兵而走。据史家的估计:波斯损失两万步兵,二千五百骑兵;希腊仅损失三十四人,其中步兵只占九名。他到处建碑立石,同时把他所抢到的战利品,派人送回希腊,分赠他的母亲和朋友。
在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的特长已经表现出来。第一,他的组织严密。他把步兵分为六旅,每旅一千五百人,这些兵多是从山上的农民募来,算是子弟兵,十分可靠。第二,他懂得信任将领,尤其是他懂得倚畀克莱特洛将军(Krateros)与奎诺将军(Koinos)为左右手,前者统帅方形阵的左翼,后者控制右翼,左右合作,首尾相应。第三,他懂得利用宣传。他把希腊的一般有名的史学家和诗人组织为宣传部,以便提高士气。第四,他懂得救死扶伤。他给死亡的士卒埋葬,他时常到医院去安慰受伤的战士,慰问他们怎样挂彩,静听他们叙述战绩,同时,他还使他们的家属免纳田税。英勇果断,共同甘苦,这正是名将成功的秘诀。
波斯的主力虽破,但它在爱琴海的海军根据地还在。亚历山大亲自前往视察,他觉得这些地方没有用重兵进攻的必要,于是放火焚烧,烧完之后,便率领军队东向,准备克服山地的堡垒。有一天,他打得筋疲力尽,全身发烧,凑巧附近有冷清清的雪水流到河里来,他跑到河内洗了一个澡,过了几天,他便病倒了。他的热度很高,头脑弄得昏昏沉沉,整夜不能安眠,有人乘机来个反间的计划,说他的军医曾受敌人的贿赂,打算毒死了他。他当机立断地说这个情报是假的。等到军医亲自送药进来的时候,他从容不迫地拿着药杯,一饮而尽,同时把那封告密的信交给军医去看。他本人的态度很镇定乐观,表示他对于军医有绝大的信任;军医偶尔受人的诬告,宛若晴天霹雳,表示非常惊讶,他不得不指天发誓,同时用手扶着床边,哀求亚历山大说:“请你信任我。”不久之后,病人的热度逐渐减退,睡眠也恢复常状,一切谣言,不攻自破。
大流士军队里有个马其顿的亡命客,名叫亚美塔斯(Amyntus),这个人深知亚历山大的个性。当他知道大流士准备在山谷的关口与敌人决战的时候,他即刻很诚恳地劝大流士不要轻举妄动,须严守中原的阵地,为的是势力雄厚的大军最宜阵地战,不宜山地战。大流士有意不接受他的忠告,反而说,这样一来,亚历山大会逃走。他坚决地说道,亚历山大不但不会逃走,而且会兼程并进,在山谷的关口一决雌雄。不料亚历山大的行动果如亚美塔斯所预测,大流士的兵力分散,骑兵也不发生作用,于是亚历山大得运用他的高明的战略,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虽然在这次战役中他的腿部受重伤。
亚历山大乘胜追奔逐北,希望生擒大流士;大流士损兵折将,仅以身免。亚历山大纵马回营,只见自己的兵士忙着劫掠大流士的物资。他们把金银宝贝保留下来,全部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脱下戎装,急急忙忙地预备洗澡,把所有征尘与酒痕洗得一干二净。他眼见澡盘、水壶、香料盒无一不是用黄金制成的,而亭台楼阁的堂皇富丽,花香鬓影的妩媚风流。这些眼前的繁华的气象,弄得他应接不暇。他回顾左右,不禁含笑地说了一声:“今而后知道皇室是多么豪奢!”
当亚历山大正准备吃晚饭的时候,他的部下带来一批俘虏,即大流士的母亲、夫人,及待字闺中的女孩。她们看见大流士的车和弓,以为他已经死掉,于是放声大哭。亚历山大百般安慰她们,派人告诉她们说,希腊与波斯交战,为的是争取霸权;只要波斯肯臣服希腊,他不但不追究既往许多不愉快的事件,而且把俘虏当普通客人一样看待,优礼有加,一点也不会怠慢。本来大流士的夫人以漂亮闻名,但他从来不对她动念头。甚至禁止部下在他面前提到某某女俘虏长得漂亮的事情。他凡事以身作则,所以大家都敬爱他。而少数浪漫成性的军官曾受他的严厉的警告,再也不敢为非作歹,免得他动了肝火,把他们置于死地。
亚历山大拜亚达皇后为干妈,这位干妈非常爱惜他,对于他的起居饮食,关照到无微不至。当他出征异域前,干妈打算把自己的名厨伴他同行,以便每天烹调海错山珍,给他开开胃口。他很委婉地推辞说,他平生不用名厨,因为他的老师教他晚上多散散步,早餐不愁没有胃口;早餐不吃过饱,晚饭才吃得津津有味。他偶尔也把玩杯中物,但他的目标不在烂醉如泥,而在酒后精神焕发,可以和三五清客滔滔不绝地长谈。白天他照例决定军事行动的计划,看看书,或者到郊外去打猎;晚上他洗完澡,便和亲信们在一起吃饭谈天。假如他收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便分给大家,自己一点也不留。由于他自小养成少食多动的好习惯,所以他的精神老是那么充沛,在事业上有那么多的成就。
三
当他的大军向叙利亚的推罗城(Tyre)推进的时候,他本人却和少数兵士冒着很大的危险,到附近的山上去旅行。他们下马,徒步爬上崎岖的高山。那时暮色苍茫,他们和大军失掉联络,不得不在一个非常不舒服的地方过了冷清清的一宵。他自信行动敏捷,索性冒险跑到敌人的兵营,刺刀起处,两个卫兵的头颅应声而落。他乘机攫取一个火把,不慌不忙地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即刻在营外起个大火;敌人一见大惊,彼此相率远逃,而那些向他包围的敌军也不知不觉地全盘溃败。
亚历山大之攻袭推罗城,只用少数军队,他的目标仅希望敌人疲于奔命,倒不想打个大胜仗。他有个占卜先生预计那个月的月底可以攻克推罗城,可是那天已经是月底,大家都讥笑占卜先生,说他的预言靠不住。为维护占卜先生的信用起见,亚历山大对兵士们宣布说,请大家不要把30号那天当做月底,相反的,他把那天暂改为23号。说完,他下令进攻。因为他拼全力去攻城,所有将士都兴奋异常,结果把推罗城一下子打垮。
他从推罗城得到不少战利品。他把这些东西分赠亲友,同时他特备一批乳香,送给他的占卜先生。这儿有个故事。当亚历山大年轻的时候,他拿了一大堆香火去拜神,他的先生劝他不要这么浪费,须等将来他做那些出产香料的国家的统治者的时候,他才可以随便烧香。现在他刚好管辖太尔城,这儿有的是香料,所以他特地送了一大批给他的先生,另外还附了一封信说:“现在我们送了大宗乳香给你,将来你用不着对神祇那么鄙吝了。”
无论在什么场合,他总是念念不忘荷马。当他的部下从大流士的皇宫里抢到一个稀世之宝的盒子,准备送给他的时候;人家问他把盒子来装什么,他毫无犹豫地答道:“用来收藏荷马的名著《伊利亚特》。”
本来“兵败如山倒”。自亚历山大攻陷推罗城后,地中海各城市,如阿发(Arvad)和彼普洛斯(Byblos),马上宣布和波斯脱离关系。西顿(Sidon)的军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波斯毫无好感,而且非常妒忌推罗城。亚历山大知道客观的形势大可以利用,所以集中力量,耀武扬威,给他们以一个极深刻的印象。
四
就在他围攻推罗城的七个月间,眼光四射的亚历山大已经准备远征埃及。他搜集资源,修理城郭,招募大批阿拉伯军队。有个军人告诉他说,远征埃及是很困难。他答道:“越是困难的事情,我越爱干。”他认为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将使敌人寒心破胆。
地中海之滨的骄阳十分可爱。亚历山大以七天工夫越过西奈沙漠(Sinai Desert),经赫里奥波利(Heliopolis)而抵孟斐斯(Memphis),即现代的开罗城。在这儿,他正式做起埃及王,努力调解知识阶级间的冲突。原来希腊是多神教,波斯是一神教。亚历山大到了埃及,他可以很自然地向当地的神祇去礼拜;而波斯人从前初到埃及的时候,却把寺庙的神圣的水牛宰掉。光是宗教的原因,埃及人不能不讨厌波斯人,而欢迎亚历山大。
这年的冬天,亚历山大很小心地把埃及的行政重新组织,关于埃及的经济的重要性及国防的策略,他在希腊时早就明了。他主张很缜密的分工合作,所有民政、军事、财政等官吏都对他个人直接负责。因为他可以控制每个官吏,所以他再也不怕他的部下有飞扬跋扈的不稳分子。
在亚历山大的计划中,埃及算是地中海的一个国家,所以托勒玫(Ptolemy)建议在这儿建立一个殖民地,作为希腊的势力的中心。从前埃及根本没有大商埠,为的是埃及人和波斯人都尽力避免跟外界接触。经过亚历山大及其谋士再三商谈后,他主张在尼罗河三角洲靠深海的地方成立一个城,即现在我们所称的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按:亚历山大时常把他所克服的城市名为亚历山大城)。他和都市设计专家细心研究,那个地方应该做商业中心,那个地方应该做神庙,那个地方算是城墙的界限。一切设施都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虽然亚历山大城还不能够取推罗城的地位而代之。
现在地中海的门户洞开,希腊的音乐家、戏剧家、艺术家相率南下埃及,所以希腊的军队在埃及住得相当舒服。那时各国已经平定,只有叙利亚蠢蠢欲动。亚历山大罢免叙利亚的都督,为的是他疏忽职务。无论在希腊或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士官们天天招兵买马,加紧练习,而他的军队总数已经达到骑兵七千名,步兵四万名。
亚历山大的兵力固然雄厚,波斯那边也不甘示弱。亚历山大的参谋劝他采用奇袭的战略。他不赞成这意见。他认为两军对垒,应该采取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用不着奇袭或偷渡。他认为波斯帝国可以克服,但是克服的方法,与其用屠杀的手段,不如想法挫折对方的士气,动摇对方的军心。换句话说,打仗时须牢记“擒贼先擒王”的妙计,因为对方精锐部队一经打败,其余虾兵蟹将当然像破竹一样,被打到一败涂地。
亚历山大自信所向无敌,假如他能够运用他的骑兵去打破敌人的神经系的中枢,即大流士王本人。在波斯帝国,人民是为皇帝打仗的。假如他能够生擒大流士本人,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避免这种致命的打击,敌人也尽力维持镇定,单从旁敲侧击入手。假如敌方成功,那么这形势将严重不堪,何况他们的车辆及象群还会骚扰前线呢。
亚历山大审时度势,先研究客观力量的强弱,阵容的虚实,然后召集所有将官,举行一次紧急会议。他提出作战计划的纲领,注重这次战事的性质。他教将官们把他的意旨传达给各位士兵:纪律须严明,即所谓军令如山;传递训令及口号时须敏捷而正确。一切布置就绪后,他便回到帐幕里,熟睡一宵。
距离兵营四里外,有个熊熊的火光。这个晚上,波斯的军队小心戒备,整夜没有好睡,但是亚历山大却睡到日高三丈还没清醒。他的兵士早已吃完了早点,听候命令。最后,巴门尼恩冒险把他叫醒,但他还是不慌不忙地穿着布质的甲胄,骑了一匹小马,到处鼓励兵士。他高举右手,遥望天空,自言自语道:“天啊,假如我是宙斯(Zeus)的儿子,那么现在让我加强防卫希腊!”
在这次战役中,波斯兵多,希腊人少,以寡敌众,艰苦异常,然而亚历山大的英勇镇定的气概,这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最容易出风头。那时消息传来,说巴门尼恩被敌人包围,所有辎重损失殆尽,要求亚历山大赶紧派兵援助。他想了一会儿,用十分坚决的口吻对报信的人说:“请你告诉巴门尼恩罢!假如我们打胜仗,我们将获得敌人的辎重;假如被打败,那么每个有勇气的人将一死了之。”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最能激励将士。他鞭策各路军队前进,敌人仓皇失措,一哄而散。
波斯的将官梅查奥(Mazaios)派他的儿子来迎接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命他仍做他所属的州的民政厅长。像在埃及一样,亚历山大派一个马其顿人做总司令,一个希腊人做财政厅长,另外还派一个已经投降的波斯人来做阿门尼亚的长官。因为希腊的兵不够分配,所以他特地下令招募土人,参加马其顿的军队。此外,他的财源大大增加,而从前希腊被波斯抢去的艺术品也乘机拿回。
五
公元前331年的冬天,亚历山大抵达红海北岸的波塞宝利城(Persepolis),这儿他释放监狱里的政治犯,受人民的热烈欢迎。自春徂冬,他的军队已经尝过1500英里的长征的滋味,而沿路打仗的艰苦生活自可想见。因此,他下令全军,暂时在这儿休息。他发现波斯人的贵族的气味比较浓厚。在希腊,男耕女织,这是常事,而他本人所着的外套就是他的姊妹们亲手制成的。在波斯,稍为有一点地位的妇女,谁也不肯摸一摸针黹。他从这个角度看出波斯的专制帝王式的生活和故乡荷马式的简朴的生活是截然不同。
亚历山大最高的愿望,是要生擒大流士,然后迫他逊位,派他做某省的负责人,或者在马其顿人的监督下,做个傀儡一样的波斯王;而他本人却要升为大王,或者当亚洲的“万王之王”。
从波塞宝利城,他移师北向,直指埃巴坦那城(Ecbatana),从埃巴坦那城,他又往北穷追,在十一天内抵达拉艾城(Rhagai),这个城是在里海南岸。他的行军的迅速,使许多人马都赶不上。这儿是沙漠区域,水草粮秣都成问题。他派了他的亲信去备办粮秣,一面秣马厉兵,拼命追击。他跟少数侍从跑了一夜,第二天又跑了大半天,到了中午时分,他抵达一个乡村,即大流士曾经住过的乡村。他问明路径后,当天晚上又跑了一宵。最后,他在一处发见大流士仰卧泥泞中,流血如注,不久便溘然长逝。亚历山大把自己所着的外衣脱下来,给大流士的尸体盖上,派人送他的灵柩回波斯,卜葬于皇室的陵园。
自埃巴坦那城占领,大流士王死后,战争的性质便起了很大的变动。在波斯这个地方,再也不会有什么大战事了,剩下的唯一的工作,就是调整内部:例如怎样应付东北部的一般王公,怎样征服山地的武夫,再进一步,还要准备侵略印度。事实上,亚历山大的足迹所到的地方,早已超过希腊地理学家的知识的范围。
他的军队重新聚集于查特拉卡塔城(Zadrakarta),即里海东南岸的一个大城。这儿有一群强盗把他的名驹偷走,他这一气非同小可。他公开宣布说,假如强盗不把他的名驹送回来,他将把整个城屠杀得精光,结果,强盗又偷偷地将这匹骏马送回。
在这期间,波斯帝国许多将领接二连三地投降。亚历山大的眼界大开,他觉得希腊如与他所征服的近东各国相较,实在微小得可怜。那时他的领土日益扩大,单用马其顿人与希腊人,实在不够分配。他佩服波斯人的英勇,同时他赏识他们的办事能力,虽然波斯人在行政上带着根深蒂固的东方人的习惯,凡事得过且过。
六
上文已经说过,亚历山大的生活严肃,饮食简朴,可是他这样良好的习惯对于他的手下毫无影响。他的亲信们的生活穷奢极侈,有的预备了十二里长的大网,作隆冬狩猎的工具;有的征用骆驼队,从埃及运来细软的白沙,作体育馆的用途;有的用银钉来钉鞋底。难怪某贵族的儿子说道:“从前的波斯只有一个大流士王,现在你们却有许多个亚历山大!”
本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雄谋大略的帝王一贯的作风,亚历山大当然不会例外。有一天,他听见菲洛塔(Philotas)对他的情妇夸张地说,亚历山大不过是个小孩子,而他的成功,全靠巴门尼恩这一家。接着,关于菲洛塔的谣言纷至沓来,亚历山大逮捕他,并且在审判时亲自讯问。据说:菲洛塔曾听见有人谋害亚历山大的消息,在两天的时间内,他并没有把这重要的消息报告上去;因为他身当骑兵统领,每天有两次觐见亚历山大的机会。他把这个消息秘而不宣,这证明他居心叵测。根据这种理由,菲洛塔被判死刑,由一队兵用乱箭把他射死。
回头我们要说另一名将巴门尼恩。他算是两朝元老,对于腓力及亚历山大一样地尽忠,而且在亚历山大的战役中损失了两个爱子。但是,亚历山大是个铁石心肠的人,私人的感情绝对敌不过国家的利害关系。自巴门尼恩的通敌的罪名成立后,亚历山大就派兵包围他的家庭,一般人都不准出入。当这位老将还在花园散步的时候,三名上校推门而入,他们把“圣旨”交给他,他拆开公文,内容没有看完,身首已经异处了。
巴门尼恩死后,他的部下准备反叛,亚历山大却棋高一着,把原有的部队重新整编;终亚历山大之世,这一支军队永远是他最得力的劲旅。
亚历山大是个聪明人。他在近东一带住了几年,很快便明了当地的人情风俗。他很狡猾地在宫廷大宴会时实行“叩头”这种礼节,希望用礼节来避免不幸的事变。每个客人——无论是马其顿人、希腊人、或波斯人——被请去喝皇帝的酒杯里的酒,同时彼此互相接吻。但是,在没有喝酒前,每个客人必须鞠躬。
当时有个名士克莱托斯(Kleitos)看不惯这种虚伪的繁文缛节,他顺口朗诵希腊大诗人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一首诗:
哎呀,希腊的人情是多么刻薄!
战利品上刻着历代帝王的大名;
——战场上却流着别人的心血!
亚历山大听完这些句子,他并不生气,他只命克莱托斯离开宴会厅;但是克莱托斯已经有三杯酒落肚,胆量增加了不少。他指着亚历山大说道:“因为我们马其顿人拼命流血,所以你才能够贵为天子,自称是神明的子孙,连父亲腓力也不认!”克莱托斯被一般朋友拉出来,可是他越骂越起劲。最后,他大声嚷道:“亚历山大,请你出来,老子在这儿等你!”亚历山大怒不可遏,随手把护兵的长矛拿一个来,一下子把他刺死。
克莱托斯死后,亚历山大不胜懊悔,他打算自戕,后来经多人劝慰,他才改变念头。
就在征服波斯的时期,他俘虏了一个游击队长的爱女罗珊(Roxane)。他一见钟情,决定娶她为皇后。一切仪式,完全按照波斯的风俗进行。波斯人结婚时,最重要的节目,就是新郎新妇二人同吃一块麦饼,而这块饼须由新妇亲手切开。亚历山大在感情冲动下,拔起剑来乱切一顿。他虽然饱经血战,但新婚生活的快乐,到这时候才亲切尝到。
七
自公元前330年以来,亚历山大就有意远征印度。他是个有雄谋大略的人,一天也闲不得。自波斯全部平定后,他便遣派骑兵去预备浮桥,制造船只。他一路打来,宛若拉朽摧枯,一点也没有抵抗,到公元前326年的春天,他的军队已经在印度会师,地点是在阿托克(Attock)附近。
亚历山大初抵印度的时候,对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似乎都觉得莫名其妙。这儿的人口那么多,一般人的皮肤那么黑,河流那么大,僧侣又多如过江之鲫。此外,还有大象和鳄鱼,这些东西他从来没有见过。当他初见鳄鱼时,他还以为自己是置身于埃及的尼罗河畔呢。
相传有个故事。亚历山大在印度看见几个隐士,他们就在他的面前把双脚用力的顿。亚历山大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答道:
亚历山大王呀,每个人只占着方寸地方,即我们所站的一点点地方。你和常人一样,可是你现在不惜长途跋涉,背井离乡,既麻烦自己,又骚扰他人;不久之后,当你死去的时候,你只能占着一抔黄土,埋葬你的遗骸。
亚历山大听了这些话,不胜赞赏,可是他赞成的是一回事,干的又是一回事。他决定要横渡印度河。他预先搜罗粮秣,静待机会,同时,他把船只分为好几队,在河上日夜不断地遊弋,逼得守军招架不来,这样,他可以挫折他们的机动性。到了准备成熟,天时适合的时候,他便在离营十七里的上游来个夜袭。印度的守军方寸大乱,骑兵四处分散,步兵早已溃败,亚历山大网开一面,留个出路,让守军全盘退却。守军的主帅伯乐(Poros)知道大势已去,命令自己的部下把他送到亚历山大的大本营去自首。亚历山大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他只希望得到帝王一样的待遇。亚历山大一一照准,而且赐他更多的领土。
自远征以来,八年之间,原有的一班人马伤亡过半,兵士们疲倦不堪,他们急急地要衣锦还乡,看顾父母妻子。他们也希望亚历山大在这大功告成的时期,重返希腊,改组政府,然后再招新兵,多买骏马,继续远征印度、黑海,或迦太基。一般将士感极而泣地静听一位名将奎诺条陈上述的理由,可是亚历山大本人听不下去,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第二天,他又召集一个会议,说他仍要继续远征,高兴同行的就去,不愿意的尽可解甲归田。他用这些话来试探大家的意旨,可是谁也对于持久战不发生兴趣。最后,他宣布自己决定重返希腊,兵士们听见这消息,谁都高兴得要命。
亚历山大班师回国,途经巴比伦,他接见西方各国的使节,这些人都来庆贺他东征胜利归来。这时,巴比伦的天气热得要命,他在游泳池边睡觉,不幸着了凉,患了重伤风,热度天天增高。在生病的几天中,他天天做噩梦,醒来恐惧异常。他的热度继续增高,口渴得要命。他自知性命难保,于是召集各将领在他的病榻旁边会议,看看谁最适合做他的继承人。接着,他的病况加重,热度有增无减,到了二十八日夕阳衔山的时候,这位缔造希腊帝国的大王终于弃世,时仅三十三岁。
名将的死,宛若流星的陨落,瞬息之间便无影无踪。他死后,希腊帝国立即瓜分,同室操戈,彼此互相屠戮。埃及归附杜兰美,在他的统治下,把亚历山大城改为埃及的京都,一时科学、哲学及一般文化都逐渐进步。波斯、美索不达米业及小亚细亚另给一个将军赛路加(Seleucus)割据。名震一时的古代最大的希腊帝国,就这样分崩离析,徒供史家与诗人做写作的题材罢了。
在文化上,亚历山大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他没有盖过什么坚固的马路或伟大的建筑物。虽然由于东征西伐,他多少会促进欧亚的交通及贸易关系;但是就他本人而论,除英勇善战这个大名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纪念。
1951年4月15日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