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演述,中学较西学为难,西学有涂辙,中学无涂辙也。是编有鉴于此,故于所引之书,皆于其下作一记号。如第三节一,检附卷中第三节(一),即可知其出处;其不作记号者,皆二十四史之文,因是编以二十四史为底本,故不复注其出处也。其正史与他书交错于一处者,仍注出处。其一节中征引过繁者,均注出处于本文之下,不复编号,以省错误。

是编分我国从古至今之事为三大时代,又细分之为七小时代。每时代中于其特别之事加详,而于普通之事从略。如言古代则详于神话,周则详于学派,秦则详于政术,是也。余类推。

书中所引人名、地名,各从其所本之书,而见于标题及案语中者,则以至通行之书为本。如包牺之名,即用《易》文也。余类推。

列史年表,与古人著述,有与史事关系极切,而其物又无可删节者,皆全篇附入,以供博考。

历史必资图画,然中国古图画不传,后人所补作者,甲造乙难,迄无定论,是编一概不录。

中国历史体段太大,仓猝编述,漏误必多,当俟将来加以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