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顺治三年)清兵已经奠定河北,削平中原,西入陇、蜀,南下闽、浙;且继续利用中原的人力与物力,驱使汉奸与败类,以压倒之势,长驱而入西南;企图一击而下荆、楚,再击而践粤、桂,三击而入黔、滇,以完成其最后的征服。

在这一时期,李自成、张献忠已先后败没,弘光、隆武已接踵覆亡,中原人民反抗清兵的斗争遭受了极大的挫折。但历史的挫折,并不能消灭中原人民反抗清兵的斗争,反而作了这个斗争走向新的阶段之杠杆。不久,新的反清政府,又在中国西南出现了。

顺治三年十月,明代的遗臣夙将,瞿式耜、丁魁楚、何腾蛟、王大澄、吕大器、严起恒,以及李自成的残部李赤心、高必正等,他们鉴于民族国家的灭亡,迫在眉睫,不能不树起反抗清朝之最后的旗帜,保卫大西南,因相与推戴桂王由榔监国于肇庆,重组政府,继续抗清斗争。这个政府,是为桂王政府,是南明第三个政府,也是南明最后的一个政府。

桂王政府成立以后,改元永历,诏诰天下,奖励文武兵民,同仇恢复。在新政府的政治号召之下,西南人民无不慷慨激昂,奋袂而起,在湖南、江西、两广,最后在云、贵,展开了反抗清兵之最残酷的武装斗争,这个斗争支持了十六年之久(1647—1662),终顺治之世,在中国的西南,还有一个“明朝”存在。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永历时代的客观环境,较之弘光隆武时代,都要恶劣得多。以统治地域而论,当时控制在桂王政府之下的领土,只有湖南、两广、云、贵五省及川南和鄂西之一小部分。而且在此等地域内,当时亦有汉奸头子洪承畴所领导的敌伪政治和军事的秘密破坏运动,如在湖南,则有江禹绪;在广东,则有吴惟华;在云贵,则有丁之龙。这些大大小小的汉奸,他们在敌人驱使之下,揭起“招抚使”的旗帜,到处组织汉奸,收买军队,充任清王朝进攻西南的鹰犬。这较之弘光时代尚据有江、淮以北,隆武时代尚掩有大江以南,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以言兵力,当时桂王政府直辖的军队,只有丁魁楚所部的粤军,何腾蛟所部的湘军。而所有的粤军已腐化不堪,湘军又骄横无比。《永历实录》云:“(丁)魁楚制粤两年矣,岭北溃乱,魁楚犹怙安不修戎备,将吏以贿为进退,唯日遣水军涸灵羊峡取砚石于老坑,至是武备单弱,不能自振。”[1]是以当李成栋进攻广东之役,遂全军覆没。至于湘军,据同书记何腾蛟语云:“湖南重兵猬集,已复之土,弃为青磷白骨之场。而诸将狼戾狐疑,制臣不能辑之,臣又何以辑之?唯有狐掌鸣号,誓死报国而已。”[2]是以自孔有德进攻衡阳之役以后,湘军十三营“皆自为盗贼”。由是两粤空虚,江、楚骚然,而政府遂无一兵一卒。这较之弘光时代尚拥有江北四镇、左良玉三十六营和川、湘、闽、赣之军;隆武时代尚拥有庞大的闽军、浙军以及集结在江西的新旧军,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以言物质资源,当时永历政权已经退处西南山岳地带,这里山林多而耕地少,土地所出,仅足自给,军需供应,大成问题。而且这里为少数民族的故乡,苗、瑶杂处。由于明代政府对少数民族之一贯的高压政策,土、汉的情感,极为恶劣。因之,当明代政权退到西南以后,不但不能得到少数民族的帮助,而且经常受到他们的威胁。如永历元年九月,当清兵陷全州逼桂林之时,土司覃鸣珂即乘危攻陷柳州。又如永历十二年十月,当清兵由广西西犯贵阳之时,土司岑继禄即为清兵作向导。像这样的现象,对于动员人力与物力,当然是严重的障碍。这较之弘光时代尚拥有淮、扬繁富之区,隆武时代尚拥有闽、浙滨海之地,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然而弘光、隆武,皆不过一年左右即归覆亡,桂王政府反而能把抗清斗争支持到16年之久,岂非奇迹!或曰,此乃“天眷中国,不殄明祀”。但是我们知道,“弘光殄祀,隆武就戮”,天之殄明祀者,已一而再矣。是天命之说不可信也。或曰,地理条件,保障了桂王的斗争。但是我们知道,长江、大河之险,并不能保障福王于不败;钱塘、仙霞之阻,亦不能巩固唐、鲁两王于闽、浙,是地利之说亦不可信也。我以为桂王政府在更恶劣的客观条件下而能支持较长的时期,既非天命未绝,亦非地理保镖,而是当时南明社会内部不协调的因素之消解,与各阶层的人民最后大团结之结果。

我们知道,当弘光时代,南明社会内部尚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对立。当时的政府,一面要抵抗清兵的进攻;一面又企图和清“连兵西讨,问罪秦中”。因之不能集中力量迎击强敌,以致结果与李自成并倒。到隆武时代,虽由于李自成残部之归附,局部地缓和了内部的矛盾对立,但督剿张献忠,仍为当时政府主要任务之一,因之亦不能集中全力,迎击清兵,以致结果唐、鲁两王又与张献忠同归于尽。到永历时代,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残部都在民族国家的危乱之前,变成了支持桂王政府的主力军。在这一时代,桂王政府已无“寇”可剿。若谓有“寇”,则此所谓“寇”已经不是以前的“流寇”,而是大明王朝的“叛将”与“贼臣”。即因社会内部矛盾对立的消解,因之桂王政府便只有一个敌人,一个任务,即反抗清兵的进攻,收回大明的天下。

其次,我们又知道,弘光隆武两朝的政府,完全是明代残余官僚和士大夫的政府,他们没有把政权建筑在广大的人民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虽然出现了史可法张煌言等这一些出类拔萃的大英雄,结果,也还是敌不住马士英、阮大铖、郑芝龙这一类卖国求荣的大汉奸。至于桂王政府则与以前两个政府不同,他不是纯官僚士大夫的政府,而是官僚士大夫和被称为“流寇”的农民军,下至塾师、游客、卜筮、胥吏、寒士、落魄书生、江湖豪侠,以及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大众之政府。换言之,桂王政府是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民之“混合政府”。所以在当时士大夫金堡看来,简直就是“匪人”的政府。即因桂王政府变质为“混合政府”,所以他才能在更恶劣的客观环境中,支持16年之久。

注释:

[1]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三、卷七。

[2]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