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元朝的总体评价,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在我国历史上,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如果你说元朝亦有什么“之治”,有些人就不能接受。对于北魏、清朝也是如此。我觉得这样看问题是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出发的。无论哪一个民族建立中原王朝,都要和中原的地主阶级结合,依靠中原地主阶级进行剥削,不然就不能统治下去。所以不能单纯地从民族上来看问题。当中原的皇帝宝座上,坐着一个少数民族的皇帝时,这个时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时代,所以,也是激起人民反抗最多的时代,阶级矛盾是主要的,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民族矛盾。在元朝时,蒙古统治者在中原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剥削人民,而汉族地主进行剥削时,也需要依靠蒙古贵族的统治。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合的。我们决不能把元朝起义的原因全部归结为民族矛盾。
从元朝的社会经济来看,是发展了呢,还是衰退了呢?北方在金朝末年,社会经济残破不堪,很多地方的生产衰落了,这不能完全由成吉思汗及蒙古人负责。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北方生产的残破是经过一个历程的。主要是金朝末年,统治阶级政治衰败,平时大肆剥削、欺压人民的结果。金朝政权逃到河南,河北人民纷纷起义,很多地主(汉族的和女真的)被杀。地主也屠杀了很多农民。人口大量死亡,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金朝灭亡后,蒙汉统治阶级在北方开始恢复生产。南宋灭亡时,江南破坏得并不太厉害,只是作战地区有些破坏,广大的地区和南宋时代一样,社会根基没有触动。所以南宋灭亡后,社会生产基本上未受到破坏。北方有些地方(如山西)后来恢复得很好,没有闲地,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甚至做到一亩地养一个人。所以不能说元朝的经济没有恢复、没有发展。在元朝,耕地面积扩大了,边疆开发了,牧地开发了,棉花完全普及了,棉花代替了丝麻。据记载,中国北方原来是丝麻遍野,到了元朝,被棉花代替了。这在穿衣问题上,是一个很大的改革。从前穷人穿麻,现在穿棉了。所以,从经济作物上看来,元朝也不是衰落得很厉害;从耕地面积上来看,北宋、南宋还不能和它相比。
从民族关系上来看,当时元朝国内分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是不是绝对的等级界限呢?不是的。在中央政权和军权方面,蒙、汉是有区别的,如蒙古人为正职,汉人为副职。法律上规定,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这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族的统治阶级互相勾结在一起,共同欺压广大人民,这才是元朝的根本性质。中央政权只是掌握在几十家蒙古贵族手里,广大的蒙古人民仍然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中央还设有宗仁卫,专门赎买沦为奴隶的蒙古人子女。这充分反映了蒙古族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广大的蒙古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
从成吉思汗以后,蒙古族才逐渐形成。成吉思汗时,蒙古强大起来了,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北方部落不再被人吞并,蒙古族才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回族也是这个时期形成的。许多中亚细亚人,原来信奉回教,来到中原以后,定居下来,接受了汉族的经济、文化。尤其是到了明朝,虽然风俗习惯还是回教的,但是经济生活几乎和汉人差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吐蕃。从元朝起,西藏开始成为祖国多民族中的一员,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唐朝时,西藏和中原的关系就很密切,两个王朝是甥舅关系。到了元朝,在那里设立了十三个万户府,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云南的开发,赛典赤、张立道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他们去云南后,实行了许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给人民带来了很大好处。总而言之,吐蕃、云南在这时都开发了,那里的民族成了中国多民族中的一个成员。这是前代稀有的事。
少数民族对祖国科学文化方面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在文学、美术、医药等方面。少数民族在这方面的著作之多,是空前的,虽然不少是用汉文写的,但是作者是少数民族。
此外,中外交通特别发达。陆路通波斯、叙利亚、俄罗斯、欧洲;海路从泉州通波斯湾、印度和东南亚。上海以北的浏河,就是当时出海的重要港口,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是从这里出发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元朝海外交通的继续和发展。
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东西文化得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西方的天文学传到中国来,当时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都设有观测站。中国的火药制造、医药、纸币也输入西方。
研究历史应该做到史与论结合。我们研究元朝的历史,首先要看原始材料,还要对史料进行分析。史料都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这一时代的这种说法,对这个地点、这个时期来说是真实的,对另一地点、另一时期就不适用了。譬如《元史·刑法志》里有一条禁令:“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违者,笞二十七。”(有人说:本来应该打三十下,由于蒙古皇帝的恩赐,减了三下,所以只打二十七下。其实元朝的打法都是二十七、三十七、四十七下。蒙古旧俗历来就是如此,到内地来仍然如此。)这只能是某一阶段的禁令,因为一更三点,天还没有黑。如果说元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里,每天夜里街上都没有一个人走,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对史料要具体分析,不能脱离时间、地点,不可以偏概全。
又如《元史·刑法志》中的禁令:“诸汉人持兵器者,禁之。”“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柱杖者,禁之。”元朝收的兵器最多,但元朝的起义也最多,可见,这一禁令并没有始终起作用。有的文章根据这条禁令证明元朝统治非常黑暗,这是不妥当的。
总的看起来,元朝也有黑暗的地方。但在元朝,吐蕃、蒙古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云南开发了,宋、金两朝残破的地方也恢复了,可见,元朝对中华民族也有贡献。对于文献资料中的记载,要分析是哪个地点、哪个时期的东西。不能只突出其中的一两点,尤其不能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来看元朝。元朝跟其他朝代一样,经济也是发展的,不是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