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光

郑重光
  • 姓名:郑重光
  • 别名:字在辛,号素圃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仪征
  • 出生日期:1638年
  • 逝世日期:1716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郑重光(1638年-1716年),字在辛,号素圃,晚号完夫 ,是清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医家。1638 年出生于江苏仪征,祖籍新安歙县 ,后曾寄居江都,最终迁至扬州府城 。


1662 年,郑重光的父亲病重,他长时间侍奉左右,亲尝汤药,但父亲仍不幸离世,不久后自己也身染疾病。这段经历,让他深感当时医者医术不精,于是发愤研读医书,从《内经》开始,博览群籍,最终彻悟医理,治病多有奇效,尤其在伤寒、温病领域见解独到 。


在伤寒研究上,他推崇张仲景,认可方有执的错简说。他对阳明病有深入见解,认为阳明分经、腑病各有提纲,存在风寒表里之分,与三阴互为表里,还强调保护阳明胃气的重要性,并提出阴阳及三阴间有合并病的观点 。他删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中的繁复部分,加入喻昌张璐、程郊倩等诸家学说及自己的见解,写成《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 。后又著《伤寒论证辨》三卷,依症状分经阐述病情 。还参校柯琴的《伤寒论翼》两卷 。


对于温病与疫证,郑重光明确加以区分。他指出,疫邪因人体质不同,病发寒热各异,体质厚实者受热证,薄弱者则阳气耗损致虚寒证。鉴于吴又可《温疫论》中未区分温病与疫证,且忽视虚寒疫证,他撰写了《温疫论补注》两卷 。


临床实践中,郑重光强调脉证合参,用药不拘泥于苦寒,倡导伤寒可温补,是清代伤寒学派辨证施治派的代表人物 。他将平生治验编成《素圃医案》四卷,医案体现出鲜明的火神派风格,善用附子、姜、桂等药物 。后世将这五部著作合刊为《郑素圃医书五种》 。此外,他还重刊了先世的《集验简便诸方》 。1716 年,郑重光去世,乡里私谥 “贞悫先生” ,其子郑钟蔚继承其医学事业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