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端升(1900年2月25日-1990年1月21日),上海人,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生。1912年入南洋中学。1917年入北京清华大学预备班。1919年夏,赴美国留学,先入北达科他大学,1920年获学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2年2月,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24年2月,又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25年任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组编纂。1928年4月,任国民政府大学院文化事业处处长。三十年代初,任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学副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8年6月,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12月,任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7月,任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7月,聘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团部评议员。1945年4月,任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先后四次访问美国。1948年4月,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10月聘为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员。1952年任北京政法学院院长,并任《中国建设》(英文刊物)编辑部编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二、四、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等。1990年逝世。终年90岁。
出版著作有《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德国的政府》(1934)、《法国的政府》(1934)、《战后世界之改造》(1942)、《战时中国的地方政府》(1943)、主编《民国政制史》(2卷本,1937)、《中国政府中军事的作用》(1948)、《中国的政府与政治》(1950),翻译《英国史》(1933)。发表论文主要有:《近世宪法的立法和行政的关系》(1925)、《宪法论》(1930)、《西班牙新宪法》(1933)、《苏联新宪法》、《宪法初稿评议》(1934)、《论宪稿中人民代表机关的保守性》(1934)、《论宪章中的人权章》(1934)、《评立宪运动及宪草修正案》(1934)、《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4)、《孙中山先生的宪法观念》(1935)、《论官等官俸》(1937)、《战后中国的要求》(1943)、《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共同纲领》(1950)、《开展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9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