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杏泉,名炳扬,清元和县人,是晚清时期的吴门名医。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65年) 。从抄本题记等资料可知,他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于上海行医,彼时应诊者众多,声名远扬。邵杏泉出身医学世家,其曾祖邵步青是薛一瓢(薛雪)徵君的得意门生,从祖鲁瞻先生、从父春泉先生也都传承医业,至邵杏泉已历经四代从医,家学渊源深厚。受家族熏陶,他早年对医学兴趣浓厚,勤奋钻研中医典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医学成就上,邵杏泉对温病学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颇深,辨证用药多受该学派影响。他不仅将曾祖邵登瀛的《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妇科歌诀》三书重新考订,补其残缺并刊行,还凭借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自著有《三折肱医书》二卷、《经验方》等。由不同弟子抄写整理而成的《邵氏方案》六卷,共涉及七十种疾病,涵盖内、外、妇等多科,记录医案千余条,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参考。同时,他还是晚清吴门名医鲍竺笙、王少耕之师,桃李芬芳,为中医传承培养了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