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日:“小心翼翼。”《小雅》日:“揣揣小心。”心量之廓然也,而顾小之,何哉?世有自命君子,而物望不孚,德业不进者,无不由于自是而自大。自大则廉而刿物,才而陵物,议论高而拂物,方且是己非人。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小则偏愎狭隘,而一物不能容,奚其大!诚能自反而心常畏,畏生谦,谦生虚,虚生受,而无一物不可容,奚其小!齐桓葵丘之震矜②,叛者九国;考甫三命滋益恭,明德奕世。然则人之自大也,适所以自小与!君子惟不自大,斯能成其大。
作伪之事千万端,皆从不自反而生乎!作德之事千万端,皆从自反而起乎!不自反,则终日见人之尤也;诚反己,则终日见己之尤也。终日自反,则放心不收而自收;终日不自反,则心虽强收而愈放。愈内敛则愈无物我,而与天地同其大;愈外骛则愈歧畛域,而与外物同其小。《诗》曰:“唐棣之华,翩其反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①选自《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8—10页。
②指齐桓公建立霸权后,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邀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显示了齐的霸主地位。
圣其果生知乎,安行乎?孔①何以发愤而忘食?姬②何以夜坐而待旦?文何以忧患而作《易》?孔何以假年而学《易》乎?圣人之过,圣人知之,贤人不知也;贤人之过,贤人知之,众人不知也。假年学《易》,可无大过,小过虽圣人不免焉。众人之过,过于既形;圣人之过,过于未形。故惟圣人然后能知过,惟圣〔人〕然后能改过。“不远复,无祗悔。”“颜氏子,其殆庶几乎1“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知过密不密之别也,复道远不远之别也。故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惜时。《诗》曰:“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清竹萌能破坚上,不旬胃面等身;荷蕖生水中,一昼夜可长数寸;皆能持天载地。土让水,水让火,火让风,愈虚则力愈大。人之学虚空者如之何?曰:去其中之窒塞而已矣。中无可欲则自虚,无可恃则自虚,虚则自灵矣。《许》日:“瞻彼淇(澳,蔡)〔奥,绿〕竹猗猗。”“瞻彼淇(澳,)〔奥,绿〕竹如簀。”《大学》格竹之法如是,彼格之不悟而生疾者何为哉?受磨之镜,专为锻金之冶而不为受锻之金,世情类然也。为人何其厚,为己何其薄?《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专为攻玉之石而不为受攻之玉,专为磨镜之药而不为
①指孔子。
②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被商拘里而演《易》。
③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程颐、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提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