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卫头目,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济物而专以伤物,是鸷禽之爪牙,蜂虿之芒刺也。才乎,才乎!《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人有恒言曰“学问”,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岂惟自视欲然哉?道固无尽臧,人固无尽益也。是以《鹿鸣》②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③。
①选自《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35—38页。
②《诗·小雅》篇名。也是“二雅”的第一篇,是贵族的宴会诗。③《诗·小雅》篇名。贵族宴请朋友、故旧的乐歌。
读《皇皇者华》①之诗,喟然曰:为此诗者其知治天下乎!一章曰“周爰咨诹”,二章曰“周爰咨谋”,三章曰“周爰咨度”,四章曰“周爰咨询”。世固有负苍生之望,为道德之宗,起而应事,望实并损者,何哉?以匡居之虚理验诸实事,其效者十不三四;以一己之意见质诸人人,其合者十不五六。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设身处地,乌能随孟水为方圆也?自非众议参同,乌能闭口造车出门合辙也?历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势,阅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揽人材但取文采而不审其才德,一旦身预天下之事,利不知孰兴,害不知孰革,荐黜委任不知孰贤不肖,自非持方枘纳圆凿而何以哉?夫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勤访问,必自其无事之日始,《皇华》之诗知之矣。
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王伯之分,在其心不在其迹也。心有公私,迹无胡越。《易》十三卦述古圣人制作,首以田渔、耒耜、市易,且舟车致远以通之,击柝弧矢以卫之;禹平水土,即制贡赋而奋武卫;《洪范》八政,始食货而终宾师;无非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后儒特因孟子义利、王伯之辩②,遂以兵食归之五伯③,讳而
①《诗·小雅》篇名。为君王派遣使臣之诗,以勉其不辱使命。
②孟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崇尚义反对利;把王、霸对立起来,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前者与墨家相对立;后者与法家相对立。
③“五伯”即“五霸”,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间、越王勾践。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不言,曾亦思足民、治赋皆圣门之事,农桑、树畜即孟子之言乎?抑思屈原志三后之纯粹,而亦曰“惜往日之曾信.兮”,“国富强而法立”,孔明王佐之才而自比管、乐乎?王道至纤至悉,井牧、徭役、兵赋,皆性命之精微流行其间。使其口心性,躬礼义,动言万物一体,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不习,国计边防之不问;一旦与人家国,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举平日胞与民物之空谈,至此无一事可效诸民物,天下亦安用此无用之王道哉?《诗》曰:“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工骚墨之士,以农桑为俗务,而不知俗学之病人更甚于俗吏;讬玄虚之理,以政事为粗才,而不知腐儒之无用亦同于异端。彼钱谷簿书不可言学问矣,浮藻饾订可为圣学乎?释老①不可治天下国家矣,心性迂谈可治天下乎?《诗》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用人者不务取其大而专取小知,则卓荦俊伟之材失之交臂矣。故为国家厘细务百,不若定大计一;为国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硕辅一。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不以制剧理繁塞艰巨。国于天地,有与立焉,斯见小欲速之弊法而百年苞桑之业固也。《许》日:“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天地之生才也,“予之齿者去其角,两其足者傅之翼”,是以造化无全功,阴阳无全能。
①即佛、道。
以虞廷五臣皆圣人之材,而明刑、教稼、治水、典胄,终身不易其官。吾知孔子用世,必不使游、夏司繁剧而由、求典文章,必不使曾,冉专对使命而宰、赣师保坐论。天地有所不能强,而况于人乎?后世之养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一人而遍责以六官之取,或一岁而遍历四方民夷之风俗;举孔门四科所不兼,唐、虞九官所不摄者,而望之科举兔册之人。始也桃李望其松柏,继也彩胜望其桃李;及事不治,则拊髀而叹天下之无才。乌乎!天下果真无才哉?《诗》曰“螟蛉有子,(果)〔蜾〕赢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言所用必所养,所养必所用也;又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言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也。
山林之人欲济物,必分己之财;乡闾之子欲专弊,必资官之势;不必已财而可以惠物,不藉人势而可以祛蠹者,其惟在位君子乎?操刀而不割,拥楫而不度,世无此蠢愚之人。故君子用世,随大随小,皆全力赴之,为其事而无其功者,未之有也。彼穑而我飧之,彼织而我温之,彼狩而我貆之,彼驭而我轩之,彼匠构而我帡之,彼赋税商贾而我便之,彼干盾捍卫而我安之。彼于我何酬,我于彼何功?天于彼何啬,于我何丰?思及此而犹泄泄于民上者,非人心也。《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