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①即司马睿,东晋皇帝,公元317—322年在位。

②即牛僧孺,唐朝权臣,与另一权臣李德裕争斗长达近四十年之久,史称牛李党争。

③选自《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52—54页,

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已所近而已。语有之,夜行者前其手,然而桥足也。开明于东而万有皆烛,其不在穷理乎?《诗》曰:“他人有心,予(揣)〔忖〕度之。”知己知人之谓耶!

度内之事,中人可能;度外之功,非豪杰不能;世俗所谓度外,君子所谓性分内也。天下大事,或利于千万世者,不必利于一时;或利于千万人者,不必利于一夫;或利于千万事者,不必利于一二端;故非任事之难,而排庸俗众议之难。《诗》大小二《雅》,言“大猷”①。者二,言“远猷”②者二,言“壮猷”者一。何谓“大猷”?批郤导,迎刃而解,棋局一著胜人千百者是也。何谓“远猷”?事机出耳目之表,利害及百十年之后者是也。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不奏于公卿;破格之功,班超不谋于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器不弘者不能胜大猷,识不裕者不能烛远猷,识远器大而无雄气胆决者不能具壮猷。壮猷天授,不可学,器识可学而扩焉。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挠格者乎?《诗》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叹大犹之难成也;“出话不然,为犹不远”,叹远犹之多阻也。

①即大道,治国之礼法。②即远谋。

③西汉人,字子公。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因抗击匈奴有功封为关内侯。

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何哉?同恩而独使人感,同感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晏平仲、柳下惠、汲黯、霍光、羊祜、谢安、高允,其德望欤!子臧、季札、鲁仲连、杨震、李固、杨绾、元德秀,其清望欤!管仲、子产、信陵君、乐毅、贾谊、陈汤、祖逖、姚崇、李德裕,其才望欤!不宁惟是,邓禹、孔融、刘备、刘琨,百战百败,而当时奸雄畏之,豪杰慕之,所至从者如归市,此岂他人可强致者乎?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以天下之大,祖宗数百年之培养,而无一二魁垒耆硕之望,足系海内之人心,备国家之缓急,为四夷所詟服者,隐然镇压中外,如乔岳干城之可恃,故国乔木之谓何?《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国有人之谓也;“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国无人之谓也。

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何以见其难?曰:难其敏,难其周,难其暇也。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人踌躇旬日始决者,此一见而立决之;人反复数百言不剖者,此片言立剖之;非天下至敏,其孰能与于斯?是非大较,可望而知也;利害曲折,非一望可知也。人仅悉其形,此并悉其情;人仅区处目前,此并旁烛未然,若数计而蓍卜;非天下至周,其孰能与于斯?震惊百里,匕鬯皆失,竭力应之,事应而力已殚,畴则行所无事,沛若有余者乎?非天下至暇,其孰能与于斯?天下无事,庸人不庸人;天下非多难,豪杰不豪杰。九死之病,可以试医;万变之乘,可以试智。昭烈①与曹操,张说与姚崇②料事同而迟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司马懿服诸葛之营垒,亚夫备吴、楚于西北,一周一不周也;王坦之倒笏而谢安赌棋,一暇一不暇也。三者亦出于天,亦成于学;成于学者能睎其敏周,终难睎其暇豫。周公流言东征,《诗》不颂其多才多艺之敏、三吐三握之周③,而惟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几几,安也,安即暇之谓也。

有才臣,有能臣,世人动以能为才,非也。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才臣疏节阔目,往往不可小知;能臣又近烛有余,远猷不足,可以佐承平,不可以胜大变。夫惟用才臣于庙堂,而能臣供其臂指,斯两得之乎!临大事,决大计,识足以应变,量足以镇猝,气足以摄众,若张良、霍光、庞士元、谢安、陆贽、寇准、韩琦、李纲,其才臣与!理繁剧,万夫之禀,一目十行,五官并用,无留牍,无遁情,若赵广汉、张敞、陶侃、刘晏,其能臣欤!至若兼才能而有之,若管仲、子产、萧何、诸葛亮,尤古今不数人也;姚崇、张谅,抑其次也。欲求救时之相,非才臣不可。《诗》曰:“谟定命,远犹辰告。”

①蜀汉昭烈帝刘备。

②二人均为唐朝大臣,同在武则天、睿宗、玄宗朝中任职。张说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后者三朝为相。

③即:“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形容周公为延揽人材而操心忙碌。“哺”:口中含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