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经》次大学之后,何也?《大学》出于曾子,而《孝经》则夫子所特授曾子之书,当世即尊为经,魏孝文侯己为之传。《公羊纬》所谓夫子自言“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真垂世立教之大原。盖《孝经》言“不敢”者七,至春秋而皆敢之矣。敢心生于不敬,敬者,孝之主宰也,故总不恶不慢于不敢之中,敬则无不爱也。其微言大义,则备于《礼记》。后人或浅近视之,于《孝经》之中又裂分经传,加以删削,与《大学》补传改本同失,而《孝经》之谊几亡。

惟明漳浦黄子《集传》,以《大·小戴记》为《孝经义疏》,精微博大,肃括宏深,实为《孝经》之素臣②,为从来注《孝经》者所未及。源向往服膺,一词莫赞,乃节录其传,列于《大学》古本之后,使曾子之学大明于世。

①选自《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140—141页。

②古道家称有王之德,但不必居王之位的人为“素王”。汉代一些研究《春秋》的儒者以为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主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之为“素王”。“素臣”指左丘明,阐《春秋》之法,故为“素王”之佐。此处以此为喻。黄子即明黄道周。

抑又考古今言孝者,推舜为大孝,武王、周公为达孝,曾子为至孝。然曾子得曾皙以为之父,春风沂水,舞雩归,同为圣人之徒,各由狂狷以造于中行,其天伦所遇之境,盖过于舜,而几同于达孝之周公。《孝经》严父配天之谊,惟夫子以韦布享王祀,上及先也,足以当之,而曾子亦其邻几者也。《孝经》之传,专授曾子,意深矣哉!有出乎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外者矣。故特推《礼记》中“仁人孝子事天如事亲,事亲如事天”,“惟仁人能享帝,惟孝子能享亲”之旨,揭诸篇端。而朱子《孝经刊误》疑之,谓“言孝自有亲切处,何必言严父配天,为将恐启人暗奸之心”。试思张横渠①《西铭》父乾母坤,以大君为宗子,“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材,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命者,伯奇也”。与《孝经》“严父配天”之义有何区别?自宋儒言之,则发前圣所未发;自周儒言之,则恐启暗奸之心;斯诚所不解也。

道光元年,叙于京师。

①指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风翔郡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又称横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