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段 說南北朝

清平樂

閒行閒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詩曰

燕子來時春雪消,幾家留得舊窠巢。風流王謝無蹤跡,剩水殘山似六朝。

剩水殘山古又今,達時人物此登臨。詩吟杜牧孤鴻句,淚落雍門一操琴。老去深藏經濟手,病來灰却戰爭心。殘篇話到興亡處,閒悶閒愁海樣深。

詠月吟風詩罷講,談今道古話重論。花花草草春如舊,古古今今事不倫。昨日紅顏今日老,前人事業後人評。冰絃横寫宮商調,話本敷宣錦繡文。不用新詞誇粉黛,全將故典說豪英。話傳史記中间事,論采儒官筆下文。躍馬横鎗誇猛將,鋪謀定策羡文人。文添秀士經綸志,武助英雄戰鬬心。寶劍重磨光射斗,金鐘再撞響穿雲。知音君子休心困,再聽新文接舊文。

昨來說到三國鼎分,話兼兩晉。今日整理六朝(吴、東晉、宋、齊、梁、陳,皆都建康,為六朝)人物,直至隋文。

宋武帝劉裕者,篡晉稱帝,傳廢主義符、文帝義隆、孝武駿、前廢主子業、明帝彧、後廢主昱、顺帝準。凡八主,共五十九年(起武帝永初元年庚申,終順帝昇明二年戊午)。蕭道成篡之。

齊高帝蕭道成者,篡宋稱帝,傳、武帝賾、廢主昭業、廢主昭文、明帝鸞、廢主寳卷、和帝寳融。凡七主,共二十三年(起高帝建元元年己未,終和帝中興元年辛巳)。蕭衍篡之。

梁武帝蕭衍者,篡齊稱帝,傳簡文綱、元帝繹、敬帝方智。凡四主,共五十五年(起武帝天監元年壬午,終敬帝紹泰二年丙子),陳霸先篡之。

後梁宣帝蕭詧者,借兵西魏,殺叔元帝,稱帝江陵,傳明帝巋,後主琮。凡三主,共三十三年(起梁敬帝紹泰元年乙亥,終陳後主禎明元年丁未)。隋文帝廢之。

陳武帝陳霸先者,篡梁稱帝,傳文帝蒨、廢主伯宗、宣帝瑣、後主叔寳。凡五主,共三十二年(起武帝永定元年丁丑,終後主禎明二年戊申)。隋文帝滅之。

魏太祖道武帝者,姓拓䟦氏名珪。其先鮮卑索頭部,世居北荒。至三國時,魏元帝景元二年,拓䟦力微遣子沙漠汗入貢。力微死,四傳至禄官,始分其國為三部,己與兄子猗㐌、猗盧分統之。晉懷帝時,并州刺史劉琨,表猗盧為代公。愍帝時,進爵為王。六傳至什翼犍,為子寔君所弒。時世子寔早卒,寔生珪。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復立為代王,後稱帝,改國號魏。傳明元嗣、太武燾、文成濬、獻文弘、孝文宏、宣武恪、孝明詡、臨洮世子釗、孝莊子攸、節閔恭、廢帝朗、孝武脩,自此魏分東西,高歡奉孝靜善見,都鄴,為東魏,歡之子洋篡之。孝武奔長安,就宇文泰,為西魏,傳文帝寳炬、廢帝欽、恭帝廓,泰之子覺篡之。凡一十七主,共一百七十二年。

北齊文宣帝高洋者,篡東魏稱帝,傳廢帝殷、孝昭演、武成湛、後主緯、幼主恒。凡六主,共二十八年(起梁简文帝大寳元年庚午,終陳宗帝太建九年丁酉)。周武帝滅之。

後周孝閔帝宇文覺者,篡西魏稱帝,傳明帝毓、武帝邕,滅北齊,再傳宣帝贇、靜帝闡。凡五主,共二十四年(起陳武帝永定元年丁丑,終宣帝太建十三年庚子)。隋文帝篡之。

宋、齊、梁、陳,皆都金陵,謂之南朝。魏、齊、周、隋,謂之北朝。(起宋武帝永初元年,止隋文帝開皇九年)

至隋文帝篡周滅陳,天下方纔歸一。南北兩朝,共一百六十九年。中間又有十六國,互相吞并,迭興迭滅,未及細論。且將南北朝流傳世次,興亡治亂,略加品題。

東晉主,北朝强,江南寡弱。

義熙年,桓玄反,國勢伶仃。

義熙,晉安帝年號。

劉寄奴,起義兵,祛除逆黨。

寄奴,劉裕小名。生擒著,數天子,北戰南征。

專廢立,總百官,志方曹操。

老奸雄,無對手,二十餘春。

敦孝道,謹威儀,清心寡慾。

簡嬉遊,甘衣素,不置妃嬪。

禁奢侈,却禎祥,身兼八行。

占龍牀,一二載,稱了平生。

所可恨,儘不肖,兩番弑主。

不仁心,天鑒察,自有支分。

臨顧命,戒當朝,無煩母后。

宋王事其母素謹。及即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不失時刻。性儉素,公主出適,遣送無錦繡之物。内外奉禁,莫敢侈靡。素不信奇怪,微時多符瑞,及貴,史官審以所聞,拒而不答。胡氏曰:武帝清簡寡欲,嚴整有度,被服布素,遊宴絶稀,嬪御寡少,不蓄私藏,孝于後母,又詔幼主當朝,母后不得預政。此八者,皆君人之要行,而帝兼之,足為一代良主。在位三年殂,太子義符立,後廢為營陽王。

營陽王,親長子,寸善無聞。

廢喪禮,拒忠言,褻狎左右。

徐羡之,行廢弒,文帝稱尊。

王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遊戲。司空徐羡之等廢而弒之,迎立武帝第三子宜都王義隆,是為文帝。

宋文帝,享長年,康寧治理。

宋主性仁孝恭儉,勤于為政。三十年間,四境宴安,江左風俗,于斯為美。

挑强敵,勤遠略,白面書生。

宋主欲恢復河南,屢遣兵伐魏,皆無功而還。復遣王玄謨北侵,校尉沈慶之谏曰: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司馬氏曰:文帝足為承平良主,而不量其力,橫挑强敵,使師徒殱于河南,戎馬飲于江津,豈非文有餘而武不足耶。

羊禦狼,空歎息,縱横胡馬。

聽讒言,殺道濟,自壞長城。

録事參軍周朗疏言:今人知不以羊禦狼,蟹捕鼠,而令重車弱卒,與肥馬悍胡相逐,其不能濟固宜矣。〇魏兵南下,進次瓜步,宋主登石頭城,有憂色,謂江湛曰:北伐之計,同議者少,今日士民勞怨,予之過也。〇司空檀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宋主疾久不愈,司徒義康執道濟殺之。道濟見收,憤怒曰: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喜曰:道濟死,吴子輩不足復憚。及魏兵至,宋主歎曰:道濟若在,豈容胡馬至此。〇今埠,地名,在今江寧府六合縣東。

輕戰伐,禍生靈,燕巢林木。

魏師凡破南兖等六州,殺掠不可勝計,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于林木。〇南兖,今鳳陽府亳州。

兇兒報,因巫蠱,手刃其親。

宋孝武,誅逆劭,新亭即位。

太子劭及始興王濬多過失,宋主數詰之。劭濬因共為巫蠱事覺,將廢劭誅濬,以其事重,故久不決。劭知之,遂弒宋主。武陵王駿討誅劭濬,即位于新亭。駿,文帝第三子,是為孝武帝。

義宣反,竟陵反,內醜難聞。

宋主淫南郡王義宣諸女,義宣恨怒,舉兵反,討誅之。竟陵王誕誅劭及義宣,皆有功,宋主忌之,貶爵為侯,誕遂反,尋伏誅。

恣侮慢,老傖悭,狎遊拒諫。

宋主好狎侮羣臣,呼光禄大夫王玄謨為老傖,僕射劉秀之為老慳,其餘長短肥瘦,皆有稱目。

笑高皇,田舍翁,葛布籠燈。

貪酒色,肆奢淫,繁興土木。

自晉氏渡江以來,宮室草創。宋主奢欲無度,始大修宮室,壞高祖所居陰室,于其處起殿。與羣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籠燈,麻蠅拂。侍中袁顗因稱高祖儉素之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〇宋主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

世相承,刀廝戮,不顧人倫。

殺其弟南平王鑠,武昌王渾。

昏醉了,十一年,傳之子業。

踵遺踪,狂且暴,穢德閨門。

姑新蔡,姊山陰,人倫道盡。

宋主終日酣飲,嘗憑几惛睡,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由是内外畏之。在位十一年殂,太子子業立。〇子業幼而狷暴,所幸閹人華願兒,怨中書舍人戴法興,言于子業曰:道路皆言法興為眞天子,官為贋天子。子業遂殺法興。自是凶悖日甚,誅殺相繼。〇以文帝女新蔡公主為貴嬪,每出嘗與山陰公主同輦。公主尤淫恣,子業為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戲列祖,芟宗姓,悖虐人禽。

子業入太廟,指高祖像曰:渠大英雄,生擒數天子。指文帝像曰: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兒斫去頭。指孝武像曰: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畫工令齄之。〇殺其弟新安王子鸞、南海王子師。幽諸父湘東王彧等,毆捶陵曳,無復人理。又殺南平王敬猷、盧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淵。召諸妃主立于前,彊左右使辱之。

眞天子,出湘中,贋不及熟。

竹林堂,因射鬼,刀下亡身。

民間訛言湘中出天子。子業將廵荆湘以厭之。先是嘗遊竹林堂,使婦人倮身相逐。有一婦人不從,命斬之。夜夢一女子駡曰:帝悖逆不道,明年不及熟矣。巫覡言此堂有鬼,子業屏侍衛親自射之。湘東王彧結子業左右壽寂之等,入弒之。彧即位,是為明帝。

明帝彧,甫即眞,子勛爭立。

討江州,誅鄧琬,遽害休仁。

先是,子業遣使賜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死,長史鄧琬遂稱子勛教舉兵。及彧立,以子勛為車騎將軍,琬不受命,子勛遂稱帝。彧使建安王休仁討誅之。休仁與彧素友愛,子業嘗欲殺彧,賴休仁得免。彧初立,四方兵起,休仁親當矢石,克成大功。後以太子幼弱忌之,遂賜死。

忍秉心,假文談,嫌人觸諱。

宋主晚而猜虐多忌諱,文書有禍敗凶喪疑似之言應廻避者數千百品,有犯必戮。

剪宗枝,殺同氣,傳祚螟蛉。

殺諸弟休祐、休若等,孝武二十八子誅其十六。嘗以宮人陳氏賜嬖人李道兒,已復收還生昱。宋主殂,昱立,是為後廢帝。

元徽主,李將軍,興心酖母。

張刀鋸,布鋋矛,路絕行人。

昱改元元徽,自以李道兒之子,每微行,自稱李將軍。太后嘗賜昱玉柄毛扇,昱嫌不華,欲加酖害。性驕恣,無日不出,從者並執鋋矛,違無免者。民間擾懼,行人殆絶。鐵椎鋸鑿,不離左右。

蕭領軍,腹射骲,君臣懷忌。

跳臺岡,偷狗喫,授首於人。

昱嘗入領軍蕭道成府,道成晝卧裸袒,昱令起立,畫腹為的,引滿將射之。左右曰:領軍腹大是佳射棚,而一箭便死。後無復射,乃更以骲箭射之。又嘗手自磨鋋曰:明日殺蕭道成。道成憂懼,密結昱左右楊玉夫等,使伺機使。昱與左右于臺岡睹跳,晚至新安寺偷狗,飲酒醉還。玉夫等弒之,送首道成。迎立明帝子安成王準,是為順帝。

宋順帝,徙丹陽,齊公受禪。

可憐哉,石頭城,袁粲捐生。

願勿生,帝王家,相承報應。

下金階,彈指哭,改换家門。

道成有不臣之志,中書監袁粲密謀誅之,以告中書令褚淵。淵馳報道成,道成攻殺粲。百姓哀之,為之謡曰: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道成自為齊公,尋稱帝,是為齊高帝。廢宋主為汝陰王,徙居丹陽。宋主泣而彈指曰: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未幾遇弒,宋亡。

齊高帝,蕭道成,深沉雅量。

齊主少有大量,深沉靜默,喜怒不形于色。

仗王褚,移宋鼎,廢弒嗣君。

初,廢帝旣弒,羣公集議,褚淵曰:非蕭公無以了此。手取書授齊主。王儉為長史,倡議加太傅,假黄鉞。

愛猶子,宣城鸞,階之為禍。

齊主兄道生之子宣城王鸞早孤,齊主養之恩過諸子。後鸞篡位,殺齊主子孫殆盡。

躬節儉,期十載,糞土黃金。

無大功,竊宸居,四年享祚。

老升遐,傳長子,寶位相承。

齊主即位後,身不御精細之物,每曰:使我臨天下十年,當使黄金與土用價。在位四年殂,太子賾立,是為武帝。

齊武帝,性剛明,總持大體。

革晉宋,因仍弊,府庫充盈。

外和㓂,內恤民,甚稱良主。

齊主留心政事,總務大體,嚴明有斷,故永明之世,百姓豐樂。屢遣使通好于魏。

愛羽毛,疎骨肉,猿響哀鳴。

宋主弟武陵王曄多才藝,而疎悻無竉于帝。嘗侍宴伏地,貂抄肉柈。齊主笑曰:肉污貂。對曰:階下愛羽毛而疎骨肉。〇荆州刺史巴東王子響有過,長史劉寅密啟之,子響怒殺寅,齊主遣兵檢捕羣小,子響與戰敗之。丹陽尹蕭順之將兵繼至,子響見順之欲自申明,順之不許,縊殺之。後齊主遊華林園,見一猿透擲哀鳴。問左右,曰:猿子前日墜崖死。帝思子響,因嗚咽流涕。

大不幸,子先亡,太孫傳統。

鬱林王,六個月,見弒宣城。

立海陵,剛半載,仍前被害。

宣城鸞,堂叔父,占了龍庭。

太子長懋卒,立孫昭業為太孫。齊主殂,太孫即位,與左右遊走市里,作諸鄙戲,西昌侯鸞數諫不從。心忌鸞,欲除之,尋為鸞所弒,追廢為欝林王,而立新安王昭文,鸞自為宣城王。未幾,復廢為海陵王而弒之,鸞自立,是為明帝。

魏臨江,詰廢立,漢宣謬比。

魏主自將伐齊,師至壽陽,問齊王何故廢立。參軍崔慶遠對曰:廢昏立明,古今非一。曰:何不立近親而自取。對曰:霍光亦舍近親而立宣帝,惟其賢也。曰:霍光何不自立。曰:非其類也。主上正可比宣帝,安可比光。魏主乃遣使臨江數齊王罪惡而還。

殄十王,索香火,以次行刑。

豺狼性,五年終,傳之寶卷。

齊主以近親寡弱,而高武子孫,猶有十王。欲盡除之,每與始安王遥光屏人久語,索香火流涕,明日必有所誅。會疾甚,遥光遂盡殺十王。齊主殂,太子寳卷立。

嬖潘妃,行淫亂,蓮步生金。

齊主後宮服飾,極選珍竒。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圍城中,恬不思,笙歌內院。

南康王,親弟兄,弑貶東昏。

齊主殺尚書令蕭懿,其弟衍為雍州刺史,遂起兵奉南康王寳融為主,是為和帝。衍圍建康,齊主悉以軍事委王珍國等。時人情怨怠,皆思早亡。珍國懼禍,謀弒齊主。是夜方在含德殿作笙歌,兵入斬之,送首于衍,以太后令追廢為東昏侯。

齊和帝,弒其兄,委身蕭衍。

貶巴陵,求醉酒,毒以生金。

齊七主,短光陰,二十四載。

可憐生,風雨過,敗壞無存。

衍自為梁王,尋稱帝,是為梁武帝。廢齊主為巴陵王,使人以生金進王,王曰:不須金,醇醪足矣。乃飲沉醉,使人就摺殺之,齊亡。

梁武帝,報兄仇,生心奪位。

廣文學,勤庶政,禮待羣臣。

却獻奉,抑奢靡,求成于魏。

梁主雅好儒術,置五經博士,立州郡學,勤于政務,冬月視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為人恭儉,詔斷郡縣獻奉,身衣布衣,木棉皁(皂)帳,後宮衣不曳地。〇遣使求成于魏曰:戰爭多年,民物塗炭,吾是以不恥先言。

天監世,治安久,年歲豐登。

天監四年,大有年,米斛三十錢。

敬佛法,造浮屠,捨身同泰。

戒宰殺,宗廟祀,麫做犧牲。

捨身于同泰寺,羣臣以錢億萬贖還。脩長干寺阿育塔,又起十三層浮屠。詔宗廟用牲牢,有累冥道,皆以麫為之。

信牧守,來降夢,猿猴納叛。

天監中有釋寳誌曰:掘尾狗子自發狂,當死未死嚙人傷。又曰:山家小兒果攘臂,太極殿前作獸視。掘尾狗子,山家小兒,皆猴狀,侯景之應也。

薄心腸,致激變,强弩衝城。

果然是,林池殃,金甌缺壞。

東魏行臺侯景以河南叛,附于梁。先是正月乙卯,梁主夢中原牧守皆以地來降,及景使至,稱以正月乙卯定計,梁主愈神之,然意猶未决。嘗獨言我國家如金甌,無一傷缺,今受景地,脱致紛紜,悔之何及。中領軍朱异勸之,乃封景為河南王。初,貞陽侯淵明為魏所虜,至是東魏請以淵明易景,梁主許之。景聞之曰:我固知吴老公薄心腸。遂反,圍臺城。初,梁旣納景,東魏移檄梁朝,畧云:侯景周章向背,意亦可見。彼乃授以利器,使其勢得容姦會應,不肯為臣。亦欲稱帝,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卒如其言。

荷荷聲,索蜜水,餓死臺城。

景陷臺城,梁主為其所制,飲饍亦為裁節。憂憤成疾,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太子綱立,是為簡文帝。

簡文帝,得拘持,寄身虎吻。

聽笙歌,樂遊苑,無限傷情。

迫禪位,豫章王,土囊遇弒。

子棟立,被幽囚,景自稱尊。

景請梁主禊飲樂遊苑,梁主聞管絃,淒然泣下。景尋廢之,而立武帝曾孫豫章王棟。景進酒于簡文,盡醉而寢,因進土囊,使人坐其上而殂。復廢棟,鎖于密室,景自稱漢帝。棟後為武帝子湘東王繹所殺。繹即位于江陵,是為元帝。

梁元帝,起湘東,傷殘骨肉。

視父兄,在急難,全不關心。

繹與兄子河東王譽、岳陽王詧相攻。時臺城久陷,邵陵王綸致書于繹曰:外難未除,家禍仍搆,弟若不安,家國去矣。繹不從。詧求援于魏,魏立為梁王,遣兵救之。繹送質請和,魏師乃還。繹遂攻殺譽。綸將討侯景,繹惡之,以兵襲之,綸奔齊。

淮海鯨,載鹽屍,方纔授首。

繹遣兵討侯景,景敗,將入海,其都督羊鵾殺之,以鹽置腹中,送建康。王僧辨上表勸進,繹答曰:淮海長鯨,雖云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燭,爾乃議之。〇《爾雅》曰:四時和,謂之玉燭調。

討蜀紀,絕屬籍,狠刈同根。

武帝子武陵王紀鎮益州,聞臺城陷,遂稱帝。及繹立,紀伐江陵,繹請救于魏。魏攻成都,紀還衆潰。繹遣將圍而殺之,并其子三人,絶紀屬籍。

著戎衣,御龍光,聽講老子。

魏于謹,率兵來,欲避無門。

焚圖書,數十萬,斯文煨燼。

巡城歌,西陵歎,酸鼻難聞。

詧殺叔,帝江陵,後梁建號。

傳巋琮,被隋朝,廢作平民。

繹講老子於龍光殿。魏于謹率師來伐,梁王詧以兵會之。于是停講戒嚴。或云:境上帖然。乃復講,百官戎衣而聽。繹巡城,猶口占為詩。城陷,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臨訖製詩四絶,其一云:南風且絶唱,西陵最可悲;今日還蒿里,終非封禪時。讀者悲之。繹出降,詧詰辱之,尋為魏人所殺。詧遣使監刑,以土囊殞之。魏資詧以荆州之地三百里,詧稱帝,是為後梁。殂,子巋立。殂,子琮立。隋文帝開皇七年,徵琮入朝,廢梁國,拜為莒國公,後梁亡。

梁敬帝,倚陳公,廢而復立。

到頭來,遭逼篡,貶號江陰。

王僧辨、陳霸先共立元帝子方智為梁王。齊人遣貞陽侯淵明還梁稱帝,以兵納之。僧辨奉淵明即位,以方智為太子。霸先爭之不從,遂攻殺僧辨,廢淵明,復立方智,是為敬帝。霸先自為陳公,進爵為王,尋稱帝,是為陳高祖。廢方智為江陰王,梁亡。

陳高祖,名霸先,梁朝宰輔。

起江州,討侯景,屢建功勳。

王僧辨討侯景,江州刺史陳霸先引兵會之。

刈僧辨,廢淵明,弈棋建置。

敗齊師,剪蕭軌,兵不留行。

齊遣蕭軌侵梁,霸先與戰敗之,殺軌。

扶敬帝,總朝權,終行篡奪。

減珍羞,用瓦器,諂事胡神。

陳主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殽核充事而已。〇捨身于大莊嚴寺。

有一子,陷長安,內無儲嗣。

臨川王,兄之子,即位稱尊。

陳主殂,子昌以江左之陷,没于长安,羣臣奉帝兄道譚長子臨川王蒨即位,是為文帝。

陳文帝,起艱難,投籤警惕。

陳主起自艱難,知民疾苦,敇傳更籤于殿中者,必投籤于階石上,令有聲,曰:我雖眠,亦令驚覺。

殺衡陽,忘大德,不算仁君。

周人遣昌還,昌致書陳主,辭不遜。乃封為衡陽王,使侯安都迎之。濟江中流殞之,以溺告。安都進爵為公。

陳廢帝,性懦柔,貶居臨海。

安成王,專朝政,篡立為君。

道譚次子安成王頊亦自周還,文帝殂,太子伯宗立。頊專政,以太后令廢伯宗為臨海王而自立,是為宣帝。

陳宣帝,事文皇,力辭儲副。

旣持權,欺寡弱,信義何存。

初,文帝以伯宗柔弱,謂頊曰:吾欲遵泰伯之事。頊固辭乃止。

焚雲錦,却青牛,亦云恭儉。

監豫州陳桃根獻青牛,却之。又表上羅紋錦被,詔焚于門外。

盟百官,侵梁境,舉動佻輕。

立方明壇于婁湖盟百官。〇攻梁江陵不克,復又使章昭達攻梁。周人救之,昭達兵不利,引還。

臨晏駕,孝堂中,羣兒作亂。

下梢頭,收拾在,後主長城。

陳主不豫,次子叔陵密圖不軌。及殂,太子叔寳哀哭俯伏,叔陵抽剉藥刀斫之,中項悶絶。長沙王叔堅奪其刀,叔陵走出,臺軍邀斬之。太子即位,是為後主。後為隋所滅,封長城公。

鑼鼓鬧,曲聲沉,金釵玉樹。

戰塵生,風刮倒,結綺臨春。

後主起結綺、臨春、望仙三閣,與張貴妃、龔孔二貴嬪居之。文士十餘人侍宴後庭,與共賦詩,采其尤麗者被以新聲,其曲有玉樹、後庭花等,大畧皆美諸妃嬪之容色。君臣酣飲,自夕達旦。

鍾陵山,大軍輸,蕭郎束手。

朱雀門,擒虎入,文武逃奔。

談王氣,誇天塹,賦詩縱酒。

自有計,投眢井,基業銷沉。

隋伐陳,後主謂侍臣曰:王氣在此,彼何為者耶。孔範曰:長江天塹,虜軍豈能飛渡耶。後主以為然,奏伎縱酒賦詩不輟。隋賀若弼進據鍾山,後主使蕭摩訶禦之,軍潰被擒。隋韓擒虎入朱雀門,後主將避匿,袁憲曰:去欲何之。曰:吾自有計。乃投于井。旣而軍入,以繩引出之,乃與張貴妃、龔孔貴嬪同束而上。陳亡。〇锺山,在江寧府東北。

天分剖,三百年,乾坤瓜裂。

半東南,半西北,兩下崢嶸。

隋文帝,并周陳,寧南靜北。

總江山,歸一統,望想昇平。

此一段,說南朝,四家興廢。

北朝君,同日月,再有評論。

接北史,魏居先,鮮卑種類。

曹魏時,沙漠汗,入貢來賓。

道武帝,拓䟦珪,興於晉末。

戊戌年,即帝位,建國平城。

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丙戌,珪即代王位。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定國號曰魏,遷都平城稱帝,是為道武帝。〇平城,今大同府。

脩制度,飭規模,天資信美。

分命諸臣立官制,協音律,制禮儀,定律令,考天象。尚書總而裁之,以為永式。

鍊金丹,崇左道,不算聰明。

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鍊百藥。成,令死罪者試服之,不驗而訪求未已。

雷震殿,怨神靈,疑心太狠。

雷震天安殿,珪惡之。服寒食散,藥發,躁怒無常。又災異數見,占者言變生腋肘。珪憂懣,追記平生得失,獨語不止。每百官奏事,或顔色變動,步趨失節,皆以為懷惡在心,發形于外,往往手擊之。

殺人夫,奪人婦,敗壞人倫。

奸生子,夜踰牆,親行手刃。

犬羊心,終不善,天理難容。

珪見賀太后之妹美,殺其夫而納之,生子绍。至是譴責賀夫人。紹知之,夜踰牆入宮弒珪,珪長子嗣討誅之,旣位,是為明元帝。

明元帝,討兇人,能行孝道。

舉八公,同聽政,不棄先臣。

詔長孫嵩等八人共聽政,時稱八公。以尚書燕鳳逮事,其祖什翼犍,使入侍講論,出議政事。又以李光為先帝所親信,令常宿于内,以備顧問。

清郡縣,討柔然,諸邦助祭。

徙郡縣豪右于内地。民不樂徙,于是寇盜羣起。詔赦其罪,遣兵討平餘寇。〇永興二年伐柔然。〇有事于東廟,助祭者數百國。〇柔然,北狄國名。

控西秦,奪宋境,展到金墉。

西秦王熾磐遣使入貢。〇遣于栗磾攻宋金墉,取之。魏主殂,太子燾立,是為太武帝。〇金墉,故洛陽城西北隅。

太武帝,儘英雄,光南耀北。

滅涼燕,平夏國,整衆南侵。

魏主壯健鷙勇,將士畏服。滅北涼沮渠氏,北燕馮氏。及夏人戰,執其主赫連昌。

應童謠,辛卯年,開江飲馬。

殘六州,丁壯盡,槊戲孩嬰。

宋侵魏,圍滑臺。魏主自將救之,宋將王玄謨、申坦退走。魏師還攻盱眙,將軍臧質與魏主書曰:玄謨退于東,申坦散于西,爾知其所以然耶。蓋以卯年未至,故以二軍開飲江之路耳。先是童謡云:胡馬飲江水,佛貍死卯年。故質云:然佛貍魏主小字,魏人凡破南、兖、徐、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戮,嬰兒貫于槊上,盤旋以為戯。〇滑臺,今直隷大名府滑縣。〇盱眙,今鳳陽府屬縣。

興道法,立天師,尊崇孔聖。

禁巫術,毁佛教,剪滅沙門。

嵩山道士冠謙之,修張道陵之術,自言遇老子,命繼道陵為天師。魏光禄大夫崔浩師受其術,魏主遣使迎之,起天師道場于平城。浩素不信佛法,說魏主悉誅沙門,焚毁經像。〇至魯,以太牢祀孔子。

笑崔浩,比子房,自招赤族。

欽高允,秉忠直,死不欺君。

浩自謂才比張良,而稽古過之。魏主命浩修國史,以侍郎高允參典著作。浩所書魏先世事皆詳寔,請刋石以彰直筆。北人皆忿恚,譖浩暴揚國惡。魏主怒,族誅浩。允嘗授太子经,至是太子謂允曰:吾自導卿至尊有問,但依吾語。太子入,言允小心慎密,制由崔浩,請赦其死。魏主問允國書皆浩所為乎,對曰:浩總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魏主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懼曰:天威嚴重,小臣迷亂失次耳。臣向問云,皆浩所為。魏主問:信如東宮所言乎。對曰:臣罪當族滅,殿下哀臣,欲匄其生耳。魏主曰:直哉!臨死不易辭,信也;為臣不欺君,貞也。宜特除其罪。遂赦之。

能斬斷,殺心多,先誅有足。

魏主性嚴斷,然果于誅戮,後多悔之。〇魏主侵宋,師還,遺宋主書曰:我今先除有足之寇,來秋當取掦州。以彼無足,故不先討耳。有足之寇,謂柔然,以其多馬,故云有足。彼,謂宋也。

信讒言,惑宗愛,夭喪賢儲。

太子晃監國,為政精察。中常侍宗愛多不法,晃惡之。給事中仇尼道盛有寵于晃,愛構其罪,魏主怒,斬道盛,東宮官屬多坐死。晃以憂卒,魏主徐知其無罪,悔之。晃子濬生四年,聰達過人,魏主愛之,常置左右。

奴欺主,再行凶,蕭牆禍起。

隴西王,誅賊子,奉立皇孫。

魏主追悼太子不已,宗愛懼誅,遂弒之而立太武之子安南王余,愛為相專恣。余患之,謀奪其權。愛怒,使小黄門賈周弒之。尚書源賀等迎立晃子濬,是為文成帝。誅愛周,賀後進爵隴西王。

文成帝,善安民,重興佛教。

初,太武经營四方,國頗虚耗。帝嗣位,懷集中外,民心復安。〇復聽民出家,向之所毁,令皆脩復。

察誣言,誅有罪,保護忠臣。

人告源賀謀反,魏主曰:賀竭誠事國,朕為卿等保之。訊騐果誣,乃誅告者。定州刺史許宗之求取不節,毆殺州民馬超,恐其家人告狀,上超詆訕朝政。魏主曰:此必妄也。案騐果然,遂誅宗之。魏主殂,長子弘立,是為獻文帝。

獻文帝,挺雄姿,肅清朝野。

魏主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污,由是牧守始有以廉潔聞者。立三等輸租法,除其雜調,民稍瞻給。

好浮屠,悅黃老,厭世遺塵。

傳位與,五歲兒,自稱太上。

魏主好黄老浮圖之學,常有遺世之心。乃傳位于太子宏,生五年矣,是為孝文帝。自稱太上皇,建浮圖于北苑,與禪僧居之。

馮太后,起邪謀,酖死宮庭。

文成帝后馮氏,内寵李奕,太上因事誅之,后密行酖毒,太上殂。

孝文帝,性寬慈,精勤庶務。

魏主性寛慈,始罷門房之誅,都下決大辟,嵗不過五六人。〇謂司空穆亮曰:自今朝政,日中以前,公等自先論議,日中以後,朕與卿等決之。

重文學,滅圖讖,儉素持身。

脩堯、舜、禹、周公、孔子之祀,諡孔子曰文聖尼父,親行拜祭。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禁讖緯巫卜,非經典所載者咸焚之。罷尚方錦繡綾羅之工。

遷大駕,入洛陽,改稱元氏。

遷都洛陽,詔以魏之出自黄帝,以土德王。土者,万物之元,改姓元氏。

廢中宮,誅太子,頗礙人倫。

后馮氏有德操,其姊為昭儀。后寵浸衰,昭儀譖而廢之,立昭儀為后。〇太子恂有過,廢為庶人,頗自悔過。中尉李彪,表恂與左右謀逆,賜死,更立子恪為太子。魏主殂,恪立,是為宣武帝。

宣武帝,任宗親,奸邪亂政。

民生離,反叛起,國勢侵凌。

魏主即位,時年十六,不能親決庶務,倖臣茹皓等。及外戚高肇用事,魏政浸衰。司徒北海王詳,貪冐無厭,請託公行,中外嗟怨。魏主殂,太子詡立,生五年矣,是為孝明帝。

孝明帝,沖幼年,承傳大寶。

胡太后,稱制命,穢德彰聞。

尊生母胡貴嬪為太后。太后稱制。太傅清河王懌美風儀,太后逼而幸之。中書舍人鄭儼、李神軌皆得幸。

羽林軍,焚近臣,英雄竊歎。

將軍張彝之子仲瑀上書,請銓削選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于是羽需要虎賁近千人,至尚書省詬駡,曳彝捶辱,焚其第舍。彝再宿死。太后收凶强者八人斬之,餘不復窮治,大赦以安之。渤海人高歡,字賀六渾,在洛陽見彝之死,還家傾貲結客。或問其故,曰:宿衛相帥焚大臣之第,朝廷懼其亂而不問。為政如此,事可知矣。財物豈可常守耶。

葛榮亂,戒嚴討,屢不成行。

五原降戶鮮于脩禮反,賊帥元洪業殺之,以降其黨。葛榮復殺洪業而自領其衆。魏主屢戒嚴討賊,皆不果行。〇五原,在今榆林衛西北,即秦九原郡。

爾朱榮,賀六渾,入清君側。

衆奸臣,唆太后,酖弒其君。

臨洮釗,纔三齡,被沉水底。

縱胡騎,殺朝士,至二千人。

時車騎將軍爾朱榮兵强,。高歡說榮曰:今天子闇弱,太后淫亂,明公討鄭儼等,以清帝側,霸業可成也。榮大悅,謀舉兵入洛。魏主亦惡儼等而不能去,密詔榮舉兵向内,欲以脅太后。榮以歡為前鋒,至上黨,魏主復止之。儼等恐祸及,與太后酖殺魏主,而立孝文曾孫臨洮世子釗,生三年矣。榮聞之怒,舉兵晉陽,立長樂王子攸,是為孝莊帝。遣騎執太后及釗至,沉之河,縱兵殺王公以下二千人。

範黄金,鑄不就,帝王形像。

高歡勸榮稱帝,榮乃鑄金為像,四鑄不成,乃止。

肅宗嬪,新皇后,重耳辰嬴。

榮女先為肅宗嬪。榮欲魏主納為后,魏主疑之。侍郎祖瑩曰:昔文公在秦,懷嬴入侍,事有反經合義,獨何疑焉?遂從之。肅宗,孝明廟號。

孝莊帝,志雄剛,難禁劫制。

定計策,手刃了,天柱將軍。

榮自為天柱大將軍,雖居外藩,遥制朝政。魏主與城陽王徽等謀,聲言皇子生,榮入,魏主手刃之。

爾朱兆,合世隆,連兵向闕。

被幽囚,及其子,死在空門。

曄恭朗,一年中,浮漚起滅。

高丞相,扶孝武,自總朝廷。

榮從子兆,從弟世隆,舉兵反。推長廣王曄即位,遂入洛陽,執魏主,遷于晉陽。撲殺皇子,尋弒魏主于佛寺。世隆兄弟以曄疏遠無人望,乃廢之,而立廣陵王恭,是為節閔帝,以高歡為渤海王。歡起兵討爾朱氏,立渤海太守元朗,是為廢帝。歡自為丞相,敗兆等軍。歡以朗疏遠,使人觀魏主恭之為人,欲復奉之。以恭神采高明,恐後難制,遂幽之,而立平陽王脩,是為孝武帝。曄恭朗皆遇弒。

縱蛟龍,得雲雨,掌兵六鎮。

初,葛榮就擒,其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馀萬,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诛夷者半,猶謀亂不止。爾朱兆患之,乃使歡統六鎮。慕容紹宗諫曰:高公雄才蓋世,復使握大兵,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將不可制。兆不聽。〇初,魏太武破柔然,高車列置降人于漠南,分為六鎮,曰沃野、懷朔、武川、薄骨、律懷荒、禦奚。〇并,今太原县。肆,今忻州。

滅爾朱,調番漢,善任知人。

歡襲殺爾朱兆。〇歡每號令軍士,其語鮮卑曰:漢民是汝奴,令汝温飽,汝何為凌之。語華人则曰:鮮卑是汝作客,為汝擊賊,令汝安宁,汝何為疾之。

納君后,復夷婚,健誇兩婦。

歡納孝莊爾朱后為别室,又娶柔然之女號蠕蠕公主。歡親迎之還,爾朱氏迎于木井北。公主引弓仰射翔鴟,應弦而落。爾朱氏斜射飛鳥,亦一發而中。歡喜曰:吾此二婦,皆堪擊賊。

任敖曹,與彭樂,勇冠三軍。

都督高敖曹,馬矟絶世,左右皆一以當百。彭樂嘗與魏戰,魏人刺之腸出,納之復戰。與宇文泰戰于邙山,以騎衝泰軍,所向奔潰,追泰幾獲之。

剛兩载,起疑心,逐君背叛。

大將軍,宇文泰,挾入咸秦。

魏侍中斛斯椿,密勸魏主圖高歡,乃下詔戒嚴云:欲伐梁。歡覺之,舉兵反。魏主奔長安,依宇文泰,以泰為大將軍。

因內亂,酒盃中,遭逢鴆毒。

孝文孫,元寶炬,繼武稱尊。

孝武帝閨門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平原公主明月從入關,宇文泰殺之,復與泰有隙。飲酒遇酖而殂。泰立孝文孫南陽王寳炬,是為文帝。

歡拜表,入洛陽,手扶善見。

駐鄴都,稱東魏,別立乾坤。

歡屢奉表于孝武帝不答,乃立清河王世子善見,遷都鄴,是為孝靜帝。魏自此分東西,鄴為東魏,長安為西魏。

從此後,兩交兵,互相勝敗。

韋孝寬,守玉璧,渤海銷魂。

并州刺史韋孝寛守玉璧,歡圖之,苦攻五十日,士卒死者七萬人。孝寛隨機拒之,歡智力皆困,因而發疾,乃解圍去。〇玉璧,在今平陽府稷山縣西南。

高澄死,弟高洋,弒君篡國。

歡卒,世子澄嗣為王,尋為其奴蘭京所弒。澄弟洋討賊誅之,自為齊王,尋稱帝,是為北齊文宣帝,廢東魏王為中山王,使人鴆殺之,東魏亡。

西文皇,捐社稷,嗣子欽承。

宇文泰,弒其君,復其本姓。

魏恭帝,立三載,貶宋稱公。

西魏主殂,太子欽立,是為廢帝。尚書元烈謀誅泰,泰殺之。魏主有怨言,泰乃廢欽,尋弒之,立其弟廓,是為恭帝,復姓拓跋氏。三年泰卒,世子覺自稱天王,是為後周孝愍帝,廢廓為宋公而弒之,西魏亡。

拓跋氏,析為二,一十六主。

宋齊梁,同歲月,百六十春。

北齊者,自高洋,奪之東魏。

號文宣,居晉冀,築起長城。

高氏初居晉陽。〇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于海,凡三千餘里。

初時節,算英明,神謀比父。

齊主外若不慧,内鑒甚明,軍國機策,獨決懷抱,征伐四克,威鎮戎夏。

拒黑獺,破柔然,行陣躬親。

宇文泰字黑獺,聞齊主稱帝伐之,齊主自將禦之。泰聞其軍容嚴盛,曰:高歡不死矣。乃還。柔然寇齊,齊主討之。柔然數萬騎奄至,齊主安卧,神色自若,縱兵奮擊,大敗之。

貪酒色,渐昏狂,酣歌醉舞。

露身形,塗粉黛,剪刈宗親。

齊主即位數年,漸以功業自矜,遂留情沈湎,肆行淫暴。袒身露體,塗傅粉黛,街坐巷宿,從者不堪,而居之自若。〇術士言亡高者黑衣。齊主以漆于物最黑,而上黨王涣于兄弟第七,又與永安王浚有怨,皆殺之。

逼親嫂,亂人倫,刀環築姪。

高澄追諡文襄。帝后元氏,魏孝靜帝之妹。齊主昏狂,乃曰:兄昔奸我婦,我今須報。乃淫于后。其高氏婦女,無親疏皆使左右亂交于前。〇按武成通于文宣,李后以刀鐶築殺。后子紹德洋。初無此事,應誤。

臨死來,憐兒懦,也自傷心。

齊主嗜酒成疾,謂李后曰:人生必有死,何足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將奪之耳。正道太子殷字。洋殂殷立,是為廢帝。

齊廢帝,一年來,常山下手。

孝昭皇,馬跌死,報應分明。

齊主立一年,洋母弟常山王演廢為濟南王,尋弒之而自立,是為孝昭帝。明年演出畋,馬驚墜地,絶肋而殂。徵母弟湛即位,是為武成帝。

武成帝,繼其兄,殺其猶子。

斛律妃,握寶玦,哀慘難聞。

初,演與湛書曰:百年無罪,可以樂處置之,勿效前人。百年孝昭太子也。湛旣立,廢為樂陵王。旣而召之,百年知不免,割带玦留與其妃斛律氏而入。湛殺之,妃聞其死,把玦哀號,不食月餘亦卒。玦猶在手,拳不可開。其父光自擘之乃開。

和士開,通胡后,反誅龍子。

四年餘,稱太上,傳與東宮。

僕射和士開為湛所親狎,遂得幸于胡后。湛即位四年,傳位于太子緯,是為後主,自稱太上皇。緯母弟瑯琊王儼,惡士開專權,執而斬之。斛律光聞之大笑曰:龍子所為固自不似凡人。後主緯怒,將誅儼,良久乃釋。尋為陸令萱所譖,殺之。

後主緯,自稱呼,無愁天子。

齊主驕縱,為無愁之曲,自彈胡琵琶而唱之。民间謂之無愁天子。

百升飛,高山倒,敗壞家門。

僕射祖珽,勢傾朝野,斛律光惡之。時謡言曰:百飛升上天,明月照長安。明月光字也。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珽奏之,因解之曰:百升者斛也,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謡言甚可畏也。齊主遂殺光,及其二子。

陸令萱,穆提婆,一班邪佞。

宮婢陸令萱,坐其夫謀叛,配掖庭,子提婆亦没為奴,冒姓穆氏。後主之在襁褓,令萱養之。令萱巧黠善媚,後主以為女侍中。提婆侍後主戲狎,累遷儀同。

馮小憐,號續命,攻戰偕行。

馮淑妃名小憐,穆后從婢也。后愛衰,以五月五日進之,號曰續命。工歌舞,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並馬。周師至晉州,後主與妃並騎觀戰。東偏少却,妃怖曰:軍敗矣。後主遂以妃奔還。

少不得,被周朝,生擒父子。

至長安,差按舞,剪滅無聞。

周師圍鄴,後主傳位于太子恒。兵敗出走,周師追獲緯及恒,北齊亡。至長安,周主與齊君臣飲,命緯起舞。尋殺之,夷其族。

後周朝,宇文覺,稱尊孝愍。

仗尊翁,為冢宰,西魏權臣。

丁丑歳,稱天王,長安即位。

宇文護,行廢弒,奪與其兄。

西魏文帝崩,太子嗣位,宇文泰以冢宰總百揆。陳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覺即天王位,是為周孝愍帝。性剛果,惡冢宰宇文護之專,謀誅之。是年九月,護廢弒覺,而立其兄毓,是為明帝。護,泰兄顥之子。

明帝毓,立四年,仍逢毒弒。

武帝邕,能果斷,內難夷平。

周主明敏有識量,護憚之,進毒弒之。遺詔立弟邕,是為武帝,討誅護。

大作為,任賢才,恤民愛士。

待將卒,親執手,剪滅齊鄰。

《史斷》曰:武帝布德立行,皆欲度越前人。身衣布袍,錦繡篡組,一皆禁斷。勞謙接下,亹亹忘疲。專崇儒術,老釋兼罷。〇周主自將伐齊,乘馬巡陣,所至輙呼主帥姓名,慰勉之。將士感其見知,各思自厲,遂滅齊,擒齊安德王延宗。邕下馬執其手曰:兩國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周主邕殂,太子贇立,是為宗帝。

宣帝贇,逞淫刑,盤遊浪蕩。

倚中官,立五后,喑啞而崩。

靜帝闡,受親傳,彎拴三載。

一家兒,虀粉在,外祖隋文。

周主立一年,傳位于太子闡,是為靜帝。自稱天元皇帝,驕侈昏暴,遊戲不節,晨出夜還。每捶人以百二十為度,後又加至二百四十,謂之天仗。自以奢淫多失惡,人規諫欲以威虐懾下,用法益深。所須聞奏多附宦者,立五后,楊后為天元皇太后,朱氏為天皇后,元氏為天右皇后,尉遲氏為天左皇后,陳氏為天中皇后。病瘖不能言,尋殂。后父楊堅,自為丞相,明年篡位,是為隋文帝。廢靜帝為介公而弒之,盡滅宇文氏之族。後周亡。

齊五主,僅盤桓,二十八载。

宇文周,同天日,少四年春。

周取齊,四年後,楊堅篡國。

論興亡,同一轍,枉鬧乾坤。

到頭一枕南柯夢,苦殺無辜四海民。

西江月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鬬龍爭過眼。 閒看壩橋楊柳,凄凉露冷風寒。斷蟬聲裏凭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明朝又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