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词学十讲 | 龙榆生 | 词学概论。龙榆生遗作。本书对词学的各种基本问题,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全面阐述,对许多唐宋词名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分十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著者侧重从音乐的角度来论词的创作和欣赏。认为词不称“作”而称“填”,是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合,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强调填词时,必须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注意选调和选韵以及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指出由于填词时句度的长短、韵位的疏密、平仄的转换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欣赏和创作又不可分割,所以对于词的欣赏,必须在“声”“色”两方面去体味,“声”表现在“轻重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面,“色”表现在用字的准确上面;著者还认为,欣赏和创作都得从反复吟诵入手,都要注意对偶、结构、比兴诸法在词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是著者晚年的著作,反映了著者在词学若干方面的最终见解和心得,对词学研究者和唐宋词爱好者都有参考价值。书后有三篇附录:四声的辨别和练习;谈谈词的艺术特征;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折) | 佚名 | 《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题目中“月夜”或作“月下”。《九宫正始》引题为《苏小卿》,或题《双渐》,均注为“元传奇”。按双渐实有其人,《万姓统谱》云:“渐,庐江人,庆历进士。”说唱、戏剧或由此加以衍化而成。宋金诸宫调有《双渐豫章城》。《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中有白秀英说唱《豫章城双渐赶苏卿》。金院本有《调双渐》(见《辍耕录》)。剧本作者不详。故事可参见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叙娼女苏小卿,与风流才子双渐交好。其母定计,将小卿卖与茶商。小卿嫁后,渴念双渐,月明之夜坐茶船弹琵琶诉怨,泊金山题诗于壁寄情。后双渐成名,见壁诗,经官论之,复为夫妇。剧本佚,《宋元戏文辑佚》存佚曲十支。元杂剧有王实甫《苏小卿月夜泛茶船》、纪君祥《信安王断复贩茶船》、庾天锡《苏小卿丽春园》、《赶苏卿》,俱见《录鬼簿》。传奇有明无名氏(或谓马守真)《三生记》、无名氏《茶船记》,俱见《远山堂曲品》;《千里舟》,见《曲海总目提要》。 |
马一浮词集 | 马一浮 | 词集,马一浮著,一卷,收马一浮词作一百零三首。 |
蠲戏斋诗编年集 | 马一浮 | 诗集,三卷,近代马一浮著。马一浮,浙江绍兴人。名浮,幼名福田, 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曾任中央文 史馆副馆长,浙江文史馆馆长,晚年为浙江大学教授。著有 《泰和会语》、《宜山会语》、《避寇集》、《复性书院讲录》、《尔 雅台答问》、《老子道德经注》等。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
陆游选集 | 陆游 | 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兼擅各体,近体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古体诗“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评语),词作又有“激昂感慨”“飘逸高妙”“流丽绵密”诸种风貌(《后村诗话》评语)。本书精选诗词268首、文46篇,每篇有准确简明的注释、精练独到的笺评,书末附《陆游简历》,甚便读者参阅。 |
朱彝尊选集 | 朱彝尊 | 朱彝尊清初著名作家、学者,其诗以才藻魄力擅胜,与王士禛齐名,其词追求醇雅,与陈维崧齐名,开出浙西词派;其文为顾炎武诸家所推许。本书选精选赋、诗、词、曲、文共293篇,基本反映了朱氏的创作面貌。注解翔实,对朱彝尊的经历、思想以及当时史事、制度等予以说明,是近现代有关朱彝尊诗文的第一个较具规模和质量的读本。 |
元人散曲选 | 刘永济 | 《元人散曲选》为刘永济先生在武汉大学授课时所用讲义,198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刘永济编。计选元人小令279首,散套27套,以作家为序排列,加以标点断句,各家名下有小传,曲后无校勘注释。卷首有《序论》,叙散曲形式及流别衍变。有1950年武汉大学排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
宋代歌舞剧曲录要 | 刘永济 | 宋乐研究专著。刘永济辑录。此书总论部分认为宋歌舞剧曲上承唐大曲,下开金、元杂剧之先,多数已具戏剧的雏形。故推溯唐大曲之源,解释唐大曲的演唱次第及其节奏名目。并将宋歌舞剧曲分成大曲、舞曲,及曲破、法曲、鼓子词、转踏、诸宫调、赚词等7类。主体部分则辑录宋代歌舞剧曲。计有大曲3种,舞曲4种,曲破1种,法曲1种,甘紫菜5种,转踏9种,赚词1种,共24种。末附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的歌舞剧曲存目。该书将散见的宋代歌舞剧曲辑录在一起,并加以分析研究,使人们得以认识其大致面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9月版。 |
查慎行选集 | 查慎行 | 查慎行是清代一位有着重要影响与特殊地位的作家。他行踪半天下,作诗逾万首,诗风逼视苏轼、陆游,才气横溢,时人评谓“犹孤凤独鹤,翱翔于百鸟鸡群中,可谓横绝一时”。本书精选诗266首、词24阕、文10篇,基本反映了查氏的创作面貌。每篇作品都说明创作背景,注释详赡,评点精当。 |
楚辞全译 | 黄寿祺 | 楚辞研究专著。今人黄寿祺、梅桐生合著。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本书由梅氏注译,黄氏审阅。全书兼收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两书的篇章,共译注楚辞作品67篇,为目前最全的楚辞注译本。《全译》的体例是:每篇前均有“题解”,主要考释作品的名义、写作年代、作品归属、内容特色等。接着用明畅的现代诗句与原文对照翻译。然后是注释,疏解难字难词的音义。注释中附以“按语”,以补注释之不足,主要对前人错误有选择地予以考辩,并分析作品艺术特色,段落大意。篇末殿之以“说明”。本书的特点是译文以直译为主,较准确;注释博采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言而有据,扎实可信,能做到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汤炳正教授认为:“此书为世之读《楚辞》者,在古语、今语之间搭起了一座方便之桥,是有功于屈学的一部力作。”郭维森教授说:“译文准确畅达,富有文采,颇能传达楚辞的韵味。本书对传播楚辞极为有益,对于研究者也具有参考价值。”198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属该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50种之一。 |
黄仲则选集 | 黄景仁 | 《黄仲则选集》: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杰出诗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语)。论者谓其学李白、韩愈、李商隐、苏轼,而与李白为最近。黄景仁诗用典甚多,目前尚无全集注本,对读者来说是个遗憾。本书精选434首诗,已达黄景仁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予以注释、辑评,书末又附“总评”,甚便阅读。 |
花间集评注 | 李冰若 | 后蜀赵崇祚编。是书选录自唐开成元年(836)至后晋天福五年(940),即后蜀广政三年以前的词家,有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共五百首,分十卷。书前有蜀人欧阳炯所写序文。书中选录词家多为蜀人,偏于蜀地。此书是文人词总集中最早的一部,唐末五代词家之作,赖此以传,对研究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编流传极广,版本亦多,今存有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刻本、淳熙末年刻本和开禧刻本三种。后世有仿刻本和翻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南宋绍兴晁谦之刻本影印。此书前代未闻注本,今人有李冰若评注,开明书店出版,汇录前人书中有关词人本事及词作评语;有华连圃注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着重于词中字句的注解和引证;有李一氓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用宋本和明清各种版本互校,成为一种新校本,末附板本源流,对研究本书极有帮助。 |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 徐天闵 |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徐天闵注。徐天闵先生诗学造诣极高,常年讲授历代诗歌,所编讲义亦多,《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即为先生“初任武大教授时所编讲义”。所选五言诗共189首,均取自王士祯所编《古诗选》。《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中徐先生通过对汉魏晋宋五言诗的注解、评论,集中展示了历代诗论家研究汉魏晋宋五言诗的诸多见解;通过对诸家看法的辨析,对许多说法的是非、正误作了某种程度的清理,同时在辨析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展示其对诗歌文学特性、美学意义、艺术形式的体认。 |
李白选集 | 李白 | 《李白选集》:本书精选李白诗300余首、文10余篇,逐篇注释、评点,并且辑录前人评语,深刻揭示李白的创作经历、思想特点和艺术风貌。选注者充分吸取古往今来的李白研究成果,时有独到的见解。 |
纳兰词集 | 纳兰性德 | 《纳兰词集》收录纳兰性德平生的全部词作,进行注释、点评。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刺激人们对生命产生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注。梁启超曾评纳兰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王国维更是对之大为欣赏称道,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苏辛词说 | 顾随 | 词论,顾随著,顾随先生一生留存下来的诗词论著仅有两部,一是《稼轩词说》,一是《东坡词说》。《稼轩词说》作于1943年夏,后因弟子吴小如之约,1947年始连载于天津《民国日报》,这期间,多在友朋、弟子间传看。《稼轩词说》为其诗词评论的经典之作,相比于理的阐释,顾随更倾向于情的流露。他的文风如小品,散澹纯朴,于或谐谑、或平易、或风致款款、或余音袅袅的评述中,字字生出光辉来。其文章“文笔华赡、金句密集”,得辛词之高义,间或夹杂《老子》《庄子》《诗经》《离骚》《史记》《六祖坛经》《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及种种杂家之言、词话妙语,儒、道、禅、诗、词、文无一不通,引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其思想之凝练、学问之渊深令读者感佩。本书将顾随的《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合二为一,而顾随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见解独到的解说,说辛精警,令人振奋而激动,说苏深婉,令人叹喟而感怀,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意义,使本书文章篇篇珠玉,精义名言,络绎奔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启迪与享受。 |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 王实甫 | 杂剧《西厢记》情节曲折动人,曲词华美流畅,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金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所评《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秦观词集 | 秦观 | 词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本书备搜秦观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
唐人绝句精华 | 刘永济 | 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 神,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已选入;对所选诗篇作了必要的诠释,于阐明诗意、 分析艺术、评论诗风、辨证歧说诸方面颇见功力,有不少独到见解。《唐人绝句精华》对读者理解和欣赏绝句,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书末辑录了宋代以来历代诗家有关绝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忽悠很好的帮助。 |
高适岑参选集 | 佚名 | 《高适岑参选集》:本书精选高适诗129首、岑参诗132首,逐篇注释、评点,既集中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奇异风貌,又从不同侧面呈现高、岑二人的创作特点,而且对以往注本中的疏漏颇有匡正。 |
王维孟浩然选集 | 佚名 | 《王维孟浩然选集》:本书精选王维诗121首、文2篇以及孟浩然诗111首,逐篇注释、评点,既呈现以山水田园为主要素材的特点,亦顾及反映创作的多样性和阶段性,以使读者获得更全面立体的认识。附录2篇,详细介绍王、孟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们的异同和贡献。 |
汉魏六朝诗论丛 | 余冠英 | 古诗论著。今人余冠英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收录作者自1926年至1951年所写的有关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共十一篇,重点是乐府诗的介绍与研究。《乐府诗集作家姓氏考异》是收在本书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篇。作者曾用涵芬楼影印汲古阁本与其他总集并各史志、专集、类书等校读通行本《乐府诗集》,校出许多文字异同及章节编次谬误。本书第一篇是《乐府诗选序》,论述乐府诗的搜集、保存与流传情况,辨析乐府诗的特点,评价汉魏乐府诗的价值。另有六篇专论乐府诗的形式特征和词句篇章上的问题,如《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离析八种类型,具体考察乐府诗的拼合方式。《汉魏诗里的偏义复词》例举偏义复词十七例,用以续补黎锦熙、刘盼遂等人未尽之处。《说〈公输与鲁班〉》和《说〈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两文,不仅援引古例,而且还征引今例,指明汉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现象。《吴声歌曲里的男女赠答》对古代民歌作了系统的归类工作,为研究民歌的兴起及传播提供了很大便利。《谈〈西州曲〉》具体而微地分析了这篇作品的句法与结构特点,从而得出与时贤不尽相同的新见。《论蔡琰〈悲愤诗〉》与《建安诗人代表曹植》两篇论述乐府民歌对文人创作的影响。最末一篇是《七言诗起源新论》,认为七言诗体源于民间歌谣。这一论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此书本着乐府诗的精神别求新解,并能做到言必有据。 |
李清照词集 | 李清照 | 作者是(宋)李清照。本书主要为收集李清照诗人的精选优秀作品。北宋是一个文化相当成熟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上层土大夫阶层,“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而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的妻子不仅简单地献身于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
金元诗选 | 佚名 | 金元时期涌现了元好问等优秀诗人,尤其“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四库全书总目》),有所谓“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而且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萨都剌、马祖常、丁鹤年等)。此一时期的诗歌对明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机部分。本书遴选金诗近百首、元诗近三百首,加以详实的注释,作者有详细的小传,对读者学习和欣赏金元时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