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水利
水
禾水 源发莲花厅之乌兜,合琴亭、胜业诸水,绕城西南而东,经溶江与茭川诸水会,下走三百里出郡入大江。万历志。又名永新江,源出禾山,亦曰禾江。东流合诸水至县,又会群川入泰和县界,会牛吼江入赣江。《方舆纪要》。
明太和刘崧《禾川新涨》诗云:“胜乡三日雨如秋,两江新水拍山流。长杉短筏不敢下,怕有蛟龙乘夜游。”国朝知府卢崧《禾水舟中》诗云:“放艇疑无路,还篙忽有声。湍流万籁寂,谷辟一帆清。鸟语花间树,农歌雨后晴。太平春昼永,百里半天程。”“山开宇宙阔,水合橹船轻。村树高低接,渔灯远近明。周巡无废事,延访有余情。时余方修郡志。端赖循良吏,还期共此生。”
琴亭水 在县西百余里。万历志作七十里,今隶莲花厅。水落石潭,声鸣如琴。《明一统志》。自栗傅镇合百丈洞水,至西阳江口与胜业水合流,入禾江。《方舆纪要》。
长砻滩 在砻山下。乱石险峻,舟从石缝中盘旋而出,转折仅容棹,不可以发间。稍下为短砻滩,水拥舟若从山而下。万历志。
明邑人贺吴生《砻山江夜》诗云:“秋意夜方淡,霜浓叶自删。怨多鸿乍断,梦醒蝶初还。月散千林竹,江寒半面山。愁来干戈外,怅望是前弯。”李嗣晟《砻山口》诗云:“谁移剑阁峙西砻?绝胜当年凿蜀功。老树半悬天汉水,怒涛长吼海门风。蛟龙窟底篙师渡,鹳鹤巢边鸟道通。万里雪山何处有?乡云词赋古今同。”国朝邑人陈志纯《砻山口晚眺》诗云:“砻山迴急濑,一望水连天。古树笼残照,微风度晚烟。鸦声寒故垒,渔火澹前川。隔岸孤帆卸,才回估客船。”
黄花滩 在短砻下,其险与上二滩同。万历志。岸侧为麻洲,木江水入焉。《禾川书》。
国朝邑谕谢家凤诗云:“放棹下黄花,阴雨春方半。浊流没乱硔,卷底皆成漩。舟师频转柁,轧轧鸣鹤鹳。簸播苦不宁,难禁心目眩。上者如负弩,竭力挽前牵。人声杂濑声,未奔先为殿。二篙不及支,决佽脱剧箭。我生多役役,行险非所惯。惶恐此滩前,胡为徒汗漫。”
桃溪水 距县六十里。自梅花洞经文竹至鹭江口,合禾水东出。万历志。桃溪自梅花洞至石市塔下,会界头山木黄井诸水,经大崦、文竹至鹭江。江边有市。凡自吴入楚者,由此登陆;自楚如吴者,由此登舟。市虽小,商贾辐辏焉。《禾川书》。
洋潭水 距县西四十里,注厚田下洲。《禾川书》。
石狮滩 在鹭江下三里。《禾川书》。
楼碗滩 在石狮滩下二里,俗讹为“雷打滩”。《禾川书》。
高滩 在楼碗滩下三里。《禾川书》。
金花滩、沙市滩 在厚田下数里。岸左一水潺湲,源出秋山。《禾川书》。
鹤鹳滩 距县西二十五里。滩下二里,会洛溪、龙池诸水。《禾川书》。
樟木滩 距县西二十五里。《禾川书》。
显圣潭 在里田市下。潭水萦回逆流,中深无际,没人言直下七层,未知所底。故老相传有巨鱼,长十余丈,江水暴涨,从潭出溯洄而上,鬐张如帜,或数年,或十数年一见,见则科名特盛云。《禾川书》。
瓦滩 在县西二十里黄杨山下。《禾川书》。
雄牯滩 距县西二十里。明末献贼入境,一舟十三妇抗节处。《禾川书》。
胜业水 距县西二十里。源出拔铁山,自西而下,南流百数十里至芰田合禾水。万历志。水甘沃,溉田胜于余水。会琴亭水流入禾江。《方舆纪要》。
麻滩 距县西十五里。国初,麻田左大器妻颜氏为乱兵所逼,至此殉节。《禾川书》。稍下为蜀滩。二滩上下相激,浪涛怒号,舟人以其险比三峡,故名。万历志。
国朝贺贻孙诗云:“石隙撑篙不上泷,长年那许杂乡哤。鸥回影却天边浪,雁避风旋树杪艭。词客秋声闻倒峡,美人暮雨怨长江。孽龙妖梦知谁践,遥指章门气已降。”
黄陂水 源出绥原山下,《方舆纪要》。自南而东,经欧田至羊埠合禾水。万历志。沙田刘子颛妻贺氏殉节于此。《湖隐堂》诗:“犹羡一泓羊埠水,佳名得籍烈姬传。”《禾川书》。
皂旗潭 在羊埠下。《禾川书》。
袍陂 水绕城北流,注濠池,出大溪。世传刘楚公所浚,万历志。引水经城北流注袍田垄,田赖灌溉者无算。万历志。
临圳水 分袍陂水,绕西南出江。万历志。
忠义潭 在城南袍陂渡。元寇破城,邑八姓勤王弗克,相率赴潭水死,故名。时人为之语曰:“苍苍义山,汤汤义潭。是兴烈士,义胆忠肝。”万历志。
国朝贺贻孙记云:“永新城南袍陂,有水渟泓清碧,名曰‘忠义潭’。宋元改革之际,邑人乡进士彭震龙,文信国妹婿也,与其友萧焘夫、张履翁、萧敬夫、颜思理等,合刘氏、颜氏、张氏、段氏、吴氏、龙氏、左氏、谭氏八姓豪杰起兵勤王,以应信国。空坑之败,得震龙兵再振。及信国复败,震龙等婴城拒守。至元十四年七月,邑人刘槃者,为宋将,有功,历官制使,忽降元,引兵袭破永新。震龙等皆被执,不屈死之。八姓豪杰,义不降元,又不欲以颈血染敌刃,率其族三千余人,同沉潭水而死。此忠义之所由名也。呜呼!忠义于人大矣哉!震龙诸君子无位于朝,无诏于国,破家捐躯,矢死靡他,斯已难矣!若夫八姓三千人者,不过山陬穷民,聚族执戈,以抗强元,至于抱石沉潭,不遗苗裔。后世史册,谁有纪其姓名者?悍然为之,不已甚乎!呜呼!此其恩仇之别所勃勃于心者,非一日矣。今夫不共戴天之仇,吾君犹吾父也。赵宋十五君忠厚遗泽,沁人骨髓。一旦逐其少主,驱而溺诸海滨以饱鲸鲵,八姓豪杰何如切齿扼腕,岂甘违心反颜,苟活偷生而前后殊辙哉?是以信国一呼,八姓同应,信国既败,八姓同死。八姓之死,为宋死耶,为信国死耶?以为为宋死耶?从古亡国不止一宋,未闻有以黔首三千人同死社稷者。今日之死,悲宋也。其悲宋者,所以仇元也。以为为信国死耶?从古忠臣不止一信国,未闻黔首三千人同殉一忠臣者。今日之死,怜信国也。怜信国者,亦所以仇元也。天下忠义仇元众矣,曾未能回天挽日,收功桑榆。而山陬穷民填海移山,不程其力。及其弗胜,沉溺无悔,区区之志固可哀已!至今泊舟潭上者,阴雨晦夜,常见金戈铁马,出没驰骤于洪崖苍波间,风响树答,水涌石怒,若有叱咤怨恨之声,终夕不休。其为我洒酒以告曰:‘元亡已三百年矣,其尚神游太虚,阴扶正气于天壤,毋徒与此方蛟螭蚪龙争王长也。’是亦信国及震龙诸君子所乐许也夫?”
国朝邑人陈智言诗云:“八姓勤王事不成,袍溪滟滟葬簪缨。至今流出潭中水,还与文江一样清。”龙联芳诗云:“高树蝉声正夕阳,嘉禾城下水如汤。残疆瓦裂战无地,八族心同死有乡。正气几人留宇宙?匹夫亦自识纲常。即今说着刘槃事,鬼语啾啾入夜长。”刘万载诗云:“叹息厓山大事休,穷乡亦自愤同仇。嘉禾城下如汤水,不作人间混浊流。”旷云诗云:“炎火销残宋祚移,六宫衔璧亦堪悲。厓山波浪无遗块,柴市风沙有义旗。半夜孤城弛锁钥,同时八姓葬江湄。乡人立庙袍溪上,万古芳名勒鼎彝。”李锡诗云:“寒雨凄凄草木悲,清波两岸独沦漪。勤王有志天难挽,流尽空潭水未知。”谭尚适诗云:“正气留信国,璧也忍偷生。一家志不合,况乃各弟兄。慷慨勤王烈,八姓义同贞。三千多草莽,几人珥簪缨。王气已寂寞,匣中剑空鸣。有骨葬鱼腹,无血溅戎兵。秋色正惨淡,怀古觅潭清。碑遗表忠石,庙卜榜人牲。垂堤柏露冷,隔岸古渡横。日暮西风起,惟闻金甲声。”刘景岱诗云:“八姓人曾此效忠,我来潭上想英风。已囚信国三年后,犹守孤城半载中。但拼身家殉社稷,莫将成败论英雄。宋室虽亡旌典未,也算南朝末造功。”
南华水 发源南华山,经龙安桥至忠义潭下入江。《禾川书》。
秀水 自邑西南入城,分两支,绕县旧学,转北入江,形若“秀”字。宋县令侯彭老浚之,后堙塞,县令柴必胜又浚之。每浚,科第辄倍他时。谚云:“水绕铁炉前,永新出状元。”又云:“东陂交西陂,迎取状元归。”今塞为街市,民居填凑岁久,迄不可复。万历志。
理陂水 源出大洪山龙塘,东流注江。万历志。
东华潭 在东华山下。水潴成渊,傍有金星石诸胜。万历志。
国朝邑人刘元珍诗云:“石矶栖隐玉楼东,千尺碧潭濯晚虹。天外海云涛正涌,酣歌何处伴渔翁?”
漂布滩 在东华潭下。明万历间,邑令余懋衡于下流湍急处垒石成洲,为县治锁钥,名曰“浮玉洲”。载张荩《水程纪略》。《禾川书》。
雁塔滩 明邑令周梦尹建雁塔于东岸,因名。《禾川书》。
石角潭 在刘文安公定之宅下。有石如朱墨池,赤、墨各异。其父石潭先生常钓于此,镌“石潭钓者”四字于石上。谚云“遇丙巽水入,则人文显。”万历志。
明邑人刘定之旧志作刘髦。记云:“石潭在予家门外,禾溪所汇处也。水旁及水底皆磐石,形状非一,绵亘将里许。其在水旁有若鸬鹚者,首尾略具,后其首为舟所触而脱焉,乃不甚类。有圆而洼、方而洼者,容皆百斛。圆者潦入之水常浊,方者溪通之水常清,浊左清右,相去甚迩,类硃墨砚然,其在水底比邻。没人为予言,有高而中空者曰楼石,有圆而下覆者曰凉伞石,有级而上承者曰三等石,有圆而上仰者曰香炉石,四石皆鱼所聚,没人取鱼者为之名以志焉。楼石有鲇鱼居之,甚巨,没人不敢迩,时相呼数辈,没而远以视之尔,楼石最西为欧阳氏鱼池相直;次东为凉伞石,直予先世墓;又东为三等石,直予家牌坊;又东为香炉石,直孚惠庙。夫石潭之怪奇瑰异,其蕴閟于内者多,而彰露于外者少,触折之而冥然若不觉。依之以居,即之以取,而悠然听其所为。与夫风清明月之所去来,春雨秋霁之所增耗,林影山色之所映照,随时变化而其坚确自然之体不移,斯皆类乎有道者也。故记之。”
将军滩 在松陂渡下。《禾川书》。
瑶冈水 源出龙池数十里,至汴田仙姬洞入江。乾隆志。
钯宜滩 在仙姬洞下一里。《禾川书》。
溶江 距县东二十里,合禾水、琴亭、胜业、茭川诸水,经府城入赣江。《通志》。西达镜,龙溪、红马、北茭川、桃源诸水皆会于此。《禾川书》。
茭川水 自溶江入大江。万历志。
濠须滩 在溶江下三里。上有侧石滩。张荩《水程纪略》云:“一平坦水缓,一横石截流。”《禾川书》。
樟潭 在环溪上,有石如龟鱼,又如鸬鹚跂立水上。沉涵莹澈,中列鱼房数十。万历志。
桥面洪 隆福桥圮,石错落,洪口水高数尺,险视吕梁。万历志。
黄鳝滩 长数里,石崚嶒。水稍涸,舟不可渡。万历志。
马面洪 其险与桥面洪相似。万历志。
马颊潭 在马颊庙上,萦回三里,深沉莫可测。山川之秀,咸聚于此。万历志。
明华亭董传策《赴戍过马颊》诗云:“客行九十里,舟过十八滩。山疑三峡险,水似五溪寒。挂缆苍松杪,停桡白石湍。路难何足问,此地是平安。”
大滩 在县东马颊庙下。江阔半里许,石隙可放舟者仅数尺。万历志。
大木黄滩、小木黄滩、鱼矢滩、画角滩 四滩亘连,近三十余里,顽石错出,险过二洪。自此东下,交庐陵水并诸险泷,号十八滩,为邑漕道最苦,所颠没岁无能免焉。万历志。
明茶陵李东阳《永新十八滩》诗云:“禹迹何曾到,多应閟草莱。危滩天上下,惊浪耳边回。野泊无时定,船歌半夜催。敖城不可住,虺蜴暗徘徊。”吉水罗洪先《永新十八滩》诗云:“惊涛远势驾飞鹅,伏石变怪喧鼋鼍。纵使中流失舟楫,犹胜周行被网罗。”国朝邑人贺贻孙《重经十八滩》诗云:”瞒天翠嶂指摇橹,十八滩头如槌鼓。山长不断千寻烟,浪吼欲翻百丈雨。雨翻烟断帆影开,风水相吞来复阻。石隙中间斗蛟螭,天公为愁河伯怒。昨闻五月滩欲焦,日炙鳖裙游沸釜。只今水增四五尺,秃鹙病饥淘河苦。天乎天乎淘河食,无腥秃鹙飞不举。但见瘠杀頳尾鲂,不见肥生西子乳。吁嗟!吁嗟!缩水涨水彼胡为?中有毒龙知不知?”县令张士琦诗云:“章贡之溪二十四,陆沉暴张梁陈季。岿然十八名滩存,千载行人此心悸。吾新诸险数如之,疆域详条郡邑志。源自琴亭胜业来,东流过县名初置。会合茭川溶作江,众流络绎鱼鳞萃。桥面尤高黄鳝雄,鱼矢画角森邻比。生憎大小木黄间,湍激二洪长纵恣。遥闻金铁鏦以铮,鼍吼天河雷奋地。两两崚嶒泻夹舟,捷于峻坂奔狂驷。自昔漕艘转运危,艰难涉历忧颠坠。合作虔州一样看,《水经》补注传神异。”县令朱怀栻《永新滩闻鹧鸪》诗云:“山僻少人家,声声渡浅沙。分明悲阮路,恍若劝张槎。竹锁云千岭,芦环水一涯。漫劳呼唤急,不日整归车。”邑人刘世衢《十八滩挽舟歌有引》云:“由吉入赣有十八滩,分江至新邑多滩,最著者亦十八。丙申九月,偕师苍弟小舟兀坐,时烟雨连日,无可拨闷,每一滩挽纤者,必以高歌鼓力,颇令人怡。惜有音无字,聊采其辞,各系一绝付之。”十八首录八。“远疑鸥鹭点晴沙,逐个低头啄浪花。渐入蒋崦滩口去,层层石齿斗银牙。”右蒋崦石滩。“任是千斤并力担,莫占风北与风南。不愁横灞雄滩远,前有平流苦竹潭。”右横灞滩。“十寻锦缆一枝篙,水怕行舟势欲逃。叠叠长歌声未歇,行舟已自过阳曹。”右阳曹滩。“初辟洪蒙有此关,天然铁限与铜环。经过门斗石边路,也当龙门烧尾还。”右门斗石滩。“磨刀滩上石粼粼,到此奔腾水更嗔。淬我龙泉挥紫电,狂呼八百李仙人。”右磨刀滩。“十万长行骄悍兵,猝然当道遇孤城。前军后队联成阵,不断中宵画角声。”右画角滩。“永庐封界倏然分,蚯蚓滩声渐可闻。正是归心如箭急,飞来一片故山云。”右蚯蚓滩。“隆福犹传旧日桥,瞿塘峡注浙江潮。进犹未寸防寻退,十八雄滩让楚翘。”右桥翁滩。
分丝潭 深不可测,有坠石引丝测之者,至丝满分乃止。万历志。
国朝县令黎士宏诗云:“数过奇难尽,滩声动客魂。沉潭斜点石,狭壁小通门。牵缆同猿挂,樵薪学鸟翻。山君犹满眼,应自慎晨昏。”“蛟龙尊窟宅,无雨亦成阴。昔有闲游客,垂丝试水深。一分才至底,奇事尚传今。双剑久飞去,空从旧穴寻。”“蝶亦能寻至,沉潭更觉幽。春花开冷艳,涧鸟失深愁。木末闻人语,山腰接戍楼。虽知期会急,犹自小停舟。”“闽上青溪路,兹山势略同。使船如使马,愁雾不愁风。危石临溪怒,高松卧水慵。颓然闲置酒,花气点颜红。”
苦竹潭 长径五里。县境诸水至是入庐陵界。万历志。
明太和刘崧诗云:“江上何人吹笛声?水云风树两凄清。几时再取禾川酒,苦竹潭心看月明。”
仙岩水 在六十九都。源出水龙洞。万历志。
桃源水 在县北四十里。沿溪多桃,故名。万历志。
江口水 距县六十里。合曲砻、金鸡石数水,经牛田入泰和早禾市,出永阳。万历志。
官北水 在县东百里。源发洋浆洞,经小水、拿山、洲尾至钟鼓潭,出泰和界。万历志。
逢桥水乾隆志作虹桥。在县北五十里。源发自泉塘。日有三潮,抵逢桥合安福溪。万历志。
龙门溪 在禾山。唐颜真卿游此,书“龙溪”二大字镌崖上。府志。两峰插天,悬流长数十丈,奔豗飞瀑,涌为深潭,最称奇绝。《名山志·胜考》。
宋县令元绛《游龙门溪》诗云:“方驾游溪曲,标题在栋隆。待持金羽节,来看碧纱笼。”明邑人贺守约诗云:“云开翠壁见天梯,瀑挂龙门望忽迷。石峡浑疑神禹凿,苔碑细认鲁公题。半空怪雾嘘残蜃,千尺飞泷饮断蜺。欲吸清泠洗尘耳,自扶藜杖过前溪。秋山苍翠接空冥,七十一峰如画屏。雁塔遗基藤蔓紫,龙门题墨藓花青。几从石上看棋局,仍向云间茯苓。鹤陇辛容孤迹住,天书何事又岩扃?”万安何敬诗云:“龙溪之山秀而峙,龙溪之水清无底。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泚。奔流百折银河通,落花滚滚浮霞红。四时佳境不可穷,仿佛直与桃源同。”福州黄须诗云:“乘间理瑶棹,爱此佳山川。瀑布散晴云,滴溜泻龙渊。何年此龙蟠,窟宅深镵镌。云雷池中起,日月波上悬。伊予访灵异,复得穷幽元。不见濂溪翁,徒歌白雪篇。丽泽萃清处,达士争流传。懿哉溪上翁,养晦全其天。”邑人尹台《陪陆给事龙门溪歌》云:“哀岩逼仄峡巃嵸,雷源倒激山根动。中悬千尺怒喷之飞流,回光荡日生虹蝀。伟哉此壮观,万古霾云端。磵道折磐石欹阻,风吹练色千峰寒。千峰窈窕路深入,独嶂谺谽遏幽绝。樛木蒙笼半壁阴,屈枝反偃双崖黑。忆昔鲁公文采遗,揭嵲巨字交垒垂。苔斑不蚀钩纽古,雨溜或洗劖刻亏。攫盘下撇夔魖走,郁律上撼风霆吼。穹梁危扇石脚塌,神工赑屃护持久。伊予慕迹景名贤,摄衣欲往心翻然。昼思想象窥林樾,夜梦仿佛行云烟。何知兹晨陪使盖,礌砢遍蹑穷奇眛。长啸高歌宇宙间,古今豪哲谁相待?八百余年鲁公死,乃今复有贞山子。劲节可耸后代瞻,英风欲振昔贤起。山川灵怪岂隐沦,地因人胜古所珍。况今同游三四辈,倜傥亦更非常伦。登高眺远恣所越,丝管啁啾逸兴发。但觉飞扬绝后生,安知磊落愧前达。君不见,永南山水称界围,有唐迁客多是非。伾文丑附不自恧,闳篇殚侈徒光辉。何如兹山之溪千古流潺湲,鲁陆声迹先后传。呜呼!二公声迹倬天汉,我独胡为尘土湮?”邑人周文谟诗云:“乘闲策杖步龙门,为访平原迹尚存。万丈流光摇石壁,千寻飞瀑出云根。蜂台日落秋峰影,松径雨余古翠痕。更上倚天清绝处,许谁把臂共朝昏?”国朝邑人贺靖国《龙溪瀑布》诗云:“银汉泻来天欲低,雷鸣雪里醒群迷。鲁公题后声闻好,一派曹溪尽向西。”黄扉诗云:“山转溪声急,草头露湿衣。莫言僧寺远,日暮有人归。”贺稚茂诗云:“春深雨乍霁,乘兴过龙门。树树添新叶,山山滴翠痕。危桥寻鸟道,怪石系云根。为爱平原迹,藤萝未敢扪。”临川李绂诗云:“大小灵湫雁宕远,仙宫空说九龙潭。我生好事爱丘壑,剖凿鸿濛窥浑涵。秋山一溪最奇绝,回回山足青于蓝。凉气冰人喷空薄,青山忽倏风雨酣。日光破碎寒炯炯,岩花萧摵阴毵毵。危石半道插空起,蠔山峍崒堆蚖蚶。殷地崩雷玉蛟走,千寻飞瀑凌珠龛。纵横垠堮怵俯仰,坼裂吴楚摇东南。古老传闻有龙伏,抑阏掩蔽不可骖。断崖仿佛瓜擘蹴,腥涎想象须鬓鬖。余霞闪映出光景,抱珠熟睡畴敢探。幽灵秘异故不乏,沈牛祷旱惊街谈。从来神物有变化,人生对此内发惭。三年蠖屈寄禾水,知我愧负刘尹惔。朅来携手访蛟室,如馋得饱一肉甘。致身福地我所羡,饥驱不暇卧烟岚。却对龙溪再三叹,千头安得木奴柑?”邑人龙銮诗云:“溪泻洪涛泛绿波,逃禅何处非头陀?现身说法寻常事,出世还能入世么?”陈智言诗云:“殷地雷崩峡,悬崖玉布虹。瀑飞千尺雪,人立五更风。选胜尊姚相,品题重鲁公。我来谁话旧?五老与双童。”江慕柳诗云:“禾山多奇景,石磴莽矗矗。岌嶭起危峰,群峦只一掬。龙溪高浪飞,荡激翻雪屋。流沫洒长谼,泉源惊万斛。天浆泻绝巘,潺潫撼山腹。滢滢出重霄,难以穷远目。”龙益舜诗云:“银汉分声天上来,奔崖触石怒喧豗。紫虬夜喷千村雨,铁甲晴生万壑雷。故相台前空落照,千僧釜在半苍苔。扪萝摹得平原字,一幅鹅溪百折回。”
聪明泉 一在县北二十里,水自山涌出,古今学者饮之多成事,土人谓之聪明泉,《太平寰宇记》。县北絮芋源山下,有涌水曰聪明泉;《江南野史》。一在义山下。《府志》。
宋刘楚公《题聪明泉》诗云:“义山山下有灵泉,泉号聪明自古传。四百年中三出相,不才何幸继前贤?”国朝邑人贺善来《次楚公韵》云:“方州处处有灵泉,赢得聪明此地传。卜相由来非绝业,还期风节仿前贤。”
瀑布泉 在义山碧波岩下。《府志》。
国朝邑人贺贻孙诗云:“山色遂连天,惊涛一鸟旋。欲知泉落处,即在水源边。峰夹波声远,岩劖日影悬。老僧深树里,破竹引涓涓。”县令张士琦九言诗云:“义山深长磅礴数百里,中有名岩秀出称碧波。山坳古涧千仞忽壁立,瀑泉一道冲激成悬河。素练天边风日相击搏,玉虬云外牙爪纷婆娑。大珠小珠触石皆迸落,迷离乱眼跳掷龙腾梭。化鱼潭浅泛溢出桥柱,双狮拱护百宝辉槖驼。初闻殷雷隐隐南山侧,须臾劈空狂吼惊灵鼍。趵突三泉历城应退舍,虞山拂水隐现生蹉跎。惟有匡庐挂流三百尺,未知开先喷壑视此当如何?”邑人江右台诗云:“义山有瀑布,名与大匡齐。匹练从天降,长河泻月低。飞空翻雪浪,流响破尘迷。最是清心处,雨花满石堤。”
菩提水 在南尚山。水从石罅迸出,色光莹彻,盛以素磁,亮若琥珀。较常水特重,入江,一线相引不乱。昔梁天监中,慈云祖师自九江寻水至此卓锡。采《尚山志》增。
泷龙潭 在绥原山阿育塔下。岁旱,潭中龙动辄雨。新增。
洣水 出江州安城郡广兴县太平山西北,流经茶陵县南,又西北入于湘。《水经注》。
《江西考古录》云:《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泰和,显庆二年又析泰和置永新。广兴地当属永新。今永新有水路,自南门往上一百一十里至界头岭,水源湖广茶陵州交界,即《水经》洣水,《汉志》谓之泥水也。《地理志》:茶陵有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通志》以其入他境不载,然《水经注》既明著江州郡县,例得附于此。
谨按,《大清会典》:有攸水出永新县西北山,西流入湖南长沙府界。考《水经注》:攸水出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经其县北,又西南流入茶陵县,入于洣水。《江西考古录》辨云:安复,今安福县,西与长沙攸县交界。然《通志》载安福境内诸水,不见有流入茶陵者,未知何属。因《会典》尚载出永新,故附按于此。
水 利
大平乡陂塘二十有八
一都 石鼓陂、左家岭后。古牛陂、成功坛下。大冈陂、西头塘、宋下山。山塘、窑前。常榈塘、云塘。寨冲。
二都 坤陂、官陂、龟陂、西塘、江西塘。
三都 罗陂、陆陂、白竹龟塘、南塘、凤岭下。五间塘、千古洲。泮塘。中洲。
四都 赖仙陂、樟树陂,观陂、才陂、栗陂、山阳陂、苦竹陂、丰源陂。
平五都 枫木陂、市田。朱公大田。大禾源。
禾山乡陂塘五十有四
禾五都 汪家塘、砻弦仚口。湖坵大塘、大丰塘、固塘。坦木塘、长冈侧砻。材溪、秧陂。市上溶田陇。
六都 演陂、高塘。李塘、牛牯岭。菱角塘、大平岭。山塘、尾塘、枫陂、大株塘、石马塘。秧陂、狮子岭。鸡冠塘、江背。上下芙塘、淳塘、长木塘、沙邱田。蜈蚣塘、高田。康家塘、大岭背。观前大塘、甘泉。藕塘。茶源坑。
七都 黄河陂、砚石。土陂、龙阪、苦竹陂、早禾社。枫江陂。
八都 椒陂、转祀庙。高陂、长桥。汶陂、大村。荆陂、早禾田。石陂、城塘、沉塘、油草冲。乾塘、罗烟。汉塘、官陂、车溪。仰对塘、巢木塘、竹叶塘。
九都 新陂、稳下。双陂、桑下。席陂、松林院。渚湖塘、刘家塘、古岭。冷陂。古木江。
十都 新拿塘、黄牛岭荫注塘、禾塘、尾塘、鄱官山下陂、枫木陂。田尾。
禾十一都 趋陂、敖陂。
登丰乡陂塘七十有六
封十一都 封灌陂、毛分陂、新陂、布社陂、车背岭塘、万工塘。
十二上都 东海陂、张塘、南汶。赤炉塘、荷塘、图前。泮塘、桃源砻。大郭陂、油滩陂。源口。
十二下都 布石陂、樟村。仙人陂、樟村。大郭陂、樟村岭。双陂、万工塘、白花塘。
十三都 合陂、枧田。龙虎陂、三角陂、田心陂、高陂、龙家陂、新陂、董陂。
封十四都 大陂、南城。压星塘、下车。新陂。羊圳。
十五都 员陂、大陂、福兴寺前。官塘、汉山源。浒塘、百丈塘。白山冲。
十六都 官陂。蛇形。
十七都 官陂、石狮潭。黄土陂、涂塘、吴塘、长塘、辛塘、大黄塘、小黄塘、连塘、鲤公塘、大井。小水田。
十八都 虎陂、陂山湾。荫注官塘、祭湖寺陂、黄花滩。合龙陂、车田。西湖。阴注。
十九都 茫东陂、大椅州。龙花陂、上州。老陂、木江陂。
四十都 小砻陂、大屋陂、蛇陂。
四十一都 削陂。大烟。王陂、文竹。梅陂、焦坑。青丝塘、南塘。石砻塘、东路。杨梅陂、砻口。栗木陂、龙石州。水东陂、石陂下。宿陂、汉步。古龙塘、石陇坑。龙塘。深坑。
四十二上都 鲶陂、官塘。社下。
四十二下都 土陂、上官塘、下官塘。南冲。
四十三都 木黄井。
四十四都 龙塘。南溪。
霸封乡陂塘二十有五
封五十三都 老鸦陂、秋陂垄。四硕陂、王舍。高陂。
封五十四都 秋溪圳、迎坑陂、福丰陂、油草陂、里珈陂、禾石陂。
封五十五都 莱芜陂、龙塘陂、玉女庙。黄陂。
封五十七 大石陂、横陂、坪上陂、灵山庙。早禾陂。正觉寺。
封五十八都 三溪陂、黄土陂、艰难陂、欧陂、石山陂、杉木陂、心字陂、城背陂、上下官塘。
积庆乡陂塘十有六
十四都 次陂。塘坑岭。
庆五十三都 横溪高陂、原山清管塘、柞源塘、秋陂、禾陂。
庆五十六都 旺陂。
庆六十三都 西塘、西峰山下、袍陂、水头山。谢家塘。
六十五都 黄田大陂、桃枝陂、中洲。石狮陂、院前陂。
六十六都 黄土陂、禾方坪。车堆陂、团陂。
景福乡陂塘二十有六
福五十六都 黄烟陂、万泉陂、合成陂、白洋陂、湖塘、桥头。压陂、丫江上。谢陂。万泉洲。
福六十三都 九郎陂、早禾陂、龙塘、理陂、东门渡。上陂、江崖蜡桥陂。
五十七都 黄土陂。
福六十四都 孙家塘、下陂、斜陂、刘家塘、野荷塘、仙泉塘。
福七十二都 枫原早禾陂、桐木陂、大陂、高陂、大泉山小塘陂、枫木塘、石泉峒上下陂。
才德乡陂塘二十有七
才五十八都 长山后陂、长源。龙陂、董陂、俱珊溪。石陂、高陂、排路塘、湖塘、井背。樟塘、樟木田。杨梅塘、长源陈家塘、陈坊。蛤蟆塘、李家冲塘、西岸边。黄泥塘三口。圳上岭后。
五十九都 株木陂、灵泽庙。黄鲇陂、石陂、文明陂、黄家陂、紫陂、湘陂。湖头。
六十都 芰田陂、牛尾岭下。麻斜塘。
六十一都 石江陂、亭背陂、长陂、大陂。
六十二都 袍陂。钱江埠。
思贤乡陂塘三十九
六十七都 黄文陂、砻陂、牛陂。
六十九都 洋陂、金鸡岭下。檀木陂、杨木峡。荫注塘、虎塘。荒田塘、石岭下。分陂、砻下佛岭。白竹塘、高车。官塘。官塘坪。
七十都 梅田陂、白土陂、樟枧陂、长里陂、上山陂、神口。还古陂、李家陂、古陂、南附。本陂。
七十一都 深坑大塘、虚皇山下。石塘、紫雾源。白筑塘、小富岭。黄旗塘、山背。左家源大塘、桐江陂、鄱仚官塘、大塘、下塘、篱园塘、中贺小塘、中陂、龙塘、南岭下。了足塘、山陂、官田洲。萤火陂。均陂。
七十二都 莲塘、桐木仚塘、枫源早禾陂、芦溪枫木塘。
义禾乡陂塘九
七十三都 石塘、紫雾源。黄塘、南源山下。龙窟塘、荷家塘、新塘、石桥村塘、车路塘、罗义陂、月岭。小常陂。紫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