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表 武职表封爵附
朝廷设官分职以为民也。百里之疆,令长而下,有丞,有尉,有师儒,有营弁。官虽不一,惟期各称厥职,以奠安兹土。邑自建县以来,莅官者无虑千百,而声施灿然者可屈指数焉。爰编年纪名,复取其功业显著者为之传。后之人览其姓字,溯其流风善政,应流连起叹曰:某也忠,某也贤,某也茧丝,某也保障。於戏!可以风矣。作“职官志”。
文职表
一
二
三 尚有达鲁花赤一员。国朝承作达噜噶齐,职与知州同。旧志失载,今无考。
四
五
六、四寨巡检司表按,巡检司,宋时已见二人;元无考;明分设四寨;国朝先后裁改三,缺、废、置参差不一,来任年月多无可稽,难入文职表内。兹仿史附表例。另表四寨巡司于后。
武职表
一
二
三
四、卫所官表附按,旧志,永新所官,自康熙辛酉迄丙申阙考。所载皆在五十五年后,而缺者尚多,且来任年月均无可稽,难入武职表中,故照旧志所载姓名另表于后。
按,旧志秩官阙漏大多,今搜考诸书补载。惟《禾川书》引《宋史》,补列刘恕,以和川为永新。考《大清一统志·表》:宋有和川县,即今岳阳县。属山西平阳府,其非永新明矣。又按,禾山二妃祠钟文称:“大德二年,前永新县县学正文明叟撰。”永新,元改为州,称县学正未详何时。表内难独分此格,故未补入。再考《云阳集》李《云阳集》作者为李祁《永新学记》,有部将王《县志·学记》摘除此段。其《赠王济舟序》,复有“君名海,为郡将军,来永新”等语,郡将军恐非永新官,表内亦难创立此格,故皆不载。姑附识于此。
封爵附
晋
永新县男 刘钟
《宋书》本传:钟,字世之,彭城人。历官骑长史兼行参军司马。从征广固,孟龙符陷没,钟率左右直入,取其尸而反。除振武将军、中兵参军,代龙符领广州太守,封永新县男,食邑五百户。后随朱龄石伐蜀,为前锋。蜀平,论功应封四百户男,以前有封爵,减户以赐其次子敬顺高昌男,食邑百户。十二年,荆州刺史道怜献名马三匹并精丽乘具,高祖悉以赐钟三子。元熙元年卒,子敬义嗣。敬义官至马头太守。卒,子国重嗣。
宋
永新县侯 顾琛
《宋书》本传:琛,字宏玮,吴郡吴人。元凶弑立,分会稽五郡,置会州,以竟陵王为刺史郎,琛为会稽太守,加五品将军,置将。佐诞起义,加冠军将军。事平,迁吴郡大守。孝建元年,征为五兵尚书。未拜,复为宁朔将军、吴郡大守,以起义功封永新县五等侯。琛母孔氏年百有余岁,泰始中,丁母忧。服阕,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齐
永新县伯 江谧
《南齐书》本传: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竭诚事高祖,被亲待。建元元年迁侍中,出为临川王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遣之镇。既而骠骑豫章王嶷领湘州,以谧为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封永新县伯,四百户。三年为左氏尚书,寻迁掌吏部。世祖即位,不迁官,以此怨望。世祖不豫,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请免官削爵土,收送廷尉狱治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永新县侯 萧昭颖
昭颖,竟陵王子良子,昭胄弟,官至宁朔将军、彭城太守。其封爵不知何时。据《南齐书·武十七王昭胄传》:陈显达起事,王侯复入宫。昭胄惩往时入宫计杀之,惧,与弟永新侯昭颖逃奔江西,变形为道人。崔慧景举兵,昭胄兄弟出投之。慧景事败,昭胄兄弟首出投台军主胡松,各以王侯还第。后萧寅谋立昭胄,寅遣人说胡松,松许诺。会东昏月余日不出游,偃党王山沙虑事久无成,以告御刀徐僧重。寅遣人杀山沙于路,吏于麝幐中得其事迹,昭胄兄弟与同党皆伏诛。梁主定京邑,追赠昭颖黄门郎。
永新县侯 萧子廉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子廉,字景蔼,嶷子。初,嶷养鱼服侯子响为世子,子廉封永新侯,邑千户。子响还本,子廉为世子,除宁朔将军、淮陵太守、太子中书舍人、前军将军。善抚诸弟子,十一年卒,赠侍中,谥襄。
梁
广兴县男 何远
《梁书》本传:东海剡人。殳恶炬齐尚书郎远释,谒江夏王国侍郎,转奉朝请。嗣以罪亡,渡江,欲聚众迎高祖,不果,遂降魏。因刺史王肃得达高祖,随军破米崔军,以为建康令。高祖践祚,以奉迎勋封广兴县男,邑三百户。
永新县侯 陈伯之
《梁书》本传:伯之,济阴睢陵人。郢城平,高祖命伯之为江城刺史。力战有功,道还之镇,高祖遣代江州别驾邓缮,伯之不受命,于是集府州佐使,谓奉齐建安王教,率江北义勇十万举大事。高祖遣王茂讨之。伯之留乡人唐盖入守城,遂相率趋豫章。太守郑伯伦坚守,伯之攻之不能下。王茂前军既至,伯之表里受敌,乃败走,间道亡命,出江北入魏。天监四年,诏大尉临川王宏率军北讨。宏命记室邱迟私与之书,伯之乃归。既至,以为使,持节,都督西豫州诸军。事平,封北将军、西豫州刺史、永新县侯,邑千户。按,《吉安郡纪》:天监四年,封陈定之为永新县侯。不详出处,疑讹“伯”字为“定”字。
永新县侯 萧直
《南史》:直,字思方,豫章王综子,位晋陵太守、沙州刺史。综当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武帝使综都督众军权镇彭城。综潜与梁话、苗宠三骑奔萧城至魏,位侍中,改名绩,追服齐东昏斩衰,大后及群臣并吊。八月,有司奏削爵土,绝其属籍,改子直姓悖氏。未及旬日,诏复属籍,封直永新侯,久之乃策免。又《梁书》普通六年,封直永新侯,邑千户。
陈
永新县侯 陈君范
君范封永新侯,见于《隋书》。《宇文述传》云:陈主既擒,萧、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述讨之,水陆并进。陈永新侯陈君范自晋陵奔,并军合势。述至,击,大败之,进至奉公埭。萧岩、陈君范以会稽请降,吴会悉平。考《陈书·世祖九王传》又云:“君范,鄱阳王伯山长子,大建中,拜鄱阳国世子,寻为贞威将军、晋陵太守,未袭爵而隋师至。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余人,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力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其年,君范为温令。”是君范未尝封侯也。二史所载互异,姑并存之。
明
永新伯 许成“功臣表”:“成”,一作“诚”。
见《明史》宁国公主及许贵二传。成,江都人,左都督同知。永乐二年,以发谭深、赵曦挤死驸马梅殷事,封永新伯,禄千石,世指挥使。
永新王 朱厚熿《省志》“熿”误作“爌”。
《明史·诸王表》:厚熿,和王庶子,正德十一年封,嘉靖三十七年甍,谥安庄。嫡子载壕,嘉靖四十一年袭封,万历十一年甍,谥恭懿。嫡子翊键,嘉靖四十三年以辅国将军改封长子,万历十三年未袭卒。庶子常渭,万历十六年袭封,甍。庶子由云,万历四十三年封,长子既而袭爵。《荆王传》:永新王厚熿,以能诗善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