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 文学
儒 行
唐
龙况 字景荀。父庚,任吉水丞,后避寇永新,因家焉。况颖敏,博贯经史,为时名儒。唐光启间乡举,龙纪间任大理评事,居官仁廉。殁,遇异僧,葬义山盐堆。子五人:钦、瑊、琮、瑀、琳,咸以科名显,邑号“盐堆龙”云。万历志。
按,万历志误以庚为况祖,任茶陵令,今从《万姓通谱》及龙铁之《世系考》更正。
宋
彭进龙 字子龙。精修励行,粹然有德君子也。早通书诗,业词赋,晚深于《易》《礼》,四试国子监魁,从游甚众,成就名士不可胜举,时推名宿。前郴守彭沂,兴国宰刘东父,静江彭拱辰,国学士彭淳,秋官彭子与,祈阳监酒刘希传,乡贡士章贵、彭谈,皆从学之显者。参万历志、《万姓通谱》。
按,《万姓通谱》载:彭进,字子龙。《县志》载:彭进龙,字子龙。似属二人,然详观两传,事迹俱同,惟《通谱》较备,其为一人无疑,故参用之。<
贺弁 字德成。幼慕圣贤学,尤工诗,大为苏、黄所称赏。奉母隐居龙溪,时称为“菊轩先生”。郡城诗人堂祀杜参军以下,弁其一也。后从祀乡贤祠。参万历志、解缙《诗人堂记》。
张湘 博学,善古文,尤精于《易》。晦庵先生尝扁其斋曰“玩易”。所著有《易解》行世。万历志。
明
贺守约 字约束。博学好古,诗尤赡丽。元末遗老雕谢,守约隐居不仕,独以古学为乡邑倡,学者倾向之。洪武初,荐授本邑教谕,后改光山学致仕。万历志。
龙同仁 字子元。举元至正乡举,明兴,隐遁不仕。洪武初,县令乌斯道重其学行,荐之朝,授本邑训导。观于荐者之贤,而其人可知已。万历志。
文鲁麟 性耿直,操履劲特。善古文,豪爽严正类其为人。洪武二年,千户俞茂、知州田盛交荐于朝。采《万姓通谱》补。
刘端 字国正。少孝友,既长,刻意励行,博涉经史,每试必先诸士,与兄瑞并有声庠序。甫艾即退隐,以经学教授乡邑名士,多所成就。性方严,不轻假人辞色,门人衣冠弗肃弗敢见也。与邑老宿张度、陈瓒友善,并以学行称。尚书尹台,其外孙也。万历志。
左收 字宏用。嗜学,慕古。比贡京师,适刘瑾擅柄,廷试四维五术,收对策正言无所避。授丹阳训导,崇正学,旌孝行,一邑仰其教。事继母,抚异母弟,曲尽孝友,乡闾诵焉。收族孙元勋,幼孤力学,以选贡为宣平令,调邵武,教授迪士亦有身教之称。万历志。
尹爽 字用晦。年十七,忽自奋曰:“不学,何名为人?”闭户深研《易》理,泛及诸史百家。督学邵文庄见所试文,称为国士,命校白鹿书院经籍。宪使沈公锐闻爽名,以宾礼聘为其子师。归时,沈赠以诗,有“浩怀磊落官天地”之句,一时藩臬加礼重。后贡京,授吴县学训导,士游其门者,咸知所向往。尝坐诸生柳下,指喻进学之方,门人怀之,作“教思亭”以识不忘。给事陆公粲为记,称比召伯之甘棠焉。起艰,改于潜训导。同官有携家后至者,畏其舍多祟,爽以己舍易之,士服其正。所著有《竹庄集》。以子台贵,赠吏部侍郎。祀郡邑乡贤祠。长子奎。万历志。
奎 字崇文。幼明敏,为文力追古法,澹然不以世务撄心。尝与族党举乡约,兴礼教,风俗一新。以贡授吴江学训导,申教约,严课程,逾年领乡荐者九人。升诸暨教谕,正身率士,一如在吴江日。时邑令设屏于先师庙门,舆过不下趋,奎叹曰:“恶劳,废礼,岂示民以敬乎?”立使人撤之。寻卒,门人私谥为“淳德先生”。万历志。
颜应时 字时行。性刚介,笃孝友。母病痈,吮之弗瘳,哭之至咯血。事兄甚敬。伯父死,为理丧,代偿其负,抚遗孤如同产。以贡授常熟学训导,师范尊严,士心归服。有《石壁遗稿》藏之家。子钥。万历志。
钥 字子启。嘉靖乡荐,授山东茌平学教谕。茌士鲜闻学,钥以王守仁良知之说诱之,远近翕从,成就甚多,张后觉其最著也。擢新城知县,弛赋缓刑,蝗不为灾。改枝江,赈饥平狱,民愈悦服。后归,与弟铎日以讲学善俗相厉。尝捐饩脱同产于狱,分俸给诸从昆弟之乏缺者,人称其有完行焉。万历志。
贺应保 字宏任。少负奇气,工举子业,每试辄高等。既而幡然曰:“制艺仅科名嚆矢,于天人性命之旨无裨也。”于是潜心理学,遇省郡诸书院会,千里必赴,无间寒暑。与盱江邓潜谷,南州章斗津,安成王塘南、刘三五、刘泸潇诸先生共相参究,独有妙悟,皆推为畏友。其于经史诸书无不淹贯。著述甚富,往往自出见解,更辨皙三礼,躬行实践。事母至孝,及丧,庐墓三年。复祭田,掩枯骨,人咸称为笃行君子。屡奉当道征求。所著《传家录》《共省录》,督学沈公下檄梓行。更著有《迂亿》、《迂议》行世。康熙志。
周垣 字翼微。幼孤家贫,矢志诵读。其舅氏安成刘泸潇试以文,奇之,就刘氏家塾学。万历戊午,以《春秋》领乡荐,授进贤教谕。甲子四川乡试,聘校《春秋》房,所取士成进士者居半。为人孝友敦笃,每语及母死节事辄流涕。及从蜀归,取所受聘币哭告于父母之灵,哀音悽恻,人不忍闻。所著有《春秋解》传世。孙谋,中庚子武举,任通州都司。康熙志。
贺士昌 字拙生。为文力追大家,膺万历戊午乡荐。座主毛士龙器其方正诚笃,每谓其可共患难。后毛公忤魏珰,捕之急,士昌就试春闱,遇诸途,阴载其父子归里,匿深山中,朝夕如子事父。珰败,毛公复擢御史,深服其太节毅然,可以托国。初授浮梁县谕,日进诸生讲学,以仁让廉耻相助。有朱应熊者,家贫,负才不遇,士昌资以膏伙,劝令学,荐之科举,朱因得登第。寻擢江南滁州守,清洁慈爱,滁人呼为“贺佛”。有大寇夜至关山,士昌设方略拒之,城赖以全。及归,百姓遮道留之,思其德,建景行碑,立祠于关山关圣庙右,至今祭享不替。祀邑乡贤。康熙志。
萧纯 字素朴。少寄洪都,常冠童军。为文得酒益奇,两取副卷,旧志误作副榜。领天启辛酉选贡。崇祯戊辰,除漳州通判。会岛寇骚动,海防曾公撄率纯督师,胜算居多。子奎鸣,随征,卒于军。康熙志。
贺日达 字黄榆。幼孤,与弟选自相师。以孝友著,为文力追先辈。崇祯《选举志》作万历。癸酉岁贡,授韶阳教。深于《易》学。归里,值荒年,为粥以食饥者,人皆德之。康熙志。
刘运 号崇吾。孝友天植,性嗜古,取忠孝节义有裨风教者,与考亭家礼辑为成书。居家浣花浇竹,长吟自乐。父母殁,饮食几废,岁时忌日,号哭失声。课子严甚,每决试草,得失不爽,遇疑难事,悬度多奇中。黄石斋大史详志其行谊。以子光震贵,赠中宪大夫、云南洱海副使。从祀乡贤。康熙志。
刘守诚 号崟园,载达子。笃学力行,与弟守洵尝从邹忠介讲学青原。领万历己酉乡荐,授崇仁教谕,升广东博罗令,爱民下士。会水浸城,守诚为文告于神,水遂退。既而罗浮盗起,抵城下,守诚以忠义激民登陴固守,城赖以全。升湖州同知。康熙志“文学”改入,参《禾川书》。
尹学孔 字时卿。受业王塘南先生,授贵州藩幕。时藩多古藏,守吏相继为奸。委学孔稽察,吏贿之,坚拒,悉以古藏条列上闻。猺人煽乱,学孔备陈方略,兵民获安。台抚荐之,迁云南景东府同知。修学置田,教养诸生,而景东科第始盛。均赋税,立义冢,改折色,土官之悍戾者亦就驯。因病告休,合郡建祠,立去思碑。归家,督修白鹭书院、永堤及本邑学宫。祀乡贤。康熙志。
江尔海 字宏受。不屑攻举业,师事刘元卿,讲求心性之学,苦思力索,颇得指归。后由成均选授鸿胪寺,居京师,名公卿皆爱其雅度。乞养归,以书史自娱。著有《游山水记》,亦名《园诗集》。参《府志》、康熙志。
龙有珠 字颔有。贡士,授攸县令。孝友慷慨,喜周人之急。归隐于凫村龙溪间,鸣琴赋诗以自娱。子科宝。康熙志。
刘永彩 字自白。幼孤,事母以孝闻,尤笃友爱,有鬻其公产至数百金不问也。任山东茌平丞,多惠政,尝白冤狱数事,活数十人,迁福州左幕。去之日,民争奉酒炙,涕泣攀留,拥车毂不得行,茌平南界仅三十里,越三日始出境焉。康熙志。
刘瑶 字右化。天资英敏,究心理学,与叔子裁师事徐鲁元,问良知之学。瑶曰:“吾儒此心虚灵,非同释氏之空觉也,必有躬行实践之功,见于日用彝伦之间。”鲁元是之。年九十卒。文江李翰林振裕,与其子爵生同乡榜,为之铭其墓。康熙志“文学”改入。
李斗 字石云。善属文,屡试乡闱不售。尝从忠介邹公讲学,公问:“心安有出入?”曰:“道心本无出入,其出入者,人心也。”公许之。晚年隐居,家法醇谨,教子弟以恭让。康熙志。
周之冠 字元夫,文谟子也。父任固安令,卒,扶榇南还,橐无遗资,而动必中礼,汤睡庵太史称为真孝子。补邑弟子员,以文见推,尤潜心理学,躬行实践。邹尔瞻深器之,谓“元夫非近时人,殆黄叔度之流与!”先后大吏,多其父同僚冠,屏迹不通谒。骆公督学江西,耻以故人子进,匿弗就试。至其救荒、化暴、抚孤、还金,多长者行。时楚寇入境,大肆焚掠,过其庐,相戒曰:“此周君子居也。”无敢犯者。著有《训世要言》《知非录》《家规》数十则。子绍珠,字伯召,博通经史,鼎革后不复应试,著有《四书讲义》数十卷。参康熙志、《禾川书》。
尹先觉 字长思,号天愚。才高学博,以恩选入南雍,每试冠军。万历丙午举应天乡试,与钱公谦益、缪公昌期、周公宗建、方公应祥称同门莫逆交,数公先后成进士,而公三上不第。乙卯公车,卒于雄县道中,士林惜之。著有《周易图说》,祀乡贤。康熙志“文学”改入。
贺澄 号松隐。生平端方,其学以王文成为宗,尝有言曰:“圣学岂寂?守其知,扩充之,功无时可间。”由是躬行笃实,有古人风,自题其堂曰“松隐”。子析,作“孝思堂”祀之,御史李俨为之记。康熙志“文学”改入。
尹元橹 字槐山。师事颜山农,常称其恬淡有和靖风。有《训子》诗云:“青箱为业产,黄卷作家资。”卒年八十四。刘肩吾叙其状。子炯、方平、燝,俱有传。康熙志。
王学旦 字景明。家贫力学,屡试弗售。隐居山林,以端方见称于时。邑令闵公旌以“彦方遗风”,举为社师,坚辞不出。邑人朱士景著其状,尹燝铭其墓。子亲臣,岁贡生。康熙志。
刘廷谏 字开美。淹贯经史,能诗,古文辞与李于鳞相上下。工举业。万历丙午,主司搜卷得之,魁西江。后授湘阴令,多善政。文江刘兑阳先生称为三代以上人。康熙志。
刘孟材 字达卿。性朴茂醇谨,弱不好弄。比壮,有志于学,出入释老间,学趺坐观心,因拳屈成病。闻刘养旦先生崛起云阳,遂往学焉,稍废其旧业。已又走安成,谒刘泸潇先生。先生甚重之,宾之家塾,命其子侄就学。泸潇尝称其“为师严,为友直”云。采《刘泸潇全集》补。
周嘉善 字庆甫,后更名铎,因字振叔。性醇朴,然倜傥好行义。为文不欲苦思,惟意所适,能时出醒人语。受业刘泸潇先生门,与云阳刘执甫坐卧小楼,面壁观心,时聚同志,互相切磋,意孜孜不懈。居常侍二亲,定省如仪,亲卒,哀毁泣血,治丧一准之古。振叔故有异母兄,逋公税不能偿,官追逋甚酷。家旧有囊,振叔私发扃,潜以输官。事泄,家督庭辱之,振叔屈首受责曰:“吾权之久矣,与视吾兄毙杖下,宁以身辱于家督而徐偿所负也。”后输之不足,又鬻己田益之,其孝友之念,恳恻委曲,类如此。采《刘泸潇全集》补。
甘仕可 号若虚,公亮子也。邑诸生,屡取高等,不第。受学于邹文庄、刘三五两先生之门。子雨既贵,每戒家人毋倚势压乡邻,诏雨以义利之辨,令毋失先世廉吏家法。所居左右图史,手自爇名香,萧然如僧舍,有司罕识其面。至闻同郡诸名贤讲道青原、复真间,则无会不至焉。以子贵,封御史。采《刘泸潇全集》补。
马达 号云川。世有勋阀。少时折节读书,欲以此立功名。及闻邹文庄、刘狮泉两先生传会稽之学,即往请业,闻其绪言,喜曰:“吾固谓当有不可已者,此是矣。”遂津津向往,沉思力践。家故贫,环堵萧然,殊有自得之色。间哦诗道其饥寒穷苦状,故人见之,意其求助,相率捐金周之。达挥去曰:“嚯!吾惟不苟取,以至于斯也。”其介如此。丙戌,邑中火延烧甚众,达所居左右尽化为烬,独至达舍风返火熄,由是誉益隆。自郡邑长吏上逮御史中丞,后先旌异之。年八十六卒。采《刘泸潇全集》补。
贺士龙 字舒云。士昌弟。家有诗人堂,龙亦能诗,不坠家声。笃行孝友,族党服其行谊。兄士昌,滁州守。子祖滁,康熙戊午亚魁。康熙志。
萧如祈 字养吾,太守樟孙也。家贫,嗜学,邑知名士多出其门。母丧,庐墓。兴乡会,立家塾,族邻化之。子香宝,领丁酉乡举。康熙志。
金士骏 字子开。五岁丧父,事母至孝。笃学嗜古,为文动数千言。乡邻有急者周之,难者解之,慷慨无所吝。家世沙溪,因近城,寻山水佳绝处,迁南村,坐一室,左右图史,日课儿以文行。子映,拔贡生。康熙志。
龙球 字二成,经邦子。天资颖异,博通经史。崇祯丙子,取副卷。与弟琯、瑶躬行孝友,色养数十年,至老不衰。兄弟析产,互相推让,其内行淳谨类此。康熙志。
左国橓 字启虞。少时家贫,力学。及长,有余财,慕孔北海之遗风,遇墨客诗人,招引入座,与诸子谈经论文。常散金收书,分给子弟之能读者。子大鹏、晖吉,皆善楷草,能吟咏。康熙志。
国朝
贺靖国 字忠矣。顺治甲午选贡第一。为文落纸如飞,而词义精湛。设教文塔,一时名流如刘作梁、作相,徐有杰皆出其门。所刻《雁塔社稿》,其课艺也。张干臣先生邀入京,名公卿求诗文者趾相错。事亲菽水尽诚,每为父涤秽器,人称为纯孝。著有《冰雪堂集》《龙溪吟》《和李文正乐府》。康熙志“文学”改入,参《禾川书》。
金璠 字礼琮。乾隆庚午乡举。为文雅健雄浑,性刚介不阿,每以礼法绳人。非衣冠不见客,客非衣冠亦不敢见也。任建昌学谕,课士綦严,造就甚众。截取知县,以继母年老,乞养归。门人多为诗赠之,有“望高山斗”之目。道光志稿。
尹承敦 字厚川。性醇厚,力学,无间寒暑。尝读书止水林寺中,一日家人送馃至,敦据案,且读且点砚墨食之,卒不自觉,其专精如此。教人以植品为先,游其门者多谨饬敦行之士。乾隆庚午举于乡,丁丑春闱荐,弗售。卒于京。诗文稿俱散佚,士林惜之。道光志稿。
黄元亮 字驾斯,号寅川。以拔贡应廷试,肄业北雍,大司成欧公予石期以国士。在京六载,交游尽名流。同乡姚雪门、彭芸楣尤称莫逆。后归,以经学教授乡闾,成就者多。性方严,邑宪邱公延为西宾,讲读外绝不干预他事。选余干谕,初至,捐俸倡修赵公汝愚、胡公居仁祠。复葺朱子讲堂,与县尹定课程,校士其中,文风大振。王省崖学使重其行,称为练达老成,太守曲新安每语属僚曰:“黄广文真今之古人也。”丁卯恩赐举人,除抚州教授。告归,卒年八十六。新增。
贺琼 字玉峰,号鹤汀。乾隆壬申乡举,考授内阁中书,升主事。居京十余年,与诸名流文章政事相切劘,声誉日隆。京师向无新邑会馆,琼倡建南北两馆,余款留京生息。致政时束金旋里,按数派归四乡,纤毫不苟,各乡因之创建会垣试馆,人咸以为琼功。琼学优行方,学者仰之若山斗。著述甚富,惜散佚不传。新增。
刘聪泉 字清池,号相圃。生而颖慧,贯通经史,训迪后进,成名者不下五六十人。生平慎居处,寡言笑,清介自持,尤慷慨好义,乡邑有善举必赞成之。文行为一时推重,晚以岁贡授宜春司训。卒年八十六。新增。
唐凤翔 字九霞,号筠溪。岁贡。生性恬淡,家贫,授徒乡里,从游者多成就。养亲甘旨必具,而自奉俭约,至饥饿无少怼。时邑侯张公绍曾聘为西宾,戚好某构讼,怀数十金求翔为之,唾诿,弗受。有里豪慕其名,欲交结之,峻辞拒绝。凤翔博通经史,著述多随手散佚,存者惟《桐乡山房集》藏于家。新增。
刘可升 字棣荣,号阶五。嘉庆壬申乡举。幼颖悟,初授读《论语》,首章即请于师曰:“所谓学者,学何事也?”师奇之。长从龙补山、张苏门两先生游,学务实际,为文一禀先正。少失怙,事母孝。届丙子会试,母病,戚友以是科大挑,怂恿北上。可升毅然曰:“岂以一官易吾母乎?”自是家居养母,课徒自给。唐筠溪尝称之曰:“馆谷以外无钱,读书以外无事。”人以为实录云。生平廉介,不轻入公门,而遇事慷慨有劲节。道光丙戌水灾,邑义士踊跃捐赈,蠹胥某亦愿捐金三百,可升斥为盗泉,率难民白于当道,屏弗受,其刚正有如此者。著有《味古轩集》若干卷。新增。
李中孚 字坦霞,号风泽。增贡生,议叙八品。父文杰,性孝友,尝筑保母桥以祈母寿。中孚为学务实际,与仲弟中旭相师友。家贫,效贾逵舌耕,师范端严,善诱掖,多所造就。尤锐意作育,邑秀水书院及邑西联珠书院,皆中孚董成之。为人浑噩醇古,而处事不苟。有鬻蟒衣者,家人以贱值得之,思奉为寿。中孚一见斥曰:“此何物?安知非贼中来者?我死,慎毋以此殓污我。”盖时值泰和土匪乱后也,其洁身类如此。年九十卒。新增。
徐鹏展 字羽丰,号图南。聪颖过人,工书画,尤邃于《易》。道光戊子乡举,年满,例授知县,弗赴。性刚直,常面斥人过,虽贵介不少讳。少失怙,事母孝。以母苦节,故采访邑中节烈,请旌于朝。复倡修贞孝节烈总祠。咸丰丙辰,粤贼据邑城,勒授伪职,不屈。以忧愤成疾卒,年七十四。著有《周易引》行世。新增。
文 学
南唐
张翊 其先世为京兆人。唐末,翊父授任番禺,属刘隐,将据广南,弃官北还。至潭衡间,马氏已有潭澧,挈家奔江南,过邑,僦屋居焉。翊与弟惟彬善读书,克承父业。高祖时,徐知诰辅国政。翊入广陵,以射策中第,授武骑尉。南唐禅代,擢虔州观察判官、西昌令。翊文辞婉丽,禾山大舜二妃庙、庐陵紫阳观、新兴佛阁诸碑文,皆翊所撰。《十国春秋》。
《禾川书》按,翊父僦居永新,翊与弟惟彬俱由此发迹,应归《人物志》中。《县志》“选举”条既载惟彬名,而以弃官来寓为翊事,列之“寓贤”,误矣。今据吴志伊《十国春秋》更定。
胡元龟 少廉介,有俊才。尝候邑宰,宰见其风貌瑰玮,欲穷其所学,指屏间戏珠龙索吟。元龟立成,有“翻身腾白浪,撇爪攫明珠”之句,意盖讽其贪也。宰愧服。后射策入官,授文思房副使。《人物录》。
宋
何昼 少读书庐山白鹿洞,初习进士业,试南唐,屡黜。乃渡江谒宋祖,陈所为书二十卷。开宝壬申登进士第,官至凤翔观察推官,以文章、政事名。参《省志》《人物录》。
张翔 《人物录》作庠,字升卿,别字元道。博通经史,尝著《斥蠹》、《正言》二书以排佛老,作《元经图》以明五行六运之秘。时名儒郑獬、吴处厚、钱明逸辈皆师事之。号白云先生。《人物录》。
江暐 字彦明。工诗,事母孝。母尝有疾,暐携笔砚坐床下,进药之余,吟诗自遣。有《晚春》诗云:“斗草事空犹昨日,惜花心在又明年。”词意甚婉美。崇观间,吉守尝以八行荐于朝,不报。自号轑阳居士,与新淦诗人俞处俊友善。有诗集传世。参《人物录》《独醒杂志》。
朱次云 字少游。问学赅博,通五经,尤长于声律,名噪一时。领淳熙己酉乡荐,为梧州法曹。所著有《东谷樵唱》。万历志。
元
吴鄹 宋末兵乱,避仇,转徙山西,易姓名为张应珍,自号义山,示不忘其故土。应珍以至元十三年,由从事郎历秘书监丞,大德八年迁秘书少监,九年复姓名曰吴鄹。鄹深于经义,注《周易》,宗程、朱而不为苟同。如“参天两地而倚数”,鄹以为本义天圆而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方者二而围四,四合二耦,似费拟议。盖五生数之中,天数一、三、五凡参,地数二、四凡两,故圣人参两之以倚数,八卦之象,乾、坤,天地,以大虚言之也。震、巽,天地之长男女,为雷风,有气无形;坎、离,天地之中男女,为水火,有形无质;艮、兑,天地之少男女,为山泽,有质确定矣。其说颇有据。元驸马都尉高唐、郡主阔里吉思尝从之质疑,刻其书于平阳路,且详其里居,书藏秘阁。参《元史》《人物录》。
冯鲁山 字希元。少受业于刘水窗,博学能文,尝为序《纲目书法》,提纲挈领,深契旨要。水窗见之喜曰:“吾《书法》一部尽在是矣。”初,鲁山市书于肆,得遗绯珠数十,求其人归之。友人系狱,罪几不测,为出数百缗得活,终不自言,其好义如此。以子翼翁贵,赠吉水州判。采《禾川书》补。
贺善 号善堂。幼颖异,师事刘水窗先生。水窗著《纲目书法》,善深契微旨,尝自抒其所得为《纲目》“赞”。今《史断》所引,贺善“赞”是也。参康熙志、《禾川书》。
贺仲善 字宗良。祖士贵,全茗州知州。父元中,淛郡照磨。仲善少学诗于龙琴皋。琴皋,麟洲从子也,授受有序。继闻范德机、杨仲宏之教于冯翼翁兄弟,讲贯益精。元末授兖州路学正。适兵乱,不及之官,隐居青原山,著书自娱。吉郡诗人堂,仲善祖弁名列其中,后圮,仲善乃建于家,示不忘其先也。学者称东里先生。参万历志、解缙《诗人堂记》。
按,旧志称仲善游水窗先生门,前后相距近百年,殊误。今据解大绅《诗人堂记》校正。
龙云从 字子高。性旷达。元末任福建儒学副提举,见时事日非,归隐林泉。邑守将俞茂礼延之,与云阳李祁同列上宾。祁文为时所重,而高以诗词与之颉颃。茂修东关浮桥成,与宾佐同宴桥上,子高酒酣,即席口占,座客皆搁笔。其警句云:“六丁运锁驾长虹,百丈牵船挂飞鹢。阳侯宫殿横截开,鼍抃鲸吞何有哉?”邑诗人自吴莘乐后,首推子高云。《人物录》。
樊端可 字正夫。为人旷达不羁。少从龙麟洲游,书过目辄成诵,诗歌清逸,麟洲嘉叹之。与龙子高友善,尝称正夫为畏友云。万历志。
周谨 字仲鲁。父子安,以礼让化其家,一门孝友雍睦。而谨尤好学,工诗,师事贤士大夫,锐然有志于事业。孟勤吴先生极口称道其为人,且为之别字曰“慎初”,以勉其成。采《禾川书》补。
明
陈宗舜 字材民。领元至正间乡试乙榜魁,授赣州路儒学教授。明初,典江西文衡。洪武中,与考会试,赐宴殿廷,所得多名士,若解学士缙,其一也。晚家吉水。文学为远近所宗。参《人物录》、万历志。
按,万历志称宗舜为元至正进士,《选举志》进士内未载。今从《人物录》改正。
康以宁 洪武间举进士,为太平府推官,谪居横浦二十余年。著《西游集》,解春雨序之,谓其“诗歌、序记,有得于邑先辈吴莘乐之遗绪。其文不求工而自工,可以追庐陵诸贤之盛”。采解《春雨堂集》补。
唐仲安 性刚介。明初以贡入成均。会上临雍,问“单于遗高后书,《史记》讳而不载,《汉书》列其词,孰是?”仲安奏对称旨,御题“天下善说书唐仲安”,敕悬成均。特擢工部郎中。九年,预修《高皇实录》。父金章,赠奉议大夫。康熙志“列传”改入。
杨玮 字季真。博通五经,性狷介。邑宰乌斯道以文学自任,独于季真加礼重,时延请质疑。季真素屏迹公门,独为斯道屈,人两贤之。玮于星经、地志尤所精究,尝取尺纸作广轮图,山川曲折,郡邑远近,如指诸掌,人以古今图牒较之,无少异云。万历志。
张同 字祖年。登天顺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为人豪旷不羁,宦不求达,而善古文辞,尤长于诗。所著有《岫云稿》。万历志。
刘时 字本升。登成化进士,历官兵部郎中。致政归,殚心著述,文多奇思,诗效西崑体。有《介石集》,人诵传之。万历志。
胡锦辂 字大载。少工诗,善行楷。为人倜傥有高况,不为世尘所滓垢。领弘治乡荐,入国学,祭酒刘公震校其文,加赏叹。仕为右府都事,卒。子玉,嘉靖乡荐,除许州学正。万历志。
徐庆衍 字子芳。少颖敏,与兄庆钟相师友。庆衍领正德丙子乡荐,知淳安,政通民宜。忧起,补贵池,治声远腾。适章圣皇太后梓宫南祔过其境,庆衍行烈日中办应,致疾不起,士民如失怙恃。庆钟负才不售,晚好吟咏,游情棋酒间,不婴外累,自号“草窗老人”。年九十余卒。万历志。
金光弼 字右辰,号天擎。生而颖异,读书日积寸,年十二补弟子员。善诗古文词,博通经史,旁及百家,其于古今兴亡、天下形势、星历气候、山林兵策、河渠园府、方技稗说,扺掌奋舌,辨如决河。会天下多故,留心当世之务,好谈兵,筹九边事,凿凿可见之施行。入北雍,大司成傅公新德与语,大惊曰:“有才如此,困于缝掖。吾辈端坐而称师,岂不愧哉!”内阁叶公向高、张公位咸国士礼之,才名满天下。惜年未五旬而卒,不获展其志。著述数十万言,有《功臣传》《九边考》《旁观录》及《金竺山房诗集》,汤临川显祖选刻,为之序。学士施愚山重刊其诗集行世。康熙志。
贺鸣祥 字中白。才学具足,为古今文辞,绰有左国风。与金光弼、尹先觉、贺中男、周之望、萧廷鸣、刘廷谏并著声名,称为禾川七才子。数奇不遇,以岁贡终。生平所得馆谷,悉与兄弟共之,不问出入。太史萧拙修、刘孝则咸折节焉。著有《凌云集》。康熙志。
萧廷鸣 字升叔。少年补郡庠,领万历壬子乡荐,与同邑贺青园同出章道卿门。廷鸣学问淹博,每数古今英雄成败,边塞要害,时务缓急,汪汪千言,若河汉而无极。以夙望赴公车,海内名流争欲交。初授陈州教谕,后署商邑事,俱以清廉著声。卒于署。其叔纯判漳州,兄熙鸣密县令,并以才学鸣。螺江士子,啧啧“三萧”不去口。参康熙志、《水田居文集》。
周之望 字非熊。嗜古淹博,领万历癸卯乡荐。杜门读书,绝迹公庭,布衣疏食泊如也。著作甚富,为兵毁。仅存《闰史》行世。康熙志。
贺奎章 字中阳。负奇才,艰于遇,叹曰:“大丈夫自有千秋事业。”遂入山著书,自号“三一居士”。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著《仕学规要》,安成张鳌山先生序其集行世。康熙志。
龙孔佐 号角洲。少孤,事兄与嫂如父母。博学力行,弱冠有声黉序。郡邑士大夫讲程朱之学,能以一二言剖皙微义,众皆悦服。尤重然诺,慎取与。书斋常题“行己有耻”四字以自警。复训其子振唐,使常省览。万历辛亥以岁贡,授广东乳源司训导,迁英德令。卒于官。康熙志。
李长生 字小年。称神童,六岁能属对,八岁听师讲《易》“乘龙御天”义,即问曰:“得非中庸之时中乎?”其颖悟类如此。九岁应试,学使张公京元见其《易》艺,大奇之;学使侯公广成称其文曲折微隽。年三十卒。康熙志。
史训 字对南。笃行好学,师其兄见屏,言行一以为法。以选贡筮仕信阳州,多善政。弟咏,文行亦如之,以岁贡授当涂训导,后教授镇江。及卒,尹洞山公铭其墓。康熙志。
李嗣晟 字子忠,号秋洞,居琴亭。为文清奇雄俊,试辄冠其曹。教授乡里,问奇者云集。所得馆谷,分润伯仲,尹洞山亟称其品学。邑侯龚石岩延修县志,陈一吾行改折,余少源复古学,皆与商榷。以岁贡授进贤教谕,继授南昌郡学,当道大文字皆出其手。挂冠归里,赋诗适志,著有《琴亭集》《落花吟》《秋洞记》行世。康熙志。
刘浚甫 字茹白。少负才名,试辄冠军。领天启辛酉乡荐,任四川新宁令。居官慈廉,新民德之。挂冠归,囊无余资,惟《眉山》《升庵》两文集而已。康熙志。
黄学元 字苍舒,号嗛喌。好学能文,拟楚辞汉赋,凡五十余首,同邑金右辰见之,亟称曰:“此吾曹鼓吹也。”学元耽诗歌,不屑攻制艺,年三十余,补弟子员。邹太史德溥、刘太守铎闻其名,皆礼重之。与同邑尹方平、刘光震、胡中清、汪宗濂结社。时城东浮桥坏,邑令赋千金修复,金被干没。学元偕诸生白于邓司李,邓诘令,令恚甚,仇家乘间诬以他事,褫其诸生服,且欲置之死。乃变姓名入宜阳山中,著《天怪》以自广,又著《翼骚》,语皆凄凉。无何,令以大计败,光震持其诗文示后令管公正传,管公立白其冤于学使者,乃复衣衿。试卒弗售。家益窘,所居土屋颓垣,陈书灶傍,积灰盈寸。学元抱卷咿唔,旷然自乐。所著有《嗛喌子读史随笔》及《宋史私议》若干卷。参康熙志、《水田居集》《嗛喌子传》。
李涵奎 字斗旸。邑诸生,有才学,屡踬棘闱。著《花萼集》。节康熙志。
汤宏 字宇襟。以《春秋》领万历己卯乡荐,初授湖广彝陵州教授,聘入南闱,所拔多知名士,丁公绍轼历阶宰辅,余亦显宦。后擢德清令。簿书之暇,文酒自娱。纂辑《左史》及《里居生涯文集》传世。康熙志。
尹方平 字无界。郡庠生,品端方,甘贫好学,为文敏捷。每遇问难者,随事辩晰无不当,当道皆亟称之。龙泉郭中丞云矶闻其名,偕入京。方平为条陈机务,悉中肯棨,欲荐以职,弗受。著有《两京游草》。又与兄炯共著《易解》四卷,《周礼辑要》《诗赋集》行世。康熙志。
龙补衮 字无阙。少艰于遇,寄籍贵州。时同邑甘义麓任黔督学,衮呈牒求考,郡士大噪拒之。甘素怜其才,而又难徇以私,佯怒骂曰:“子能七艺,即收子。”衮如命,立成。甘以示群士,士皆折服,无敢哗者,遂拔之。后以选贡入北雍,中万历乙卯榜,旧志误作己卯。授中江令。居官清正,爱民礼士,多善政,人感其德,如桐乡之于朱邑焉。康熙志。
贺遘生 字元明。幼能文,心南沈邑侯奇其才。历试高等,尝刻试卷问世,名曰《小言》。与同邑马之骥、贺吴生、贺靖国、王朝贤、李小白、李长生、金大韶结社,称“新社八子”,读书浮玉阁,交勉于学,慨然曰:“功名由天制之,道德文章人自为之,非天所得制之也。”盖其以学行相高,不驰骛于声华,即此可见其概矣。节康熙志。
吴凤翼 字于飞,性闲静,博通经史,尹公长思称其有五柳先生风。构书室于仙溪洞口,与里中郭万里、刘齐珠、周天球读书其中,晰疑赏奇,文行并有成就。郭万里受知侯广成先生。著有《和雍堂集》。康熙志。
周祖亮 字四通,邑庠士。性刚方,笃学谨行。癸未张寇过邑,身被数刀,幸得不死。邑侯黄公受封闻而悯之,资以药饵。嗣益发愤读书,寒暑不释卷,年九十终。子振元,领戊午乡荐。康熙志。
旷远 字若谷。文笔纵横莫可控制,邑侯管公亟称之。刻《禾川六子槁》,远其一也。数奇不偶,晚年一觞一咏,怡然自得,邑士大夫高其节。康熙志。
李川宝 字眉石。少好庄、列,为文自辟蹊径,阅者咸惊异之。邑令管公正传一见,击节谓“禾川才士虽多,而幽奥奇险未有如川宝者”。数奇不偶,晚年高冠氅衣,居山谷间,非其人不与通,知己者虽远必数相过。所著《易随》十卷,义本程、朱而自出新意,发人所未发。与贺贻孙、贺吴生、黄学元、旷远、马之骥称“禾川六子”。卒年八十一。康熙志。
贺凤生 字千仞。父廷宰,性至孝。凤生受庭训,颖异过人,日诵数千言,试辄冠军,领崇祯己卯乡荐。为人慷慨有气节,邑大利害,敢言不屈。怜才,好宾客,曾脱人于难。明季,闭户著作,于声利泊如也。诗律晚益细,有《至庵》三集行世。子是,有传。康熙志。
金如轮 字转日。幼聪慧,九岁通《书》《易》,两取副卷。旧志误作副榜。尝设帐吴楚间,从游者甚众。与弟曙先相师友,旁搜广览,共著《观感录》《周易通解》。如轮崇祯己卯岁贡,曙先顺治辛卯恩选。康熙志。
贺吴生 字季子,髫年号奇童。与族叔贻孙,遘生应县试,沈侯心南有“一姓三才子”之目。天启甲子几冠西江,因大结伤时,抑之。吴生意气自豪,文益闳肆,诗则古风仿储、王,律体追三唐,贻孙尝推为近代名手。比明运尽,与贻孙偕隐,识者以竹林二阮拟之。入其室,惟清风明月,因自号“两闲居士”。所著有《名臣录》《静观堂集》《湖隐堂诗集》。参康熙志、《禾川书》。
李其昌 字君求。为文淡折古雅,曾公尧臣选吉州合社刻其稿。寻讲学依仁书院,其昌讲“万物皆备”章,语契旨,文江李忠文公深器之。生平孝友,族人以为矜式。康熙志。
徐昶 字仲升。为文高卓,得力《黄石斋稿》,督学三首拔之。与王新、吴季常、汪宗濂结“俟云社”,游其门者如贺嘉选、盛士宾等皆知名士。著有《易经义疏》。康熙志。
尹启殷 字小尹,宗伯台曾孙也。甘贫,博极群书,负才,能诗文,兼善骑射。中崇祯己卯副榜。敦孝友,重交游,慷慨激烈。癸未,楚叛将杜龙、曹天衢等以兵万余围城,七日不解,城几陷。启殷请于邑侯,夜缒而出,诣兵垒,反复开谕,危城以全,邑人德之。所著有《素斋稿》。康熙志。
贺肇鹏 字搏南,号宝善。师事刘石潭先生,明经术,尤邃于《易》,好为闳肆之文,诗词援笔立就。年十五游邑庠,有声黉宫。子弼,能读父书,乐施不倦。康熙志。
龙鳞 字介甫。能文,善楷草。癸卯副卷,读书柏窗。著《就正草》。康熙志。
江孔殷 字荆涛。邑廪生。刚方慷慨,凡邑中大利害敢言兴除。著有《问心轩稿》。取壬子副卷。康熙志。
刘雷奋 字涛声。博学正直,壬子取副卷。著《四书题义》《半衲诗集》。乾隆志。
按,龙鳞、江孔殷、刘雷奋,旧志俱称副榜。考明代初未有副榜,惟崇祯十一年己卯有之,其余称副卷,不列榜。今改正。
李璿 字培笋。以《易》传家,族子三才、纯如,实得其宗,号曰“李氏一家《易》”。康熙志。
贺觉 字予将。多著作,隐于荷溪,门人龙庵为刻《荷溪集》。康熙志。
周菩珠 字崑山。事母以孝闻。幼能诗,博通经史,试辄冠其曹。邑人周映奇传其遗稿。康熙志。
吴季常 字卓儒。文行兼优,仗义除叛,邑人多之。康熙志“儒行”改入。
贺垂裳 字君锡。事节母颜氏以孝闻。长于诗,著有《遵素集》。康熙志
刘子预 字苏门,号杜公。万历壬子旧志误作乙卯。亚魁。清操嗜古,文行为一时所仰。鼎革后,与族生三瑞、三琦、一溁隐居不出。时兵戈扰攘,己丑 旧志误作己酉。六月遇乱兵,子预与三瑞等俱被杀,远近咸悲之。参康熙志、《禾川书》。
贺稚圭 字孚尹。幼聪颖,博极群书。吉水刘文忠深器之,字以女孙。乃益自刻励,吟咏不辍。贻孙见之,谓有陶家风味。惜不永年。有《眠云馆诗集》,同学锓梓以传,叶邹山为之序。《禾川书》。
贺稚恭 字寿男。少习举子业,侯学使以名驹称之,稚恭亦自命不凡。顾数奇,十试不售,发愤,抑郁,自号“散木子”。著有《闲闲吟》,以岁贡终。《禾川书》。
颜志道 字海襟。著有《春秋正解》。康熙志。
贺时清 号秀螺。著有《字辩》《绿野草》。康熙志。
金宗珠 字维城。邑廪生,博学有奇才。著有文稿,邑令黎序之。康熙志。
刘帝则 字叔豹。积学工文,著有《太平广录》《左传考录》《四书晰要统核》行世。《吉安卢志》。
陈宗禄 字在中。博极群书,而尤邃于《易》。明末,一意著述,以裁成后学为己任,著有《义山樵歌》三卷、《易经极说》八卷。副使刘光震为之序。节乾隆志“隐逸”改入。
附载八人
左嗣颖 字毓恬。左右明 字小熙。尹宏词 字恒沙。
旷秉旦 字养斋。左序生 字自新。尹炯 龙之虹 由贡授浔州谕。俱康熙志。
贺文烓 庠生。子是培,亦有文名。乾隆志增。
国朝
龙三汲 字禹门。领顺治辛卯乡荐。澹泊自甘,性孝友,偕兄弟力学养志,伉直有气节,遇大利害能建言。为文辞藻飚举,有推倒一世气概。人方期其大用,惜早世。参乾隆志、《禾川书》。
尹燝 字慈明。少颖慧,有文名,屡拔优等。顺治丁酉以《易经》中魁。生平伉直,遇邑利弊事,倡义建白。如建文塔,修学宫,其功最多。康熙志。
尹膺聘 字选公。强记博闻,工制艺,每试拔前茅。志气豪上,有不可一时之概。顺治甲午举于乡。数上公车,弗售。赍志以没,人共惜之。康熙志。
贺楠 字豫良。砥砺廉节,为文淹博古雅。初应童子试,王公登录大奇之曰:“万选钱也。”康熙丙午,以策论领乡荐。康熙志。
刘顼 字颛孙。才高识卓,为文淡折幽素,风流绰约,有归季思、徐思旷之风。顾偃蹇历落,屡试不售。更为简练揣摩之文,著《闻籁阁制艺》行世。贺子翼、叶邹山序之。采《禾川书》补。
贺善来 字僧护,中男子。父没,年未弱冠,哀毁骨立。时侨居西昌,甚为曾尧臣、萧伯玉两先生所器,文江刘公孝则、李公懋明、刘公石瑕咸相引重,令其子弟与之游。服阕,归,还就试,侯公广成拔补弟子员。善来天资颖异,藏书万卷,不数过即得精微。胸无俗韵,寻常语出其手便觉清风袭人。尤善尺牍,叙致婉畅,翛然标致,所著述亦然。迨鼎革后,扃户深居,非其人不与处。岁应贡,以老病辞。年七十二卒。著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子朝任。参乾隆志、《禾川书》。
朝任 字尹后,邑诸生。幼聪颖,属文清矫不群。家贫落拓,淡意功名,游幕齐、鲁、燕、赵、闽、越,诸名胜足迹几遍。著有《太平献曝》《筮仕忠告》《义方补遗》诸书,《一得偶存集》八卷。采《府志》补。
陈宏图 字东山,一字圣则。父元伦,诗酒自娱,自号“柳溪居士”。宏图能读父书,遭甲寅滇藩之变,贫,无以自存,遂弃举子业,习刑名钱谷,熟识当时之务,遨游四方几二十年。著有《苦苦海草》《一炬集》《观海集》《东山杂著》。卒年七十八。节乾隆志。
江海宁 字指静。邑庠生。幼颖异,读书等身,善属文,千言立就。性慈惠,横逆之加,绝不与校。同房军民两役繁重,独以身支。复遭寇乱,家贫如洗,泊如也。惜中年不禄。以长孙右台贵,赠奉直大夫。节乾隆志。
贺伟 字选子,宋诗人菊轩公后。博贯经史,尤长于诗。刊有《二益斋稿》。为人纯谨端介,矜式乡闾,老于诸生,士论惜之,称为逸庵先生。孙毓杰,邑庠生。乾隆志“隐逸”改入。
贺是 字坦庵。性洒落不羁,以文酒自娱。试辄冠其曹,刺史刘公是斋深器之。所著有《雁岩纪游》《奚囊摘句》《可留集》。采《府志》增。
贺泰生 字幼襄。八岁能文,十二补弟子员。与施愚山讲学青原、白鹭书院,士誉归之。著有《省庵文集》《竹圃诗草》。乾隆志。
胡光溥 字博先。少攻制艺,受知于督学吴石渠,文名蔚起,以数奇,屡困场屋。即弃举子业,深研《易》理,与李谦庵、刘木生辈参究心性之学,独得悟解。著有《原道》《大极》诸论。采《莲花厅志》补。
贺淳 号钝庵,原名宏道。颖敏绝伦,博通经史,工词赋。年十六饩于庠,临川李穆堂先生主讲秋山书院,甚奇之,所选《秋山课艺》多淳文。性谨厚,人称淳翁。著有《钝庵稿》行世,李穆堂为之序。节乾隆志。
刘森 字一棣,号帽山。幼食贫,刻意力学,不假师授,与人角艺,顷刻立成,有风驰雨骤之概。善怀素书法,酒酣一挥百幅,更入神妙,求者履满户外。领康熙辛卯乡魁,考授中书。著有《木林居集》《金峰合稿》《易订》《四书订》《帽山文稿》《半幅笺》诸书。子世衢。乾隆志。
世衢 号何甫。早负才名,读书豫章书院,张损持太史深器之。雍正五年成进士,改临江教授,寻补抚州,造士俱有方。生平潜心纂述,有《补系范数》《满香斋笔花吟》。采《禾川书》增。
叶擎霄 字苍平,号邹山。少受业于徐昶,才敏学富,诗古文直造古人堂奥。为人慷慨有大志,遇邑利害敢建言。甲申漕米新派,又改察院司为镇署,将屯兵三千于城内,擎霄偕同学叩辕吁请乃得免。晚训虔州,声教卓著,后以老致仕,卒于家。有诗文二卷,黎公土宏序之。同时,有叶上声者,工诗歌,尝过洞庭湖,赋七律二章,茶陵谭绍琬刊载《湘阴志》中。采《禾川书》增。
周三汲 字沧际,号澜轩。少颖异,刻苦励学,酷嗜左、史、庄、骚,今古文词俱能自辟堂奥。四方来学者,经其指授,作文皆有法。临川李穆堂掌秋山书院,一见交欢,以斯文相属。由选拔联捷成进士。惜遇晚,不获竟其所施。著有《学庸讲义》《五经标旨》《南华摘奇》《读史纂要》《诗赋杂著》五十四卷。门人苏作睿刊其《四书文》行世。参乾隆志、《禾川书》。
刘之藩 字西翰,号牧者。称神童,博涉经史。康熙癸巳,以《礼经》魁西江,每举陆象山喻义喻利之旨示后学。六上春官不第,誉益归之。晚著《河图难对》十卷,《西林潇湘》、《读史闲居》等吟。与兄之兰极友爱。之兰,字干三,恩贡生,洁介自持,谦恭下人,时称一狂一狷,晚教授里中,多所成就,著有《易经讲义》《四书家课》。参乾隆志、《禾川书》。
龙体刚 字铁芝,号牧州。甘贫好学,工诗古文词,居常敦信义,不轻进退。值滇藩之变,室家飘摇,乃走京师,以国学考授州同。遍历大江南北,与当时贤士大夫交游,多资其硕画。盱衡古今,所至题咏不绝,《半窗诗集》,皆纪游作也。黄鸿中学士为之序,称其有三唐风致。《诗略》《词略》《策略》《杂略》皆可为世宝笩。而其发前贤之扃钥,作后学之津梁,莫最于《史略》。今俱刊行。参乾隆志、《禾川书》。
谭彀 字恭士。工诗文。粤西荔浦令许公之豫驰书数千里,聘主书院讲席,所示诸生书,往复谆切。生平敦行谊,在丰城倾襄救溺,人咸传诵之。以不工书,屡试弗售,兵宪曾旅庵欲代荐之,不屑就。所著《寸玉集》《散人浪草》,孙尚清、尚书刊行。乾隆志。
盛逢春 字甸熙。少秀特,与弟逢澜受业于李公穆堂,刻励奋勉,屡为当事所赏拔。李公开府粤西,聘名流分纂《通志》,逢春独任八类,缕晰条贯,未十旬已卒业,众服其敏。总制鄂公弥达欲延师课子,甘大冢宰汝来以逢春荐。鄂公见其学行,雅重之,驻劄肇庆,统镇宁古塔,皆邀与往,总制三楚,复聘为汉江书院山长。逢春长于诗,身行万里,所见山川名胜,故垒残墟,长吟短咏,意气遒上。以明经为建昌学博终。采《禾川书》增。
李锡 字品韩。以大学生游学京师,数奇不偶,日以著述自娱。所作皆平正通达。居家喜兴举,尝疏浚黄土滩柏文水利,筑堤遏涨,清复田亩。又筑石狮陂,募工凿巨石成堰,以资灌溉,里人便之。所著有《读史雅说》四卷、《读子语》二卷、《课儿语》一卷、《杂语》一卷、《钟山堂诗草》二卷。《府卢志》。
江右台 字南瞻,号斗山。以五经中雍正丙午副车,是科各省以五经中副车者,特旨准作举人,右台与焉。后授贵州知县,抚军重其学行,聘掌贵山书院,造就甚众。署永丰州知州,致仕归。子承祖,乾隆乙酉举人。道光志稿。
江慕柳 号碧山。性孝友,刻意励学。补诸生后,闭门谢客者三载。雍正癸卯举于乡,粤闽二省聘为乡试房考官,所得多知名士,粤西榜首辛君昌五其尤著者。丁巳会试,登明通榜,授宜春教谕。整饬学规,尤喜奖拔寒儒,家贫能自树立者每资助之。解任后,门人为制去思碑。升江南石埭知县。道光志稿。
尹抡 字梅吉,号洪川,尚书台四世孙。乾隆辛卯副车。少负奇姿,为文有先辈风力。耄犹好学。族子弟有俊秀者,辄奖成之。著有《明辨录》《检云斋文集》《洪川文稿》。卒年八十五。新增。
尹光榜 字元士,号憨斋。援例授章邱县丞。博学能文,尤工书画。著有《铁如意稿》四十九卷、《元音片释》二卷。新增。
龙亨绣 字彰五,号补山。幼负奇才,年十三入郡庠,旋食饩,受知于王肃堂。郡守召入署,命从吴阆林先生学,先生刮目焉。同学如姚公颐、郭公缙光、王公用仪,皆自谓不及。肄业鹭洲书院,主讲彭芸楣、周定斋两先生屡拔置第一,文名藉甚。乾隆癸卯岁贡,戊申以第五人举于乡,主司赵鹿泉评其“文有大力”“文止风规”。性迂阔,不谙时务,惟嗜古,寒暑不辍,故为文能达古人堂奥。晚授峡江教谕,卒于署。著作甚富,惜多散佚。新增。
吴仁 字皆春。才思敏捷,家贫力学,与左坦斋、贺鹤汀交,皆推为畏友。乾隆丙子举人,授教谕,历任雩都、石城学。所至文教振兴,士人诵之。著有《易经注解》。道光志稿。
刘垂域 字介峰。恩贡生。幼颖异,甘贫力学,数奇不偶,人咸惋惜之。主讲广丰书院,门徒多显达者。晚授余干教谕,告归。著有《尚书经解》,卒年八十九。道光志稿。
谭尚书 字述唐,号璧堂。岁贡生。生时父梦人赠以兰,及长,颖悟异常,嗜学不厌,博览六经子史百家书,尤好著述。沈芸椒学使称其有古作者风。乾隆间纂修邑志,考核未精,尚书搜求古籍,网罗旧闻,作《禾川书》以订其讹,至今得所参稽。晚膺新淦训导,造就甚众。年八十,卒于官。著有《春草堂集》《偶见集》《补正吉安秩官表》《补正江西秩官志》《读史一得》《东游草》《南归草》《金川自课》《永叹草》《所好集》。弟尚礼,以岁贡授建昌训导,亦以文学名,著有《春秋集解》《六可斋诗抄》。新增。
左南华 号屏岩。由副贡中乾隆戊子乡举。博极群书,尤得力于左、史。主讲秋山书院,一时英俊多出其门。邑侯唐奉委调帘,会重修滕王阁成,中丞令僚属依韵赋诗。南华代侯作,有“唐代文章踞上头”之句,中丞大加欣赏,推唐侯为首座。晚犹好学不倦,年八十余,选赣县教谕,卒。新增。
陈文澜 字观可。乾隆乙酉举人。性谦冲,操守甚严,居负郭,未尝轻入城市。授都昌司训,历署安远、萍乡等学。督课诸生,循循有法。晚年家居,惟以吟咏自娱。道光志稿。
陈泰来 字天倬。优贡生。好学不倦,尤敦行谊,教人以植品为先,从游者皆知所向往。著有《寅甫诗文集》。道光志稿。
左三赋 字彷思。幼颖异,试辄冠军,学使金公奇其才,惜不遇而卒。邑侯陈公尚赟为之传,有“禾阳柱石”之句。道光志稿。
唐志鹏 字敬行。邑廪生。性孝友,事寡嫂如母。为文湛深经术,与同邑刘阶五、唐筠溪相友善,往来讲论,互相切劘。家贫,授徒善引诱,师范尊严,有不率教者即挥去之,故成就甚多。卒年七十余。新增。
段霖 字右亲,号澍泉。性颖敏,过目成诵,博涉经史,尤酷嗜《春秋》三传。授徒为业,训导有方,耿介自持,绝不干外事。晚以岁贡授建昌府训导,未赴任,没。年八十有三。著有《春秋会要存稿》。新增。
陈兆熊 字觉民,号吉斋。尝从左屏岩、黄寅川两先生学,皆目为大器。以古文受知于翁覃溪学使,自是益肆力诗古文辞。授徒乡里,游其门者多成名。性刚正,洁己好善,遇邑义举,辄毅然董成之。与同年赵侯菊村往来最密,绝不干预讼事。王公珏堂莅邑,少许可,独于兆熊加礼重。以拔贡选星子教谕,两监白鹿洞院事,倡复前山魁星亭,士人诵之。年八十一卒,所作诗随手散佚。新增。
田瑞河 字立徵。岁贡生。敦孝友,学问淹雅,而艰于遇。应乾隆壬午乡试,房考李公翔麟力荐再三,卒不售。以所学教授乡闾,从游者通显甚众,如贺祥珠,贺光,谭尚适、尚书,左南华辈乃其著者。侄玙宝,乾隆癸酉拔贡。孙崇礼,岁贡生,皆著文名。参道光志稿。
贺长仑 字济高,中男元孙。年十六始力学,一旦豁然解悟,别有心得,为文新隽,不落凡窠。乾隆庚寅乡举。道光志稿。
龙逢原 字则右,号淇泉。力学嗜古,应童试,作《五代史得失论》,程松亭学使大加赏识,首拔之。道光己酉举于乡。性至孝,尝辑《孝友录》以劝世,倡建四教书院,与乡人士讲习其中,多所成就。著有《自得居存稿》。新增。
林魁选 字香南,号梅臣。道光癸卯乡举。弱冠能文,肄业秀水书院。受郑邑侯知,屡拔置第一。性孝友,授徒养亲,尝分馆谷以赡诸弟之贫者。任建昌教谕,课士有方。丁忧归,门人送之,多泣下。连年主讲永宁龙江书院,没后,游者怀其教思,于书院立主祀之。所著诗文藏于家。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