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烈妇、烈女列女贞女列女贤媛、寿民附、寿妇、五世同堂方技寓贤

列女烈妇

南唐

段氏妇吴媛 浚仪人,唐史官兢之后。父志野,义不仕梁,南游吴,遂家庐陵。媛适段某,生子未晬,段卒。父母以媛少,议嫁之,媛剺面自誓。事舅姑极备敬谨,教子为善士。韩熙载使江西,为表其节云。参万历志、陆游《南唐书》。

按,吴媛生浚仪,嫁于段某。段为永新人,嫁从夫,故妇统于夫,则媛当入永新。《卢志》谓应入庐陵,非是。

谭氏妇赵 吉州永新人。至元十四年,江南既内附,永新复撄城自守。元兵破城,赵氏抱婴儿随其舅姑同匿邑校中,为悍卒所获,杀其舅姑,执赵欲污之,不可,临之以刃曰:“从我则生,不从则死。”赵骂曰:“吾舅死于汝,吾姑又死于汝,吾与其不义而生,宁从吾舅姑以死耳。”遂与婴儿同遇害,血渍于礼殿两楹之间八砖,为妇人与婴儿状,久而宛然如新。或讶之,磨以沙石,不灭,又煅以炽炭,其状益显。《宋史》、参万历志。

左幼白妻龙氏 年十九,幼白为江西广洋库使。至元丁丑,从元兵攻广海,卒于军。龙氏出资托亲党迎幼白柩归葬,剪发誓守。居丧时,尝折海榴置灵案瓶中,旬日枯卉复生,因植之庭,日长茂。翰林承旨欧阳元功为书“榴萱宇”匾堂楣。有司以闻,诏旌其闾。参《人物录》、万历志。

彭九万妻李氏 至正壬辰,红巾寇乱,省椽陈允中辟九万行军镇抚。九万驰牒上官,严设方略待之,李趣具食劳军,战大捷,寇退,居民安堵。明年十月,湖北五溪苗獠诡辞助顺,突入城焚掠,死者相枕藉。李及其子友谅、女秀瑛俱被执,驱之行,不从,胁以白刃,骂曰:“狗彘,吾死则死耳,岂汝从!”母子遂并遇害。万历志。

危元真妻李氏 甫二十,元真卒,李誓守不贰。夫家既受富人财,逼之嫁,李引刃欲自杀,乃止。生一女,朝夕共织纺以供食。后嫁其女,积赢钱万余缗,建南平石桥。万历志。

何某妻贺氏诚姑 元至正十二年,蕲兵陷吉安,杀其夫,见姑殊色,欲污之。姑曰:“窃闻帅令严,淫虐者斩以殉,汝独不惧殉乎?”兵惧,言诸帅,帅议聘焉。姑曰:“禁彼淫虐,奈何自犯其令乎?”未几聘至,姑闭户不纳,啮指血题诗于壁,有“烈女何曾事二人”之句,书毕遂引刃自断其喉,犹端坐不仆。帅排户入,见之,惊去。采邵远平《元史类编》补。

李惕妻刘氏 年二十,夫亡,誓守。其兄受人聘礼,欲强之嫁,刘自缢死。万历志。

周九贡妻刘氏贞娘 湘阴令廷谏孙女也。归周甫七日,献寇至。姑急呼舆人舁新妇走,刘曰:“姑在,虽仓皇,敢废尊卑礼?”姑乘舆先行,刘为贼追及,露刃迫胁。乃大骂曰:“吾头可断,身不可辱也”。贼怒,裭其衣,皆密缝不可解,刃乱下,遂死。吉水殿撰刘公同升,吊之以诗。参康熙志、《禾川书》。

左兴国妻朱氏 献贼入境,大索山中,执朱欲犯之,临以白刃,不从。有仆汝念请以身代,贼怒,断其头,欲以威吓也。朱仰天大骂,贼剸刃其腹,骂益厉,复截其舌。事上闻,庙祀茅坪,盖其死所也。康熙志。

姚一鼎妻刘氏 性端严,克谨闺箴。崇祯癸未冬,献贼入境,夫挚之避丛麓中。贼搜山执之,迫以白刃使从,刘骂曰:“死贼!恨不能断汝头,食汝肉,肯从汝狗贼耶?”贼见其姿美,犹未忍加刃,曳之行。刘踞地大呼,以爪爬其脸,皮肉绽裂,血痕纵横。贼恚甚,以刃剌其腹,肠出而骂不绝。贼退,得其尸,颜色如生。参康熙志、《禾川书》。

贡生金瑞生妻贺氏 癸未张寇乱,瑞生携妻子出避。行至渡头,寇至,贺速夫抱儿走,自跃入忠义潭死。县令黄旌以“节映寒潭”。参《府卢志》、康熙志。

举人周振元妻刘氏 癸未张寇至,刘抗节不污,被刃而死。县今黄公受封具详,院宪旌以“节砺坚金”。康熙志。

谭小相妻董氏 董携幼子从夫避乱仁慈山,遇贼,胁之弗从,董以子授夫,令逃去,披发骂贼,遂遇害。节乾隆志。

忠节龙之虬妻朱氏 虬由大仆卿巡抚广西,朱从之往。虬奉诏督师柳州,命朱偕同官妻避山谷。未几,城陷被杀,同官之妻哀号不已,夫人独不哭曰:“吾夫死得所矣,夫复何憾?”城兵搜索前官家口迹至山中,迫胁诸妇以行。至山谷绝险处,语诸妇曰:“前所以不哭者,以徒哭无益。今正吾与若尽命时也。”奋身坠崖而死。柳人哀之,收其夫妇遗骸,葬于鹊耳山。采《忠节录》补。

庠生贺之熹妻龙氏 熹赴试,卒闱中。龙年二十一而寡,抚孤守节。姑怜其年少,欲令改适,龙遂赴江死。《通志》。

龙删易妻萧氏 崇祯癸未,贼入境,萧携三男偕媳刘氏、婢洁贞避乱山中。舟至忠义潭,遇贼大至,涉波持刃逼舟,欲逞无礼.萧抗声毒骂,顾语媳曰:“事势至此,宁溺死,无遭贼辱。”遂先自杀其子,已与刘氏及婢相继投潭中死。数日贼退,里人得三尸,庄丽如生。邑侯黄公受封为文祭之,匾其门曰“义潭双璧”。参《通志》《吉州人文纪略》。

汤家渡、官田两室女 袍陂、樟枧、新田三义婢 雄虎滩一舟十妇 皆一时抗节,惜姓字失考。《府卢志》。

刘石梁妻朱氏 刘守乐妻欧阳氏 汪文龙一作龙文。妻谭氏

唐浚中妻刘氏 以上四名俱见《通志》。

国朝

尹生俊妻王氏 丙戌寇至,王被执,胁之不辱。砍其颅,三日复苏。《府志》。

宋海清妻刘氏 朱挟妻周氏 顺治丙戌,卢白兵入境,二妇挚子偕仆登舟避之。群骑趋至。并跃入水死。仆妇谢氏、文氏、郭氏、王氏与王女夷妹感主节,亦同时殉难。参康熙志、《府卢志》。

刘济滂妻尹氏 顺治间,夫妇避乱,为贼所执。杀其夫,劫尹行。比渡江,跃浅水不得溺。贼挽之起,大骂,遂遇害。家人得其尸,附济滂葬。同里刘作楫作长歌赞之曰:“天地皆春夏,松柏不生光。芝焚蕙亦折,蒲柳偏凌霜。当其结褵日,明誓永不忘。一旦罹丧乱,赴难不仓皇。再拜辞妯娌,长跪谢姑嫜。郎存与俱存,郎亡与俱亡。鸳鸯会双死,同心敢参商。义兼情并至,千秋泪亦伤。血染清波上,湘娥吊红妆。乱曰:安乐易亲,祸至无邻,明月白苹秋风起,胡不视此闺中人?”参《府卢志》、康熙志。

青衣芷姑 顺治四年,遇贼被执。大呼曰:“有主在,肯从汝乎?”贼射之,遂赴沼死。据《木子诗序》补。

左大器妻颜氏 年十八归大器。丙戌冬,大器为逆寇执去,颜日夜号泣,祷于神,愿以身代夫死。既而夫脱归,夫妇避山谷。贼复突至,仓卒失散。颜趋至麻蜀江口,仰天呼曰:“今乃吾死日也!”遂赴水死。尸植立江中不仆,颜色如生,发干燥弗濡,见者咸异云。参乾隆志、《禾川书》。

举人汤宏继妻刘氏 顺治间,山寇刘冕逼污,不从,投水死。《府志》。

刘子颛妻贺氏 兖州知州康载女。性严重,通《大家女诫》。己丑六月,有步骑千余,围沙田刘姓,执贺氏。贺大骂求死,骑怒,捶之,复缚而牵之行。至洋埠,乃跃入江中死。参康熙志。

汤氏叶娘 庠生招贤孙女。年十三,母许嫁匪人。女耻之,私谓其邻母曰:“不从母命是逆吾亲也,从母命则辱吾宗,吾知所以自处矣。”是夜经死,面赤如生。知县黎士宏题曰“汤烈女之墓”。康熙志。

汤尧臣通志误作安福人。妻王氏 安福故族。年二十,遇贼恐污,赴水死。《府志》。

樊绍圣妻贺氏 姑老齿落,艰于食,贺以十指作苦力,致甘软奉之。顺治间,土寇窃发,随夫避难于邑之黄淇三板桥边。寇至,俱被执,欲污之。贺绐曰:“汝释吾夫,我愿随去。”寇如其言,贺目送绍圣走远,不能追及,遂狂骂,冒刃而死,血溅田中,至今种稻不生。雍正二年,知县蒋文起请给帑建坊。乾隆志。

盛彝则妻吴氏 以夫轮运误解,拘吴到官,借宿张氏宅。张孀居,而久与营弁袁毛通,毛乘夜欲因以奸吴。吴弗从,吓以刃,拒益厉。毛恐事泄,遂杀吴,埋其尸于废园。知县陈野修为白其事。参《府志》、乾隆志。

杨枝芳妻葛氏 成都副将立成女,其翁嘉珍亦旧任成都副将。葛十六归杨,生子文燮。芳随征滇南,卒于黔。葛携幼子扶柩归,课子读书,旋补诸生。未几,文燮以赴岁试卒。葛以抚孤无成,义不欲生,勺浆不入口者半月,仰天长吁而逝,年四十有八。作绝命诗二首,至今尚有能诵之者。参乾隆志、《府卢志》。

唐士光妻朱氏 年二十三夫亡。家贫,无以资生,治园圃勤纺绩以度日。康熙戊午,草寇张和尚压境,朱被执,绐贼纵子去。贼怒,割其两耳。朱延颈相向曰:“吾子已得生,吾死且不惜,割耳何惧?”遂冒刃全节而死。节乾隆志。

贺近仁妻刘氏 年二十三夫殁。家无立锥,刘以洸澼营食,养姑及稚子幼弟,备极艰苦。越数年,弟亡,姑亦抱恨而死。刘告贷族邻,殡葬如礼。又十余年,子亦以疾卒。刘自顾孑然,叹曰:“吾忍死三十年,赖有子在耳。今子死,奚以生为?”遂引带自经死。节乾隆志。

龙弥六妻左氏 十四归弥六。家贫,以女红佐读。弥六死,左誓从地下,族人以抚孤慰,乃归母家。逾月子夭,仍返夫室,诡以他事招兄至,是夕投环死。节乾隆志。

尹朝任妻刘氏 年二十一适朝任。甫两月而朝任卒,哀毁骨立,经营丧葬,持服四十九日,投环以殉。参《通志》、乾隆志。

周氏贞润 禹静女,许聘庠生萧起绣。起绣守制,未婚而卒,周闻讣,绝粒死。乾隆志。

吴履贞妻左氏 初,履贞病,其亲请婚,左于归,侍汤药月余不稍懈。履贞殁,恸哭不食者累日。以舅姑老,强起代子职。舅姑欲以幼子配之,并托戚某婉劝。左毅然弗从,曰:“贞妇不嫁二夫,况蔑伦乎?”劝者惭沮而退。舅姑欲强成之,婚有期矣,左从容语邻媪曰:“吾体弱,恐不能终养舅姑,是所恨也。”闭户自缢死,及殓,颜色如生。节《禾川书》。

吴璞山妻陈氏 年二十二夫卒,陈殡殓如礼。越三日抱夫主,自缢死,家人因合葬焉。道光志稿。

陈氏泳秀 范仪女。道光十二年旌。

刘美章妻贺氏 刘承吉妻朱氏 汤旭言妻王氏 俱道光十二年旌。

贺君存妻刘氏 同治元年旌。

尹鸣鹏妻颜氏 顺治间,土寇掠境,夫妇仓皇走避。遇贼,颜促夫疾走,得脱。颜被获,骂贼不辍,贼怒杀之。贼退,鸣鹏收颜尸,容貌如生。同治六年旌。

李启悠妻罗氏 李盘龙妻邓氏 李光昌妻罗氏 同族娣姒也。咸丰丁巳,贼首何二将由仕坪攻永宁。仕坪合村拒之,杀贼多人。嗣贼乘间杀入,遇三妇,欲污之,挺身斗贼而死。同治元年旌。

儒童谭廷锦妻段氏 廷锦能文,段亦知书。姑病甚笃,段祷天愿以身代,病旋瘳。廷锦赴郡试,旅卒,段不欲生,以身将娩,忍死待。既生子,逾月而殇。段大恸曰:“所不即死者,觊有以续为夫后也。儿今夭,何用生为?吾从夫死后矣。”赋绝命词,自缢死,年二十有五。茶陵御史谭钟麟为之传。同治元年旌。

段氏祥娘 逢恩女,岁贡生标姊。年十六许聘儒童谭香斋。未嫁而谭溺水死,段哀毁几绝。父母怜其少,慰之再三。段曰:“从一而终,妇人之义也。儿虽未适谭,业许谭,即谭妇也。忍他适乎?”抑郁数月,吐血死。同治元年旌。

汪氏细姬 文绩女。字同里张崇信,幼养于其家,合卺有期矣,而崇信溺水死。汪欲殉焉,以众救得免。归过母门,母婉慰之,汪泣曰:“儿已委身张门,虽未成婚,义则夫也。夫死矣,儿何忍独生。”遂拔钗遗母曰:“儿死,请以此市敛具。”母使人环伺之,汪乘间投缳死。同治元年旌。

李氏夏英 幼字同里萧裕。裕以疾卒,李恸甚。裕父欲以次子续娶之,李不可,投缳而死。同治元年旌。

刘晏区妻龙氏 丙辰,发逆入境,龙与夫及子将避乱山中。遇贼沙头洲,贼欲污之。龙愤骂不从,杀之,夫与子亦遇害。同治元年旌。

儒童刘贻麦妻龙氏 年十八归贻麦,孝事舅姑。家故贫,鬻嫁时服饰以佐夫读。贻麦卒,恸不欲生,家人严防之。龙乘守懈,潜服毒,家人觉,立购药劝解。龙拒之曰:“夫死而有后,无后而有产得立后,皆可不死也。二者俱无,何生为?”遂沐浴更衣,手枕夫尸而卒,年三十二。邑人交为诗文传其事。同治六年旌。

监生段友俊妻盛氏 庠生昌龄女。年十九归友俊,事孀姑唯谨。友俊卒,盛决计身殉,娣姒苦劝不听。其弟履亨知志不可夺,托言俟姊婿殡后再为计。盛曰:“窆临穴,何如死同穴?”遂饮药卒。同治六年旌。

朱朝英妻段氏 年十八归朝英。二十七夫卒,段矢志自守。家人以贫故,逼段改适。段不从,自缢死。同治六年旌。

朱钦望妻刘氏 年十六归钦望。方半载,钦望出商湖湘,积有余资,寻病卒。刘因无子,以夫积金予族之贫乏者,遂自经死,年二十有五。同治六年旌。

金启迪妻段氏 年二十一归启迪。启迪卒,段不食死,年二十有四。同治六年旌。

贺钟麓妻汪氏 咸丰六年,发逆突至,欲污汪。汪愤骂不从,遂被害,年二十有二。同治六年旌。

贺胜大妻萧氏 年十八归胜大。夫卒之明日,萧赴水死,年二十有八。同治六年旌。

儒童胡盛楠妻文氏 年十七适盛楠。咸丰丙辰,发逆掠境,盛楠被执。文奔救,贼杀盛楠,文骂贼,亦被害。同治十二年旌。

胡居信妻朱氏 生甫七日,胡母抚为养媳。丙辰,发逆入境。遇贼,欲污之,朱愤骂不辱而死,时年十六。同治十二年旌。

职员胡居凤妻吴氏 年十六适居凤。发逆窜扰,吴因姑有疯疾难远避,乃同匿旁舍中。贼见欲污之,吴坚拒不从,遂遇害。同治十二年旌。

刘氏龙娘 年十七未嫁。丙辰,发逆掠境,刘与祖母避乱于后岭。贼见其美,欲污之。刘曰:“尔贼也,吾岂汝从乎!”贼怒,遂杀之。同治十二年旌。

宋国五妻甘氏 年十六归国五。国五远商南雄卒,甘闻变即缢死。同治十二年旌。

吴光祖妻龙氏 年十九归光祖。戊辰夫病,龙侍汤药无稍懈。光祖没,欲以身殉。姑嫂劝谕再四,至己巳春,经营葬事毕,遂饮药死。同治十二旌。

萧善降妻段氏 幼读书,识大义。善降性骄侈,逋负山积,段苦劝弗悛,善降欲嫁之,遂自经死。同治十二年旌。

廖新贵妻陈氏 新贵家贫,为人佣工,被里豪殴死。陈恸夫冤未伸,遂自经死。同治十二年旌。

吴荣怀妻段氏 丙辰九月死于贼。

萧曰棋妻王氏 夫亡逾年,贼至,自缢。

左文泰妻谢氏 年二十五夫亡,家贫无子。谢亲营殡葬,神色自若,比送葬者返舍,即闭户自缢死。

贺兴定妻穰氏 殉夫自缢。

周款生妻朱氏 幼归周,未结褵,款生亡。朱向姑跪泣,愿守志养姑不他适。嗣,姑因贫且悯其少,许嫁他人。朱闻之,赴水死。以上俱新增。

列女贞女

国朝

萧贤英 行烁女。年十三父母俱亡,贤英以祖母年六旬,弟才四龄,矢志不字,终养祖母,抚幼弟成立,守贞五十三岁卒。邑学师于朝梧为之传。道光志稿。

吴荏姑 儒童郁轩女。幼娴女诫。年十四,父母相继殁。其弟观宇、观宙,童稚无依,荏姑矢志终身不字,以抚育幼弟为己任。勤纺绩,供衣食,贞洁自守,年四十一卒。同上。

吴荣姑 学尹女。幼字陈门,未嫁而夫亡,誓不再字,有求婚者,辄斥之。父母知志不可夺,终身不复议嫁。家素贫,事亲极孝。知县唐扁奖“贞诚贯日”。寿终七十五。同上。

王氏度姑 道光二十八年旌。谭柔英 世炜女。同治六年旌。

谭秋玉 世茂女。汪淑英 维栋女。俱养亲不字。同治十二年旌。

王玉英 承纬女,养亲不字。以上俱新增。

列女贤媛、寿民附、寿妇、五世同堂附

贺氏罗娘 善堂先生姑,归罗某。罗以僭逾捍纲,举家就逮。罗娘上书千言,凄楚婉切。上怜其才,赦还。有富豪欲夺其志,罗娘旁穿夫穴为双,曰:“有不能从一而终者,当从此穴。”幼聪慧善诗,著有集行世,年久散佚,仅传其五、七言数首。如“白雁天边小,青山雨后多”,“何事灯花频结蕊?功名未许到闺中”,皆佳句也。参康熙志。

欧阳慧母周氏 贺星枢母罗氏俱康熙志。

龙骧妻潘氏 骧博学能文,长于诗书,刻南宫谱,忽病危。潘刲股救之,延寿六年乃卒。同上。

龙有珠妻贺氏 名桂,字秋安,号竹隐居士。士昌女,幼聪慧善记。父官滁,积书甚富,桂诵读三年,遂得父诗教。父曰:“是能续《汉书》者,惜非男子耳。”归有珠,珠任攸县令,勷内政,卓有贤声。后偕隐龙溪,作楼曰“竹隐”,吟咏其间,绘大士像,朝夕供奉。喜临摹法帖,能弹琴十三操,著有《竹隐楼集》。子科宝,领乡荐。康熙志。

贺康载妻龙氏 性贞静,识大义。康载为兖州丞,佐理内政,有贤声。子贻孙,负才名。崇祯乙酉江西陷,龙谓贻孙曰:“汝能入山遁隐,吾从汝食藜餐藿,是所愿也。”丁酉,直指使笪公重光欲具疏荐贻孙,戚友皆劝驾。龙曰:“汝若出山,有负初志矣。”乃剪贻孙发,授以僧帽衲衣,令儒行僧服,以浮屠自匿。其训子有如此者。节《禾川书》。

国朝

监生刘志昆妻陈氏 夫病,割股和药以进,病寻愈。

龙方永妻张氏 夫病,祷于天,请以身代,病遂愈。

洪三英妻尹氏 性柔顺,英年三十余尚无子。力劝娶妾,生三子。英卒,洪力持家政,抚诸孤成立。尝率二妾以针纫所积修废冢、造桥、施粥,广行善事。是亦巾帼中有足风者。

庠生刘廷栋妻朱氏 勤劳俭约以佐家政,孝事舅姑,抚庶子如己出。庭内雍穆,无勃谿声,人交贤之。子以恬,邑庠生。以上俱乾隆志。

龙振科妻黄氏 年十八归振科。振科远商,黄养姑孝敬靡遗。姑病,夜半邻舍失火,黄负姑出。姑惊悸,病益甚,黄焚香祈祷,愿以身代,病寻愈。嘉庆十八年,学使王以“诚孝式闺”旌其闾。道光志稿。

李拾阶妻龙氏 割股救夫。贡生田崇礼妻刘氏 两次割股救夫。新增。

寿民附

马羽日 年一百有五岁。乾隆志。

胡遇轩 年一百有八岁。乾隆年间旌。

刘西侯 年一百岁。乾隆五十五年旌。

刘启和 年一百岁。嘉庆六年旌。

戴朝肫 年一百岁。道光二十年旌。

陈文熀 年一百岁。道光二年旌。

监生陈元峻 年一百岁。道光三年请旌。

孝子盛世英 年一百岁。道光十六年旌。以上道光志稿。

儒童史高发 年一百有一岁。道光年间请旌。

饮宾郭忠仁 年一百岁。道光二十八年旌。

左文寿 年一百有十岁。旌承德郎。

饮宾刘培荄 年一百岁。待旌。

刘德扬 年一百岁。咸丰二年旌。

贺正纲 年一百岁。同治囗年旌。

龙振箕 年一百岁。同治九年赐钞建坊。

从九品唐毓材 年一百有一岁。待旌。

监生贺芳煜 年一百有一岁。待旌。

职员贺若霁 年一百岁。待旌。以上俱新增。

寿妇

孝子陈试元妻穰氏 年一百岁。乾隆三十三年旌。《府志》。

陈审妻节妇刘氏 年一百岁。《府志》。

左苍林妻贺氏 年一百岁。嘉庆十三年旌。

萧奏韶妻左氏 年一百有三岁。嘉庆十三年旌。

蒋载杰妻蔡氏 年一百有二岁。道光四年旌。以上道光志稿。

汪元汉妻匡氏 年一百岁。同治三年旌。新增。

州同衔李成章妻贺氏 年一百岁。待旌。新增。

五世同堂附

监生罗合 年八十七岁,五世同堂。道光志稿。

例授登仕郎刘继仁 年八十三岁,五世同堂。道光三年旌。

饮宾郭大和 年九十四岁,五世同堂。道光四年请旌。

监生田钟干偕妻彭氏 五世同堂。咸丰五年请旌。

介宾、监生曾绍统 五世同堂。

登仕郎金日晖 五世同堂。同治二年请旌。

儒童文凤珠妻陈氏 年八十八岁。子文发祥妻陈氏 年八十一。姑媳守节,五世同堂。道光二年旌。

贺西泉妻颜氏 年一百有五岁,五世同堂。同治九年旌。

例授儒林郎龙元杰妻史氏 年一百有二岁,五世同堂。同治八年旌

庠生谭世缙 年八十三岁,偕妻李氏,五世同堂。同治三年旌。以上俱新增。

方 技

王东野 精方脉,尝著《本草经》,兼工诗咏。人有疾辄往医之,不责其报。任大医院御医。虞文靖公伯生、揭文安公徯斯、赵文敏公子昂咸与之游。邑人旷处良传其学。万历志。

旷处良 字易直。少读儒书,及受东野王氏学,精究素问灵枢、阴阳、五行之理,集古今名医方论以传家。厥后世其业者,世儦、秉和、旷南、懋祥名益显。同郡邹南皋诸名卿延入京,开讲医学。著《旷氏家抄》《医鉴要删》等书行世。士大夫重之,至为之语曰:“命非景儒不谈,药非世儦不服。”景儒姓刘氏,精星术,故以相配云。

康熙志。

蓝玉仲 精方脉,预言人祸福寿夭多奇中。体丰宠,善饭。士大夫家争延之。其起人痼瘵,或以一剂,或因前医所立方增减一二,或无所增减,第稍差其等分,无不立效。或曰其术多得之族叔父蓝元初云。同时,有刘奎、刘仲者,攻幼科,亦擅名于时。万历志。

国朝

萧云灿 幼习举业,不就。长通岐黄术,每起沉疴,贫者不计其资。乾隆志。

夏以时 字凤亭。喜任侠,学书未售,学医,尤爱李奉祠《本草》。丙戌岁凶,散家资赈饥。既又大疫,复倾资货药以给贫者,不取直,全活甚众。术至精,治病多奇验,求疗者日夕盈门,得一剂遂瘳,时称“夏一剂”。《府志》。

龙骧 字仲房,博学,工诗文,精音律。尝取沈伯英辑《陈白二家九宫谱》补缀版行,词家宗之。尤长于画,以画牛得名。每裸逐牛队,学其斗角、磨痒、啮草、眠云之势,居然牛也。又尝学画梅,闻山阴王雪湖有《梅谱》,涉越求之。至则雪湖已死,骧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见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骧之梅遂冠江右。参《激书》《禾川书》。

郭斯逵 习岐黄,尤精脉诀,起沉疴无不立效。唐侯举为本邑医学训科。嗣抚军铁公因母病,延请医治,病随愈。留署二年,一时名人题赠甚多。新增。

寓 贤

姚崇 字元之,陕州硖石人。世传崇父尝宦蜀中,崇随母留不去,寄居永新,县北十里有台曰“聪明”,遂舍其上。其母墓在县治东旧学宫左。历官中书令,谥“文献”。《豫章书》。

又万历志载:崇尝读书禾山甘露寺及元阳观。故寺有其祠,而观侧读书台、墨池之迹尚存。又县北十里有聪明泉,或称元之尝舍泉畔。又有姚母冢,在旧学左十五步。

牛僧孺 字思黯,泾州鹑觚人。祖仕唐为幕职,自交广至郴衡间,为山寇所掠,惟僧孺母子获存,遂栖姚崇故址。母训之学。母终,葬邑之西南禾川。元和初,第进士,后官至中书侍郎,敬宗封奇章郡公,卒谥“文简”。《豫章书》。

万历志论曰:“永新称相乡,旧矣。独唐二相寓迹,世多疑,史传缺载。而硖石、鹑觚去邑数千里,不宜游迹之有及也,意其事殆流俗之轶传与?余不谓然。史载大臣事,多据其子孙家状,参之当时所记述。二相微时履涉,子孙家状必多所讳,矧非其平生最重者,史何用殚载焉?余考《姚传》:元之父善懿,贞观时任嶲州都督。嶲在蜀西南极壤,界接边徼,去陕既远,舟车难达,守将受边陲重寄,当贞观严辨之朝,安敢不以家自随?姚所居在陕近郊,浮河溯沂江,取道入嶲为顺。顾上阻洞庭、三峡之险,人情所惮避,幸其时永新省并于太和,风气旷僻,无邮传往来之扰,择是以安室家,使上不疑而下便音闻之达,计莫有善焉者。其后,元之以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所学殆先成于我邑已。今其幼时读书遗迹尚存,抑何轶传之足疑耶?乃若思黯郴衡遇盗,推旧志尤当无伪。史称黯祖绍、父幼简皆宦卑,则出交广之远,脱患而得兹土暂安,即前修故址寓居,因景企以大成其学,抑可占黯之志望远已,事岂为失实者?再考《姚传》:元之为凤阁侍郎时,尝以母老,乞解职侍养。则今所称姚母坟者,似或元之诸母所殡藏。道远,墓可无徙,邑重其人,故久识之弗泯耳。若牛母墓在才德乡,往闻古碑犹存,岁久没深溪间,渔者犹能指其处。冢傍故有牛氏之居。宋,牛宏宰邑,自称为思黯族。间阅牛氏藏谱,云与其家系合,则思黯去永新即擢登制科,遗母墓弗徙,而留其支裔守之,事殆确然足信矣。抑宋刘相沆尝有‘四百年中三出相’之咏,其传固昭灼古今,本不足置辨。以时惑未解,因详著之,使得览稽焉。”

贺革 字文明,梁末会稽人,晋司空循元孙,大尉旸子也。少贫,力学,通三礼、《孝经》、《论语》、《毛诗》、《左传》,讲授生徒。仕梁,为五经博士,兼大学博士。出为湘东王谘议参军,劝王于州置学。王听之,以公为儒林祭酒,历仕州郡。公至孝,常恨禄不及养,所至奉秩不私妻孥。及唐武德五年,升泰和为南平州,以永新等县属之。时公改授南平监州,清德廉明,多善政遗爱。任满,阖郡怀感,卧辙攀留,公因卜新之田东家焉。其后子孙派分甚众,理学科名代不乏人。择以孝廉,授初品爵;升卿任职布政。御书“读书楼”三字,敕金牌以表之。康熙志。

按,贺革,万历志未载,康熙志补入“寓贤”。考《梁书·贺玚传》云:“子革,前后再监南平郡,为民吏所德。在荆州历为郡县。大同六年卒于官,时年六十二。”再考《太平寰宇记》“荆州部”,澧州有南平郡,晋大康元年置,及隋始废郡为孱陵县;“洪州部”,升泰和为南平州,是唐武德五年事。革传内明云“再监南平郡”,又云“在荆州历为郡县”。则其为监荆州之南平郡,非监洪州之南平州也无疑。况梁大同六年,距唐武德五年,革死已九十余载矣,尤不待辨而知其谬。再考,宋朝制科无孝廉名,布政使自明始设,传内所称“择以孝廉,授初品爵,升卿任职布政”,贺择、贺升卿,《莲花厅志》俱作宋时人。俱误。

萧直 汴州人。梁普通六年封永新县侯,晚遂家焉。节万历志。

按,万历志“直传”云:“唐会昌间封永新侯。子昕,咸通间,孙珙,光启间,俱任大理评事。三传至俨,为南唐大理卿。”考《南史》:萧直,豫章王综子。《梁书》:普通六年,封直永新侯。万历志作唐会昌间,误。再查,梁普通距唐咸通、光启间近三百载,至南唐萧俨时,又加远焉。则子昕、孙珙“三传至俨”之说恐误。

尹濯 汴州人。仕唐,广明《省志》作“广平”。间为平南将军,累功封鄱阳侯。黄巢入广,诏改广州刺史以靖其乱。巢平,留镇洪州,居洗马池。朱温代唐,既据汴而江南复久乱。濯耻事异姓,遂避地永新家焉,殁葬县治西二百步。县人思其德,立祠墓前祀之。祠今废为城隍庙,裔孙尚书台率族众治墓,改祠墓北。万历志。

文时 字春元,成都人。后唐同光乙酉,授帐前指挥使、轻车都尉,守镇江西,巡历永新,留家邑治北钱市,为文氏基祖。宋文信国其十三世裔孙也。参《万姓通谱》。

按,“时传”,乾隆志载入事迹未确,经《卢志》驳辩。兹采《万姓通谱传》改载。

张德广 名钦,万历志误作“铰”。青州人。唐天复间授节度推官,承讨伪刺史彭玕。方营寨垒,玕即奔马殷。以功封开国男,监永新。官满,因家焉,卒葬胜业乡之金鳌山。万历志。

按,“彭玕奔马殷”。据《五代史》:天祐三年,钟传卒,子匡范为江州刺史,怨兄立,挈江州附淮南,杨渥使秦裴攻匡时执之。彭玕既失援,厚结马殷。使者还,遂归款豫章。书云“天祐六年时后梁开平三年,淮南犹称天祐六年。七月,淮南遣周本攻吉州,吉州刺史彭玕率众奔楚。”则万历志云德广讨彭玕,玕奔马殷,为天复间者,疑误。

南唐

孟宾于 字国仪,连州人。天福中,自湖湘越京洛赴汴应举。远人无援,遂卜命于华山神珓,有如一年乞一珓,凡六掷,得吉。天福九年登第,果六举。后往江南,官至水部郎中致仕,居吉州玉笥山,山今隶永宁,名小玉笥,南唐时隶永新。自号群玉峰叟。《郡阁雅谈》。

按,天福止八年,九年即改开运元年。岂登第在春,犹未改元耶?姑记,存疑。《吉安卢志》。

毛炳 洪州丰城人。好学,不能自给,随里人入庐山,得钱即沽酒。尝醉卧道旁,有里人张谷掖起之。炳瞑目曰:“起予者谓淮?”对曰:“张谷也。”炳呵之曰:“毛炳不干于张谷,张谷不学于毛炳。醉者自醉,醒者自醒,醉醒之道,两者固殊,安用掖为?汝可速去,毋挠予卧。”由是人颇重之。后徙居南台山,聚生徒数十,讲诵迨数年。自署斋壁云:“先生不住此,千载唯空山。”因大醉,一夕卒。有诗集传于世。参《万姓通谱》、陆游《南唐书》。

按,毛炳,旧志未载,并《南台梵慧寺》内亦失载毛炳读书事。兹考《明一统志》及前后《省志》,“梵慧寺”内俱注毛炳尝读书其中。万历志亦载有陈鼎《南台梵慧寺》诗,且有张同《南台怀古记》,载毛炳读书事并题壁诗甚详。合观诸说,则梵慧寺即在南台山,而毛炳徙居之南台山,即永新之南台梵慧寺也无疑。故采《万姓通谱》及《南唐书传》补入“寓贤”。

林盘 登嘉祐二年第,历山南东道推官,转文林郎,守永新。秩满,因家焉。名其所居之地曰“林家坊”。乾隆志增。

按,《永新秩官志》,无林盘名,传内又未载原籍、科名、官职,无从查核。姑存俟考。

甘廷珪 先世由丰城徙建昌。江西《选举志》作奉新人。登宋绍兴五年进士,佥判吉州,因家永新之逢桥。今其子孙多振显。万历志。

陈应榜 岳武穆表授参军。从征杨幺,凯旋过邑,卒军中,礼葬环溪。子良友遂家于此。里人祀之,称为陈将军庙。乾隆志增。

按,《吉安卢志》采《永丰志》载:陈良友父应榜从征杨幺,卒葬永丰之环溪,前后文与此同。永新,永丰?虽未知孰是,然《正讹录》辨之甚详,且偶尔过邑,未便遂称“寓贤”。因旧志已登,仍存之。

汪克宽 宋指挥使,敕镇永新,留家北乡八都凿石,后徙居西乡。乾隆志增。

按,指挥使,明初始设,宋朝未有此制。辩论详见《正讹录》中。

李祁 字一初,茶陵人。元统元年举进士第二人,始应奉翰林文字,授婺源同知,迁浙江儒学副提举。值元季兵乱,遂避地永新上麓山中,隐居不出,自号危行老人。千户俞茂事以师礼,经生执业问难,日接武于庭。性恬淡,不为物累,每遇佳山水,辄散步临眺忘归,意泊如也。有《云阳》《希蘧》等集行世。洪武初卒,葬邑之雷公峡。参万历志、李东阳《希蘧墓表》。

按,乾隆志:李祁后载有俞茂传。查茂系洪武初永新守御正千户,政绩卓著,《名宦志》已为立传,“寓贤”内无容重出。

郭持平 字慎修,登正德丁丑进士,历官刑部尚书,有宦绩。晚年解组归,以所赐金敦族恤邻。常往来禾峰义水间,以大泉郭铎系出一本,兼喜其地幽邃,遂由万安徙居。乾隆志增。

按,郭持平,省府志俱作万安人,《江西谢志·选举》作永新人。官至刑部侍郎。此云尚书,恐误。

左邺 丹阳籍,官衡州司马,流寓逢桥。乾隆志增。

周南 成都太守,流寓东溪曹下。乾隆志增。

按,左邺系唐光化时人,为左氏基祖,“左书言传”内已附见。周南不知何时人,传内毫无事迹,亦未载原籍。乾隆志竟与左邺同附于“寓贤”之末,未审何见。姑仍存之。

国朝

李绂 字巨来,临川人。康熙戊子,以五经领解,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直隶总督,以内阁学士致仕。扬历中外凡数十年,勋业文章为宇内所推重。为诸生时,邑侯张公士琦闻其名,延为秋山书院山长凡三载,与邑人士讲论经学,多所成就。邑中诸名胜游咏殆遍。有《秋山草》一卷,皆在永新时作也。新增。